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总要求落实中的电商赋能作用分析

2024-04-09宋名舰田云刚

绥化学院学报 2024年2期
关键词:农业产业村民电商

宋名舰 田云刚

(山西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山西太谷 030801)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是针对农业产业制定的发展目标。电商代表的新型农业产业生产方式与营销方式,是从传统自然经济的生产经营方式到现代市场经济的生产经营的延续和发展。电商通过赋能农业产业,为乡村的农业发展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案,促进农业产业科技化、品牌化发展,从而助推乡村产业振兴。

一、电商赋能乡村农业产业,助推产业兴旺

(一)电商聚焦农业生产,促进农业产业科技化发展。电商进入乡村,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赋能农业生产方式,推动农业产业科技化发展。根据阿里研究院《县域数字生态创新趋势展望》报告,“当前,我国已建成295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和1274个省级农业科技园区,这些园区和基地将逐步实现通过数字化抓源头,将选种、育种、育苗等农业大数据入库上云,通过对土壤环境等的数字化系统监测和指导,在灌溉、施肥、质保、园艺管理等方面形成标准化的农事管理。”[1]阿里巴巴通过研发运用数字化、智能化的科学技术赋能农业生产,从生产端入手准确抓住农业产业发展的关键,促进农业产业标准化、规模化生产,为农业产业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支持,助推乡村农业产业现代化发展。

(二)电商创新农业营销方式,促进农业产业品牌化发展。“农业产业特色必须落实到农产品品牌化,品牌化的产品才能作为农业产业的龙头,引领和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升级和发展,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2]与此同时,随着乡村农业产业“逐步向第二、第三产业渗透和发展,实现农业产业的高度化,”[2]电商已逐步成为农业产业高度发展的重要力量,成为“突破农业产业集群区域品牌打造瓶颈的有效途径。”[3]电商平台创新农产品营销方式,促进农产品特别是各地特色农产品的畅销,为农产品品牌化的建立提供了有利条件。与此同时,电商数字化赋能下,电商生态系统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反映出电商生态系统有能力打通农产品、农产品加工与农产品服务为主的农业产业集群之间的壁垒,在进行农产品销售的同时,促进农产品加工以及农业产业相关服务的销售,推动乡村农业产业品牌集聚的形成,有助于提升乡村农业产业品牌附加值,从而助力乡村农业区域品牌的构建。

二、电商赋能乡村生态建设,助推生态宜居

(一)电商聚焦生态环境保护,促进乡村生态绿色化发展。电商在乡村的深入发展,有效促进传统工业的升级改造,助推乡村自然环境宜居的重要路径。随着电商进入乡村,电商运用自身数字化运营手段,推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帮助企业解决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环节所存在的环境问题。进而推动乡村生态绿色发展。电商通过为传统企业进行数字化赋能,提供了多渠道生产与销售方式,推动了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传统产业发展中的环境污染问题。《阿里巴巴碳中和行动报告》指出:“过去几年,菜鸟电子面单已累计应用于超过1000亿个快递,智能装箱算法已为5.3亿个包裹‘瘦身’。”[4]报告中关于物流快递包装的相关举措,体现出电商为快递“瘦身”,为运输节能的绿色发展理念,促进了绿色物流环保举措的落地,同时证实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5]的可行性。

(二)电商聚焦生态环境建设,促进乡村生态宜居化发展。乡村生态宜居的实现不仅能体现在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更重要的是使人民能在绿水青山中享受“自然之美、生活之美和生命之美”,将乡村自然生态环境与人民生活富裕相结合。随着电商在乡村的深入发展,多地开展“互联网+农业+旅游业”的电商发展模式,走乡村生态良好与生活富裕相结合的宜居之路。重庆市奉节县持续打造并落地“互联网+旅游+农业”的电商发展模式。以电商为纽带,充分挖掘奉节县深厚的历史文化与秀丽的自然风光,形成乡村观光旅游、休闲旅游、特色民俗与“脐橙”“腊肉”“小南瓜”等特色农产品销售相结合的发展模式,打造“看的见风景、留得住客人、可带走产品”的人文生态之旅。奉节县“互联网+农业+旅游业”的电商发展模式,走的是“宜居、宜游、宜业”美丽乡村建设道路。电商运用互联网与电商直播平台促进乡村特色自然风光与乡村特色农产品品牌的宣传与推广,促进属地特色农产品畅销,带动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的完善,帮助村民实现增收、就业的同时,注重对乡村原始生态的保护,重视对乡村人居环境的改善与整治,从而助推乡村朝着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兼顾的生态宜居的方向发展。

