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职业能力:学前教育人才职业能力提升路径

2024-04-09田秋梅李胜男卢琳琳

绥化学院学报 2024年2期
关键词:卓越师范生幼儿教师

刘 妍 田秋梅 李胜男 卢琳琳

(绥化学院 黑龙江绥化 152061)

2021年5月6日,教育部印发《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标准(试行)》,要求学前教育师范类高校确保师范生毕业时,其知识水平、能力、综合素质达到标准。[1]由此可见,提高学前教育质量是新时代学前教育必须达到的要求,也是黑龙江省学前教育人才队伍面临的一次重大考验。学前教育人才质量决定着学前教育质量,强化学前教育人才的职业能力,是提高学前教育教师质量的必然要求。学前教育质量的提高紧紧依靠学前教育人才职业能力的提升,因此有必要对目前学前教育人才职业能力现状进行调研,以此为基础提出有效提升路径。

一、学前教育人才职业能力存在的问题

笔者通过问卷星面向黑龙江省公办幼儿园中不同岗位的工作人员发放调查问卷,共回收有效问卷154份。问卷分为“新入职幼儿教师职业能力情况”及“在职幼儿教师职业能力情况”两部分内容。同时,运用访谈法分别对被调查的15 名公办园园长,43名教师进行了进一步访谈,深入了解学前教育人才职业能力提升中遇到的问题,意见及对策等。

(一)新入职幼儿教师专业能力不强、训练不够。本研究调查结果显示,新入职教师在校期间接受较高的职业能力训练,其中专业知识掌握得比较扎实,但专业能力方面存在不强和训练不够的现象。“班级组织与管理能力不强”“对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不熟悉”“一日活动组织和实施能力不高”在调查结果中比例均超过50%。通过访谈了解到,86.67%的园长都谈到类似“新入职教师能够说出每个年龄段幼儿的特点,但落实到具体班级里,明显理论与实际情况对应不上”的观点;73.33%的园长提出类似“虽然了解幼儿园一日活动流程,但对课程的调控、班级课程纪律的管理能力明显不足”等情况。

此外,在对“新入职教师应加大哪些专业技能的训练”进行调查时,超过50%的被调查者认为“信息技术应用方面能力”“说课技能技巧”“教育活动方案设计能力”“玩教具制作”“幼儿舞蹈教学与创编”这几大方面技能都应大力加强。这表明,新入职幼儿教师在入职前专业能力训练不够,无法快速投入一线教育教学工作。针对上述问题访谈了43 名幼儿教师,72.09%的教师都谈到诸如“新入职教师动手操作能力还可以,但涉及讲授课程的能力方面就不行”的观点;67.44%的教师提出诸如“大学期间训练的时间不够,如果经过实习或模拟课程教学效果会好些”的观点。总之,师范生职业培养模式诸多,重点要解决的问题是“落地”培养,构建职前—职后一体化模式,努力缩短新入职教师的适应期,尽快胜任一线教育教学工作。

(二)在职幼儿教师教育信息素养欠缺。调查数据显示,仅有56.49%的教师认为自己“具有将教育信息技术和教学融合的能力”,这远远跟不上现代教学的步伐。在特殊的社会状态下,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支持园所工作的开展、线上教学、家园沟通合作、远程教育等活动更需要教师提高自身信息素养。

通过访谈了解到,83.72%的教师表示对“网络信息知识不够了解、操作信息技术的工作使用能力较低”,例如只能简单制作PPT 课件、对图片和视频二次加工能力欠缺、对微课录制的方法一窍不通等问题。69.77%的教师表示未充分利用网络空间学习信息化教学的内容,“浅尝辄止”的现象比较多,例如通过幼教相关的公众号下载优质教育资源或线上参加论坛、研讨等频率都不高。在对园长访谈这一问题时,大部分园长表示园所有开展过关于信息技术使用方面的培训、为教师提供了一些优质的网络教育资源,但培训存在时效性,教师若没有及时练习或操作,时间长容易遗忘。上述现象造成在职幼儿教师对新知识获取和掌握的速度滞后,成为专业化发展的瓶颈。据统计,截至2019 年底,黑龙江省幼儿园共有教职工总数为72013人,其中专任教师35914人,仅占总人数的49.87%,专任教师比率偏低,大力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刻不容缓。

(三)在职幼儿教师教学创新能力较弱。调查结果显示,仅59.75%的在职幼儿教师具备“合理利用及规划班级空间”的能力、61.04%的教师能够“积极与小学沟通协作,做好有效衔接工作”;且60.39%的教师是“按照幼儿园发放的教材来设计活动”。上述表明,在职幼儿教师的教学创新能力较弱,不能创造性地完成工作任务。

