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中小学生阅读素养提升策略

2024-04-11梁娟娟

新阅读 2024年1期
关键词:阅读素养中小学生提升策略

梁娟娟

摘要:阅读素养是中小学生进行认知活动、实现个人目标与价值的关键之一。为有效提升中小学生阅读素养,本文从可持续发展、个体发展及核心素养三个视角下概括了阅读素养的内涵,并结合相关文献分析影响中小学生阅读素养的因素,提出完善阅读指导和评估制度,重新审视阅读课程与教学,培养良好阅读习惯与态度,促进技术与阅读的融合等措施,帮助学生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激发阅读兴趣,助力学生全方面发展。

关键词:阅读素养  中小学生  提升策略

在我国教育深化改革的历史进程中,“阅读”始终是一个重要板块,是增智启慧、提升国民素养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国颁布了多项有关阅读的政策,以提升中小学生的阅读能力。2021年,“双减”政策出台,为中小学生创造了更好的阅读环境,能够利用课余时间开展阅读。2022年颁布的《新课程标准(语文)》,强调“自主阅读”“实用性阅读”“思辨性阅读”,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为终身发展打下基础。2023年3月,教育部、中宣部、中央网信办等8部门联合印发《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实施方案》,进一步推动青少年学生阅读。优秀的阅读素养不仅是学习取得成功的必备条件,而且是确保学生积极参与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的重要保障。因此,在中小学认知发展的关键期,提升中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阅读素养至关重要。

阅读素养的内涵及构成

阅读素养的内涵。阅读素养的内涵解释是研究者进行阅读测评、提出阅读策略的基础。通过对阅读素养的深入研究,研究者能够开发出各种测评工具,用于评估个体或群体的阅读水平和能力。目前,阅读素养的内涵在不同的理论基础、测评目的、评价标准等影响下,可以从以下三种视角进行界定。

一是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阅读素养观。在国际上,PISA、PIRLS和NAEP被认为是最具典型性的三个阅读素养评估项目,其对于阅读素养的界定为了解和评估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素养提供了重要参考(如表1)。这些概念的界定建立在学生的“认知能力发展”“语用能力本位”的基础上,以具备终身阅读能力为目标,涵盖了阅读理解能力、阅读策略和技能、阅读动机和兴趣,以及阅读背景和文化因素等多个方面。由此可见,阅读素养是读者为适应当下或未来社会、个人需求变化,不断完善自己的认知发展能力的过程。

二是个体发展视角下的阅读素养观。素养指的是人的内在品质,是影响人活动的决定性因素,通常由知识能力、情感态度、思维意志及行为习惯等要素构成。个体通过阅读获取新知识、增加理解力,实现自己的全面发展;同时,以个体为中心,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和个人兴趣;在阅读中与文本和作者之间建立情感联系;以独特的方式理解和解释文本,并通过文本进行自我表达。这不仅仅能掌握阅读技能,更能加速与人类经验、情感和文化对话。

三是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阅读素养观。核心素养是指以基础知识、技能为基础,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基本的方法,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认知观、世界观。《新课程标准》中语文的核心素养包括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及审美创造四个方面,并提出“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换言之,阅读素养是学生核心素养形成的关键所在。王星霞认为阅读素养指的是适应不同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学生需要掌握的阅读知识和策略、阅读能力,形成的阅读兴趣与习惯,扩大知识面促进个人认知发展,实现社会参与。这一界定融合了可持续发展和个体发展主义理念,将阅读素养看成促进认知发展和实现个人未来目标的重要途径。

结合上述概念界定,可以将阅读素养定义为理解、使用和反思书面文本的能力,以扩展一个人的知识,发展一个人的潜力,实现一个人的目标,并参与到社区中去。这种素养不仅体现在文本理解、分析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够在具体的情境中应用与反思。

