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科护理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估
2024-04-11林苏艺
林苏艺
福建省连江县苔菉镇卫生院,福州 350517
糖尿病属于代谢性疾病,由胰岛素分泌和/或作用缺陷所引起,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在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方式改变等的影响下,糖尿病患病人数正逐年增多。糖尿病被分为4 种类型,其中2 型糖尿病患者在糖尿病患者中占比较高。一旦控制不住糖尿病病症,任其发展,并发相关并发症,不仅会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会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1]。
糖尿病是一种可以预防并控制病情但目前尚不能完全治愈的终身性疾病,需要持续的医疗健康照护,以促进患者身体恢复。随着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庭对疾病相关知识、自我管理与保健、病情观察等方面的知识需求的日益增加,对于疾病的防治和自我管理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全科护理为一种细节化护理模式,可以为糖尿病患者提供全面、有效的健康照护,降低再入院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2]。鉴于此,择取172例于2022 年1 月至2023 年1 月在基层医院确诊为糖尿病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意在探析实施全科护理模式的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择取172 例于2022 年1 月至2023 年1 月在基层医院确诊为糖尿病的患者,通过随机信封抽取法加以分组,每组86 例。观察组:男性、女性各43 例;患者最小年龄45 岁,最大年龄70 岁,平均值(57.50±12.50)岁;疾病病程介于2~16.5 年,病程均数(9.25±0.50)年。对比组:男性、女性各30 例、56 例;患者最小年龄45.5 岁,最大年龄70 岁,平均值(57.75±13.00)岁;疾病病程介于2~17 年,病程均数(10.00±0.50)年。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等数据,结果为P>0.05。研究遵循医学伦理基本原则,符合伦理审核委员会所制订的伦理学标准。
纳入标准:入组的患者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且患者均接受了相应的治疗;患病病程超过6 个月;患者自愿参与本次研究,意识清晰;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排除其他类型的糖尿病疾病;严重躯体疾病的患者;有过精神病史,意识不清患者;患有严重糖尿并发症,如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等;拒绝参与研究的患者;资料不全的患者,或中途退出的患者。
1.2 方法
1.2.1 对比组 给予患者常规护理。①在用药指导方面,护理人员会遵照医嘱为其介绍治疗的相关药物,包括口服降糖药物、胰岛素制剂等,详细说明这些药物的药理性质、功效和使用方法,并叮嘱患者按时、按量用药;在用药期间,需监测患者血糖水平变化和临床症状的缓解情况,以此决定是否需要调整用药剂量或是更换治疗药物,并向患者解释其原因[3]。②在患者的饮食方面,护理人员则需基于控制总热量摄入的原则进行方案制定,为其合理安排日常饮食,明确要求食物的选择和搭配,并叮嘱患者按时、定量进食。③需为患者打造一个整洁、安静、舒适的环境,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并加强个人卫生管理。④为患者实施医师针对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给出的防治措施,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1.2.2 观察组 给予患者全科护理。
1.2.2.1 建档与宣教 为更好地关心和照顾患者,决定为其建立健康档案。在健康档案中,详细记录了每位患者的姓名、联系方式、用药医嘱等信息,以便随时了解其健康状况和需求,每1 周或2 周组织患者进行一次疾病相关的健康知识讲座;在讲座中,护理人员向患者介绍糖尿病的基本知识、日常护理方法、饮食调整等方面的内容,帮助其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健康。对于进行药物的患者,医护人员重点进行用药指导及宣教。为鼓励患者之间的互助和相互监督,应鼓励糖尿病患者与其他患者进行沟通、互助,分享经验、交流心得,共同面对疾病带来的挑战[4]。同时,鼓励患者相互监督饮食是否合理、是否参与体育运动、是否定时监测自己的血糖水平,以达到更好的治疗与护理效果。
1.2.2.2 定制个体化的护理措施 组建多学科协作的医疗服务团队是至关重要的,此团队由全科医生、内分泌科专科医师、护士、营养师等组成,共同参与到个体化护理方案制定之中,通过了解患者血糖水平变化、合并症情况,以及饮食营养状况等,以此充分发挥各自的专业优势,为患者提供全面、专业的护理服务。同时,医护人员在与患者进行沟通的过程中,要注重询问患者的感受,了解患者的护理需求,继而给予患者个体化、人性化的护理服务,关注患者的心理、情感需求,提供温暖、关怀的护理环境,对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促进患者的全面康复。
