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对中班幼儿室内积木游戏的支持策略研究
2024-04-10哈尔滨市平房区第二幼儿园王丽云
哈尔滨市平房区第二幼儿园 王丽云
哈尔滨市幼儿师范附属幼儿园 隋雪莲
积木游戏是指儿童操作积木进行物体造型的活动,是幼儿园常见的区域游戏,属于建构游戏的一种[1]。积木游戏可以促进幼儿科学、数学、健康、语言、艺术、社会等领域发展,教师在积木游戏时的支持和引导对幼儿更高、更深的探索有重要意义。目前,在学生游戏活动中,教师普遍认为应该最少介入,把探索的时间和机会留给幼儿。 教师进行适时适当的介入会促进幼儿积木游戏的进行和幼儿经验的建构,但是错误的介入或高结构的标准、要求会限制幼儿的自主性发展。如何在室内积木游戏中找到正确的时机并用最适合的方式支持幼儿游戏,成了幼儿园教育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通过对幼儿园积木游戏的研究资料进行梳理,国内外对幼儿教师在积木游戏中是否介入支持持不同意见,国外更倾向教师介入能提高幼儿游戏质量,提升学习效果。 国内的研究者认为教师介入的前提是先了解幼儿的游戏发展水平和发展需要,基于对幼儿的了解给予个性化、针对性的指导,达到促进幼儿游戏水平提高的目的。
一、创设支持幼儿提升建构经验的物质环境,在幼儿最近发展区内搭建支架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指出,幼儿现有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和借助成人协助能够达到的潜在水平之间的区域,称为最近发展区。 教师在幼儿最近发展区内为幼儿搭建支架,可以调动其积极性,发挥其潜力,帮助幼儿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升,快速向下一个最近发展区迈进。 中班幼儿处于前运算阶段,大肌肉、小肌肉以及肢体协调性较小班幼儿有了很大的提高, 搭建技能和表征水平也随之提高。他们会根据自己搭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去改变原有的计划,对于搭建技巧掌握的比较好,他们的语言表征能力正在发展,能够一边搭建一边用语言描述游戏场景。
中班幼儿运用辅助材料能力相对比较弱,搭建的结构相对简单,搭建过程中模仿性强,独立性和创造性开始萌芽。 对于本年龄段的幼儿,教师可以采取平行式介入的方式,即间接提供玩法或示范,以此来引导儿童观察模仿。这种介入方式更有利于提高幼儿建构经验,激发幼儿的创造力。 教师在对中班室内积木游戏进行观察和评价时,要注重每个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和学习生长点,利用模拟参照物或同伴成功案例等支架,支持幼儿在建构经验提高的基础上发挥创造性,进而提高游戏质量。
案例1: 教师通过观察中一班幼儿明明的积木游戏,发现明明第一天将积木块进行平铺和垒高,教师认为中班幼儿已经具备可以进行围合或架空、盖顶等高水平的积木建构技能,但是明明在搭建过程中,尝试了几次盖顶均失败了,直到游戏时间结束,明明没有向教师求助,所以教师选择了继续观察。
教师在积木区投放了模拟参照物以便丰富明明的搭建经验。第二天,教师继续对明明进行观察,发现明明先将积木进行平铺和垒高变成了一面墙后,发现了墙上的积木拼搭图片,然后他参照图片进行了围合和架空,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丰富了建构经验。随后,教师对他的作品进行拍照,并和明明进行了一对一的游戏故事倾听,以了解明明对这两次积木游戏的想法。 原来,明明第一天的积木游戏平铺部分是搭送货的货车, 垒高的部分是货车上的货,但是积木不够了,所以用盖顶的方式来表征满满的一车货物,可是盖顶时总是失败。 第二天明明搭完一面墙以后不知道如何进行时看了图纸,发现可以先围合好四面墙的地基,然后再进行垒高,在盖顶之前需要确定顶部积木的长度足以盖住下面围合好的范围才能成功盖顶。
通过本次教师的环境支持,明明不仅有了充足的尝试和探索机会, 还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得到了新的搭建经验,提升了积木搭建水平,收获了通过努力搭建成功的成就感。