三、电商赋能乡风文明建设,助力锻造文明乡风

(一)电商融入乡村物质生产实践,促进乡村文化的繁荣。提高村民思想素质与文化修养,是构建和谐乡村环境,涵养文明乡风的关键。村民文化素质的提高以物质生活需求的满足为前提,又反作用于物质生活需求的满足。通过“电商+乡村文旅”的发展模式,电商在促进村民增收的同时,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助力。具体来说,原平、和田、缙云等地开展电商与乡村文旅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电商直播的方式,宣传当地特色农产品及属地乡村特色人文生态。2021年原平举办了梨花诗歌大赛,缙云围绕红色旅游、五彩农业、仙都景区、民俗风情等8个主题举办直播电商创业大赛。从相关案例可知,“推动乡村文化与乡村旅游市场的融合发展是乡村经济振兴和乡村文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6]通过抖音等社交类电商平台与乡村文旅产业的结合,重视对属地乡村特色传统文化的挖掘,促进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及创新性发展。“电商+乡村文旅”的发展模式体现出对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完善以及宣传和推广,在促进村民增收就业的同时,也提高了村民对属地乡村文化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对乡村精神文化建设提供了持续精神动力。

(二)电商提高村民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乡村文化健康化发展。乡村精神文明建设需要文明乡风来营造积极向上的乡村氛围,是促进乡村振兴重要的精神支撑。积极健康的文明乡风关键在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带头作用,通过党员干部的思想作风建设提高村民思想道德素质及科学文化素质。例如,在2021年,横县制定了“电商党员”培养计划,运用党员干部与电商人员结对帮带、服务帮办的方法,培养电商入党积极分子,着力将电商从业人员培养成党员。横县“党建引领电商”的乡村发展模式,依托党建引领提高电商主体的思想道德素质,将乡村经济发展,村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思想道德的提升紧密结合在一起,有效促进电商主体在乡村经济建设中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促进乡村电商由野蛮无序生长到健康规范发展的转变,推动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助推了乡村文化环境的和谐稳定。

四、电商融入乡村基层治理,促进乡村治理有效

(一)电商融入乡村治理内容、推动乡村治理规范化发展。随着“自治、德治、法治”三治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的提出,在乡村治理中“法治是调节基层政府、村委会和群众关系的重要方式,也是维持乡村治理秩序的重要手段。”[7]因此乡村治理中自治和德治的实现应在法律的框架下进行,村民的行为范围和内容受到法律的约束,村民的正当权益受到法律的保护。2019年实施的我国电商领域首部综合性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中指出:“以专业条款规范了电子商务主体行为,鼓励、支持并引导了农村电商的发展,保障了电商主体的合法权益,维护了农村电商市场的公平秩序,是助力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引擎。”[8]其意义在于“‘三农’事业进入乡村振兴新时代的背景下,电子商务法的颁布实施对农村电子商务起到了规范、促进作用。”[9]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出:“推进电子商务进乡村,促进农副产品直播带货规范健康发展。”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的推出,明确了乡村电商的发展应建立以“规范”“健康”“公平”的发展原则。由此可知,电子商务相关法律及政策文件融入乡村治理体系,体现出电商在乡村发展中的重要性,提高乡村电商主体的法治意识,逐步明确规范、健康的电商发展观念,重视对乡村电商主体的行为边界的约束以及村民合法利益的保护,有助于电商在乡村建设中持久发力的同时,助推乡村治理规范化发展。

