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CiteSpace的竞技体育制胜因素研究现状及趋势分析

2024-04-09张帅朱佳滨米靖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2期
关键词:制胜因素竞技体育

张帅 朱佳滨 米靖

摘    要:运用文献计量和数理统计等方法,选取1992—2022年发表在中国知网上的544篇(核心期刊129篇)有关竞技体育制胜因素的相关期刊论文为研究对象,从文献数量年度分布、主要载文期刊、核心作者、发文机构和高频关键词等5个维度对研究现状及趋势进行剖析,总结出对竞技体育制胜因素概念的理解、研究方向、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上的沿革。通过归纳总结过去30年我国竞技体育制胜因素的研究现状及不足,指出今后研究的方向并预测其趋势,旨在为我国体育科研者后续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CiteSpace;竞技体育;制胜因素;体育类中文核心期刊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5128(2024)02-0072-07

收稿日期:2023-10-10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年度重点项目:北京冬奥会中国国家队多元共建模式研究(22BTY082)

作者简介:张帅,男,江苏沛县人,哈尔滨体育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体育教育训练学研究;朱佳滨,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哈尔滨体育学院冬季奥林匹克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体育教育训练学研究。

在竞技体育领域,“制胜”的本质上就是战胜对方以取胜,制胜因素为战胜对手、取得比赛的最终胜利而需要考虑的各种影响因素,竞赛的比拼过程实质上就是一个“制胜”过程。[1]制胜因素是理论和实践大数据高度总结的凝练,科学指导项目的选材、训练和竞赛。我国夏季优势项目(如乒乓球、跳水、举重等)的成功经验表明把握项目的制胜规律是战胜对手、取得优异成绩的前提。[2]所以充分挖掘和分析竞技体育的制胜因素,是备战遵循科学化的体现,也是项目快速发展的捷径。[3]通过文献计量统计发现,竞技体育制胜因素文献以期刊和硕博论文为主,二者之和占比高达90.8%,并在不断的探索中诞生了一批知名的训练学专家和学者,逐渐形成了以我国专业体育院校和国家体育总局体科所为主的发文机构和科研单位。文献计量统计发现:我国学者对竞技体育制胜因素的研究始于1992年3月,已有的科研成果较少,截至2023年4月30日,30年来仅有544篇相关期刊文献,其中有129篇中文核心期刊;已有的研究成果对运动项目制胜因素的研究较为单一,研究项目多为冬夏奥林匹克优势项目;对竞技体育制胜因素的研究不够融合和发散,较少与其他学科相融合和交叉;对竞技体育制胜因素硬实力的研究较多,软环境研究较少。基于此,本研究的目的在通过归纳总结近30年来我国竞技体育制胜因素的相关研究的现状及不足,为竞技体育强国后续研究提供一定的趋势指导和参考。

一、研究對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中国知网(CNKI)检索(时间截至2023年4月30日)到的有关竞技体育制胜因素研究的544篇(129篇核心)中文期刊文献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以“竞技体育”“制胜因素”等为关键词通过中国知网进行检索,通过筛查剔除后整理出544篇体育类中文期刊文献(其中129篇核心期刊文献)。通过哈尔滨体育学院图书馆查阅相关竞技体育制胜因素的图书、报刊等纸质文献。通过对期刊、图书、报纸等资料进行整理,形成文献资料,为本文撰写提供理论基础。

2.CiteSpace图谱分析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为研究工具,使用CiteSpace V5.8.R2版本。对竞技体育制胜因素领域进行计量统计分析,以探寻该领域的演进路径和知识拐点,并通过一系列的可视化图谱对学科发展的趋势进行前沿探测。

3.专家访谈法

根据研究需求,制定了访谈提纲,通过微信、邮件、线下访谈等方式,就竞技体育制胜因素等相关问题咨询了本领域的专家、学者,包括国家体育总局冬运中心、国家体育总局体科所、北京体育大学、南京体育学院、哈尔滨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上海体育学院、黑龙江省体育局等单位的教授、研究员、竞赛办主任、国际级健将、竞体处处长等。

4.数理统计法

对整理后的544篇体育类中文期刊文献利用Excel 201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得出相关的研究数据、图表并进行分析。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我国竞技体育制胜因素研究现状