阅读素养构成。阅读素养与素养的概念具有一致性,都反映了个体在阅读能力、情感态度和策略习惯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它并不是单一的某种特定的能力,而是由多个要素的相互作用构成。因此,可以将阅读素养的构成分成三个层面:能力层面、情感层面、策略层面,其中能力层面是阅读素养的基础,情感层面是阅读素养的维持动力,策略层面是阅读素养的具体实施路径。值得注意的是,阅读素养并不仅限于阅读能力,但它们都是阅读过程中读者需要具备的要素。

学生阅读素养形成的影响因素

阅读是一个实践性的建构意义过程,是一种复杂的认知活动。目前,中小学生的阅读困境主要表现在:一是在有限的时间内难以平衡作业及课业,在课业压力下,阅读时间和阅读量逐渐被压缩;二是缺乏实用的支持性资源;三是很多学生都不具备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从而出現无效阅读现象。基于此,探索学生优秀阅读表现的相关因素对于提升其个人阅读素养具有必要性。然而,素养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学生阅读素养是在多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的,主要体现在家庭层面、学校层面及个人层面。

家庭层面。家庭一直都被认为是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在提升学生阅读能力方面也发挥了较大的作用。家庭层面的因素包括家庭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地位、父母的受教育程度、职业岗位等资源。在家庭经济状况较好且资源丰富的情况下,学生的学业成绩往往会受到积极影响。相比之下,在经济收入较低、父母受教育水平较低、财产较少的家庭中,学生的阅读素养和学业成绩往往较差。此外,家长的阅读兴趣和习惯、家庭对阅读的重视程度及家庭中是否有良好的阅读氛围都会影响学生的阅读素养。因此,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和可获得的资源对学生的阅读学习产生着重要影响。

学校层面。学校是学生接受教育的重要场所,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教育资源、教师的教学方法、阅读课程的设计和阅读指导的质量等因素都会影响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兴趣。宏观上看,学校教育资源的充足与否会对学生的阅读素养产生间接影响。例如,学校提供丰富的图书馆资源、多样化的阅读材料和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设备,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阅读空间和资源支持,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教学方法对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表现出直接影响。例如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探究式学习和合作学习等策略培养他们的阅读技巧和理解能力。另外,教师在情绪和行动上对学生的阅读支持可能会极大地影响学生的态度。

个人层面。学生自身所具有的特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阅读素养和学业成绩。通过分析整理相关研究,发现影响读者阅读能力的学生自身因素主要包括性别、母语掌握程度、学习时间、情感领域因素等。其中情感领域的影响最为普遍,包括学生的个人动机和兴趣,这是培养阅读素养的内在驱动力。而学生的阅读态度直接影响着他们对阅读的投入程度和学习效果。积极的阅读态度包括乐观、自信和有目标的阅读态度,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欲望和积极性,从而促进阅读素养的发展。

综上所述,学生阅读素养的培养是一个多方面、多因素的过程。教育部门、学校、家庭、学生自身及社会各界都应共同努力,为学生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和资源,以全面促进学生的阅读素养提升。

中小学生阅读素养提升策略

无论是阅读的相关概念界定及要素构成,还是形成因素方面,都为改善阅读教学薄弱环节、提升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阅读素养提供了思路,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策略。

完善阅读指导和评估制度。完善阅读指导和评估制度对于提升中小学生的阅读素养至关重要。它能够明确学习目标,提供个性化辅导及有效反馈,并对学生的阅读进展进行监测和评估,促进阅读素养的全面发展。因此,相关教育部门要致力于建立统一的阅读指导和评估体系,明确学生的阅读目标和评估标准。通过定期评估和反馈,跟踪学生的阅读进展,并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进行个性化辅导。此外,需制定相关政策,明确学校和教师在阅读教育上的责任和义务。而在经济支持上,增加阅读教育的经费投入必不可少,这样才能为学校提供充足的资源支持,确保阅读教育的顺利开展。

