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店市地膜综合利用现状与建议
2024-04-10驻马店市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站石林
驻马店市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站 石林
地膜的科学使用与回收,是有效治理农田“白色污染”、促进农业绿色发展和乡村生态振兴的重要举措。为了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驻马店市农业农村局按照“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的循环经济理念,狠抓落实,多措并举,不断提高废旧农膜的回收利用率,有效治理农田“白色污染”。
一、主要做法
(一)加强源头管控,推进标准化减量化
源头管控是减少农膜残留的关键环节。驻马店市督促各县区切实贯彻执行标准,积极推广普及国家标准地膜;按照全省农资打假专项行动的要求,积极推动本地将非标准地膜销售和使用纳入农资打假清单,会同市场监管、公安、工信、供销社等部门开展农膜产品质量专项治理行动,加大执法检查力度,确保不达标地膜产品不出厂、不入市、不进田。
(二)合理推广加厚高强度地膜
针对蔬菜、烟叶、瓜果等主要覆膜作物,驻马店市农业农村局要求各县区推广使用0.015 mm 及以上的加厚高强度地膜,从源头保障地膜的可回收性。其中,加厚高强度地膜覆盖使用时间和力学性能指标应不低于《聚乙烯吹塑农用地面覆盖薄膜》(GB 13735—2017)中I 类耐老化地膜有关要求,保证地膜使用后能够有效回收。
(三)强化残留监测,科学开展回收核算,建立回收台账
按照《农用薄膜管理办法》相关规定,各县区农业农村部门建立健全了农用薄膜台账和残留监测制度,及时掌握残留状况和污染治理成效,全市共设立24 个监测点,补齐监测网点不足的短板,为废弃农用薄膜污染治理提供更加有力的数据支撑。
(四)调整种植结构,地膜覆盖减量
驻马店市农业农村局积极开展了地膜覆盖技术适宜性评估,优化种植结构,扩大抗旱性强品种的种植面积,加强推广倒茬轮作制度,推进地膜覆盖技术合理使用,降低地膜覆盖依赖度,减少地膜的使用范围和面积。
(五)加强农膜回收置换,减少耕地环境污染
为进一步加强全市废弃农膜回收处理工作,有效解决废弃农膜对农业环境的污染问题,实现资源循环再利用,各县区农业农村局根据实际情况积极开展废弃农膜回收置换工作,有效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六)有序推广全生物降解地膜
按照《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做好地膜科学使用回收工作的意见》精神,针对全市马铃薯、花生、大蒜及高附加值经济作物,驻马店市稳妥有序推广耐受期大于12 个月的全生物降解地膜,降低废旧农膜回收难度。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废旧农膜加工成本高
加工过程中,电费、人工、设备、垃圾清运费投入成本高。不仅清洗造粒设备更新频繁,部分易耗损设备约两年需更换1 次,而且在加工过程中电费成本较高,电力供应上未能享受农用电优惠政策。与此同时,由于加工过程中沉淀池内会产生泥沙浆,垃圾处理成本较高。
(二)财政投入力度不足
回收农膜售卖不方便,影响农户交售的积极性。当前,农膜回收项目资金只用于试点县区,没有全面铺开,大多数行政村还处于废旧地膜回收盲区。捡拾废旧地膜成本高,交售废旧地膜效益低,农产品价格低迷,影响了农户交售废旧地膜的积极性。
(三)回收处理工作滞后
各地污染源分散面广,不利于集中防治。农村缺乏专业防治队伍,防治新技术、新工艺不能得到及时有效推广。企业回收成本较高,废旧农膜回收加工利用受到约束。
三、地膜综合利用意见和建议
(一)探索废旧农膜回收的有效途径
废旧农膜回收处于一种放任自由状态,回收量少,经营粗放,仅仅靠市场这“一只手”很难保证足量回收,必须依靠政府支持、引导、参与。为此,相关部门应组织人员通过深入一线调研、外出学习考察等方式,查清源头、澄清底子,借鉴外地经验、创新回收模式。
(二)确保废旧农膜回收有序进行
强化组织管理是提高回收工作成效的重要环节,必须加强全程指导、建立健全体系、规范管理运营。管理部门应制定回收质量标准、管理台账、现场审核验收、调运备案等农膜回收程序规程,组织人员定期核查,按标准补贴到位,切实加强对各个环节的管控,确保回收工作有序开展。
(三)逐步扩大加厚和全生物降解地膜推广范围
由于全生物降解地膜价格较高会增加投入成本,种植户一般不愿使用。需国家出台相关补贴政策,制订全生物降解地膜使用规划和方案,加大对加厚和全生物降解地膜推广示范专项资金投入,实行以点带面、典型引路、示范推广,逐步扩大加厚和全生物降解地膜的推广使用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