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价值分析和路径探索
2024-04-10张姮胡红宇
张姮 胡红宇
[摘 要] 近年来兴起的人工智能取得了诸多突破性进展,使掌握思想变化规律、洞悉社会意识变化规律、革新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可能,与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关联。人工智能通过优化教学方式、教学内容、课堂管理,充分体现学生的个性化和主体地位,以智能教学、智能场景、智能评价等技术融入实际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实现精准思想政治和智慧思想政治体系。
[关 键 词] 人工智能;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教学;智能教学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4)07-0017-04
一、人工智能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联
(一)人工智能的核心要素及发展现状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英文缩写为AI。这一概念由美国达特茅斯学院的约翰·麦卡锡在1956年最先提出,至今已有60多年的历史,在计算机领域内,得到了愈加广泛的重视,并在机器人、经济政治决策、控制系统、仿真系统中得到应用。其核心要素为大数据、算法、计算力。大数据技术的战略意义在于对这些有意义的数据进行专业化处理,通过对海量数据的分析并从中获得巨大价值的产品、服务或深刻见解,它使人们的思维方式实现了从小数据到大数据、从微观到宏观、从因果关系到相关关系的转变;算法是实现深度学习的中介,以数学符号或者计算机代码的形式来表达意见,并且对大数据进行高速运算和精准预测;大数据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对这些素材的处理和加工离不开计算力,更加准确来说是强算力,运算越快,单位时间内尝试的次数就越多,结论也就越准确。正是因为人工智能的这三大核心要素,使其在新时代下愈发得到重视,人们也开始关注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作用。而纵观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目前处于弱人工智能阶段,“没有人工,就没有智能”,从其属性来看,只具备科技属性,不具备人类特有的社会属性;从其意识水平来看,目前没有人的意识,只能按照规定的算法和程序行动。
(二)从“思想”“政治”“教育”体现关联
1.把握思想状态,洞悉社会意识变化趋势
如今是大数据、信息时代,每个人都离不开网络,手机常与我们相伴,每天浏览无数网页,在每个网站都留下一些踪迹,再进入时,发现这些网站推荐的内容和上次点开的内容相似,我们的喜好、想法,甚至价值观被暴露无遗,也被人们形象地称为“读心术”。通过这些数据的分析,可以把握某一时段社会意识形态的变化趋势,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素材,同时通过大量数据的反馈,即使是班级授课制,个性化学习也成为可能。
2.对政治生活产生冲击,实现方式的革新
人类的每一次技术革命都会对政治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纵观历史,技术的发展是引发社会革命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人们对权利、地位有了更高的诉求,大数据对政治生活的影响也正在快速发生变化,第一,大数据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让人们从因果关系的串联思维变成了相关关系的并联思维。第二,大数据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物质产品的生产退居次位,信息产品的加工将成为主要的生产活动。第三,大数据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都将构建在大数据之上。正是在此背景下,体现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同时,也可以借此机会实现社会主义制度的飞跃发展。现在通过网络收集民意以及问卷的方式,关注到每个人的想法和诉求,也可以减少人力浪费,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得到精确的分析和反馈。
3.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更快的时效性和更多可能的途径
思想政治教育要想提高实效性,必然离不开对教育对象思想行为动态的了解和掌握,大数据为揭示教育对象的思想行为特征提供了更快、更有效的分析。首先,大数据全面提供了量化人群思想动态和行为轨迹的分析素材,并依托其强大的非线性相关分析,能实现对教育群体对象的“多角度画像”,这为洞察教育对象的思想动态提供了重要便利。其次,大数据同样易于凸显单个教育对象的思想行为素材,能勾勒出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个体肖像”,实现以数据驱动因材施教的目标向度。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是“现实的人”,有鉴于此,有针对性地推送个性化更强、匹配度更高的教育内容,关键在于精准把握教育对象的思想特点与实际需求。人工智能目前以一种无声的方式融入了人们的生活,如手机语音助手“小爱”“Siri”,家居伙伴“天猫精灵”“小度”。在教育领域,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实现内容、方式的创新,为教育提供了更多可能。
4.思想政治教育被赋予的时代使命