1.文献数量年度分布

文献数量年度分布可以反映出该研究领域近30年来相关研究成果数量的变化规律,从具体时间上来看:第一篇是来自湖南省体科所的学者王萍于1992年3月1日在《体育科学》上发表的《竞技体操制胜因素及其相互间的本质联系》[4],由此开始了我国学者对竞技体育制胜因素的研究。最近一篇来自北京体育大学的学者赵月于2023年2月在《北京体育大学学报》上发表的《基于大满贯赛事表现的职业男子网球选手制胜要素分析》。[1]统计结果显示近30年时间,竞技体育制胜因素中文核心期刊论文平均每年发文量在4篇左右。由图1还可以得出,近30年的年发文量呈现波动起伏状态,1992—1993年,2007—2009年以及2016—2018年,都呈现出发文小高潮,尤其是2007—2009年更是达到了发文的峰值,这与同时代的体育环境密切相关:1990年我国成功举办了第十一届亚运会,2008年举办了北京奥运会,2015年我国成功申办了2022年北京冬奥会。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学者多年来对于制胜因素的研究一直围绕着竞技体育的发展等重大课题,广泛服务于我国运动员参加国内外重大赛事。

2.主要载文期刊分布

主要载文期刊分布分析中,笔者采用前人的研究手法,主要对中文核心期刊进行相关分析。基于此,有关竞技体育制胜因素研究的129篇中文核心期刊文献中,刊文量较多(超过5篇)的期刊主要有《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3篇,《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2篇,《中国体育科技》10篇,《武汉体育学院学报》8篇,《体育科学》7篇,《上海体育学院学报》7篇,《天津体育学院学报》7篇,《沈阳体育学院学报》6篇。发文量在5篇及以上的这8类期刊总发文量达到80篇,占总发文量的62.1%。可见对我国竞技体育制胜因素相关研究的发文期刊主要还是来自我国各大体育院校学报。

3.主要核心作者发文分布

通过分析发文作者的发文量、被引频次、综合指数等,能够确定竞技体育制胜因素研究的主要作者。根据普莱斯(Price)公式([N]=0.749)代入相关数据,结果表明发表在中文核心期刊2篇及以上的论文作者即为竞技体育制胜因素研究中的主要作者。

笔者通过CiteSpace进行核心期刊主要作者共现分析,如图3所示,节点表示发文作者,节点之间的连线表示作者间存在合作关系。节点越大,表示发文量越大;连线越粗,表示合作频次越高。反之,网络密度偏低,则说明相关研究力量较为分散,尚未形成较为成熟的科研网络。基于图2作者共现分析,共有3处主要合作团体:一是成都体育学院的刘建和、邱钟惠、吴焕群、庄家富等,主要从事运动项目制胜因素、比赛特性、运动员临场发挥等方面研究;二是武汉体育学院的鲍善军、王德新、皮传胜等,主要通过中外运动项目发展对比来讨论制胜因素,并以拳击项目为例进行分析;三是西南大学的郭立亚、吕雪松、杨峰等,主要从事网球项目制胜因素的相关研究。其余网络因缺乏核心作者,只是单次非常态合作(图中连线设置为合作一次以上显示),结合成果来看,尚未形成成熟合作网络。

4.主要研究机构分布

通过CiteSpace对544篇中文期刊文献进行研究机构共现分析,得到研究机构合作网络图谱,如图3所示。171个节点,68条连线,网络密度为0.004 9。从图中可以看出,竞技体育制胜因素研究领域形成的机构网络,是以江西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为主。

5.相关高频关键词共现分析

通过CiteSpace对统计数据中的129篇体育类中文核心期刊文献的关键词共现分析,得到競技体育制胜因素研究。

数据表明较为高频的有:制胜因素33次,竞技体育12次,二发得分率4次,竞技体操3次,运动训练3次,控球率3次,制胜规律3次,锦标赛3次,篮板球3次,战术组合3次,举国体制3次等。这表明竞技体育制胜因素的科研论文主要围绕竞技体育制胜因素相关理论与实践开展研究,如竞技能力、战术、举国体制等相关层面的研究。对具体项目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乒乓球、击剑、体操等我国夏季优势项目来开展,对于冬季项目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冰壶、速滑等冬季优势项目。

