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青年教师职业坚守动力系统构建研究

2024-04-09刘德磊武晓静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2期
关键词:扎根理论

刘德磊 武晓静

摘    要:乡村青年教师是乡村教育发展的重要资源,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基石。基于扎根理论,通过对20位乡村青年教师进行深度访谈,并运用Nvivo11软件对文本资料进行编码分析,研究构建乡村青年教师职业坚守动力的3S系统模型(Self-School-Society Motivation System),即乡村青年教师的自我动力系统、学校动力系统和社会动力系统。基于此,为提高乡村青年教师的职业坚守动力,进一步让乡村青年教师切实能够“留得住”,研究提出从物质驱动到精神驱动来强化自我动力、从设施建设到人文建设来提高学校动力、从政策支持到全民支持来完善社会动力的培育策略。

关键词:乡村青年教师;职业坚守动力;扎根理论

中图分类号:G52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5128(2024)02-0040-10

收稿日期:2023-08-30

基金项目:河南大学研究生培养创新与质量提升行动计划项目:乡村青年教师职业坚守的动力系统研究(SYLYC2022034)

作者简介:刘德磊,男,河南商丘人,河南大学教育学部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乡村教师教育研究;武晓静,女,河南濮阳人,河南大学教育学部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教师教育政策研究。

一、研究背景与问题

国家要振兴,乡村必振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作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了全面安排。[1]《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二〇二三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2]然而,乡村要振兴,乡村教育必振兴。作为乡村教育振兴的关键,乡村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是办好乡村教育的基础支撑,也是推进乡村教育振兴的重要力量。2018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联合出台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强调要“坚持兴国必先强师”。[3]2020年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指出,“紧紧抓住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突出问题”,“努力造就一支热爱乡村、数量充足、素质优良、充满活力的乡村教师队伍。”[4]

乡村青年教师是乡村教育发展的重要资源,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基石。随着近年来乡村教师支持政策的不断推进,诸如“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特岗教师计划”“银龄讲学计划”“农村中学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等项目的推行实施,各地逐渐建立乡村教师培养与补充的长效机制,吸引优秀高校毕业生到乡村学校任教,积极推进交流轮岗,鼓励送教支教,已初步解决优秀年轻教师“下不去”的难题。然而,我国乡村青年教师依旧还面临着“留不住、教不好”问题的困扰,甚至有学者指出乡村青年教师普遍具有“学历高、住得远、跑得快”[5]的特点,尤其是乡村青年教师的留任意愿较低、潜在流失意愿强[6],此等问题严重制约着乡村地区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也长期困扰着我国乡村教育的发展。要长期留住乡村青年教师,解决好让他们“安心教”“教得好”等问题,依然是我国乡村教育和教师队伍建设中面临的重大考验。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就是如何重振乡村青年教师职业坚守的动力,让乡村青年教师真正能够扎根乡村、建设乡村。

当前我国有乡村教师290多万人,其中40岁以下青年教师近170万人[7],他们常年处于艰苦环境之中,但卻能够始终坚持自己的职业操守。那么究竟是什么力量让他们日复一日地发光发热、默默奉献?这些维持他们职业坚守的动力又当如何去培育?基于此,本文采用扎根理论的质性研究方法,描绘乡村青年教师职业坚守动力的真实面貌,以期构建出乡村青年教师职业坚守动力系统模型,并提出针对性的培育策略。

二、文献回顾与分析

本文的主题为乡村青年教师的职业坚守,那么何谓职业坚守?从字面上理解就是工作者对于其职业的坚守,既包括持之以恒地长期从事某项职业,也包括对所从事行业规范、准则、操守的坚定保持。顾名思义,乡村青年教师的职业坚守动力就是指维持乡村青年教师能够长期从事乡村教育工作,且能够在此过程中坚定遵守教师职业规范行为活动的力量。这种力量蕴含着对其教师身份的自我认同、生命价值的自觉肯定以及人生存在方式的自主选择。通过对以往文献的梳理和分析,不难发现影响乡村教师留任的因素主要集中在个体、学校和社会三个层面上。