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人们每天需要过滤和处理很多信息,需要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主要体现在对信息的选择、辨别、应用能力上,在表达的过程中体现公民素养。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数据意识与提升数据素养,就是要打破对传统工作习惯的路径依赖,改变过去主要依靠主观直觉进行情感教化的固化思维,逐步建立“用数据说话”的大数据量化思维与精准研判理念。
5.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的双向互动性与及时预警功能
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是单向的,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学过程监管、教学反思虽然有助于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诊断与改进,但也存在弊端,突出表现在单向的针对教育结果的反馈与纠偏,具有较为明显的延时错位性,难以在教育双方之间实现信息对称。在信息不对称环境下,教育者也就无法获取即时数据,并动态调整与优化教育策略和教学方案。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应该是“双向互动”的,需要随时用数据纠正自身错误,并预测成长趋势,这就离不开即时数据和稳态信息的結合。
二、人工智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价值分析
(一)利用智能手段,更新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式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式是课堂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强调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中的重要性。但思想政治教育不止于思想政治理论课,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融入各类课程。就我国现阶段思想政治教育来看,仍处于探索阶段,观念上更新较快,能够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但总体来说,在教育改革中缺乏活力,教育教学方式暂未出现质的飞跃。
在新的时期,人工智能技术为教学方式的更新提供了平台、新的技术,如呈现多样化的情景,让学生亲自体验,在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实现教育教学的情景化和生活化;利用智能平台,将课堂从线下搬到线上,突破学校教育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同时,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有义务在新的时代抓住机遇,看到传统教育教学方式的不足,利用技术解放思想,学习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使人工智能成为教育教学的有利助手。
(二)途径多样,提高教学内容的丰富性
传统的班级授课制中,教学内容由教师统一规定,所有学生接受的都是一样的教学内容,单一的教学理论难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教师也难以接收到学生的反馈,教学内容缺乏活力和生成性。人工智能为教育教学提供了多种途径,从内容的来源上,通过人工智能把握社会思想状态变化的大致趋势,结合趋势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在人工智能平台完善的基础上,教师通过简单的操作,选择主题和需求等信息,再由人工智能平台通过大数据进行分析和匹配,为教师提供参考信息,教学内容来源多样化,也为教师提供了便利。从学生角度出发,一方面,可以从教师提供的内容中提取出自己需要和感兴趣的内容;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人机互动,使内容更加贴合自身的兴趣和需求。数据库中容纳了学生的基本信息,做到对学生的充分了解,学生可以快速获取需要的补充信息,也可以提出疑问,人工智能及时解答并反馈给教师。
(三)实时监控,实现高效的课堂管理
即使是小班授课,教师也难以洞察到每位学生的思想、精神、动作状态,但对学生来说,尤其是低年级学生,需要一定的指导和监督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人工智能可以通过表情和动作的分析,为教师提供学生的状态信息,教师在此基础上可以对可能存在问题的学生进行提醒,也可以由人工智能系统及时提醒学生。课堂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师生互动,但师生互动很难保证公平性,在此过程中,也较容易出现纪律问题。学生可以通过课堂智能平台,表达回答问题意向,“电子举手”比直接举手和呼喊更加一目了然,也可以避免课堂的混乱。记录的回答次数可以作为教师的依据,使教师可以关注到每位学生。生生互动合作学习已经越来越受到大家重视,在合作学习中,可以培养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培养宽容、分享、互帮互助的优秀品质。学习社区根据学生的基本信息为学生找到合适的学习伙伴,学习社区的模拟助手为学生提供帮助,教师可以看到每个小组合作学习的状况,对各小组进行指导,使合作学习有序进行。
(四)数据分析和反馈,提供个性化教学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育人,更加强调对学生情感的陶冶、思想观念的升华和道德的养成。每个学生都处于不同的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接受的文化和思想熏陶差异较大,因而形成了不同的思想价值态度。因此,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做到因材施教,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教学。