通过访谈了解到,80%的园长认为“教师的职业倦怠是造成教师创新意识缺失的重要原因之一”“教师自身对专业化发展动力不足,园所提供的机会把握不住”。例如,近几年公办幼儿园经常参加一些教学竞赛,参赛是鼓励教师教学创新的有效方法,但实际主动参赛的教师却不多。在谈到“是否愿意参加具有挑战性的教学活动,其原因是什么?”这一问题时,55.81%的教师表示不愿意,主要原因集中在以下三种观点:“自己不具备创新能力”“日常工作繁忙,没有时间思考新问题”“幼儿园教学很难创新”。不难看出,在职幼儿教师创新意识不足,在时间和环境上得不到保障,教学创新缺乏团队的引领和支撑,缺少教学创新的方法,致使教师在进行教学创新时,呈现出“单打独斗”状态无法实现创新行为,从而未形成鼓励教师创新的制度体系。

二、《标准》对学前教育人才职业能力提升的重要意义

(一)《标准》构建了学前教育人才职业能力体系。职业能力是幼儿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综合体现,是其完成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基本保证。[2]职业能力的形成需要对职业工作环境熟悉基础上,通过不断地教育实践达到职业要求。无论是师范生的职业培养,还是入职后的继续教育,学前教育人才职业能力提升都必须经历一个“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过程。一直以来,对于学前教育人才职业能力没有统一标准,高校对师范生职业能力培养多基于人才培养目标以及托幼机构对幼儿教师的个性化需求,因而存在职业能力训练不全、不足等现象。《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标准(试行)》的出台,全面阐释了职业能力的具体要求,构建了学前教育人才职业能力体系,对师范生教育具有重要意义[1]。

(二)《标准》为学前教育人才职业能力评价提供了依据。《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标准(试行)》一经出台各地高校依据文件规定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重新审视。《标准》中将职业能力具体划分为“师德践行能力”“保育和教育实践能力”“综合育人能力”“自主发展能力”四个方面,这样划分维度清晰、整合性强、具体可操作。因此,《标准》发挥了规范学前教育人才职业能力评价的重要作用。各类高校可依据《标准》对学前教育师范生职业能力进行评价,重视利用评价结果调整人才培养模式,使师范生尽快达到职业能力标准要求。

(三)《标准》对解决学前教育人才职业能力问题具有实践指导意义。本研究将调研发现的问题与《标准》逐一进行比对分析发现,运用该文件中的具体要求可将学前教育人才职业能力存在的现实难题迎刃而解。例如,针对“新入职幼儿教师专业能力不强、训练不够”的问题,《标准》中分别在2.2.1【保育教育基础】、2.5.2【组织教育活动】、3.3【班级管理】中有明确要求。针对“在职幼儿教师教育信息素养欠缺”的问题,《标准》中2.1.3【信息素养】、4.1.3【学会研究】两处提到信息素质要求。此外,针对“教学创新能力较弱”的问题,《标准》中4.1.2【反思改进】、4.1.3【学会研究】也作出了具体规定。由此可见,《标准》对学前教育人才职业能力提升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发挥了方向引领作用。

三、《标准》视阈下提升学前教育人才职业能力的对策

(一)地方高校努力构建幼儿教师“U-G-K”协同培养模式。当前,毕业生就业压力不断加大,对学前教育人才质量的要求逐年提高,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凸显得尤为重要。仅依靠缩减理论学习、增加实践教学已不能解决职前幼儿教师专业能力不足、训练不够等问题。地方高校应努力构建“U-G-K”人才培养模式,并将该模式贯穿于职前—职后,形成一体化专业发展途径。“U-G-K”人才培养模式中,大学与地方政府、幼儿园协同培养学前教育人才。高校、政府和幼儿园运用“U-G-K”人才培养模式,能够不断将高校的教育资源、政府政策扶持、幼儿园实践演练进行有效整合,推动教育工作一体化,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深度结合,从而有效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提升学前教育人才质量。[3]