(一)影响乡村教师留任的个体因素

个体因素是影响乡村教师留任的主要因素。个体的年龄、性别、学历、配偶是否跨县工作以及个人志趣、人际关系等因素都影响着乡村教师的留任行为。[8–12]其中,工资薪酬是首要因素,对乡村教师的留任意愿具有正向影响,工资薪酬越高其离开边远地区学校的意愿越强,工资薪酬越低其离职倾向也越明显,工资低等物质条件匮乏是致使阻碍其留任的重要因素[13–14]。在个体心理方面,有学者指出职业认同作为乡村教师入职的关键动力,是其职业坚守的内在动力[15–16]。也有学者指出教育情怀作为逆境坚守的重要动力,是其留任的首要因素。[17–18]同时,也有学者发现教学效能感对留任意愿也具有显著影响。[19]此外,家校距离、子女婚恋、地缘变量对其留任也均具有关键作用。家乡为本地的乡村教师更易留任,而不便照顾家庭、关照子女是促使其流动的主要动因。[20]

(二)影响乡村教师留任的学校因素

学校因素是影响乡村教师留任的关键因素。首先,情感归属和发展内驱是影响乡村教师投身教育的核心因素,对自我学校文化的认同与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以及高环境下的教师组织承诺水平都对其留任意愿具有影响。[21–23]其次,领导公正具有重要影响作用,管理评价方式、与同事及学生的关系、学校教学风气等也影响其留任意愿[24]。最后,职业发展也对乡村教师留任意愿产生显著影响[25],有学者编码分析了乡村小学教师韧性的核心特征,其中就有“专业发展活力”因素[26]。此外,也有学者发现“强有力的学校文化”是影响乡村卓越教师坚守且卓越的主要原因[27]。

(三)影响乡村教师留任的社会因素

社会因素是影响乡村教师留任的助力因素。有学者探究经济激励对乡村教师留任的作用,发现教师对生活补助的满意度、教师对补助政策的认同度等对教师留任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28],然而也有学者认为发放津贴对留任意愿并无显著影响,但对此事的认同度以及受到的关注和重视程度均会对其有显著影响。同时,也有学者认为改善公共服务可以增强乡村教师留任意愿,教学工作环境对乡村教师的留任行为具有显著解释力,尤其是改善乡村的住房条件与交通条件。此外,家长的认可、学生的结构、乡村社会的融入程度,也都是影响乡村教师留任与否的社会因素。

通过对以往文献的梳理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影响乡村教师留任的因素众多,有基于个人层面的物质待遇与精神追求,也有基于学校层面的制度文化与工作环境,还有基于社会层面的政策支持与乡村融入等等。然而,以上文献既没有聚焦于青年教师,也没有对诸多影响因素进行系统分析,那么到底哪些力量是乡村青年教师职业坚守的主要动力?哪些力量是次要动力或辅助动力?这就要求我们找准乡村青年教师坚守动力的关键,优化他们职业坚守的动力系统,以期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从而真正能够让乡村青年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

三、研究设计与过程

(一)研究设计

1.研究范式的确定

本文采用扎根理论的质性研究范式来建构乡村青年教师职业坚守的动力。之所以选择扎根理论的质性研究范式,原因有以下三点:其一,乡村青年教师的职业坚守动力具有复杂多样性。要建构乡村青年教师职业坚守动力系统,不仅要考虑乡村青年教师的身心因素,还要考虑学校与社会因素对其职业坚守的影响,而这些错综复杂的因素,很难通过量化的方式给予抽象的全面归纳。其二,扎根理论是一种自下而上的理论生成逻辑。扎根理论最初由格拉泽和施特劳斯(Glaser&Strauss)提出,经过不断发展被广泛应用到社会研究领域。扎根理论不是一种具体理论,而是质性研究范式的一种路径或方法论[29],其特点是通过对经验资料的三级编码(开放性编码—主轴性编码—选择性编码)来自自下而上的生成理论,从而对现象或问题进行理论阐释。其三,质性研究范式对概念更富有深层解释意义。通过对乡村青年教师的自我叙事或深度访谈,更能刻画出乡村青年教师的真实生活图景,从而寻找各个概念之间的关联与属性,挖掘出乡村青年教师职业坚守的深层心理与行为机制,解读其背后蕴含的意义。

总之,从经验资料的基础上建立理论,扎根研究本身是一个概念不断抽象化、命题不断范畴化的运作流程。其基本逻辑是从原始资料入手,先定义概念,接着对概念进行范畴化,以形成类属及其属性,再接着是各范畴之间的关系,最后进行归纳与关联,建构不同类属内部以及不同类属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生成理论,形成最终的理论模型。

