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图书为媒 传播中国科技教育声音

2024-04-11卢先和赖文琼

新阅读 2024年1期
关键词:清华大学出版社类图书译者

卢先和 赖文琼

图书“走出去”既是出版人萦绕在心的使命,也是需要几代人接续奋斗的责任。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特别重视出版“走出去”工作,引导、鼓励出版单位加强国际传播力建设。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的《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在“推动出版业高水平走出去”中要求,出版业应增强“走出去”实效,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 中国图书和科技教育类图书“走出去”的重大意义

为鼓励和推动优秀图书“走出去”,我国实施了多项极具影响力的重点骨干工程,例如亚洲经典著作互译工程(与亚洲国家商签双边协议,确定互译输出引进书目,开展书目互换、互译、出版发行工作)、中国出版物国际营销渠道拓展工程(组织出版企业参加国际书展,举办重要国际书展中国主宾国活动)、对外翻译出版工程(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丝路书香工程、中外图书互译计划)、国际出版版权数据库建设项目(支持企业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动态实时收集分析出版物进出口、版权引进输出数据,为出版走向海外市场提供参考依据)等。这些由政府主导、各方积极参与的项目在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的理念指导下,扶持对中国图书的海外译介,兼顾市场化运作规律,极大地激发了出版单位“走出去”的热情,提升了“走出去”的能力和水平,对出版业进一步增强国际竞争力意义重大。

科技和教育类图书“走出去”有助于提升我国在国际科技事务上的话语权。科技类和教育类图书在“走出去”版图中占据重要的地位。科技类图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家的综合科技实力,而教育类图书则代表了国家的整体教育水平。科技和教育内容总体而言非常适合跨文化传播,不会有太多由文化差异造成的沟通障碍,并且国内外的出版商都在同一个大平台上竞争。因此,优秀的科技和教育類图书“走出去”,可以为我国国际话语权构建的蓝图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 科技教育类图书“走出去”的清华实践

“十三五”时期,清华大学出版社与27个国家和地区的77家出版机构有版权业务往来,迄今已有1300余项逾30个文种的图书版权输出到北美、欧洲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另外,还有600多种图书已完成中文繁体字版权的签约,其中400余种已在港澳台地区和世界其他华语区域出版发行。输出的这些版权图书中,许多是由国际著名的出版机构出版发行,并通过SpringerLink、ScienceDirect、亚马逊、巴诺书店等专业营销网络进入全球主流市场和图书馆。科技、教育类图书国际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因而“走出去”的难度也比文化类图书更大。清华大学出版社一直坚持推进科技、教育类图书的海外出版,进行了长期的实践探索。

其一,加强“走出去”工作的顶层与制度设计。一是领导重视。清华大学出版社领导十分重视顶层设计和制度建设。早在1992年,出版社就专门成立了海外合作部,建立标准化的工作机制,努力培养和建设从事图书版权工作的专业化人才团队。二是制度建设。为了鼓励编辑和版权人员,清华大学出版社制定了针对版权输出的奖励政策,如《清华大学出版社海(境)外出版奖励办法》《清华大学出版社获奖出版物及重点出版项目奖励办法》等。对参与版权项目输出的个人,无论是在评定职称,还是在个人年度考核中,都会给予相应的奖励或激励。

其二,借力国家“走出去”相关的评审制度和扶持政策。清华大学出版社是国家一系列“走出去”扶持项目的积极参与者,同时也是受益者。清华大学出版社十分重视借助相关的评审制度来提升自身的国际传播能力:仔细研究和学习国家“走出去”方面重点支持的内容和领域,以便更高效、更精准进行“走出去”选题的挖掘和推荐。同时,借助“走出去”项目的资金支持,推动更多图书的版权输出。近十年来,清华大学出版社有90多种图书入选各类国家级“走出去”翻译出版工程,同时也因在版权贸易方面取得的突出成绩,获得一系列国家级奖励。清华大学出版社是中国图书对外出版计划工作小组的首批成员单位,“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出版合作体成员单位,曾获得“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特别奖”,并连续四届入选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

其三,依托学科优势,集中资源发展优势领域。清华大学出版社是一家综合性的教育与专业出版机构,经过四十多年的努力和积累,在科技和教育出版领域形成了自己的出版特色。清华大学出版社一直坚持和爱思唯尔、施普林格等学术出版巨头合作,通过高水平科技著作的海外出版向世界展示中国不断增长的综合实力和科技创新力量。例如,在目前炙手可热的人工智能领域,清华大学出版社向施普林格输出了字节跳动人工智能实验室总监李航的《机器学习方法》。

