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千古流传的知音:解读《伯牙鼓琴》

2024-04-10周彩霞

课外语文·上 2024年2期
关键词:鼓琴子期钟子期

周彩霞

★人生难得一知己,千古知音最难觅。

追求知音知己的情感需求一直存在于每个人心中。

无奈人与人之间相识容易相知难,知音可遇不可求,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因为难,所以渴求。

历史上涌现出许多追求知音的故事,其中最有名的是《伯牙鼓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写的是:伯牙弹琴,遇到名唤钟子期的听他弹琴,他心里想到什么弹出来时,钟子期都能从琴声中领会到他的所想所思,钟子期如此深入理解伯牙的内心世界,让伯牙震惊,二人遂结为知音。翌年,伯牙重回故地期望与钟子期相会,却得知子期病逝,为此伯牙悲痛不已,在子期墓前绝弦摔琴,此后再不弹琴,因为知音不再。

伯牙、子期因音乐鉴赏水平的高度一致和体会琴曲情感的深度共鸣,相互引为人生知己,“知音”一词也由此产生,并有了“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典故。伯牙、子期惺惺相惜的知音故事也被世人称赞羡慕,传诵学习,让这则知音佳话千古流传。

一、曲高和寡:抚琴之客得遇知音

春秋战国时期,士大夫弹琴弄曲成风,一时间涌现出很多知名的琴家,伯牙便是其中一位。他师从大琴师成连,学成后技艺高超,既是弹琴能手,又是作曲家,被人尊为“琴仙”,官拜晋国上大夫。

伯牙琴技高超,荀况《荀子·劝学》中对其赞誉有加:“昔者瓠巴鼓瑟而沉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意思是伯牙的琴音入耳入心,就连拉着天子之车的六马,听到伯牙弹琴也仰头站立听曲忘记吃草。但就是这么美妙动听的琴音,在伯牙周边的生活中却没有几个人能够听得懂。那些居于庙堂之高的人,虽然有幸能听他演奏,但在伯牙看来他们是肉食者鄙,听琴不过是附庸风雅,仅仅觉得琴音美妙,却并不一定能听得懂他弹奏曲子的意境。一时间伯牙如所有渴望得到理解的人一样,虽名利双收,但四顾茫然。正所谓曲高和寡,高处不胜寒,伯牙的心里渴望有一位真正听得懂他琴音的人出现。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知音就在生命的前面等着伯牙。那是在伯牙的一次旅途。是夜,山岳耸立,大河汤汤,月色朗朗。伯牙顿时来了兴致,吩咐随从抱来七弦琴开始了即兴弹奏,融所见所闻所想所思于琴曲中,独自陶醉。他觉察到有人偷听,定睛一看,不远处一人默默站立,沉浸琴声里。伯牙见此情状,遂请对方到眼前。对方自我介绍,说自己是一介樵夫,打柴经过暂歇,听闻琴音美妙,已经驻足多时。这便是《伯牙鼓琴》的首句:“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

一弹,一听,没有特别的安排,一切就这样平淡地发生了。在伯牙看来,这样的一个夜晚,只不过是他人生中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夜晚,一个人随意弹琴罢了,用的也是平常的技艺;对子期来讲,日常打柴归来途中小憩,闻得琴音,驻足而听也是平常行为。看来知音相见的开头,并没有惊天动地的铺垫,只不过是一个抚琴之客和一个听琴之人因琴缘相遇,自然而然且合时宜,一人真诚地弹奏,一人默默地聆听,水到渠成。二人仿佛已经彼此相知了一千年,只不过再次遇见。这就是真正的知音,抛却烦琐的架势,剔除矫情的语言,心灵交互直奔主题,不拖泥带水,且听、且弹。

二、高山流水:所思所想知音尽知

音乐是世界上没有国界的语言,是传播人与人之间情感的载体。许多难以言说的话,难以表达的情感,都可以通过音乐进行沟通。司马相如一曲琴歌《凤求凰》,让卓文君勇敢出走并拔钗典当,与他当泸沽酒;荆轲前去刺杀秦王之时,高渐离在易水河畔为荆轲击筑(古代的一种击弦乐器)送行,之前二人也因击筑相识相知;伯牙、子期经过多年的时空等待终于相见,没有多余的话,唯有琴音传真情。伯牙所思所想付琴弦,子期一听便了然于胸。

在接下来的交流中,二人一弹一评价,显得十分默契。一开始,伯牙心里想着泰山的巍峨雄伟,不料钟子期听音辨意,马上回应:“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赞美伯牙的琴弹得好,如山岳巍峨耸立高大雄伟。伯牙不怎么相信,竟然有人轻而易举地猜中了他的心思,或许是巧合也未可知。为此伯牙打算考考子期,过了一会儿在心里想着流水,所思随着指尖琴音流出。钟子期又说出了听曲感悟:“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赞美伯牙的琴音像大河浩浩荡荡奔腾不息,一路向前。