(二)近30年来我国竞技体育制胜因素研究主要成果

1.制胜因素主要核心作者观点和概念界定

从文献数量年度分布、主要载文期刊分布、主要核心作者发文分布、主要研究机构分布以及相关高频关键词共现分析可以看出:近30年来我国竞技体育有关制胜因素的研究呈现百花齐放的状态,对制胜因素相关概念的理解和科学界定也呈现出不同学派概念。谢亚龙认为制胜规律是居于核心地位的一个规律,竞技实践中的运动员选材、训练、竞赛、管理、决策等都必须服从制胜规律的要求。[5]梁铁怀认为制胜因素需围绕“项目发展”“竞技能力”“动作要素特征”等因素以及之间的本质联系进行论述,并以此探讨制胜规律。[6]袁晓毅等认为制胜因素中体能是基础,竞技能力是关键,战术是核心,队伍运行管理的水平与效率是保障。[7]冯亚杰认为制定“运动员长期发展模型”,采用“休闲运动”与“竞技运动”双轨发展模式培养后备人才,创新训练理念与方法,才是制胜规律之道。[8]以上代表性学者分别从不同视角对竞技体育的相关概念进行了阐释,均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指导性。基于此,本文认为田麦久先生对于竞技体育制胜因素的科学界定更为全面和系统,他认为:“制胜规律,是指在竞赛规则的限定内,教练员、运动员在竞赛中战胜对手、争取优异运动成绩所必须遵循的客观规律。[9]制胜规律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制胜因素;二是制胜因素之间的本质联系。

2.竞技体育制胜因素系统构建

笔者通过专家访谈了解到竞技体育制胜因素经过近30年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其价值和内涵,其研究目的同样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即服务竞技体育,相关研究围绕如何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体、技、战、心、智),达到比赛制胜的目的来开展。而教练员的选择,尤其是执教能力和执教水平在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而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教练员执教能力成为竞技体育的核心制胜因素。在现代竞技体育制胜因素中,队伍管理(管理经验、管理理念)和支持保障(餐饮营养、医疗保障、科技助力、场地器材)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被称为基本制胜因素。例如,在北京冬奥会备战期间,思想政治建设和科技助力保障措施就始终贯穿整个“北京周期”,最终助力中国代表团竞技成绩实现历史性突破。与此同时,专家还提到了不确定因素(或为X因素),主要包含对手因素(对手实力、人员调整)和竞赛规则(竞赛安排、主场因素)。基于以上理解,笔者在总结前人大量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专家访谈意见确定了制胜因素指标体系,构建了制胜因素模型系统(图4所示)。

(三)近30年来我国竞技体育制胜因素研究趋势

1.研究趋势:紧跟时代需求,服务于奥运争光计划等国家战略

纵观我国竞技体育近30年的主要任务就是赛场争金夺银,为祖国和人民争得荣誉。对竞技体育的研究,在方向上均为以服务国家战略为需求,服务奥运争光计划为目标。1984年新中国第一次派出奥运代表团参加洛杉矶奥运会,成绩可喜可贺。但遗憾的是1988年我国奥运代表团却兵败汉城,汉城的失利让我国专家、学者开始不断反思和总结失利的原因。既有外在场外不确定因素,更有内在竞技参赛实力因素,我国学者谢亚龙等开始对我国的竞技体育进行全面、系统、深入地研究,并在1992年出版了《中国优势竞技项目制胜规律》。2001年我国成功申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7年的筹备时间也让竞技体育的相关科研工作走上发展快车道,竞技体育的科研工作一切围绕如何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保障运动员健康参赛来开展。有关竞技体育制胜因素的研究成果源源不断,并随着2008年中国体育代表团取得历史第一的成绩发展到顶峰。2015年我国又成功申办、筹办了2022年北京冬奥会,有关竞技体育制胜因素的研究再次迎来发展小高潮。有了夏季优势项目制胜因素的相关研究经验,对冬季项目制胜因素的研究开始不断发力,尤其是对速滑、花样滑冰、冰壶、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等我国传统优势项目的研究更是不断深入,强有力的助力我国冬奥代表团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实现历史最好的第三名成绩。

2.研究方法趋势:科学化发展,质性到量化到混合研究的多元创新

纵观近30年来我国竞技体育制胜因素研究方法沿革。经历了质性研究到量化研究的转变,再到混合研究方法的兴起。笔者通过梳理,早期(1992—1993年)有关制胜因素的文献,如学者王萍、邱钟惠、刘建和、吴焕群等,其相关成果的研究方法多采用文献资料法、经验总结法、录像观察分析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相关质性研究方法,对制胜因素的研究结果和结论多采用描述性表达。在研究方法上的选择较为主观,与当时的科研条件存在一定关系。2007—2010年具有代表性的文献,如方文、周继红、宫士君、肖春等,这一阶段的研究主要以奥运项目为主,研究方法也多采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等倾向量化研究的科研方法。对制胜因素的研究结果和结论多采用数据比重、构建模型图、实证应用等,研究结果和结论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客观性。而近5年最新的竞技体育制胜因素研究成果,如李国辉、袁晓毅、林欣甫、张绍良、高瞻等成果的分析其研究方法多采用质性加量化的混合研究方法,并且方法上多学科多视角和理论应用并重,涉及体育学、医学、生物学、管理学、计算机等多个学科,倡导交叉学科的研究和应用。可见随着时间的推移,对竞技体育制胜因素的研究方法也在不断深入、科学和完善。注重多学科多视角和理论应用并重。