二、打破区域壁垒,保障幼儿积木游戏可应用的材料数量充足,种类丰富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要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 幼儿的主要学习方式是游戏,丰富的材料有利于幼儿创造性地发展和游戏质量的提高。 中班幼儿对积木的大小、形状等开始进一步感知,搭建目的性增强,会较多尝试根据自己的搭建目的选择、匹配适宜的积木,因此,幼儿园在中班积木区需要提供大量、充足的积木,以及较宽敞的空间[2]。
通过对已有研究材料的收集和整理,数量充足的积木能够有效减少因争抢玩具引起的矛盾,提高幼儿积木游戏质量;可利用的材料种类越充足,幼儿对积木游戏投入的表征机会越多。班级可以将积木建构区和美工区、娃娃家、益智区等区域游戏有效地结合,让区域间的材料可以流通共用,幼儿可以将其他区域的材料和积木搭建游戏结合起来,利用材料高低结构的相互融合,提升幼儿对积木建构的创造性和以物代物能力。
案例2:糖糖在搭建积木时,用了两分钟将积木进行无目的垒高,随后推倒,反复重复这一操作三次后,准备放弃积木游戏。他看到娃娃家的小朋友正在玩卖“羊肉串”的游戏后,他先把积木收好后,进入了娃娃家。
教师在观察到这一现象后, 立即对区域限制做了调整,允许幼儿可以将区域内的玩具拿出来玩。第二天,娃娃家卖“羊肉串”的游戏仍在进行中,糖糖把美工区的粉色超轻黏土拿出来捏成小圆球状,用细吸管串成“羊肉串”,又到积木区垒了一个烧烤架,把“羊肉串”放上去烤,边烤边叫卖,还用积木搭起了收银台和小饭桌,引来了几个小伙伴共同游戏。教师通过观察后,引导糖糖画了游戏故事,并通过和糖糖沟通得知,糖糖的爸爸经常给他烤串,他这次也学着爸爸的样子当了一次厨师。
三、建立积极的情感支持,营造和谐的游戏氛围
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心理安全和自由是促进幼儿创造能力发展的重要条件。幼儿期的学习需要以和谐而温暖的情感作为发展的基础,需要教师为之创设自由和谐的环境,帮助幼儿在环境中体会到安全感、归属感和亲密感[3]。在幼儿积木游戏中,教师支持非常重要,如果教师对积木游戏采取不支持的态度,会导致幼儿游戏的时间很短或者游戏的频率降低,那么幼儿渐渐地就会对积木游戏失去兴趣了,幼儿各方面的发展也会受到限制。
教师应为幼儿创设宽松、愉悦的交流环境,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要充分认识到幼儿是游戏的主人,幼儿的游戏自主性和创造性就是在通过宽松、民主、充分的游戏材料互动过程中产生的。
案例3:欣欣性格偏内向,特别喜欢积木建构游戏,但多为平行性游戏,与同伴交流仅限于交换游戏材料,没有分工合作行为出现。 教师通过观察,从欣欣的交往需要出发,在充分尊重欣欣的游戏主体地位基础上,引导区域中比较外向的小朋友甜甜与欣欣进行结队, 经过小队研究,她们决定搭建宠物医院。在合作搭建的过程中欣欣和甜甜产生了大量交流沟通的机会, 欣欣选择了宠物医生的角色,教师充当宠物的角色,甜甜选择了宠物主人的角色。本次搭建活动中,欣欣、甜甜和教师积极互动,不仅建立良好的师幼感情,也为欣欣营造了一个温暖的心理环境,欣欣在这次活动中不仅玩得非常开心, 还交了一个好朋友,在后续的活动中,欣欣经常和甜甜一起玩,也变得爱说话了。
中班幼儿正处于建构技能发展的关键时期,积木是其发展建构技能的重要媒介,教师的支持对于促进幼儿建构技能发展和积木游戏质量提升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可从空间环境、游戏材料、人文氛围等角度为幼儿积木游戏提供支持。 在空间环境方面,为幼儿营造符合其年龄特点且适宜其探索的物质环境,适时在幼儿最近发展区内搭建支持支架,帮助幼儿在原有经验上得到能力提升,发展建构技能,为继续游戏和深度探索提供基础。材料投放方面,种类丰富、数量充足的材料有利于减少游戏冲突,促进幼儿游戏的投入程度。 人文氛围方面,教师对幼儿游戏自主性的支持和搭建成果的欣赏,更能促进幼儿自信心的发展和创造性思维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