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唯物史观视域下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及历史意义论析

2024-04-09李亮亮邢云文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2期
关键词:唯物史观二十大变革

李亮亮,邢云文

(1.太原工业学院 思政部,山西 太原 030008;2.上海交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 200240)

党的二十大指出:“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1]17纵观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总结和提炼伟大变革、重大成就和历史意义的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通过五年一次的全国党代会或者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等重大节点和重要纪念活动回顾总结;通过召开中央全会的形式进行全面总结;以历史决议的方式进行归纳总结。党的二十大点面结合、全方位总结概括了党和国家事业在新时代十年取得的伟大变革、历史成就及历史意义。我们可以基于不同的视角和方法对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历史成就及历史意义进行理解和把握,但唯物史观是贯穿其中的一个重要视角和方法。在应对复杂国际国内形势和风险挑战的背景下,能够取得这样的伟大变革和重大成就,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唯物史观,以高度的历史自觉,深刻把握历史演进规律与脉络,牢牢把握历史发展机遇与趋势,善于从历史进程中总结经验、汲取智慧,坚定历史自信,进而掌握了新时代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历史主动。

一、坚持唯物史观基本原则:正确把握伟大变革与历史意义的辩证关系

唯物史观是一种“实践的唯物主义”。从社会历史研究视域审视,唯物史观要回答的基本问题就是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在唯物史观正式确立的标志性经典著作《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明确指出:“不是从观念出发来解释实践,而是从物质实践出发来解释各种观念形态。”[2]172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廓清了与唯心史观的界限,奠定了自身在哲学史上的重要价值与独特地位,为我们正确认识社会历史及其发展规律提供了基本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为科学把握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与历史意义二者的关系提供了理论指导与重要遵循。

1.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是基于世情、国情、党情的伟大实践。唯物史观关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提示和启发我们要依照社会客观实际去分析问题、提出举措、推动实践。《共产党宣言》1872 年德文版序言指出,原理的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2]376。新时代以来的十年,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与复杂局面,党始终坚持唯物史观基本原则,团结带领人民自信自强、勇毅前行。无论是明确提出新时代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方略,作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战略部署,还是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都是在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邃思考、深刻总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懈探索、砥砺奋斗基础上,实事求是提出来并付诸实践且经过实践检验是正确的方针方略和理论体系。党的二十大报告第一部分,对新时代十年党的奋斗历程、发生的伟大变革、取得的重大成就、产生的历史意义等,进行了客观全面准确的总结、阐释与分析,既尊重历史事实,又符合当今现实,这实质上就是对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坚持与传承,是对“掌握自己的命运”方法论的坚守与创新。正如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第三个“历史决议”总结出的基本经验之一——“坚持中国道路”[3]68。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和历史成就已经确证,遵循客观规律、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坚持道路自信,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就会稳步推进、蓬勃发展;反之,党和国家的事业就会受到阻碍、停滞不前。

2.伟大变革的历史意义源于十年的伟大变革实践及重大成就。党的二十大报告集中概括了新时代十年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从十六个方面精辟总结了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和历史成就。这些伟大变革和历史成就,从理论维度上而言,是原创性、突破性的;从实践维度上而言,是根本性、标志性的;从价值维度上而言,是历史性、决定性的。党的二十大指出:“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1]15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人民群众不懈奋斗的社会实践史。人民群众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着并创造了历史,无论是生产实践还是科学实验,它们都是社会历史得以产生和发展的客观基础。人民群众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以及取得的社会实践成就基础上,对社会实践历史的认知进行理论层面的升华和价值层面的提炼,进而对社会实践产生的作用、影响,我们称之为历史意义。换言之,社会实践是历史意义得以衍生和形成的源头。倘若没有人类的社会实践,人类历史就不可能出现;没有社会实践取得的历史成就和历史变革,所谓的历史意义、历史经验、历史价值等就无从谈起。

党的二十大指出:“十年来,我们经历了对党和人民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一是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三是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1]4这些伟大变革和历史成就,源于党在新时代十年团结带领人民埋头苦干艰辛探索的变革性实践,是全国亿万人民群众能够直观看得见、切身感受到和亲身共享到的真实客观成果,而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历史意义,就是基于这一系列的伟大变革实践和历史成就基础上得以生成、提炼和升华的。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这件大事,进一步确证了中国共产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历经百年风雨愈加坚强有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件大事,向世界宣告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展现出强大生命力,向世界宣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任务这件大事,为解决困扰人类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提供了中国样本,为世界减贫事业提供了中国方案。如果没有新时代十年党的奋斗实践历史,就不可能产生这样深远的历史意义,我们也根本无法理解、无法体会报告所阐释的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里程碑历史意义。所以,在党的二十大报告的结构框架和逻辑安排中,第一部分就对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进行了回顾总结,对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的历史意义进行了阐释提炼。这样的叙事逻辑和话语表述,遵循了唯物史观所主张的在社会存在的基础上正确认识社会意识原理,是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基本原则的坚守,使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进步的命运紧紧掌握在自己手中。