3.研究内容趋势:围绕项目发展,从理论到实践研究的深入挖掘和融合

对竞技体育制胜因素的研究内容经历了从理论研究到具体项目研究,从夏季项目到冬季项目的研究,从狭义制胜因素研究到广义制胜因素研究。再到狭义制胜因素结合广义制胜因素的研究,1992年謝亚龙出版的《中国优势竞技项目制胜规律》一书,从竞技体育本身出发,从宏观层面对制胜因素进行了研究,并绘出制胜规律表,第一次把竞技体育的制胜因素研究上升到理论层面。自2001年我国成功申办、筹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以来,对于竞技体育制胜因素的研究内容开始由基本理论向结合项目转变,称为狭义制胜因素研究[10]。并结合当时我国夏季项目的发展现状,优先研究乒乓球、跳水、体操、击剑等优势项目,为这些项目的科学训练备战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指导,后来结果也证明,这些项目取得的巨大成功,强势引领我国实现金牌牌第一。自2015年我国成功申办、筹备2022年北京冬奥会以来,对竞技体育制胜因素的研究内容又开始从狭义的制胜因素研究向广义的制胜因素研究,以及广义、狭义相结合的研究转变[11]。研究内容也开始从冬季项目本身扩大到举国巨大制度优势、科技助力保障、外教团队理念方法、思政建设管理上转变,做到广义制胜因素结合狭义制胜因素,相互结合,同时发展,有效地促进了我国冬奥代表团取得了历史最佳第三名的好成绩。

(四)我国竞技体育制胜因素研究存在的不足

(1)科研成果较少,近30年来文献计量统计到的核心期刊文献127篇,平均每年约4篇,完全不能满足竞技体育同时代对科研保障的需要,党的二十大提出的促进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全面发展,建设体育强国,这一使命和要求更需要我们体育科研人员不断努力和加大体育科研力度,更好地保障竞技体育赛场争金夺银。

(2)对运动项目制胜因素的研较为单一,多为我国竞技体育冬夏优势项目,如传统的乒乓球、跳水、击剑、速度滑冰、花样滑冰、空中技巧等。但是对潜优势及落后项目的研究较少涉猎,而这些项目恰好更需要从科研上予以支持,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奖牌榜的争夺不仅需要优势项目的稳定发挥,更需要潜优势项目的提升和落后项目的突破,这才是一个国家竞技体育强盛的不竭动力。

(3)对竞技体育制胜因素的研究不够交叉和融合。现有的研究成果较少与其他学科相融合和交叉,未能将最新的其他学科研究成果借鉴到体育中来,2022年北京冬奥会备战期间,习近平总书记5次视察奥运备战筹办工作,多次强调通过科技助力实现弯道超车,事实也证明“北京周期”我国引进了风动实验室,国产钢架雪车、冰丝带低碳速滑馆都为我国成绩的取得立下了汗马功劳。

(4)对竞技体育制胜因素硬实力的研究较多,忽视软环境的研究。纵观30年来的研究成果,多是围绕竞技体育本身,如项目特征、运动员竞技能力特征、运动员参赛特征、运动员选材特征等方面研究,运动队的日常管理也多围绕如何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参赛能力来开展。忽视运动员自身文化素质建设、运动队的文化建设。事实也证明,早期的我国职业运动员长期遵从“三从一大”理念[12],形成了较为机械化式的训练生活作息,很少有时间再从事非训练相关的文化课学习等,长此以往的忽视文化课学习导致运动员在训练时不懂训练原理和方法,影响动作质量和训练效果,退役后更是因为文化水平较低而导致无法胜任教练员等其他工作。