本文使用Nvivo11分析软件对资料进行编码处理,并通过对概念的编码分析进行维度归纳,进而构建乡村青年教师职业坚守动力系统模型。

2.数据资料的收集

基于目的性抽样原则,本文在考虑年龄、性别、任教学段、任教学科等因素的基础上选取了20位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乡村青年教师作为研究样本。由于本文的样本对象为青年教师,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以及我国青年联合会对于青年年龄的界定,其年龄范围为18~44岁。即乡村教师的年龄下限一般为18岁,上限界定为44岁。具体样本选择见表1,其中80后青年教师7人,90后青年教师13人;小学青年教师14人,中学青年教师6人;男性青年教师4人,女性青年教师16人。

2022年7—8月,在确定访谈样本后,首先,研究者通過电话、微信等形式向被访谈者介绍研究的主题和目的及其访谈结果处理方式,经被访谈者同意后进一步协商出正式访谈的时间与地点;其次,根据协商好的时间地点,研究者采用半结构访谈法与被访谈者逐一展开深度访谈,每次访谈时间约为1.5 h;最后,对访谈资料进行了逐一整理分析归纳,并把整理好的文本内容导入Nvivo11.0软件进行原始数据分析,在编码完一位访谈者后,再进行下一位访谈者的正式访谈和编码,并对已编码的概念和范畴加以比对分析,不断循环重复上述操作,直至不再发现新的概念和范畴,此时已达到理论饱和度的初步要求。

基于上述访谈和编码的方法,研究者在访谈编码完第18位被访者时即已无新的节点产生。为了使研究更具代表性,研究者又对最后2位被访谈者的访谈资料进行理论饱和度检验,经过层级编码均未提取出新的概念。据此可以判断,研究者对乡村青年教师职业坚守的动力因素已被充分挖掘,可用于建立最终的研究样本数据库。

(二)研究过程

1.开放性编码

根据扎根理论的研究路径,要对原始资料进行开放性编码。施特劳斯(Strauss)将此阶段的流程概括为:原始资料—贴标签—概念化—范畴化。[30]基于此流程,首先,生成原始资料。本文对访谈资料进行了文本转化,并把文本导入到Nvivo11软件作为原始分析资料。其次,贴标签。在熟悉原始分析资料的基础上再次进行逐字逐句诵读,并标注出与乡村青年教师职业坚守相关的语句,生成420个自由节点。再次,概念化。经过对自由节点的反复比较和分析,对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自由节点进行合并,同时删除与研究主题无关的自由节点,最终生成182个初始概念。最后,范畴化。经过对概念的再次深层次分析,对以上概念进行合并归纳,最终获得54个初步范畴。如B01老师说:“就我跟你说的我喜欢教育,刚开始说实话我年轻的时候也想过调离这个岗位,但当老师呢也是我的梦想,我从小也是想当老师。”据此提炼出的概念为“从小就想当老师,喜欢教育”,然后对其范畴化,凝练出关键词“梦想”“喜欢”,即形成了“梦想与喜欢”的开放性编码。部分编码结果见表2。

2.主轴性编码

主轴性编码是在开放式编码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编码范式模型,对初始范畴进行关联性分析和抽象整合。最终,研究者对 54个初始范畴再次归纳提炼得到15 个主要范畴,即包括生计维持、安然保障、家庭陪护、信念坚定、情感倾注、精神奉献、成就获得、制度规范、文化凝聚、设施服务、人际协作、政策驱动、经济支持、文化浸润、生态滋养(见表3),即建立概念类属之间的各种联系,以寻求各个部分之间的有机联系。

3.选择性编码

选择性编码是要厘清各主要范畴之间的逻辑关系,以挖掘出核心范畴进行系统性的联结,最终整合成一个完整图式。基于此,本文将15个主要范畴凝练为3个核心范畴,即自我动力、学校动力和社会动力,并把自我动力作为乡村青年教师职业坚守的主动力,学校动力作为次动力,社会动力作为助动力。