1.2.2.3 全程心理支持护理干预 对糖尿病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需给予其全面的心理支持,此时心理咨询师会与患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鼓励患者表达自己对于自身疾病的认知、想法和感受,随之提供个性化的心理支持和建议。通过沟通,心理咨询师可以具体了解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准确判断负性情绪的产生原因,并评估负性情绪的严重程度,如向亲友倾诉烦恼、参与娱乐活动或体育运动、听音乐等都是有效的情绪调节方式,上述活动可以帮助患者缓解压力、放松心情,改善患者的情绪和精神状态;同时可以帮助心理咨询师更好地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并提供更加针对性的心理支持和建议。
1.2.2.4 饮食营养护理干预 营养对于糖尿病患者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可以为其制订科学、健康的饮食计划,帮助其控制血糖水平,保持健康的体重,并提高身体活动量。在制订饮食计划时,需要以患者病情为基础,判断其每日的热量需求,并遵循能量平衡的原则,严格控制每日热量摄入总量,以及每餐的热量摄入量。另外还要叮嘱患者避免食用高糖、高盐、高油脂、高淀粉等不利于血糖控制的食物,建议其食用低血糖生成指数食物,适量摄取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等营养素[5]。通过多样化的饮食,增加矿物质、微量元素及维生素的补充,有助于维持患者的身体健康。此外,监测、记录患者的血糖水平变化,根据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机体营养状况,对饮食计划进行适当的调整。
1.2.2.5 运动锻炼护理干预 对于糖尿病患者,适时展开体育锻炼不仅可以帮助患者保持身体健康,还可以提高患者的身体素质和免疫力,有助于患者更好地控制糖尿病病情。在指导患者进行体育锻炼时,需注意以下几点:①要以患者身体状况和病情为基础,制订适合患者的锻炼计划。②锻炼之前需进行适当热身活动,避免发生运动损伤。③更多地鼓励患者,让其能够持之以恒地进行锻炼,以保持身体健康。④锻炼期间要根据患者病情及时调整锻炼计划。⑤叮嘱患者不要进行过于剧烈的运动。剧烈的运动可能会导致身体过度疲劳,甚至增加受伤的风险。为患者选择一些轻度到中度的运动,如散步、慢跑、瑜伽等,这些运动可以有效地提高心肺功能,增强身体素质,同时也不会对身体造成过大的负担。⑥叮嘱患者不要在空腹状态下运动。每次运动的持续时间应该在30 min左右。过短的运动时间可能无法达到锻炼效果,而过长的运动时间可能会对身体造成过大的负担。除此之外,可应用中国传统养生健体项目对患者进行干预,如通过气功练习,患者可以逐渐掌握正确的呼吸和姿势,从而更好地调节自己的身体和心理状态;选取合适的穴位进行按摩,可以进一步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和代谢,提高身体的免疫力。
1.2.2.6 做好定期复查工作 在复查过程中,协助糖尿病患者进行血糖、血压、血脂等检查,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师评估患者的代谢状况,以及心血管和脑血管系统的健康状况。此外,还需要协助患者进行眼科、肾脏和神经系统的评估,以检查是否存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等并发症[6]。
1.2.2.7 其他特色护理干预 在患者病情稳定,且情况允许的条件下,为患者选择相应特色护理,如熏洗。通过以往的观察发现,实施特色护理干预的患者的病情改善,并且血糖控制水平较好。
1.3 观察指标
1.3.1 遵医行为指标 干预后将患者的遵医行为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差4 个维度,将所得数据输入到统计学软件中,并计算。遵医行为=(优秀例数+良好例数+中等例数)/组例数×100%。
1.3.2 血糖指标 分别采用干预前、后的血液样本,检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 h 血糖指标,输入到统计学软件中,计算并对比组间数据。
1.3.3 并发症 观察患者有无营养不良、低血糖、感染等,着重观察是否出现酮症酸中毒等严重的并发症,这些并发症可能会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严重影响。计算并对比组间并发症数据。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数据借助SPSS 24.0 统计软件实施计算操作,数据呈正态分布统计,计量资料用±s表示,数据用t检验;用卡方(χ2)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计算P值,P<0.05 表示参与比较的数据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遵医行为 观察组中优秀60 例,良好12 例,中等10 例,差4 例,遵医行为占比95.34%(82/86);对比组中优秀48 例,良好18 例,中等8 例,差12 例,遵医行为占比86.05%(74/86)。观察组遵医行为占比高于对比组,数据比较有差异性,P<0.05(χ2=4.410,P=0.036)。
2.2 血糖指标 干预之前两组血糖指标数据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分组干预之后,观察组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 h 血糖指标数据低于对比组,P<0.05。见表1。
表1 血糖指标数据比较
2.3 并发症 观察组中营养不良1 例,低血糖5 例,感染4 例,酮症酸中毒0 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1.63%(10/86);对比组中营养不良5 例,低血糖7 例,感染12 例,酮症酸中毒3 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1.40%(27/86)。二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结果为P<0.05(χ2=9.952,P=0.002)。
3 讨论