值得注意的是,唯物史观也强调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党的二十大回顾和总结新时代十年取得的伟大变革、历史成就和历史意义“不是为了从成功中寻求慰藉,更不是为了躺在功劳簿上、为回避今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找借口”[4]32,而是为了更好地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定历史自信,发扬斗争精神,为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在新时代不断推向前进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党的二十大报告在结尾处着重强调:“我们在长期实践中得出的至关紧要的规律性认识,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1]70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历史意义源于党在这十年进行的伟大实践、开创的伟大变革和取得的伟大成就,也会回归到党即将围绕自身中心任务开始新的奋斗实践过程之中,发挥出强大的激励和导向作用。这种“认识来源于历史实践、认识指导未来实践并在实践中检验”的唯物史观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相统一的逻辑阐释,正是党对伟大历史变革与深远历史意义二者辩证关系的精准把握和现实反映。

二、诠释唯物史观逻辑前提:奋斗历程依靠人民,变革成就为了人民

唯物史观也是一种人民史观。马克思主义认为:“历史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察,可以把它划分为自然史和人类史。”[2]146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和《神圣家族》中,马克思、恩格斯基于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前提从“现实的人”出发,指出“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5]519,强调唯物史观视域中“人”的存在是人类历史产生与发展以及正确的历史观确立的基本前提。同时,唯物史观所强调的“人”是现实的而非抽象的客观存在,即“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5]501。换言之,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实践并不是单一的个体活动,而是一种社会交往实践,在社会生产和生活实践过程中,个体与个体之间必然要形成一定的社会关系。人类历史正是依托于人类的实践活动才得以产生并不断向前发展。因此,重视和肯定“人”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的价值,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逻辑前提。在党的二十大报告总结的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中,唯物史观的逻辑前提得到了充分体现。

1.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实践的初衷植根于人民群众,明确了“为什么要推动变革”。任何政党都要保持自身的政治属性和根本立场,都是代表一定阶级的意志和利益的。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也是马克思主义根本立场在新时代的集中体现。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6]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政治立场,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致力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而不懈奋斗、勇毅前行。新时代的十年,中国共产党始终站稳人民立场,坚持人民至上,尊重人民意愿,在资本逻辑与人民逻辑的博弈中,在掌握历史主动中发扬斗争精神,自觉站在人民立场想问题、做决策、求发展、惠民生、谋复兴;立足于新时代伟大实践,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着眼于加强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科学谋划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落脚于满足人民群众需要的人本归宿,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视解放生产力,以新发展理念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巨大政治勇气全面深化改革;等等。仔细审视这一系列重大举措和战略部署,其根本出发点都是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对人民群众需要的深刻体察,并坚定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和重大成就,是共产党人始终不忘服务人民初心的集中彰显与现实向度,生动诠释了共产党人坚定的人民立场和为民情怀,进一步确证了“人民是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3]66这一重大命题,进一步筑牢了党的执政根基,使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持有力,铸就了党在新时代的辉煌成就,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2.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实践的动力源于人民群众,明确了“依靠谁推动变革”。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重视现实的人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认为在人类历史发展中,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社会存在、发展历史进程的每一个阶段,都要依靠人民群众的参与和推动。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1]15“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充分发挥亿万人民的创造伟力。”[1]70回顾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实践,面对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中国共产党立足时代之基、回应时代之变、勇发时代之声,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统筹推出一系列重大政策举措,攻克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并取得举世瞩目重大成就,使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究其原因,就在于我们党能够坚持从大历史观出发,肯定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始终相信人民群众、依靠人民群众,通过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与支持,激发蕴藏在人民群众之中的创造伟力,进而汇聚成推动社会变革的强大力量。历史和实践证明,人民是党长期执政的根本依托,人民是党不断发展壮大的根本基础,人民是党战胜一切风险挑战、艰难险阻的重要法宝,“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1]70。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和历史成就,是党和人民一起创造出来的;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历史意义,是“党和人民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3]71。相信人民、依靠人民创造伟业,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基础所在,也是党在新征程上不断取得新的更大胜利的根本保证。

