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地方本科高校媒体文化创意学科专业集群建设研究
2024-04-09汪淑双董国峰
汪淑双 董国峰
(1.绥化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2.绥化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黑龙江绥化 152061)
当前,很多大学都开设了新媒体技术、艺术设计等专业,把人才培训放在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培养具有新媒体行业对应工作能力的学生,培养其所需要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而应用型本科高校实施有效的专业集群建设,站在人才培养的角度来说,这样不仅能够实现培养主体的多元化协同,也能促进学生在不同的领域相互学习,还能获得各个学科的教育培训和技术指导,这不仅能拓宽大学生的知识领域,还能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职业适应性与职业迁移能力,这也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一条重要途径。
一、应用型地方本科高校媒体文化创意学科专业集群建设的发展形势
(一)向学科支撑引领发展。
1.专业集群联合典型企业。由于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办学层次是本科,有些学校已经进入了研究生阶段,所以,在人才的培养上,不应该仅仅关注专业的建设,还应该立足于学科建设,并通过典型的企业来引领。专业集群在进行布局和建设时,不能仅仅把与产业、职业岗位群的对接与企业联结,或与某一学科相关联的学科联结,作为相应的发展基点和依据,而要把以职类或产业为主导的专业结合以及企业联结、学科联结的综合集群当作基点和依据,如联合国内外著名的新兴媒体与艺术设计企业,开展相应的学科实训[1]。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专业集群建设,要突出学科以及典型企业对人才培养的支持和引导作用,以建立以学科为基础、以优势学科为核心的专业集群目标。
2.专业集群联合区域发展。深入理解和分析区域产业链,是形成产业集群的关键。一是要主动研究当地产业发展的规律与特点,重点关注其所服务的产业链结构与环节;在此基础上,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优化媒体文化创意两个专业的人才培养需求,加强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学科是高校建设与发展的主要支柱和强有力的驱动力。应用型高校应该以构建“矩阵的学科组织”推动学科间的交叉融合,从而产生一种内聚效应,促使两个专业更好地融合,以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
(二)强调专业的链式集成,发挥保障。
1.区域发展联合特色优势集群。“产教融合”是我国高等教育在新时代实现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的思想,其对于培养多才多艺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将实践教学、技术服务、创新创业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对形成一种产教科融合的专业集群有积极意义,同时能够帮助解决在校内开展科技与技能创新活动产业发展支持和指导作用不强的问题,将行业先进和创新元素有效地渗透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2]。将区域发展与两种专业的特色与优势联合发展,以社会文创服务和创新技术为重点,成立相应的媒体创意艺术培训基地,能够在与企业的合作育人和社会服务方面,凸显出学校的办学特色。
2.项目合作联合保障机制。应用型本科高校在专业集群的建设中,要注意把区域产业链和创新链评为“逻辑链”,完善“以链聚群”,这是地区发展的必由之路。以区域产业集群为服务对象,将产业的上下游发展需要考虑进去,并将其作为方向,利用专业互补性、互错性等手段,构建一个能够为产业链核心环节提供服务的保障机制,在高校内部形成多个专业集群,在集群中形成连贯性的专业链,为集群中的企业提供项目合作的机会以及一定的技术支持,形成与地区产业发展、社会建设有密切联系的项目,更加体现本校特点的专业设置,更好地服务于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
(三)产教深度融合,发展协同育人。应用型本科院校在进行专业集群的建设时,要将产教融合、校地互动的思想融入其中,要真正解决好生产第一线所需要的关键技术难题,此外,还要打通科技运用的“最后一公里”,要把学校打造成“产业院校、城市院校、社区院校”,在更大的范围内和视野中,构建出能够促进区域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良性互动的高校专业集群,是高校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应用型地方本科高校媒体文化创意学科专业集群建设的实践逻辑
