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背景下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策略

2024-04-09邓敏

课程教育研究 2024年2期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新课标

邓敏

【摘要】在新课标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被赋予了新的教学要求。课程的教学目标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此外,还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他们的特点和需求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基于此,本文在新课标背景下探究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策略。

【关键词】新课标  初中道德与法治  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4)02-0037-03

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面临着一些挑战。由于社会环境和家庭教育的影响,学生缺乏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认识和重视,也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因此,新课标背景下,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策略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教师的角色转变,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

在新课标背景下,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需要教师进行角色转变,并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教师应由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引导者,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实践,使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和判断,形成自己的见解和价值观。教师由管理者转变为参与者,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参与学生的探究活动,与学生共同学习和成长。通过与学生建立平等、互动的关系,促进师生间的交流和合作。教师应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发展需求。通过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特长,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支持[1]。

例如,在开展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踏上强国之路”教学时,教师作为学习引导者,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帮助他们了解国家的发展歷程和强国之路。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提供学习资料、组织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和学习兴趣。其次,作为合作学习者,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他们在互相交流、讨论、合作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设计一些小组活动,如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制作PPT等,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作为实践指导者,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探究,让他们通过实践活动了解国家的发展现状和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社区服务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增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二、情境式教学引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境创设是情境式教学的第一步,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步。教师需要根据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现实生活,创设具有启发性和引导性的教学情境。情境的创设应该具有明确的目的性、真实性和趣味性,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情境融入是在创设的情境中,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教师可以通过问题导向、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融入情境,开展探究性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权和参与权,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情境体验是在情境中通过实践和感受来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社区服务、模拟法庭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知识的应用和价值,增强他们的情感体验和社会责任感。情境反思是在学习过程中对自身的思考和反省,帮助学生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改进提高。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让学生从评价中发现问题并改进提高。同时,教师也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指导和帮助,让学生学会正确的反思方法和技巧。情境反馈是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巩固和深化,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反馈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知识、提高能力。同时,教师也应该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评价,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和不足之处,及时调整学习策略和方法。

例如:在开展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课“追求民主价值”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情境,如模拟一个社区居民会议,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体验民主决策的过程。通过模拟真实场景,可以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认识深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在创设情境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具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在模拟社区居民会议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如何解决社区内乱扔垃圾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民主决策的过程和如何保障公众的权益。通过问题的提出,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和探究欲望。在问题提出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让他们通过阅读教材、查阅资料、观看视频等方式,了解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同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自主学习。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在小组内交流学习心得和思考成果,共同探讨问题的解决方案。小组讨论可以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促进他们之间的互相学习和共同进步。在小组讨论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成果展示,让他们向全班同学展示小组的学习成果和解决方案。成果展示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同时也可以让其他小组的同学了解不同的解决方案和思路。在成果展示后,教师可以进行总结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让他们了解自身的优势和不足之处,从而更好地进行学习。总结评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学习状况和不足之处,同时也可以为今后的学习提供参考和借鉴。

三、项目式教学导向,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在新课标背景下,项目式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应用旨在借助生活元素构建学习项目,引领学生在研究中提升思想认识。这种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合作学习,通过引导学生完成项目任务来达成教学目标。在项目式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生活元素来构建学习项目,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将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2]。通过研究性学习,学生可以深入了解项目的背景、目的和实施过程,从而提升他们的思想认识和研究能力。在项目式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收集信息,如调查、访谈、网络等,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整理和归纳,从而得出结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还可以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此,项目式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应用旨在依托社会现象引入学习项目,引导学生在判别中塑造健全人格。这种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合作学习,通过引导学生完成项目任务来达成教学目标。

例如:在开展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六课“建设美丽中国”教学时,这一课主要讲述了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以及如何通过政策、法律、教育等多方面的手段,建设美丽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教学以项目式教学法为导向,通过学生分组进行与环保相关的项目实践,加深学生对美丽中国建设的理解和认识,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项目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美丽中国的理念和当前中国的生态环境问题。2.通过项目实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3.提高学生对环保的认识和责任感,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项目的实施具体包括:首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与环保相关的项目进行研究和实践。其次,各小组选择一个与环保相关的主题,如垃圾分类、水资源保护、空气污染等。各小组制定项目计划,包括研究内容、方法、时间等。各小组按照计划进行项目实践,包括调查、研究、宣传等。最后,各小组将项目实践的成果进行整理,准备进行汇报。汇报方式可以为项目报告、宣传海报、讲解视频或者环保实物。针对项目的实施,教师需要评价各小组的项目成果质量,包括研究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方法的可行性和创新性、结果的实用性和有效性等。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式,了解学生对环保的认识和责任感,评价他们在项目实践中的表现。

四、大单元教学引导,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

主题的确定应基于课程大纲和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同时考虑当前社会发展和时事政治的背景。与此同时,主题的选择应与学生的兴趣和生活经验密切相关,从而激发他們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通过主题的引领,学生能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理解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制定课程目标和教学计划是大单元教学的关键环节。通过对学生的兴趣、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和需求进行了解,可以更好地设计适合他们的教学活动。同时,对教师的能力和需求进行分析,可以确保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符合教师的实际教学能力。最后,开展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设计具有创新性、多样性和趣味性的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可以采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互动游戏等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并深入探究道德与法治的相关问题。同时,教学活动的设计应紧密结合单元主题和实际生活,以提升学生的思想性、人文性和实践性。为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教师应组织多样化的实践活动[3]。同时,教师应确保实践活动与单元主题紧密相关,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综合素质。

例如:在开展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我们共同的世界”教学时,本单元的主题为“我们共同的世界”,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人类世界的多元化和相互依存,探讨全球性问题及其对人类未来的影响。主题涵盖了地理、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和理解世界。在主题导入部分,通过引导学生观看有关全球问题的视频或阅读相关文章,引发学生对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的思考和讨论。以主题开展教学,通过课堂教学、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全球性问题,如气候变化、贫富差距、恐怖主义等。同时,帮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历史和政治背景,增强学生对多元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之后,开展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如模拟联合国、世界公民论坛等,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和感受全球性问题,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全球性问题及其对人类未来的影响。学生可以通过收集资料、整理观点、陈述发言等方式参与讨论,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最后开展主题总结,对本单元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包括全球性问题的原因、影响和解决方案,以及多元文化的重要性和意义等。

五、跨学科教学整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跨学科教学整合是指在不同学科之间搭建桥梁,将它们的知识、方法、观点等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全面发展。这种教学方式强调学科之间的交叉和融合,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通过跨学科知识融合,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例如:在开展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世界舞台上的中国”教学时,在主题讲解部分,首先,从历史学科的角度,讲解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重要事件和文化传统,帮助学生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底蕴;其次,从文化学科的角度,深入探讨中国的文化传承和当代文化发展,让学生了解中国的文化软实力;最后,从政治学科的角度,讲解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国际地位,以及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和影响。对于教学案例的分享,选取一些与中国在国际舞台上表现相关的案例,如“一带一路”倡议、中国在联合国的作用等,引导学生从历史、文化和政治等多个角度分析这些案例背后的原因、影响和意义。

综上所述,新课标背景下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策略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在具体教学中,应注重教师的角色转变、采用情境式教学引入、运用项目式教学导向、注重大单元教学引导、采用跨学科教学整合,有助于推动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从而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刘俊杰.新课标背景下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策略[J].第二课堂(D),2023(10).

[2]李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的提升策略分析[J].新智慧,2023(27):55-57.

[3]王梅.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23(32).

猜你喜欢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新课标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基于课程标准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教学艺术初探
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运用
创新视角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探究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讨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初中政治课的“激趣”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