(二)电商助力乡村治理方式,助推乡村治理民主化发展。在乡村治理过程中,人民群众对乡村治理主体的监督与评价是实现民主权利,追求幸福生活的关键。随着电商进入乡村,电商信息交流平台职能的丰富与完善,并融入乡村治理评价监督体系中,助推了乡村治理的民主化发展。例如,在贵州省息烽县立碑村,实现“电子商务+乡村治理的发展模式”。作为“第一淘宝村”,立碑村电商运用自身特有的互联网与大数据等现代科学技术建立电商信息交流平台。宁波市宁海县将涉及民生事项办理流程搬上了钉钉平台并建立“办理群”与“讨论群”等。通过上述案例可知,电商通过挖掘自身的内在优势,将信息通信技术与乡村治理相结合,定制适用于乡村治理的办公软件,为村民提供了便捷丰富的信息咨询与平等交流平台,有效发挥社区类电商平台信息整合、数据处理和实时通讯等技术优势,提高了乡村治理的工作效率,确立村民在乡村治理中的主人翁观念,重视村民在乡村治理中发挥的作用,促进了乡村治理朝着民主化的方向发展。

五、电商融入乡村生活领域,促进乡民生活富裕

(一)电商聚焦村民物质生活,促进村民物质生活走向富裕。电商通过所具有互联网销售、冷链运输等多项特有优势的挖掘,为村民提供多样化就业岗位,助推村民增收、就业。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发布《阿里巴巴全生态就业体系与就业质量研究报告》显示:“电商零售平台2019 年共带动就业机会4976 万个,相比较去年增长894 万个;互联网基础设施共带动就业机会1070 万个,服务新消费平台共带动就业机会553 万个,大文娱平台共带动就业机会302 万个。”[10]2021 年,全国28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出现7023 个淘宝村,出现2171 个淘宝镇。中西部以及东北地区淘宝镇数量占全国比重达到23.4%。约有300 万左右的淘宝村和淘宝镇网店年销售额突破1 万亿元,由此带动约828 万的就业人口。“淘宝村”在我国中西部地区占比逐渐增加,体现出电商东中西部差距逐渐缩小的发展态势,反映出“淘宝村”为首的电商平台在中西部地区的不断深耕,通过电商直播、物流运输等方式为村民提供大量就业机会及增收渠道,促进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为人民富裕发挥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在疫情时期,电商能通过创新“直播带货”“零距离接触物流配送”“移动的菜篮子”等方式解决农产品滞销,为市场带来充足货源的同时,保障村民增收就业。

(二)电商丰富村民的精神世界,推动村民精神生活更加丰腴。生活富裕是检验乡村振兴的标准和基本落脚点,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本要求。从“物质与精神的辩证法”及“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观点中,明确村民生活富裕不单体现在物质生活的富足,还要要求精神世界的充盈。“截至2020年12月,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为55.9%,贫困村通光纤比例达98%。”[11]由此可知,随着农村互联网普及率的逐步提高,乡村信息化基础设施的逐渐完善以及近年来,爱奇艺、腾讯视频等视频类电商平台,今日头条等网络新闻类电商平台以及网易公开课等教育类电商平台的迅速发展,使得村民对网络信息的依存度逐渐提高,为村民精神文化生活的满足提供了渠道和场景。电商平台开启了全民创作的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文化创作的活力,形成了如李子柒与丁真为代表传播与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短视频网红博主。由此可见,电商平台逐渐成为满足村民文化需求、鼓励文化创新、促进文化传播的载体,在刺激村民进行文化消费的同时,重视对村民休闲娱乐、学习教育、新闻传播等具有思想性、功能性、观赏性、娱乐性的数字文化产品需求的满足,开阔了村民的视野,提升村民科学文化水平、思想道德修养,使得村民的精神生活逐渐丰腴。

结语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我国电商在乡村建设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在乡村振兴“二十字”总要求的框架下对电商助推农业产业、乡村生态、乡风文明、乡村治理及乡村民生中的作用进行分析可知,电商通过与传统产业相结合,减少传统产业对环境污染,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升级,提供丰富就业创业岗位,进而有效团结村民共同致富。另一方面,电商运用信息传播的技术优势,宣传并推广乡村特色文化,提升村民职业能力与思想道德素质,辅助乡村治理工作,进而促进乡村社会和谐稳定。电商对乡村振兴的赋能作用是全方位的,对乡村社会变革的促进作用也是全方位的。

猜你喜欢

农业产业村民电商
电商助力“种得好”也“卖得火”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电商赢了,经济输了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
以“党建”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发展
电商鄙视链中的拼多多
甘肃省农业产业联合会会员单位
甘肃省农业产业联合会会员单位
农业产业的改革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