(一)促进政策保障,加强政府引导是专业集群的重要保障。
1.资金与政策支持,能为专业集群建设提供政治保障。在借鉴国内应用类大学建立专业集群的基础上,要确保专业集群与区域产业链和创新链紧密结合,使它能训练出的人才与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保持良好的关系,就需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首先,将高校媒体文化创意学科专业集群建设与整体发展计划相结合。把专业集群的建设融入一个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的计划中去,促进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等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各地政府应协助各高校合理安排专业,找出合适的专业群,指导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与行业需要的匹配,并以此来推动高校专业集群的构建。其次,要增加资金扶持[3]。当地政府应充分发挥其积极的经济支撑作用,为校企合作和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提供足够的经费,并鼓励大学与产业组织开展紧密合作。最后,还应该要构建学校、企业等的多层次协作机制和信息反馈机制。
2.高校协同管理创新是高校专业集群建设的发展逻辑。高校的管理创新是涉及教师、教学、学生、科研、平台等多个领域的系统性工程。目前,随着我国“双一流”“双万计划”的不断涌现,各个本科高校的专业建设也面临着越来越高的目标和需求。地方应用型高校作为地方办学的主体应积极主动响应国家的号召,解放思想,科学规划,并结合自己的实际,联合企业协同管理创新,走出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
(二)优化课程建设,促进人才培养以诱发产教融合。
1.考虑当下的人才供需矛盾,做到调研为先、优化顶层设计。高校在学科建设中,“建什么”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这就要求高校在媒体文化创意学科专业集群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但是,这样的顶层设计不能仅仅依靠行政命令、长官意志提出,更不能通过人工的主观臆造实现。而是要以对学校内部和外部的实际情况为基本指标,进行整体谋划、统筹发展。一般来说,在建设专业集群时,应该以前期调研为核心,主要是分类统计学校的两种专业设置情况,教师构成,教育、科学所需的技术、仪器装备以及实验实训基地等办学基础条件,对自己的优势与劣势等进行分析,其次对学校区域的产业结构现状和发展计划进行调研。
2.统筹谋划,明确产业集群建设责任。高校专业集群建设和发展是一个长远的系统性工程,应从上到下、从局部到整体进行。首先要明确建立群集系统的责任和方向。高校党委是高校发展的重大决策机构,对学校的建设计划、建设内容、设备的验收等重大事项作出规划并作出决定;高校学委是创建具有创新性的专业集群的重要学术组织,负责学术问题的研究、指导与评价等[4]。其次,梳理集群建设思想。对于具有良好基本的传媒和文化专业,要对教育基础设施进行强化,强化与行业之间的联系,提升社会服务水平和人才培养的质量,始终坚持做大做精,让传媒文化创新的人才、成果、影响力早日产生出来。
(三)通过项目合作深化产教融合,体现专业集群建设的深层意义。
1.校企深度合作长效发展,以向现代产业技术转化。成立学校与企业联合参加的专业群组委员会,构建“产业联盟”与“企业联盟”,构建协同创新的主渠道,制定“校企合作创新”行动方案。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发展思路,即:以产业集群为依托,以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为方针,形成产业集群与专业学科的深度融合,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
2.共建合作研发平台,建立人才高地。建立与企业合作的研发平台,建立人才高地,加强校企合作,充分发挥校企双方的优势,建立联合研究与开发中心、重点实验室、咨询中心等,从而提高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以新媒体技术背景下的一专多能的应用人才岗位和能力需求为核心,以资源共享课、卓越课堂、应用型课程为手段,建立新媒体专业和艺术设计专业两大专业的工作室技术实训课程体系,构建出一个可以覆盖两大专业的课程群。
3.优化产教人才协同培育符合专业集群特点。建立专业集群,探讨建立产业学院、特色学院,建立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建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学企合作”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与模式;积极开展与社会团体的合作培训,在企业的第一线,挑选出最好的员工,这样就可以建立起“企业导师制”,优化产教人才协同培育。