四、乡村青年教师职业

坚守动力系统阐释

基于扎根理论,本文对20位乡村青年教师的访谈资料进行编码,构建出乡村青年教师职业坚守的自我动力、学校动力、社会动力的3S动力模型(Self-School-Society)(见图1)。布朗芬布伦纳的社会生态系统理论中也指出,发展的个体处在从直接环境到间接环境的几个环境系统的中间或嵌套于其中,并受制于微系统、中间系统、外层系统、宏系统等多层环境的影响。对于乡村青年教师的职业坚守动力而言,也会受到自我的、学校的、社会多层次环境的影响。因此,乡村青年教师职业坚守的动力主要包括学校动力系统、社会动力系统、自我动力系统三个动力系统。

(一)自我动力系统

乡村青年教师职业坚守的自我动力是指与乡村青年教师个人层面相关的微系统环境影响力,包含自我外驱力和自我内驱力。所谓自我外驱力,是指维持乡村青年教师个体坚守乡村教师职业岗位的外部物质或情感的生活需求力量。例如,乡村青年教师的工资薪酬、福利待遇、家庭陪护等因素的影响力;所谓自我内驱力,是指维持乡村青年教师个体坚守乡村教师职业岗位的内部精神或价值的生命自觉力量。例如,乡村青年教师的职业信念、职业情感、职业精神、职业成就等因素的影响力。

1.自我外驱力

(1)工资与薪酬:乡村青年教师的生计维持力。生存是人的第一需求,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把生存作为个体进行某种行为活动的最基本需求动机。生存需求包括食物、水、空气、住所、衣物等基本物质条件,而这些物质条件在当下社会都需要工资薪酬来作为保障。乡村青年教师要坚守自己的岗位,首先要保证自己能够生存,而生存的质量高低往往取决于其工资薪酬。

(2)福利与待遇:乡村青年教师的安然保障力。安然稳定的职业特点是乡村青年教师进行职业坚守的另一主要外驱动力。乡村教师的福利待遇不仅仅包含各种生活补贴,更重要的是具有稳定的特点。例如,多数被访谈者认为乡村教师职业所具有“铁饭碗”“不易失业”“五险一金”“寒暑假期”“相对清闲”等属性。这种属性,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可以概括為安全的需要,即乡村青年教师因坚守职业岗位而带来的福利待遇,保障了其不用为将来可能所遭遇的颠沛流离的生活而感到担忧。

(3)父母与子女:乡村青年教师的家庭陪护力。家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单位,它是人们生活的场所,也是人们情感交流的重要场所。乡村青年教师作为成年人,他们不仅仅是学生们的老师,也是自己父母的儿女,更是自己儿女的父母,他们的父母和儿女也都需要自己陪护和照顾。如果一名乡村青年教师的父母和子女都居住在乡村,那么他们也就更愿意在乡村扎根留任。正如B03教师所说:“我有一个老爹在这,我必须照顾他,赡养父母是我的义务和责任,我们领导有好几次要把我调到县城去,我为啥不去?很大一个原因就是我得在这伺候俺爹,只要俺爹在乡村,我就在这学校哪也不会去的。”

2.自我内驱力

(1)认同与韧性:乡村青年教师的信念坚定力。乡村青年教师的信念坚定力,是指乡村教师对职业角色的认同和理解并为此愿意付诸实践的认知力量。乡村青年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是学生的引路人和启蒙者,其工作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品德和能力,让他们成为有用的人,认识到虽然自己身处艰苦环境,但也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从而把服务乡村地区教育事业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

(2)喜欢与热爱:乡村青年教师的情感倾注力。乡村青年教师的职业情感力,是指乡村青年教师在从事教育工作中所表现出的情感态度和力量。这是乡村青年教师对自己职业的情感认同和情感投入,是乡村青年教师对学生、教育事业和社会情感的关注和回应。只有对乡村教育感兴趣、喜欢、热爱的教师,才能在教学工作中充满激情、享受快乐。

(3)责任与价值:乡村青年教师的精神奉献力。乡村青年教师的精神奉献力,是指乡村青年教师在从事教育工作中所表现出的责任感和价值观,乡村青年教师应该意识到自己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并愿意为此而无私奉献的精神力量,是乡村青年教师对学生、教育事业和社会责任的关注和回应。乡村青年教师要明白自己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解惑者,学生的引导者、启发者,也是乡村人才的培育者、乡村文明的传播者,并愿意为此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关心学生的生活和成长。