为确保“U-G-K”人才培养模式有效运行,需要三方共同建立保障机制。保障机制建设是师范生“U-G-K”协同培养模式顺利运行的关键,包括制度、师资、专家团队、资源平台保障等方面。首先,在制度保障方面政府或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幼儿教师培养标准体系、明确培养制度及评价制度;高校要构建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体系,确保职前幼儿教师的实践训练质量;幼儿园应为学前教育专业成立校外导师队伍。其次,在师资保障方面高校与幼儿园要构建稳定的精品教师队伍——校内外导师队伍。再者,在专家团队保障方面应避免单一团队,应有大学名师、政府教育研究员、幼儿园卓越教师组成。最后,在资源平台保障方面高校建立课程资源平台、教学实验平台等,为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提供智力支持;依托幼儿园这一教育实践平台,发挥育人最大功效。[4]

(二)政府部门统筹规划,稳步提升幼儿教师信息素养。大量教育相关信息的搜集、获取及利用可使教育资源共享、教育功能最大化,有效地推动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与世界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接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带给幼儿教育巨大挑战,新媒体技术也逐渐被运用到学前教育领域,幼儿教师在智能化时代面临是机遇和挑战。幼儿教师必须不断学习先进教学技术,敏锐感知并努力适应教育变革。黑龙江省在幼儿教师能力提升计划中,针对幼儿园园长设置了管理决策力、信息沟通的考核项目,要求2022年开展“幼儿园办园成效展示(电子材料)”,成果展示以视频方式呈现;针对幼儿教师设置了现代教育技术能力考核,要求2023年组织“亲子活动优质教育资源(电子材料)”的评审工作,具体提出了采用图片和视频须标注来源,通过会声会影、秀米编辑器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创作,可为翻页版或图文长条版,考察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设计与组织亲子活动、开发家庭教育资源的能力。[5]因此,幼儿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幼儿教师教学理念随着新时代互联网技术的渗透逐渐发生变化。然而,部分教师不愿学习新技术,造成自身专业素质提升受阻,忽视了自身的专业成长。

国家颁布相关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的政策文件已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指引方向,规划了蓝图。然而,在文件具体落实过程中,幼儿园往遭遇种种难题。这需要政府部门统筹规划,稳步推进幼儿教师信息素养提升计划的执行。教育部门要加强顶层设计,积极制定针对幼儿教师的信息素养标准。组织省内学前教育方面专家、学者,探寻幼儿教师信息技术与五大领域如何恰当的相整合、游戏与信息技术如何整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家园共育等问题。[6]

(三)幼儿园提升幼儿教师创新能力,打造卓越教师队伍。幼儿园应建立良性的鼓励教师创新的制度体系,并在时间和环境上保证教师创新性的实践和提升;鼓励创新型教师将有益经验在全园分享;在教师考评过程中体现对创新型教师的支持、鼓励和引导。[7]幼儿园要形成一支精神卓越、能力卓越、发展卓越的卓越幼儿教师队伍,引领教师开拓创新,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接受挑战。

新时代中国卓越幼儿教师的培养路径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寻求突破。首先,卓越幼儿教师应精神卓越,能够唤起教育灵魂、追求本真价值。精神卓越是卓越幼儿教师的灵魂,能在灵魂深处唤醒幼儿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能与幼儿在精神上产生共鸣,成为幼儿成长的精神领路人。根据“师德为先”的基本理念,将对职业的热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践行、对幼儿的关爱与尊重融入幼儿园德育工作中;在幼儿社会教育活动中将人文精神的培养融入课程价值体系中,贯穿整个人才培养始终。其次,卓越幼儿教师应能力卓越,立足国际视野,突出研究型培养。幼儿教师应具有宽阔的视野和敏锐的洞察能力,立足国内外学前教育发展的有益经验基础上,关注学前教育发展动态和走向,能够运用比较教育的方法审视国内外教育政策,探索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有效路径。最后,卓越幼儿教师应发展卓越,重视动态评价、建立融合培养。幼儿园建立卓越教师专业发展的动态监控系统,注重过程性评价对卓越教师专业成长的促进作用,建立整个职业生涯的动态评价。同时,幼儿园积极参与构建“U-G-K”深度合作的融合培养,全方位打造卓越教师的综合能力。

综上所述,学前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学前教育人才质量为保障,不断提高学前教育人才职业能力迫在眉睫。形成学前教育人才职前—职后一体化模式,需要地方高校努力构建幼儿教师“U-G-K”协同培养模式;政府部门统筹规划,稳步提升幼儿教师信息素养;幼儿园提升教师创新能力,打造卓越教师队伍等措施,助力学前教育事业再创佳绩。

猜你喜欢

卓越师范生幼儿教师
创优阳江 追求卓越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幼儿教师能力提升策略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大作为 走向卓越
创新,只为追求更加卓越
师范生MPCK发展的策略
浅析师范生PCK知识的构建
卓越之梦
进一步完善免费师范生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