利用数据收集和分析手段构建学生动态信息系统,做好学生个性化需求分析。具体来说,对学生的基本信息进行收集,同时从不同角度对学生的思想状态进行记录和分析,准确捕捉学生的思想状态变化,据此了解学生的需求,提供个性化教学内容和形式。通过大数据计算和足迹数据分析,为学生提供因人而异的内容,学生可以将不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标记和反馈。不同学生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不同,在基本信息和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可以为学生提供不同的教学形式和安排,如政治思想观念较为薄弱的学生,主要以理论课程为主,辅以实践课程,而缺乏社会实践机会的学生,可以带领其参加一些社区活动或者通过模拟情境增强实践能力,定制化时间安排。传统教学模式时间固定,教师和学生的时间安排均受到限制,成为有效教学的阻碍因素之一,通过人工智能平台,将学生的时间和教师的时间进行匹配,选择最合适的时间,提高教学效率。根据学生以往的学习状况,如学习集中时间段、效率最高时间段等,为学生提供一些提高学习效率的依据以及定制化时间安排。
(五)全方位服务,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伴随着知识观、学习观、教师观、学生观的转变,越来越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人工智能使个性化教学成为可能,实现教学的弹性化,根据学生的兴趣、需求和特点定制课程;知识大爆炸时代,教师的权威被削弱,试图建立和谐、民主、平等、开放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可以做到平等交流、互相学习;提高学生的主动性,人工智能为分层教学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學生也有了更大的选择空间,以前决定权在教师手中,现在逐渐转移给学生,并且内容根据学生兴趣定制,对学生来说,有了更大的吸引力;有了大数据和算法的支持,可以对学生进行全方位、跟踪式评价。过去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价大部分局限于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但是学生真实的思想状态和行动无从考察,造成评价的不合理。人工智能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评价主体一元化、评价标准机械化、评价过程结果化等问题,使评价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
三、人工智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路径探索
习近平总书记在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大会贺信中指出,要充分发挥人工智能优势,加快发展伴随每个人一生的教育、平等面向每个人的教育、适合每个人的教育、更加开放灵活的教育。面对人工智能创新应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人工智能+教育”的新教育方式,实现终身学习、个性化学习。结合人工智能教育的实践案例、人工智能教育发展的前景、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提出“人工智能+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
(一)思想政治教育+智能教学
智能教学系统采集班级所有学生的行为数据、思想动态数据、基础信息数据和学业数据,由大数据分析与智能技术处理,呈现可视化的分析报告,教师根据学情报告可以制定教学计划,进行教学设计,选择教学策略等。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人机交互技术、自然语言理解技术、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监控和反馈,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智能助手辅助教师管理课堂,将学生的问题进行统计生成报告、统计学生回答问题次数、协助教师查找资料。智能教学平台也给教师批改作业提供了便利,在批改完作业,可以将问题进行分析形成报告,教师可以看到每个学生出现的问题,同时也可以知道在某个方面学生学习还有较大的困难,为后续的教学提供依据。
(二)思想政治教育+智能学习
人工智能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便利、个性化的学习平台,在资料获取方面,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短板提供资源和渠道,如在学生进入学习平台之前,先对学生是否了解近段时间国家大事件进行简单调查,再根据学生的短板呈现一系列文章和视频。也可以对学生进行阶段性了解,包括学生的学习状况、学习困境等,從而不断对学生的学习资源库进行调整,使学生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取需要的信息。在学习社区中,学生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伙伴以及感兴趣的学习群体,学习伙伴之间可以探讨问题、互相监督,和学习群体可以一起研究感兴趣的思想政治教育课题或者开展思想政治实践活动。人工智能伴学既可以保证学习过程中免受他人打扰,又可以对自己的学习起到监督和促进作用,随时记录学生的知识点、学习轨迹、学习成效测评等,为学生提供定制化和个性化学习,辅助学生查找资料,帮助学生进行学习任务管理和时间管理。智能学习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学生多方面的需求,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更多便利。