子期这两句评价虽然以白描的手法道出,没有渲染,仅仅进行陈述,但我们这些旁观者却仿佛于无声处听到了惊雷。这声惊雷炸响在伯牙的心中,久久难以平复。伯牙疑惑:自己并没有告诉钟子期他要弹的内容是什么,所弹的,只不过是眼前所见引发的感悟而已,虚无缥缈,如梦如幻,属于自己心底最隐秘的部位,但为什么钟子期却能准确贴切地捕捉到琴音中的境界,用短短的两句回答,对他一击而中,再击再中呢?这在伯牙以往的弹琴经历中,是从来没有遇到过的。这不啻于在他的心里引爆了火山,如滚烫熔岩喷薄而出:是终于有人懂得了我内心的想法,听懂了琴声里表达的意境了吗?到此我们方明白,灵魂相认,并不需多余的语言,所有沟通交流,尽在两颗契合的心灵间,神游往复不止。至此,伯牙等待多年的人终于出现。他不是别人,他是樵夫钟子期。或许我们经过深入了解后会不理解这一点:伯牙是晋国上大夫,而钟子期是一个戴斗笠、披蓑衣、背扁担、拿板斧的樵夫,二者为什么能够成为知音?现在想来,我们的疑问是何等肤浅。殊不知真正的知音,能够跨越阶层地位等身外之物,抛却金钱、地位的藩篱,只为相互懂得。二人地位悬殊而心灵契合,正是二人成为千古知音的难得之处。

三、一曲终了:知音既逝破琴绝弦

知音难得,古人早有体会。两汉佚名有诗“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韩愈说“知音者诚希,念子不能别”,孟浩然说“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岳飞说“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苏轼说“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这都是大家对于知音难求的感悟。从这一点来讲,伯牙和子期是幸运的。他们因琴结缘,遇到彼此,灵魂得以自由释放。

然而得到的同时,却也是面临失去的开始。命运无常。在伯牙认为从此有子期可以听懂他的琴的时候,子期却十分遗憾地病逝,让伯牙失去了他的千古知音。故事传说,第二年伯牙携琴赴约,子期却已经不在人世了。满心期盼与知音重逢,诉说别后离情,共赏琴音之美,岂料昔日一别竟阴阳两隔。传说悲痛不已的伯牙在子期坟前弹了一曲《高山流水》,想让子期最后一次听听他的琴声,以寄托无尽哀思。但纵然子期明白,也不能对琴声予以品评了。想到此,“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这个后来的故事同样有个典故,叫做“伯牙绝弦”。我们认为,伯牙之所以这样,是“以为世无足复為鼓琴者”。

破琴绝弦,可以想见伯牙是多么的悲痛,才能决绝地将心爱的七弦琴断弦摔碎。这样的决绝是不给自己留后路,不给他人留机会,从此封存苦心造诣多年的琴艺;也再不向任何人,包括他自己,包括天地万物、日月星辰,弹哪怕一声的琴音。那个懂自己的人已经不在了,天下再不会有第二个子期,那么留着这身琴技有何用呢?留着传递二人情感的琴又有何用呢?可以想见,子期病逝,此后伴随伯牙的怕只有残碎岁月、枯坐无趣的人生。失去子期,往后生命残缺,不再有光亮,一切都蒙上了灰色。

那么伯牙和子期的相遇,到底是幸还是不幸呢?我们渴望知音,一旦得到,就能够有幸长久拥有吗?生命的走向不可捉摸,在我们得到知音又失去知音时,又该如何面对伤痛,该如何坚守知音生生世世永不分开呢?

好在伯牙摔琴绝弦的故事告诉我们:知音不只是大家活着时候的欣然拥有,也包括逝去后对知音情感的笃定。见一面就够了,听一曲就值了,生死又怎能将伯牙和子期分开呢?知音是能够穿越生死的。你活着。是我的知音;你逝去,你仍然是我的知音。虽然你的逝去,带走了我这里属于你的全部,但活着的人并没有背叛彼此的真心,恐怕这才是伯牙子期之所以成为千古知音的真谛所在——如果不能承受失去知音的沉痛,便不配拥有知音。

如此想来,伯牙子期是幸运的。时间安排他们相识相认,生死斩不断他们之间高山流水般的深情厚谊。得到就是永恒,生命消殒也不减半分,他们是直面现实的勇者,用生离死别向我们彰显了知音真正的奥义。

这样的知音,惊天地,泣鬼神,千古不朽!

猜你喜欢

鼓琴子期钟子期
重逢
读,文言文教学的一张好牌
伯牙鼓琴
读出经典的新意
问世间,“琴”为何物
泉水滴答
何谓“知音”
转身①
高山流水
临街的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