行为转变理论下护理在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防控中的应用观察
2024-04-11刘芳
刘芳
顺昌县医院感控科,南平 353200
多重耐药菌(multidrug-resistant organisms,MDROs)是一个严峻的公共卫生问题。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和滥用,细菌逐渐对多种抗生素产生耐药性,导致治疗感染变得更加困难,不仅增加患者的住院时间和医疗费用,还给医院感染控制带来巨大挑战[1-2]。ICU作为一个高风险区域,存在较高密度人员流动和频繁接触设备等情况,加大多重耐药菌更容易在医院中传播。因此,医院实施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对控制多重耐药菌感染至关重要[3-4]。行为转变理论下护理是一种科学有效的干预方式。该理论强调行为改变是一个漫长而又复杂的过程,行为转变理论下护理为患者提供针对性护理指导,帮助实现健康行为改变[5-6]。鉴于此,本研究提出在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防控中采用行为转变理论下护理的方案,以此为临床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22 年1 月至2022 年12 月顺昌县医院80 例ICU 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0 例。观察组:男性24 例、女性16 例;年龄17~80 岁,平均(63.20±11.58)岁;住院时间为5~20 d,平均住院时间(12.14±6.28)d;对照组:男性23 例、女性17 例;年龄18~81 岁,平均年龄(61.24±13.39)岁,住院时间为4~20 d,平均住院时间(13.14±5.17)d;两组一般资料相比无差异(P>0.05),有可比性。研究已获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家属同意参与研究,并签署同意书。②80 例ICU 住院患者意识清楚、认知正常,可正常交流。
1.2.2 排除标准 ①存在过敏反应。②病情不稳定或生命体征不平稳的患者。③排除意识不清或无法配合护理干预的患者。④患有其他严重慢性疾病或疾病终末期的患者。⑤研究期间接受其他重大手术或治疗的患者。⑥依从性差或者中途退出研究。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方法护理干预,定期进行病房消毒,对患者所有的入侵式操作严格遵循无菌原则,严格执行手卫生。
1.3.2 观察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行为转变理论护理干预。第一,组建基于行为转变理论护理干预团队包含:护理人员(来自多个科室)8~10 名,院感科专职人员,护士长,团队成员共同制订针对多重耐药菌防控的干预方案,并将其写入文件中,包括操作规范、培训材料、指导手册等,以便于在实施过程中参考和遵循,所有文件经过管理层的审核和批准,以确保其符合医院政策和法规要求。第二,制订干预方案。①动机。a.定期进行教育及培训,邀请院感科专职人员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包含多重耐药菌的相关知识、预防方法和防治措施等内容,以简明易懂、图文并茂方式展现,便于更好的学习。为了增加参与度和理解度,讲解过程中设计一些互动环节,例如提问、小组讨论或案例分享等,加深对多重耐药菌问题的认识。在讲解过程中同时还要加强患者心理指导,避免引起恐慌或焦虑情绪。b.分享案例。在健康教育过程中,分享一些经典案例帮助提高患者的重视度和认知水平,例如分享超级细菌案例:介绍一种多重耐药菌(如MRSA)引起的严重院内感染事件,讲述一个患者由于没有得到及时有效治疗而导致并发症和延长住院时间的故事,通过这些案例,强调预防交叉感染等措施对于避免超级细菌传播和减少严重感染风险的重要性。出现多重耐药菌感染时进行单间隔离,进而有效地限制病原体的传播范围,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②能力。a.教育。与患者进行针对性交流,以了解患者及其家属对于医院感染防控的认知和了解程度。通过与患者的交流,发现家属和患者可能存在的误解或不清楚之处,并提供正确的信息和针对性指导。鼓励患者及家属主动参与医院感染防控工作,同时向患者和家属介绍预防措施,增强自我保护意识。b.评估。科学的方法评估患者的实际情况,为患者制订个性化、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护理计划。③机会。a.环境干预。定期擦拭接触表面,包括床框、床栏、门把手、遥控器、电话等,确保消毒剂充分覆盖。同时,还应加强医院病房的整体环境清洁消毒工作,包括地板、墙壁、窗户等的清洁和消毒,定期更换床单、被套等物品,降低感染风险,提高医院安全性。b.激励和惩罚。定期对护理人员培训,为护理人员提供有关医院感染的最新知识和信息,由专业人员主持,确保内容准确、全面。定期对护理人员的工作表现进行考核,对于医院感染控制方面表现出色的个人或团队给予荣誉证书、奖金、晋升机会等,以激励护理人员积极参与感染控制工作。对于违反医院感染控制政策和规定的个人或团队进行相应的惩罚,包括口头警告、记过处分、停职等,以示警示和约束。c.实现和强制干预。医师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病原学药敏检测结果为患者开具合适的抗生素治疗方案,护理人员需要严格按照医嘱进行操作,确保患者得到有效治疗。定期检查患者接受抗生素治疗的情况,包括用药剂量、频率、时间等方面。及时发现和纠正可能存在的问题,如滥用、过度使用或错误使用抗生素等。定期监测医院内的耐药菌感染情况,包括细菌耐药性和抗生素使用情况,根据监测结果调整抗生素管理策略,及时采取措施遏制和防止耐药菌的传播。加强与临床微生物学、感染科等专业团队的合作与沟通,共同制定和实施抗生素管理策略。