三、结语

笔者通过文献计量法对我国竞技体育近30年来有关制胜因素的研究现状及趋势进行了数理统计和归纳总结,对竞技体育制胜因素的研究是根据现有的国内外研究基础,总结研究成果上的逻辑思考与探讨,是对某一竞技项目在后期比赛中如何实现“制胜”的进一步深化和探索,是科研理论成果指导训练实践的具体体现,也是科技助力运动员训练参赛中的重要一环,对于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参赛能力,以及解决某项运动中长期存在的关键问题、难点问题均能够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13]。研究发现,经过30年来我国学者持续不断的努力,极大地丰富和完善了我国竞技体育制胜因素的研究内涵,对制胜因素的概念理解、研究方向、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上均有长足的发展和进步,从起初的理论研究逐渐过渡到应用研究,致力服务于我国近30年来国内外重大体育赛事。研究还发现现有的研究成果具有明显的时代特性和目的性,多是服务于同时期的国内外重大赛事。但是近30年来研究成果还有明显的不足,在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促进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全面发展,建设体育强国的背景下[14],竞技体育赛场争金夺银的任务依然任重而道远,这就需要我们体育人继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通过近30年来竞技体育制胜因素发展的趋势(服务国家战略、混合研究方法、理论指导实践)不断推出最新制胜因素研究成果来保障竞技体育成绩的长盛不衰,贡献体育强国建设的科研力量。

參考文献:

[1]  赵月,崔一雄,刘鸿优,等.基于大满贯赛事表现的职业男子网球选手制胜要素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22(4):78-90.

[2]  张波,鲍婷,夏天,等.经验,反思,启示:新中国70年中国女排发展历程口述史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21(1):117-124.

[3]  孙敬,贾嘉,白净.我国竞技排球制胜系统的协同运行机制模型建构[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20(5):599-604.

[4]  王萍.竞技体操制胜因素及相互间的本质联系[J].体育科学,1992(1):24-27.

[5]  谢亚龙.论制胜规律[J].福建体育科技,1991(S1):20-26.

[6]  梁铁怀,曾智伟,邓启烈,等.竞技运动项目制胜规律文献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7(11):53-54.

[7]  袁晓毅,胡忠忠,景磊,等.冬奥滑降项目竞技能力特征与制胜规律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9(5):139-149.

[8]  冯亚杰,李一澜,高平.轮椅冰壶项目备战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的国际格局、国内现状与基本策略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20(12):72-77.

[9]  田麦久.运动训练学发展历程的回顾及21世纪展望[J].体育科学,1999(2):33-36.

[10]  谢云,田麦久.短距离场地自行车运动项目制胜的核心因素解析[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2(3):5-8.

[11]  李荣,陈亮.冬奥会单人项目运动员参赛制胜特征及对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参赛启示[J].体育科学,2020(4):15-27.

[12]  李勇,斯迪虎,刘健.“三从一大”训练原则的提出及其思想核心[J].体育文化导刊,2007(12):57-58.

[13]  库兹缅科,卡巴诺娃,鲁果甫斯基赫,等.培养青少年柔道运动员竞赛活动制胜因素的心理运动能力和快速思维能力的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8(5):385-387.

[14]  张帅,朱佳滨.冰雪运动高质量发展助力新时代体育强国建设的价值与实践路径[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23(6):37-42.

【责任编辑    牛怀岗】

Analysis on the Research Status and Trend of Competitive Sports Winning Factors on the Basis of the CiteSpace

ZHANG Shuai1a,ZHU Jiabin1b,MI Jing2

Abstract: By using research methods such as bibliometrics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taking 544 journal articles included in CNKI ( among them 129 articles in core journals) related to winning factors in competitive sports over the past 30 years from 1992 to 2022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this paper mainly renders an analysis of the research status and trends from five dimensions: annual distribution of literature quantity, main-published journals, core authors, publishing institutions, and high-frequency keywords with a summarizing of the evolution in understanding, research direction, research content, and research methods of the concept of winning factors in competitive sports. Based on the research results, this paper also gives a comprehensive and objective analysis about the limitation of the research. Through an analysis  of the research status and limitations about the winning factors in competitive sports over the past 30 years, this paper aims to clarify a direction and trend of future research and offer a guiding reference for future sports researchers in China.

Keywords: CiteSpace; competitive sports; winning factors; Chinese sports core Journals

猜你喜欢

制胜因素竞技体育
Logistic回归模型对女子网球制胜因素模型的构建及分析——以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为例
竞技足球比赛技术制胜因素研究
竞技健美操难度动作制胜因素的研究
健身健美操的比赛制胜因素分析
我国竞技体育管理体制研究
探究竞技体育科技服务模式及影响因素
高职院校田径教学面临的困境与对策探讨
初中体育中的课余体育训练与竞技体育终身体育的相关性研究
天津游泳运动员思想政治现状调查与分析
浅析竞技体育对高校校园文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