(三)思想政治教育+智能场景
在学生思想形成过程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是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学生可以将知识学以致用,完善和提升自己的价值观。但是有些活动具有危险性和不可预测性,尤其对于高职学生来说存在困难。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智能场景,如根据科尔伯格的道德两难故事法,构建道德困难情景,让学生在模拟情景中做出道德选择,对学生进行道德训练以及反映学生的思想状态。利用人机交互技术、自然语言理解技术,学生也可以通过智能场景与古代圣人和名人进行对话,在对话的过程中感受古代圣人和名人宽广的胸襟、远大的志向、广博的知识,以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
(四)思想政治教育+智能评价
思想政治教育本不局限于思想政治课,“课程思政”逐渐被推广和得到重视,标志着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期化和隐性化,一元化、显性化、静态化的评价已不能适应发展。智能评价具有多主体、多点多面、跟踪式、动态式、隐性等特点。在教学之前,先对学生进行诊断性评价,根据学生的水平形成不同评价标准。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每一次学习进行记录,实践活动也纳入评价体系中,对学生的计划、行动、反思等内容进行评价。可以说,评价在整个过程中进行,由学生和教师以及人工智能系统共同完成,学生收到的是一份系统的学习报告。智能评价更能激发学生的能动性和内在动机,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建议,帮助学生对学习进行阶段性反思和调整。
四、面临的挑战
过于依赖技术,过分夸大技术的作用,忽视人的主体性。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给教育带来便利以及观念上的变革,教师开始将技术积极融入教学,而学生每天通过智能平台进行学习,如果过分推崇和相信技术,同时带来的可能是师生直接互动减少,缺少情感上、心灵上的交流,生生之间合作活动减少,学生合作意识减弱;学生开始忽视教师的作用,认为通过智能平台就可以学到一切知识,不仅仅是科学文化上的知识,还有社会生活中的道德问题;学校不再是一个温暖的社会系统,而仅仅是一个冷冰冰的技术系统。这些问题都充分反映了在技术革命到来时,不是技术改变和决定教育,而是教育利用技术进行自我更新,在此过程中,始终要坚持立德树人、以人为本,不忘教育初心,始终以促进人的发展为目的,避免教育异化。
随着职业教育的普及化,人们对教育已不仅仅满足于“每个人有学上”,更多的开始对教育质量有了期待和要求。发达地区首先掌握人工智能技术并且进行推广和应用,而在欠发达地区,因为观念上的落后,资金和物资的短缺,望尘莫及,城乡之间、东西部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在此背景下,国家和政府应加大对教育的投资,同时激励技术部门加快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开发,减少技术利用的成本,同时各地政府也要积极配合、响应政策,对人们进行观念上的教育,使其思想上更加容易接受。
总的来说,人工智能时代对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提高有了一定的价值,主要体现在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育评价上。随着技术的发展,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在各个学科的深入,借助其他学科的力量和智慧,建立大数据协同合作共享机制,致力于精准思政和智慧思政体系,是未来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时代诉求和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李怀杰.人工智能赋能思想政治教育论析[J].思想理育,2020(4):81-85.
[2]常宴会.人工智能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前景和价值前提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2019(8):79-83.
[3]林峰.人工智能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定位与发展[J].思想理论教育,2020(1):79-83.
[4]吴晓如,王政.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发展趋势与实践案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8,28(2):5-11.
[5]李文捷.人工智能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方向[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20(2):73-76.
[6]郝祥军,王帆,祁晨诗.教育人工智能的发展态势与未来发展机制[J].现代教育技术,2019,29(2):12-18.
[7]武东生,郝博炜.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利用人工智能的分析[J].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19,5(3):103-112.
◎编辑 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