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红色资源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育人路径优化研究

2024-04-10张小莲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4年7期
关键词:广西红色育人

张小莲

[摘           要]  党和国家历来非常重视高职院校的实践育人工作,而红色资源是高职院校开展实践教育的有效渠道。广西红色资源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育人具有独特的价值意蕴。但是存在发展理念偏差、长效性不足,专业融合度低、参与范围不广,融入深度不够、实践合力尚未形成,创新度不够、教学方式方法亟待创新等问题。基于分析这些问题的基础上,建议从确立正确的发展理念、提升与专业学科契合度、创优实践育人实施方法、打造多层级的实践育人平台等方面进行路径优化。

[关    键   词]  广西红色资源;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育人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4)07-0045-04

实践育人是全面提升思政课铸魂育人实效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着力点,需要探寻、盘活、用好本土红色资源的育人价值与高职学生多元需求的最佳对接模式。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1]。广西作为革命老区蕴含着丰富的红色资源,为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育人提供了鲜活、生动的重要教学资源和实践教育基地平台,有力增强了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育人的吸引力、亲和力和价值引领力。

一、广西红色资源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育人的价值意蕴

广西红色资源蕴含着丰富、鲜活、生动的思政教育元素,是最好的教科书、清醒剂、营养剂,在新的赶考之路上,开展红色实践主题教育正当其时。

(一)强化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

2022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强调:“思想政治理論课能否在立德树人中发挥应有作用,关键看重不重视、适不适应、做得好不好。”[2]高职院校要全面学习、贯彻、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尤其要领悟好、践行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践育人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高职院校思政课必须把盘活、用好广西红色资源作为强化实践育人的重要途径,让处于“拔节孕穗期”的青年学生在实践中认识、理解广西红色资源的独特育人价值。

广西是一片红色热土,14个地级市中有11个市记载了光荣红色革命历史,共有84个县被列入革命老区范围[3],真实镌刻了党成立之后领导壮乡儿女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建立的历史功勋和不朽丰碑,生动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精神品质、坚定的忠诚信仰、崇高的理想信念和为国为民的家国情怀,蕴含着大量鲜活、生动的红色教育资源。广西红色资源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育人可以使“00后”大学生在投身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生动实践中深刻体悟革命先烈的高尚情操,向诸如“七一勋章”获得者黄文秀、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梁小霞等时代楷模、先锋模范看齐,追寻先辈足迹,传承红色基因,强化价值引领,矢志奋斗不移,是强化高职院校思政课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服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和现实需要。

(二)提升高职院校思政课教育质量的题中之义

高职院校思政课始终坚守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践育人系列讲话精神,积极探索多元融合的实践育人模式不断提升高职院校思政课教育质量。百余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广西生成了鲜活、丰富的红色资源,如以湘江战役红色资源为例,湘江战役是万里长征途中最为关键的一战,红军途经全州、兴安、灌阳等过程中,与国民党浴血奋战中遗留形成的新圩阻击战遗址、脚山铺阻击战遗址、光华铺阻击战遗址等具体物质资源和改编创造的以陈树湘为代表的革命先烈事迹及其蕴含湘江战役精神的非物质资源,给后人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红色教育资源,是走好新长征不可或缺的红色教育资源。高职院校思政课必须以学生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本,鼓励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广西红色资源实践育人活动,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让“事实”说话,以“切身体验”验证,在实践中感悟广西红色资源独特的育人价值,并通过实践不断锻炼自我、增长才干,是提升高职院校思政课教育质量的题中之义。

(三)培养新时代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渠道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的赶考路上仍需培养更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职业教育正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加快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4]广西红色资源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育人的开展,必须深入了解“00后”“互联网原住民”高职学生生源情况、具体学情,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坚守好“为党育人、为国育人”的初心使命,将实践育人放在最为关键的位置之上,让广大职业院校学生从实践教育渠道中获得对广西红色资源的进一步深化了解,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因此,高职院校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广西红色资源融入思政课实践育人活动,进一步引导学生在实践育人活动中更加坚定信仰信念信心、增长才干练就过硬本领、肩负时代使命担当,努力成长为全面发展、德技并修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书写青春不悔的壮丽华章。

二、广西红色资源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育人存在的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一定要用心用情用力保护好、保管好、运用好。”[5]当前,广西红色资源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育人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制约其有效开展。

(一)发展理念存在偏差,长效性不足

一是部分教师对“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在实践中缺乏运用贯彻意识,实践育人目标实现难度较大。当前,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使用广西红色资源开展实践教学过程中,无论是在教学设计还是具体教学环节都过多采用了“说教式”“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学生才是实践教学环节中的真正主体,以致广西红色资源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育人形式较为单一,学生多样化需求难以得到有效满足。

二是部分职业学生存在短视行为和考核奖励功利化倾向,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实践教学活动的育人价值。在参与广西红色资源开展高职思政课实践活动时,有些学生出于功利性的目的,对那些他们自认为的可以给第二课堂加分并从而获奖评优的,他们会积极主动参与;对自认为是对自身帮助不大的实践育人活动,他们则参与的热情较低。可见,部分高职学生没有意识到广西红色资源融入思政课实践育人的真正主体是自己,更没有意识到育人价值受益于自己,存在应付了事的心理,形式主义较为严重,没有达到实践育人的预期效果。