1.4 观察指标 ①多重耐药菌检出率:记录两组患者多重耐药菌检出情况,检出率=(检出例数/组内总例数)×100%。②自护能力:采用由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评估患者的自护能力,包括健康知识水平、自我护理技能、自护责任感以及自护概念等4 个维度,总评分为0~172 分,分值和自护能力成正比。③护理满意度评分:采用科室自制的满意度问卷调查表评估,分别是交流技巧、专业素质、护理态度以及护理技能等,每项评分为0~100 分,分值和满意度成正比。
1.5 统计学方法 以SPSS 22.0 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率(n,%)表示,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多重耐药菌检出率 干预后,观察组多重耐药菌检出率5.00%(2 例)低于对照组的27.50%(11 例),χ2=7.440,P=0.006。
2.2 两组自护能力(ESCA)评分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自护能力(ESC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自护能力评分对比(分)
2.3 对比两组满意度评分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评分比对照组更高(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后满意度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需要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全院范围内的共同努力,护理人员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引导促进认知和行为上的改变,降低感染风险[7-8]。
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护理作为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可帮助更好地了解行为转变过程,并提供有效支持,最终促使实现健康行为改变[9-10]。行为转变被划分为前意识阶段、意识阶段、准备期、行动期和维持期等不同阶段,每个阶段进行针对性教育,促进实现行为改变。本次研究数据显示:干预后,观察组多重耐药菌检出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相对于常规护理干预,行为转变理论下护理干预有效遏制多重耐药菌传播,阻止感染发生,为患者健康保驾护航。研究还显示:干预后,观察组自护能力(ESCA)、满意度评分明显更高(P<0.05);提示行为转变理论下护理为患者提供精准安全指导,引导患者保持健康习惯行为,提高自护能力,从而增强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由于多重耐药菌通过护患、患患之间的接触传播,为了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制定针对性制度,并严格执行。①严格执行探视制度:通过限制访客数量和时间,减少患者与外界人员的接触机会,降低病原体传播的风险,减少患者间、护患间或患者与访客之间的交叉感染可能性。②控制访视人员:限制访视人数,对访视人员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如佩戴口罩、手卫生等,进而降低病原体从访视人员到患者或其他医护人员之间传播的风险。③隔离安置及标识:将感染多重耐药菌的患者单独隔离安置,并在其病房或床位上设置相应的标识,以提醒注意防护,防止病原体在医院内部传播。④严格执行防护措施:医护人员在与感染多重耐药菌患者接触时,应严格遵守手卫生、戴手套、穿戴个人防护装备等防护措施,减少病原体通过医护人员传播给其他患者或环境的可能性;通过以上措施的执行,有效地阻断病原体传播路径,降低感染风险。⑤定期组织培训学习:定期组织关于院感主题培训会,重点培养医护人员自身防护意识,强调在日常工作中始终保持警惕性,并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减少病原体传播的风险,为患者提供一个安全、洁净的医疗环境,促进患者尽快康复。
综上所述,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防控通过行为转变理论下护理干预获得良好效果,有效降低多重耐药菌感染风险,提高医院安全性,值得推广和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