对于糖尿病而言,遗传因素是众多发病原因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此外,进食过多、体力活动减少等也是引发糖尿病的常见因素。这些因素可能会导致身体内的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作用减弱,从而引起血糖升高,最终导致糖尿病的发生。当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则可能会引发多种并发症,如糖尿病眼病、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心脏病等,轻则影响患者日常工作与生活,重则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7]。因此,对于糖尿病患者,除了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外,还需要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以此帮助患者更好地控制血糖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全科护理干预措施是一种重要的、细致化的护理模式,此模式是依托于现代护理理念展开的,结合患者病情进行干预,不仅仅能够充分调动家属的积极性,还有助于患者更好地遵守医嘱,使全科护理工作更加有序、规范。通过全科护理,患者不仅能够积极参与运动,还能够拥有更加个性化的饮食和作息习惯,从而大幅提升了生活质量[8]。与此同时,全科护理模式的核心为患者,为其提供全面、综合的护理服务,且护理干预后之后,更加注重患者的心理、生理和社会方面的需求,通过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和合作,制订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同时,全科护理还注重患者的自我管理和自我保健,通过教育和指导,帮助患者掌握健康知识和技能,提高自我保健能力。
经过本研究可知:观察组遵医行为占比高于对比组,P<0.05。由此可知:全科护理方法能够帮助患者更加认真地执行医嘱,医护人员通过积极地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患者的病情、对疾病的认知,以及患者所面临的困难,可以更好地理解患者的需求,为患者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护理服务。在沟通过程中,护理人员应注意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使患者易于理解谈话内容,并且能够更加积极地配合医师的治疗。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时,护理人员需保持耐心和热情,积极回答患者的问题,为患者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可以有效地缓解患者紧张、不安等负面情绪。协助患者检查肾功能、心血管功能等,以达到早发现、早治疗的目的。患者的自律性会随着护理工作的开展而逐步提升,这有助于患者进一步恢复健康。行分组干预后,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三项指标低于对比组,P<0.05。本组患者在护理期间,通过用药指导、饮食干预、运动干预很好地控制了血糖水平。在运动方面,提示患者不能空腹运动,若是空腹则可能会导致低血糖、头晕、乏力等不适症状,甚至可能引发晕厥[9]。因此,患者应该在餐后一段时间再进行运动,或者在运动前适当进食一些高糖食物,如巧克力、饼干等,以避免低血糖症状的出现;在寒冷的季节进行户外运动时,患者也应该特别注意保暖。寒冷的天气可能会导致身体受凉,引发感冒、咳嗽等症状。因此,患者应该穿着足够的衣物,戴上帽子、手套等保暖用品,以避免身体受凉。对用药患者进行药物指导等多方面干预,在实际的护理工作中能够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血糖,稳定血糖指标,使患者血糖可以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从而提升干预效果。研究显示,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1.63%(10/86);对比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1.40%(27/86),二者比较结果为P<0.05。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长时间血糖的升高极易对患者的身体各个系统造成损害,因此定期检查可以帮助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并发症,避免病情恶化,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全科护理是一种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的、有效的护理方法,此方法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的医疗行为,还对患者的生存状况、生活状况以及健康状况有着重要的影响。然而,由于没有对患者进行长时间的追踪,全科护理方法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由于本次试验的样本全部来自本院,样本数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需要更多的样本数据来保证试验结果的可靠性[10]。另外,由于没有对患者的血糖进行长时间的追踪,无法确定全科护理能否长期保持患者的血糖在合理水平。因此,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临床验证来确认全科护理的效果和长期影响。
综上所述,全科护理是一种重要的护理模式,它能够为糖尿病患者提供更加全面、综合的护理服务。通过全科护理的应用,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改善,并且大大降低了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