(二)专业融合度低,参与范围不广

广西红色资源開展高职思政课实践育人活动中,存在与专业契合程度较低和参与范围不广的现实问题。一方面,高职院校在利用本土红色资源开展思政课实践育人活动时缺乏专业特色,不同年级和不同专业的学生在开展该实践育人活动类型与自身专业融合度较低而得不到有效的收获。另一方面,由于受到实践活动经费、配备师资力量的限制,加之制定方案中对学生的限制条件,参与广西红色资源实践育人活动的学生所占比例不多且参与面较狭窄,多为共青团员、学生干部或是优秀学生代表,因有限的参与人数以致想锻炼的学生难以真正参与其中,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广西红色资源融入高职思政课实践育人的实效性和广泛性。

(三)融入深度不够,实践合力尚未形成

广西是一片红色热土,对本土红色资源的挖掘整合运用取得了形式多样的实际性成果,例如《红色传奇》《血色湘江》《秀美人生》等进校园系列活动成功举办,发挥着重要的实践育人价值。这些红色资源对思政课实践教学而言,是弥足珍贵的红色教育素材。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能够有意识地将广西红色资源融入思政课实践育人活动环节之中,但因考核方式、课程评价体系等尚未健全,教师自身主要在已有学识的基础上各自独立探索融合方式,尚未形成强有力的实践合力,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职业院校学生的全面发展、德技并修。部分教师存在“为融入而融入”“为讲解而讲解”的情况,对广西红色资源因没有深入具体研究挖掘而存在一知半解,在片面化、碎片化了解的基础上直接开展实践育人活动,融入深度不深,导致学生仅是“听说过”,但对其育人价值不凸显。

(四)创新度不够,教学方式亟待创新

目前,部分高职院校虽已建立起2D、3D实践教学资源库,却存在现有红色教学专题资源库关于广西红色资源挖掘育人元素力度不够的问题,在实践教学过程难以与教学目标效果有效匹配的问题。目前高职思政课教师开展广西红色资源融入实践育人活动之中,较多借助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结合案例讲解、视频观看等方式展开,但诸如组织学生参观红色教育基地、体验方式多样化等教学方式仍需创新。此外,在具体实践育人活动的过程中对本土红色资源挖掘力度不够,开展实践育人活动类型单一,对红色实践教育缺乏统一谋划和系统推进,融入举措不多,导致部分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教师可在具体开展过程中,创新教育教学方式,充分结合职业院校学生理论功底较差、动手能力强、思维活跃等特点,不再局限于实践教学基地开展实践育人活动,而是要多开展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多样化的、体验感十足的实践育人活动。

三、广西红色资源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育人的路径优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党的二十大广西代表团讨论时强调:“我们要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在新的赶考之路上向历史和人民交出新的优异答卷。”[6]百余年来,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在八桂大地留下了大量的红色资源,新时代高职思政课需将其用好、盘活,用之于实践育人之中。

(一)确立正确的发展理念

一是方向要正确。在整个广西红色资源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育人中,要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引导高职学生学会以正确的思想理论为指导根据现实状况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在具体的实践育人活动中锻炼、发展。二是落实贯彻以生为本、全面发展的发展理念。实践的落脚点是对大学生的育人价值得以体现,广西红色资源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育人的开展实施必须紧紧立足于学生这一实践主体。实践育人课程目标的确立制定、实践主体的参与选择、最终的考核评价等都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切实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的真实需求,充分从职业院校学生的具体学情入手,在广西红色资源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育人活动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在调动其内在兴趣爱好、主动创造性的基础上,融入撰写教学方案时注重降维思考,实践活动中学会“换位”,引导学生合理、有效地真正参与。

(二)提升与专业学科的契合度

一是要结合职业院校学生的专业特色,充分挖掘、整合、利用,促进广西红色资源融入思政课实践育人中,使学生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广西红色资源的形成背景、形成过程与具体内容、当代价值意义等,为广大学生自觉运用广西红色教育资源开展自我教育与价值引导夯实基础。二是要结合职业特色积极探索新型实践教育教学模式。如通过红军后代真情讲述革命先烈的红色故事,3D、VR模式沉浸式体验,使学生的理论教育与实践养成相结合,并使广西红色资源中生动有趣的红色素材融入专业学科实践教育。三是要提升专业学科教师素质。教师要秉承“六个要”的理念,对标“四有”好老师,充分挖掘、整合广西红色资源内涵丰富的教育素材,科学、有效地融进专业学科特色与高职思政课实践育人,利用好课堂这个主渠道、主阵地,并在上好、讲好理论教育之外,适时灵活开展相关的实践育人活动以掌握学生对广西红色资源的内化运用实践情况。