其四,突出大学社特色,努力传播高校人才培养成果。作为国内领先的综合性大学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除了深耕科技领域之外,还特别关注教育图书的出版。清华大学出版社致力于传播高校人才培养的成果,向世界展示中国,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高等教育成果。如2017年10月和清华大学研究生院及施普林格三方共同签署《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英文版)出版合作协议》,推出“清华大学优秀博士论文英文版”,截至目前共签约23种,已出版图书11种。清华大学出版社努力向国外出版机构输出一些优秀的国内高校教材,例如,将东北大学薛定宇教授讲授科学计算的系列图书成功输出到海外,在国际相关专业读者中产生了积极影响。

其五,借助国际书展和外宣平台,提升图书的海外可见度。从年输出的版权数量来看,清华大学出版社是国家鼓励版权输出的积极践行者。多年的版权贸易实践使其明白仅靠自身单打独斗,外宣效果极为有限,而且效率不高,因此出版社特别重视国家搭建的线上线下外宣平台,积极参加国际书展,持续更新产品信息,多渠道展示清华大学出版社潜在的版权输出重点图书。

● 科技教育类图书“走出去”的反思和展望

2022年,清华大学出版社引进和输出图书品种的比例约为1.7∶1。这跟十年前相比有很大的进步,但跟出版社的近期发展目标——“十四五”时期达到引进和输出比1∶1,仍存在相当的差距。要真正参与全球竞争,一定要从国际市场的视角进行战略布局。在保证社会效益优先的前提下,重点考虑国际图书市场需求和商业规律与逻辑。从这个角度看,图书“走出去”需要继续加强如下工作:

第一,完善图书版权输出的激励机制。由于对中文译著出版的资金投入和工作难度远高于本区域的图书,且目前海外市场的收益不容乐观,大多数国外出版机构对引进中文书版图书的意愿并不强烈,因此身负业绩考核压力的国内出版单位编辑对图书“走出去”积极性不高成为普遍现象。加之重点翻译出版工程的经费扶持标准持续降低,输出难度大大增加。推动图书“走出去”,急需鼓励参与版权输出工作的单位与个人,继续建设和完善图书版权输出的激励机制。

第二,提升“走出去”出版能力体系建设。实现图书的高质量境外出版,应该加强图书版权输出能力体系建设,严把从选题推荐到海外出版的版权输出全链条环节,其中包括图书选题甄选、内容创作、版权推荐、译者选择、境外出版等。图书高质量“走出去”,不仅需要著作本身在内容上有特色、有創新,需要优秀的译者推荐体系,更需要懂出版、外语水平高、了解国际图书市场的专业化、高素质的版权业务团队,以满足版权输出工作的需要。出版社如何培养能力过硬的编辑和版权贸易人才,加强境外图书出版的人才队伍建设,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三,加强专业译者队伍建设。推动图书“走出去”工作,加强译者队伍建设是关键。译者不仅需要精通两国语言,力争信、达、雅,还要尽可能地贴近输出国或地区读者的阅读习惯。目前译者队伍建设面临诸多困难,例如,对于科技图书译者,不仅要求较高的外语水平,还需要相应领域的学术专业知识;另外,目前的翻译报酬不能很好地支持高水平图书翻译工作,导致众多出版社都面临“译者荒”的难题。

第四,集中资源发展优势领域,建立专业化的出版品牌。根据出版单位的现有内容资源,深耕具有“走出去”优势的专业出版领域,以点带面,向海外出版机构展示出版单位的选题方向、出版特色和图书品质,形成独具特色的国际化出版品牌。

第五,坚定信心,持续挖掘国际化的内容资源。图书“走出去”,前提是图书内容的国际化,出版单位应该坚定信心,与国际领先的教育研究等机构或个人紧密合作,挖掘可能的具有国际水平的内容资源,出版体现世界科技文化前进方向和人类共同体精神的文化科技图书,通过版权输出的方式参与世界图书市场竞争。

第六,打破职能壁垒,集群智提升“走出去”图书的品质。“走出去”不只是版权部门的任务,对图书产品内容的提升和深度了解也不应只是编辑的责任。从图书选题甄选开始,到图书版权输出直至海外出版,各职能部门、参与人员应加强衔接和合作,共同提升版权输出质量、传播效率和国际影响力。

第七,重视本地化解决方案,借力合作伙伴成熟的营销网络。在这个技术跨越国界的时代,内容出版发行的成功与否仍极大地依赖专业化、本土化的发展策略、管理机制和工作团队等。要成功地“走出去”和真正地“走进去”,应坚持与国外出版商密切合作,持续扩大中国出版图书在国际上落地生根,发挥更大影响力。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出版社

猜你喜欢

清华大学出版社类图书译者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译者的适应与选择
清华大学出版社期刊中心
论新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新形势下教育类图书编辑如何全面提升编辑素质
Desperate Love towards the Dark Lady in Shakespeare’s Sonnets
《秘书工作手记》
航天类图书的出版现状与选题策划研究
从一本书的出版到一门课程的建设:浅谈教育类图书编辑的作用
Translation and Dissemination of Critique of the Gotha Program in China in the Early Times〔* 〕
元话语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