对于学校来说,完善相关的制度同样重要。一方面要建立有效的家校合作机制,让家长了解学校的阅读教育内容和方法,并提供家庭阅读的指导和支持。例如学校可以定期举办家长阅读培训,分享阅读资源和技巧,促进家庭阅读情境的形成,以提升阅读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另一方面,学校要贯彻落实“双减”政策,提升课后服务质量。例如在课后服务中,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有意义的阅读。通过有计划的阅读指导和辅导,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阅读水平和兴趣的书籍,开展深入的阅读研究和探究活动,提高学生的阅读批判性思维能力;提供丰富多样的阅读资源和活动,例如图书馆、阅读角、读书分享会等。这些资源和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对阅读的热爱,促进他们对不同领域知识的积累和理解。

重新审视阅读课程与教学。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更注重文本分析与理解,而忽视学生阅读素养的培养。因此,通过重新审视阅读课程与教学,使教师更清楚如何组织阅读课程教学。首先,教师要明确阅读课程的学习目标,并与学生分享,这可以通过制定详细的学习目标和阅读任务来实现,确保学生了解需要达到的阅读能力和理解水平。当然,提供丰富多样的阅读材料是确保阅读教学顺利进行的载体,包括文学作品、报纸文章、科普读物等,这样可以让学生接触到不同类型和风格的内容,培养阅读兴趣,并扩大知识面。在阅读教学策略上,教师应该教授学生一系列的阅读策略和技巧,如预测、推测、问题、总结等,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效率和准确性,加深对文本意义的理解,同时也能促进学生进行深入的阅读思考;或者以提出问题、讨论和写作等形式,促进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最重要的是,及时给予学生评估与反馈。

培养良好阅读习惯与态度。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态度,对于学生学习阅读方法,具备阅读素养起到关鍵作用。因此,无论是学校、家庭都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态度与习惯,使学生拥有自我监督意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学生需要明白阅读的重要性和益处。教师可以通过展示身为读者的正面榜样、分享自己的阅读经历,并与学生共同探索书籍的奇妙世界来激发学生的热情。其次,创建有益的阅读环境至关重要,如课堂上的朗读、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合作精神。此外,老师可提供引导和监督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如每天定时阅读、记录阅读心得等。逐渐引导学生跨越娱乐阅读,接触更广泛的文学作品、科普读物等。通过这些方式,一方面,利用所营造的积极阅读环境,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积极的阅读态度;另一方面,通过有针对性地教授阅读策略,在师生互动和个人探索中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

促进技术与阅读的融合。面对信息化时代信息庞杂且良莠不齐的情况,拥有良好的跨媒介阅读能力、具备一定的“数字素养”是培育面向未来的阅读素养的必然方向,也是中小学生阅读能力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因此,将信息技术融入阅读中,对于培养学生面向未来的数字化阅读素养起到铺垫作用。首先,学校需要不断完善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设备和资源,如电子图书馆、电子书籍等,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选择和便利。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融入信息技术,利用电子书籍、多媒体演示、网络资源等进行阅读指导和辅助教学。通过这种方式引导学生学会利用搜索引擎、在线图书馆等工具,培养他们在信息爆炸时代获取、筛选和评估信息的能力。正如《新课程标准(2022年)》中提到的“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作用,认识信息技术对学生阅读和表达交流等带来的深刻影响”。

作者单位:湖州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李刚,辛涛.数字化阅读素养:内涵、测评与培育——基于PISA2018的新探索[J].教育科学研究,2020(3):34-38.

[2]马世晔.阅读素养与国家竞争力——国外阅读素养测试对我们的启示[J].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10(7):13-15.

[3]陈佑清.“核心素养”研究:新意及意义何在?——基于与“素质教育”比较的分析[J].课程.教材.教法,2016,36(12):3-8.

[4]牛丹丹,王星霞.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之阅读素养概念探析[J].教师教育论坛,2017,30(10):14-18.

猜你喜欢

阅读素养中小学生提升策略
大学生阅读素养现状分析及高校图书馆对策探究
如何提高中职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参与度
影响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的要素库及权重分析
陪读现象产生原因及其利弊分析*
近十年我国数字阅读的发展状况与趋势
从“知沟”理论谈城乡学生阅读素养差异
浅谈凉山彝区中小学“学困生”的转化
关于师幼互动的文献综述
公司信息化管理与经济效益提升研究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