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中的课余体育训练与竞技体育终身体育的相关性研究
2016-12-01雷军
雷军
摘 要: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课余体育训练与竞技体育终身体育的训练是两种不同的教学模式。体育教师应该正确看待这两种体育教学模式的关系,正确处理好课余体育训练与竞技体育终身体育的相关性,然后针对两种不同的体育教学模式,制订有效的教学策略,使学校体育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
关键词:初中体育;课余体育训练;竞技体育
课余体育训练与竞技体育终身体育有着相似或者相同的地方,但两者也存在一定的区别。作为体育教师,应该正确看待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它们的关系主要体现在同一性、互补性和依赖性、相互促进性。初中体育教学应该以全面发展为目标,以可持续发展为宗旨,以科学化的训练为手段,培养出优秀的体育人才。
一、初中体育教师教学中的误区
1.传统体育强校,等于优异的比赛成绩
一些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保持一个传统的观点,他们认为学生参加比赛,拿出好的成绩,才能为学校争光,在众多学校中脱颖而出。因此,体育教师把课余体育训练当成一个重要的任务来完成,把一些重点都放在了参与课余训练的特长生身上。体育教师的这种做法严重影响了其他学生体育成绩的提高和体育技能的提高。别的学生由于没有体育方面的特长,而缺少教师的指导和关注,这样对于激发他们的体育潜能会产生不良影响。体育教师是全体学生的体育教师,而不仅仅是那些体育特长生的教师,教师的这种误区,严重影响了体育教学的发展,也违背了体育教学的公平性原则,这对体育教学来说是一个潜在的威胁。
2.学生的比赛成绩等于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
一些体育教师的观念是比较传统的,他们认为学生的比赛成绩就等于自己的教学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体育成绩,而忽略了学生体育技能的提高。体育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体育训练过程中,他们开口说训练,闭口打比赛,认为只有竞技运动才是体育,只有比赛出了成绩,才能证明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比较高的,体育教师的这种心态是很难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
3.体育教学是分内工作,课余训练是分外工作
一些体育教师认为体育教师的职责是上课,教给学生一些体育技能,让学生学习到有价值的体育知识,课余训练是学生自己的事,教师是不该参与的。由于体育教师存在这种观念,因此他们在组织学生进行课余训练的时候,缺乏积极主动性,认为课余训练就是加班加点,所以在教学管理中存在一种应付的心态。体育教师应该改变这种心态,认识到体育教学和课外训练同等重要,能科学地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
二、课余体育训练与竞技体育终身体育的相关性
课余体育训练与竞技体育终身体育的相关性主要表现在同一性、互动性和依赖性、相互促进性。
1.同一性
同一性表现在两者都需要搞好师生之间的关系,提高相似的运动水平。不管是哪一种教学模式,在训练中师生关系都是比较重要的,教师只有搞好师生关系才能更好地组织学生进行体育训练,才能及时地了解学生在训练中的一些疑惑,对学生进行积极的解答。学生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中就可以真正学到有价值的体育知识,这对于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和训练水平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互动性与依赖性
互动性与依赖性表现在竞技体育终身体育的教学,通过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体育的基本实践能力,为课余体育训练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培养出优秀的体育人才。在体育教学中,课余体育训练如果失去了竞技体育终身体育,课余训练的人才选择就会出现一些困难,导致人才选择缺乏明确的目标指导。竞技体育终身体育如果失去了课余体育训练就难以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影响学生的体育成绩。由此可见,课余体育训练与竞技体育终身体育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只有正确把握两者之间的关系,才能真正培养出合格的体育人才。
3.相互促进性
相互促进性主要表现在参与体育课余训练的学生的体育实践能力是比较强的,容易对其他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激发学生参与体育的兴趣。学生对体育产生一定的兴趣之后,才能在体育学习中更加积极主动,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学生的这种积极性对于竞技体育终身体育教学也有着很大的帮助。教师就可以更好地利用这种相互促进性,通过体育课余训练来提高学生的竞技能力,然后为竞技体育终身体育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
课余体育训练与竞技体育终身体育并非是可有可无的,体育教师在协调二者关系的时候应该做到科学、合理、正确,教师应该用系统的观点制定出科学的体育教学策略,培养出优秀的体育
人才。
参考文献:
[1]毛振明.关于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4.
[2]邹师.体育教学模式分类及其应用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
[3]黄儒鸿.体育游戏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与研究[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