4.促进科研成果推介转化力度。把企业当成是促进协同创新和成果转化的重要力量,对成果推荐与转化机制进行完善,建立起一种以市场为导向的技术转移运行机制和产学研合作新模式,建立起一套符合科研成果转化工作特点的考核评价体系,以此加快基础研究成果向现代产业技术的转化[5]。
(四)对接产业结构,专业动态调整。
1.建立专业集群内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对学科专业的动态调整与退出机制进行积极探索,促进区域优势产业的发展,促使有效的教育资源向特色产业和经济社会发展迫切需要的专业群倾斜,最重要的就是在学科群内部,构建内部学科动态调整的机制。建设过程中,逐步排除服务产业链关联度较低的子专业,以产业对人才的需求为依据,对专业集群中的两个主要专业或专业方向进行调整,在此基础上,通过对产业发展中一些与产业发展有密切联系的子科群的建设,把这些子科群纳入一个专业群中,从而实现对各专业群的持续整合。
2.新兴交叉学科成长,响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将区域、行业和企业的重点领域与前沿技术作为专业集群的发展目标,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作出回应,积极构建一支新兴交叉学科研究队伍,提高其对本地及行业产业链、创新链等重大工程的承受能力,建立地方(行业)急需的应用新兴交叉学科,推动新的学科和跨学科的发展。
3.学科联盟协同建设,培育新增长点。以专业群为核心,构建学科联盟;要充分发挥领先学科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一系列支撑性学科的发展,整合和培育学科新的增长点,进而提升学科建设的整体水平。通过集优化、模块化、个性化的技能培训,促进传媒文化创意专业群作为核心专业,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与设计实习能力,有效地运用数字媒体技术和艺术设计思维等的运作方式,提升创造力,让其对产业链的发展趋势有更清晰的认识。
4.实施品牌专业建设计划,打造具有特殊的产业文化。对基础学科的改革和升级,申请应用型(学科)专业,并积极进行转型试点专业的建设,创造出一批能够积极配合当地经济转型和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发展的新专业。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已有专业的内涵,创建具有地域特点、行业特点和示范、辐射作用的品牌专业。
(五)强化师资队伍,培育双师双能。
1.集群、专业双负责人制。“双师”“双能”的教师队伍是高校建设与发展的基础,而高校的发展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双师”的成败。基于此,基于“校企合作,引育并举”的办学思路,把教师队伍建设与专业集群的发展有机地联系起来,以专业集群带动教师队伍建设,有利于促进高校的整体发展。在产业集群建设中,实施产业集群与学科专业“双负责人”制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聚集学校的专业人才,与产业企业的一线精英,为产业集群的发展出谋划策。在这一过程中,各专业集群的负责人要做的工作是:掌握国家的政策导向、产业的需要、规划集群的发展方向、协调集群与相关行业的关系。高校集群带头人的责任则是:为高校确定学科发展方向,推动学科发展。
2.杰出人才聚集计划。从工业公司中雇用最前线的专家来校教学,充分发挥其专业、职业和实践的特点;加强“柔性引智”,以校企合作项目为载体,“柔性”地引进一批具有国内影响力和国际发展潜力的高端人才进入学校进行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指导、培养青年教师、开展科研项目等。此外,以学科群为依托,建立“双师型”教师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并将评价结果与评优、绩效补贴和职称评审相结合。
3.教师培养工程立足于产教融合。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以专业与产业、专业集群与企业、校企合作为主要内容,利用扩大“教师访问工作站”、组建“企业项目工作室”、共建“联合培训基地”等项目,来提升教师的双师双能素质。重点对教学水平进行培养,选择科研能力、技术能力、协作能力等较高的教师任职,全面推进教师队伍转提工作,在教师库中实现教师和培训者的双重身份,促使教师既有教学能力,又有专业技术。
结语
专业集群建设是我国应用型本科高校向高层次、有特色方向发展的关键环节。应用型高校的专业集群建设应该与当地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保持同步,在产教融合的大背景下,由粗放型向细分型发展,使专业办学的主要环节和关键要素向应用型转变。大部分的高校,尤其是新媒体与艺术设计类专业,都面对着怎样发展与提高、如何构造人才培养方案、如何充分发挥校内外实践教学资源的作用诸多问题,而应用媒体文化创意专业集群建设有利于促进其学科专业的良性、可持续发展,从而推动应用型高校的整体进步与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