(三)创优实践育人实施方法

一是充分挖掘广西红色资源的实践育人价值,立足红色实践教育,抓住时事焦点热点、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难点痛点堵点,充分运用有关的智慧教育、学习通、微信公众号等作为实时互动平台,讲好广西本土红色故事,真正让红色实践教育走进、走深、走实,在高职学生思想深处留下深刻红色印记并融入日常学习生活,培养他们的使命担当和家国情怀。二是高校教师要有意识地增加更具兴趣性、趣味性、教育性的实践育人方法,采用“线上+线下”等多种教学模式拓宽广西红色资源融入思政课实践育人的覆盖面,聚力打造更具温情、温度的广西红色资源“行走中的思政课”。因此,用好集体备课的优势,以问题为导向,创新设计灵活多样、因时因地而变的广西红色资源实践育人融于高职院校思政课模式、途径,例如“红色家书大家讲”“红色歌曲大家唱”“红色知识竞赛”等,从而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三是角色互换,创新实践教学设计。在实践教学中使学生从聆听者变为讲述者,教师从讲述者变为引导者,增加“我来说说:广西红色资源”等学生参与环节,推动学生的学习态度从“要我学”向“我要学”的积极转变,让本土红色资源案例说话发声,把职业特色、价值引领融入一个个鲜活的红色资源案例。[7]

(四)打造多层级的实践育人平台

一是在用好盘、活红色资源上下功夫、求实效。思政课教师要以本土红色资源为载体,深入挖掘整合、研究弄清百色起義、湘江战役等以这些红色革命事件为主线演绎生成的广西红色资源的清晰脉络,真正对本土红色资源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在各方条件成熟、因时因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政课“第二课堂”,例如组织学生参观百色起义纪念园、左右江革命根据地遗址、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等革命遗址遗迹,使革命旧址遗址成为思政课“教室”,使文物资料成为思政课教学“教材”,让英烈模范成为思政课“教师”,引导职业院校学生在生动的实践中传承红色基因、筑牢职业理想信念底气。此外,用好校内实践教育基地有效供给广西红色资源,综合考虑大学生群体基于不同的学院、年级、专业等因素,建立其配套的实践教育基地,配备足够的实践教育平台,从而使大学生在广西红色资源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育人活动中受锻炼促发展。二是健全有效的实践机制。首先,要建立健全保障机制。基于高职院系领导组织和充足资金的有力保障,建立起广西红色资源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育人的领导小组和人才小组,将各部门、各二级学院、教师、学生有机统一起来,形成强有力的实践育人合力。其次,要健全完善考评激励机制和评价机制。要注意加强对大学生的正向激励,结合专业特色制定灵活的评价标准,在评价与考评时注重评价内容的多维性和多样化的评价方法,使评价结果更加公正合理。最后,要健全监督机制。充分发挥领导小组和人才小组的带头指导作用,监督广西红色资源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育人工作的各实施环节并加以严格把控。三是加强学生个性化教育。作为实践主体的青年学生,时刻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了解当今社会发展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状况,打破传统“重理论轻实践”的观念束缚,对自身的优劣情况、综合素质进行合理正确的分析,探寻自己对于本土红色资源实践育人活动的兴趣点和关注点,主动用实践行动领悟广西红色资源所蕴含的价值理念并使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将理论教育与实践养成相结合,根据自身的专业知识掌握度发展优势、锻炼自我,深入了解革命先辈、时代楷模、先锋模范在推动国家发展、广西发展过程中建立的不可磨灭的功勋,传承好红色基因、厚植职业理想底气,为建设新时代壮美广西新篇章、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注入源源不断的新生力量。

四、结束语

新时代职业院校学生是民族复兴的践行者、红色基因的传承人,高职思政课要承担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担当。广西红色资源丰富,挖掘整合空间无比广阔,是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鲜活红色素材,思政课教师要对接学生特点和实践教学需求,努力成长为传承红色资源的行家能手,把红色资源讲准、讲全、讲深、讲活、讲透,用红色资源蕴含的独特育人价值浸润高职院校学生的脑、心、行动,造就一批全面发展、德技并修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2]习近平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 坚持党的领导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 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J].党建,2022(5):4-6.

[3]人民政协网 全国政协常委谢尚果:因地制宜利用红色资源开展教育[EB/OL].(2021-06-29)[2023-10-02].https://www.rmzxb.com.cn/c/2021-06-29/2892839. shtml.

[4]央视网.发展现代职业教育 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EB/OL].(2023-04-29)[2023-10-02].https://news.cctv.com/2023/04/29/ARTIn4uQGlBrPw4dEHt3GXr62304 29.shtml.

[5]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 努力创造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新业绩[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21(7):12-13.

[6]习近平在参加党的二十大广西代表团讨论时强调: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号巨轮 乘风破浪扬帆远航[N].人民日报,2022-10-18(1).

[7]李丽娜,武智.高职思政课实践育人共同体建设研究[J].教育与职业,2022(11):85-89.

◎编辑 鲁翠红

猜你喜欢

广西红色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红色是什么
红色在哪里?
追忆红色浪漫
广西广西
广西尼的呀
广西出土的商代铜卣
“珠”育人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