(4)荣誉与发展:乡村青年教师的成就获得力。乡村青年教师的成就获得力,是指乡村青年教师因在教育工作中所取得的荣誉而带来的获得感、满足感、幸福感。乡村青年教师的职业成就力不仅是对自己的肯定,也有利于促进对乡村教师职业的认同。正如B19教师所说:“每当我看到所教学生取得较大进步时,我就感觉我所做的一切努力都值得了。”

(二)学校动力系统

学校动力系统是从中观层面来描述乡村青年教师的职业坚守动力,是指学校组织机构中的制度、文化、环境等因素对乡村青年教师职业坚守的影响力总和。它包含组织全体成员因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而产生的规制规范力,由核心价值观、办学宗旨与教育理念、教风与学风等文化因素产生的凝聚力等。

1.公正与合理:乡村青年教师的制度规范力

学校组织的制度规范力是指学校为保证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而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的规制力。这些规章制度是学校组织管理的基础,对于保障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维护学校的正常秩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制定的一系列教师管理规章制度,例如教师考核制度、教师评价制度、教师培训制度等,公正与合理的教师管理制度有助于乡村青年教师的职业坚守。

2.理念与风貌:乡村青年教师的文化凝聚力

学校组织的文化凝聚力是指学校内部的文化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组织形式等因素所形成的一种凝聚力。它是学校内部各种力量的凝聚和协调,是学校内部各种文化元素的有机结合,是学校内部各种文化因素的共同体现。一个有着共同的价值追求、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文化风尚、充实的文娱活动的乡村学校,有助于把乡村青年教师队伍凝聚在一起,从而加强学校归属感和职业坚守意愿。

3.齐备与完善:乡村青年教师的设施服务力

学校组织的设施服务力是学校为学生和教职工提供各种设施和服务的能力,它对于学校的教育教学顺利开展和教职工的工作效率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例如,教室、实验室、多媒体教室等教学设施;宿舍、食堂、超市等生活设施;运动场、篮球场、羽毛球场等体育设施;计算机房、网络设施、图书馆等信息设施;消防设施、安全出口、监控设备等安全设施;绿植、花草等园艺设施等等。

4.和谐与归属:乡村青年教师的人际协作力

学校的人际协作力是指学校内部人员各种力量之间相互合作、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能力。团结、平等、友爱、和谐的领导关系、同事关系、师生关系,有助于乡村青年教师增强自我认同感、提升团队合作意识、促进专业成长发展。正如B15青年教师所言:“我喜欢学校的这种和谐人际关系,一切都是那么简单而纯粹。”

(三)社会动力系统

社会动力系统从宏观层面来描述乡村青年教师的职业坚守动力,是指各种社会环境对乡村青年教师职业坚守的影响力总和。它包含社会组织的政策驱动力、经济保障力、文化浸润力和生态滋养力。

1.支持与倾斜:乡村青年教师的政策驱动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部门加大了对乡村教师队伍建设问题的重视,尤其是《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作为我国首部聚焦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出台后,又持续印发了众多大力支持乡村教师队伍发展的文件。如《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关于加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等,这些支持性的教师发展政策为乡村青年教师的职业坚守提供了强大驱动力。

2.物资与经费:乡村青年教师的经济支持力

为了保障乡村教师的经济权益,我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关于乡村教师的经济保障政策。例如,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加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提出“解决两地分居问题”“关心乡村青年教师婚恋问题”[4],《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中对加强乡村教师周转宿舍建设、着力提高乡村教师地位待遇等提出明确要求[31]。此外,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完善,生活质量水平显著提升,这些经济保障也都吸引着青年教师到乡村任教、安心从教。

3.尊重与爱戴:乡村青年教师的文化浸润力

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文化风尚,让乡村青年教师能够得到应有的尊重和爱戴,这不仅有助于提高乡村青年教师的社会地位,加强自我职业的认同感,也有助于浸润乡村青年教师的心灵,提升其职业坚守的意愿。B16教师在访谈中认为:“由于工资低,乡村青年男教师很容易被村里的同龄高收入群体所瞧不起。”因此必须端正乡村社会这种金钱至上的风气,让乡村青年教师得到应有的认可与尊重,也唯有如此才能让乡村青年教师留得住人、守得住心。

