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鹅大肠杆菌病诱因、危害与防治
2024-04-10周口市川汇区动物检疫站朱三榜
周口市川汇区动物检疫站 朱三榜
鹅大肠杆菌病是家禽养殖行业的常见疾病,在我国各地区均有发生,该细菌可以在家禽的皮肤、粪便、羽毛以及舍内快速传播防控难度高,对家禽行业发展的危害大,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相关人员应掌握鹅大肠杆菌的诱因,了解该疾病的危害,掌握相关的防治措施,从而提升效益。
一、鹅大肠杆菌病诱因分析
(一)饲养条件
不良的饲养条件是导致鹅大肠杆菌感染频发的主要原因,如舍内的冷热应激源、鹅群密度高、饲料或者水源中存在大量微生物等。
(二)疾病
疾病与鹅大肠杆菌发生存在相关性,常见的疾病诱因包括消化系统感染、支原体或者球虫病等,部分病鹅在发病前会伴有消化道菌群不平衡等症状。
(三)免疫反应问题
免疫反应问题主要是指疫苗副作用诱发所引起的大肠杆菌病。
二、鹅大肠杆菌病的危害
鹅大肠杆菌病的危害巨大,会导致死亡率明显增加,病鹅的产蛋量明显下降、体质量增长缓慢。该疾病防控难度高、易传播。在鹅群孵化过程中若种蛋被鹅大肠杆菌感染后,会导致雏鹅因为脐炎等疾病死亡。当细菌通过呼吸道系统进入鹅体内后,会显著增加心包炎、腹膜炎或者气囊炎等的发生率,上述病症的治疗难度高,会导致鹅群死亡。若鹅大肠杆菌经过消化系统进入鹅身体后,会增加腹膜炎、肠炎等病症的发生率,并且此类病菌会逆向进入输卵管而引发卵黄性腹膜炎等病症。同时,因为鹅大肠杆菌可以通过空气、水源等渠道传播,所以饲料、鹅舍土壤、饮用水等都可能造成大规模感染。同时,鹅大肠杆菌的耐药性增强。由于鹅大肠杆菌传播范围大,所以养殖户会大量使用抗生素或使用单一抗生素,这种不合理用药而造成耐药性的问题不容忽视。
三、鹅大肠杆菌病的防治方法
(一)强化鹅群的饲养管理
鹅大肠杆菌广泛存在于饲料、饮水中。调查发现,1g鹅舍灰尘中的大肠杆菌数量超过100个,若是在冬季,因为鹅舍通风效果差,会显著增加细菌的含量。因此,在饲养管理中,养殖户定要期做好鹅舍的通风消毒工作,保证正常的空气流动,这是减少细菌滋生的有效方法。
除此之外,饲养管理中要求养殖户应充分减少应激源,如为鹅群提供营养适宜的饲料,增强雏鹅的体质,减少疾病的发生。养殖户在喂养期间可采用少喂勤添八成饱的喂法。雏鹅在出壳24 h 后,饲养员对其要先喂水后开食,喂浸泡的碎米和丝状青菜。开食后前两天每天喂食4~5 次,4~10 日龄喂食增至5~7 次,日粮精料占35%,青菜占65%,或者在该饮食占比的基础上进行微调。11~20 日龄时,以青料为主要饲料。21 日龄后,改为谷物类饲料,每天喂4~5 次。
同时,放牧育肥法也是较为常见的饲养手段,常见于秋季作物收割之后。养殖户主要利用收割后茬地残留的麦粒和残稻株落谷进行育肥。在秋收时间段,养殖户可以采用类似方法育肥,以提升鹅群的身体机能,降低鹅病的发生概率。
(二)强化种蛋管理
技术员对疑似感染的种鹅应第一时间淘汰,若种蛋表面有明显破损也要淘汰。选择的种蛋应保证蛋形正常、大小适中。在日常管理中,技术员对种蛋消毒后,应保证种蛋不带菌。因此,技术员可以在母鹅产蛋24 h 后,采用熏蒸消毒的方法进行消毒,以减少鹅大肠杆菌感染风险,保证种鹅健康。
(三)预防免疫
为降低鹅大肠杆菌病的发生率,养殖户应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对鹅群做好免疫接种,目前,常见的免疫接种疫苗是大肠杆菌多价疫苗。由于鹅大肠杆菌的血清类型较多,并且不同菌株之间不会产生交叉保护作用,所以在预防接种中建议采用分离菌株制备自家疫苗做预防接种。一般当雏鹅的日龄达到7 d 之后即可接种疫苗,达到2 月龄后可进行第二次免疫接种。之后,每隔6 个月接种1 次疫苗即可显著降低鹅大肠杆菌病的感染率。
(四)坚持中药防治
中药防治是当前学术界研究的新方向,现代研究认为,中药因具有低毒性、少残留等优点而深受养殖户的青睐。因此,相关人员应探索中药防治鹅大肠杆菌病的合理方法。目前,较为常见的中药是锦心口服液,该药物有良好的抗菌消炎效果;或者向饲料中添加黄连解毒散等药物,对鹅大肠杆菌感染也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四、结语
鹅大肠杆菌病诱因复杂,并且会对当地养殖行业发展产生严重影响,相关人员需要制订科学有效的防治方案,做好鹅群的中药防治以及饲养管理等,进一步降低鹅大肠杆菌病的感染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