4.优美与淳朴:乡村青年教师的生态滋养力

乡村青年教师是乡村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工作条件和环境直接影响到乡村教育事业的发展。淳朴与优美是乡村环境生态滋养力的重要体现,它对于乡村青年教师坚守教育事业具有一定的重要意义。优美的自然环境、淳朴的社会关系,能够让乡村青年教师很快融入乡村社会之中,从而转化为乡村局内人,这种生态滋养对加强乡村青年教师的职业坚守意愿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五、乡村青年教师职业坚守

动力的培育策略

(一)从物质驱动到精神驱动:强化乡村青年教师的自我动力

一方面,强化薪资待遇和社会福利对乡村青年教师职业坚守的激励作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良好的物质条件是乡村青年教师能够深深扎根乡村的基础和前提。基于此,要继续提高乡村青年教师的基本工资,尤其是要对偏远贫困地区的乡村青年教师进行生活补贴,使其能够照顾自己的家庭,减轻乡村青年教师的经济压力,改善乡村青年教师的经济地位。另一方面,强化乡村青年教师的生命自觉意识,坚定职业信念,提升职业责任感和认同感。乡村青年教师应该认识到自己的职业价值和意义,理解自己的工作对于乡村教育事业的重要性。因此,要加强乡村青年教师的精神培养,尤其是要提高专业素养和精神境界,培育乡村青年教师的乡村教育情怀,让其真正充满职业获得感、成就感、幸福感。

(二)从设施建设到人文建设:提高乡村青年教师的学校动力

一方面,要提高乡村学校的基礎设施建设,包括教学设施、宿舍设施、餐厅设施、体育设施、安全设施、园艺设施等,要提高乡村青年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从而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另一方面,乡村学校应该注重人文建设,包括教育理念和办学宗旨、学校制度建设、校园文化建设、人际关系建设等等,建立客观公正的乡村青年教师职称评审和晋升制度,尤其是要为青年教师提供良好的职业培训发展机会,建立平等、友爱、和谐的人际关系,举办充实乡村青年教师精神生活的文娱活动,提高乡村青年教师的职业认同感,从而增强他们的学校归属感和坚守动力。

(三)从政策支持到全民支持:完善乡村青年教师的社会动力

一方面,政府应该加大对我国乡村教育的政策倾斜和经济支持,包括加大对乡村教育的经费投入、提高乡村教师的薪酬待遇、加强乡村教师的职业培训等,尤其是加强乡村学校周转房建设以及对其配偶和子女的安置,从而让乡村青年教师住有所居、安心从教。另一方面,全社会应该加强对乡村教育的支持,包括家庭的理解和支持、学校的关心和帮助、社会的认可和尊重,增强乡村青年教师的职业信心和职业幸福感。要加强城乡教育资源的共享和交流,不断完善乡村的生态环境,同时也要加强对最美乡村青年教师的媒体宣传,提高全民对乡村青年教师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增强乡村青年教师的社会地位和职业荣誉感,从而让乡村青年教师能够真正主动留教、乐于留教!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EB/OL].(2021-02-21)[2023-05-30].https://www.gov.cn/zhengce/2021-02/21/con-tent-5588098.htm.

[2]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二〇二三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EB/OL].(2023-02-13)[2023-05-30].https://www.gov.cn/gongbao/content/20

23/content-5743582.htm.

[3]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EB/OL].(2018-01-31)[2023-05-30].http://www.gov.cn/zhengce/2018-01/31/content-5

262659.htm.

[4]  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加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 [EB/OL].(2020-07-31)[2023-05-30].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9/04/con

tent-5540386.htm.

[5]  王勇.试析文化冲突背景下乡村教师的身份认同危机[J].教育探索,2013(2):88-90.

[6]  王晓生,邬志辉.乡村教师队伍稳定机制的审视与改进[J].教育科学,2019(6):71-77.

[7]  加大落实力度 加快补齐短板 努力建设新时代高素质乡村教师队伍[EB/OL].(2019-02-26)[2023-05-30].http://www.moe.gov.cn/fbh/live/2019/50340/sfcl/20

1902/t20190226-371169.html.

[8]  付昌奎,曾文婧.乡村青年教师何以留任:基于全国18省35县调查数据的回归分析[J].教师教育研究,2019(3):45-51.

[9]  何树虎,邬志辉.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的实证研究:基于“离”与“留”强意愿的对比[J].教师教育研究,2021(1):51-59.

[10]  王路芳.乡村教师留教意愿研究:基于全国22个省市乡村教师的调查[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7.

[11]  范国锋,王浩文,蓝雷宇.中小学教师流动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湖北、江西、河南3省12县的调查[J].教育与经济,2015(2):62-66.

[12]  赵新亮.提高工资收入能否留住乡村教师:基于五省乡村教师流动意愿的调查[J].教育研究,2019(10):132-142.

[13]  李婷.农村教师工资水平对离职倾向的影响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8.

[14]  唐一鹏,王恒.何以留住乡村教师:基于G省特岗教师调研数据的实证研究[J].教育研究,2019(4):134-143.

[15]  李斌辉,李诗慧.新生代优秀乡村教师主动入职动因与启示:基于全国“最美乡村教师”事迹的质性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18(20):25-33.

[16]  朱兴国.认同感:乡村教师职业坚守的内力[J].教育评论,2016(4):13-16.

[17]  沈伟,王娟,孙天慈.逆境中的坚守:乡村教师身份建构中的情感劳动与教育情怀[J].教育发展研究,2020(Z2):54-62.

[18]  李涛,邬志辉.乡村振兴背景下中国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调查报告[J].复旦教育论坛,2022(4):5-16.

[19]  李琼,何柯薇,周敬天.从政策留人到发展留人:合作交流的专业发展氛围可以留住乡村教师吗[J].教育学报,2022(2):124-133.

[20]  邬志辉.如何提高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N].光明日报,2014-09-02(11).

[21]  徐广华,孙宽宁.青年教师留守乡村学校的内源性因素分析:基于《乡村青年教师口述史》的质性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19(20):47-52.

[22]  賀武华.“尊师重教”:由外向内的主体转向及教师自我认同提升[J].教育发展研究,2017(12):66-70.

[23]  于海英,付海帆,马茜.乡村教师留任的环境因素及其改进措施:基于环境匹配视角[J].教师教育学报,2022(2):46-54.

[24]  王艳玲,苏萍,杨晓.中小学青年教师流动及流失意愿的实证分析:基于云南省的抽样调查[J].学术探索,2016(10):143-149.

[25]  石霏,杨洲,何沛芸,等.中西部地区特岗教师职业发展及其留任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六省市基线调查数据[J].教育发展研究,2022(24):36-43.

[26]  李琼,曾莉.何以坚守:乡村小学教师韧性特征研究[J].教育学报,2017(1):72-81.

[27]  王伟,唐文静.乡村教师何以坚守且卓越:基于四位乡村卓越教师的叙事分析[J].教师教育研究,2023(2):69-76.

[28]  姜金秋,田明泽.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对教师留任意愿的影响:基于连片贫困地区三个县的实证研究[J].教育科学研究,2019(4):28-34.

[29]  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30]  STRAUSS A L.Qualitative Analysis for Social Scien-tists[M].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31]  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印发《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的通知[EB/OL].(2022-04-14)[2023-05-30].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7034/202204/t20220413-616644.html.

【責任编辑    马小侠】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Motivation System for the Young Rural-Teachers Adherence Spirit in Profession

— An Encoding Analysis based on the Grounded Theory

LIU Delei,WU Xiaojing

Abstract: As the primary resour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education, young rural teachers are often viewed as an important impetus for national prosperity, national rejuvenation, and peoples happiness. Based on grounded theory, this paper, through analysis of the data based on the in-depth interviews with 20 young rural teachers by using of Nvivo 11 software, constructs a 3S system model (Self-School-Society Motivation System, that is, self-motivation system, school motivation system and society motivation system) for a study of young rural teachers adherence in profession. Based on this,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adherence motivation of rural young teachers in profession and further enable them to “stay” effectively, the paper, proposes a  strategy of cultivation for strengthening self motivation from material drive to spiritual drive, improving school motivation from facility construction to humanistic construction, and improving social motivation from policy support to public support.

Key words:young rural teachers; adherence motivation in profession; grounded theory

猜你喜欢

扎根理论
菜鸟网络商业模式创新研究
基于扎根理论的会展场馆观众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
社会心理安全氛围在工作场所欺凌中所起的作用
行为执行意向理论下网购营销策略案例分析
“互联网+”视角下公众参与公益众筹项目的影响因素
消费者在线生成广告行为阻碍因素及作用路径研究
中国企业管理创新的驱动力
大学生网上订餐意愿的定性研究
零售百货企业商业模式要素组合创新
地方政府公务员改革意愿的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