3.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实践的成就造福于人民群众,明确了“推动变革会怎么样”。对美好幸福生活的渴望与憧憬,是社会历史发展中人类孜孜不倦的追求。回溯历史,无论是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还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都曾对未来社会及美好生活进行过论述。马克思在批判吸收和借鉴费尔巴哈、黑格尔等关于人的需要理论的基础上,从“现实的人”出发,坚持以历史的、辩证的思维来思考人的需要,指出“人直接地是自然存在物”[5]209,认为人作为客观的、现实的自然存在物与动植物一样需要维持生命,无论人类发展到何种程度,都需要吸收空气、阳光和水。质言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具有客观必然性,社会满足人的需要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人的利益实现的过程。同时,人的需要具有历史性特征,人们需要的表现形式与其所处的历史阶段、与当时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有关。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发展,人民的主体性价值诉求不断增加,对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等方面的需要种类越来越多、标准越来越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信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坚持一切为了人民。”[4]40从这个角度而言,我们就要把人民群众需要的满足程度和利益的实现程度作为评判党团结带领人民推动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根本标准。对于新时代十年发生的伟大变革与历史成就,党的二十大指出:“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推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1]6对于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历史意义,党的二十大总结的其中一条是“中国人民的前进动力更加强大、奋斗精神更加昂扬、必胜信念更加坚定,焕发出更为强烈的历史自觉和主动精神……”[1]15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与重大成就有其深刻的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它使人民群众的需求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满足,人民群众的利益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充分实现。

综上所述,新时代十年,是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坚持人民至上根本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的不懈奋斗史。这一重要结论启示我们,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行稳致远,必须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向度,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从人民中集智慧、聚力量,“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1]22。

三、拓展唯物史观全新境界:在总结历史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唯物史观是把握历史发展大势、探求人类发展大局的整体观,涵盖了物质资料的生产与社会存在、生产力的解放与社会发展、个体需要满足与群体价值实现、单个民族发展与全人类共同进步等丰富内容,并不是个别西方学者所认为的“见物不见人”“见现在不见未来”的技术决定论、经济决定论等。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实践有力证明,中国共产党善于从历史中吸取智慧、总结经验,并能够及时把经验转化和上升为理论,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拓展唯物史观的全新境界。

与时俱进推动理论创新,是党不懈奋斗历程中形成的重要历史经验,也是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关键保障。新时代十年,党深刻把握理论创新的时代境遇,勇于探索理论创新的基本路向,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党的二十大指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一个追求真理、揭示真理、笃行真理的过程。”[1]16任何科学理论的形成都是对实践的及时总结。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历史意义形成过程,是党立足于新时代十年伟大实践总结提炼出来的经验,并使之理论化的过程,也是在总结历史中进一步确证马克思主义真理性与科学性的过程。

1.关于“选择社会发展道路”的问题。党的二十大在深刻总结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21的战略目标。世界上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普适性的现代化标准。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长期探索与实践,经过新时代十年的创新与突破,党探索出了一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这条道路,不仅遵循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坚持了唯物史观关于人类社会发展道路的统一性原理,带有世界各国现代化所具有的共同特征,而且也立足于中国实际,契合唯物史观关于人类社会发展道路的多样性原理。这条道路是符合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道路,它坚持把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建立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为世界上其他国家和民族推进现代化提供了全新道路选择。

2.关于“判断社会未来发展趋势”的问题。不仅有长远目标定位,遵循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两个必然”基本原理,坚守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且有阶段目标支撑,把握“两个决不会”的科学论断,将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有机统一。新时代十年,党坚持以辩证思维和系统思维统筹协调处理各领域繁杂问题,通过“提出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1]6,实现了伟大变革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通过推出一系列战略举措、推动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经受住了各个方面的风险挑战考验;通过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全党的“四个意识”不断增强,作为世界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展现出更加团结统一的特质;通过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了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任务;通过确立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根本制度,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1]16。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及深远历史意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创造了丰富的物质基础、奠定了根本的政治前提、提供了深厚的文化积淀。

3.关于“社会存在和发展基础”的问题。不仅坚持了唯物史观强调的“物质资料的生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等基本学说,围绕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开创性意义的重大战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通过全面深化改革不断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同时,深刻把握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清醒地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与紧迫性,立足中国实际,坚持问题导向和系统观念,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发展生产力重要抓手,摆在突出位置下大力气加以推动,把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作为改善民生福祉的重要手段,重申和强调“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1]11,从理论与实践方面拓展了生产力的内涵,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4.关于“社会前进发展动力”的问题。坚持唯物史观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原理,明确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并以此推进各项工作,着力构建起适合新时代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基础、适应新时代新特点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聚焦重点领域敢于啃硬骨头全面深化改革。例如: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司法体制改革,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关于社会革命是阶级斗争最高形式原理,在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和斗争学说的指引下,面对国内和国际波谲云诡的复杂形势,面对治党治国治军、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国防外交等存在的突出问题,保持战略定力,发扬斗争精神,开展了具有新时代特征的伟大斗争;在推动社会革命的同时坚持自我革命,经过不懈努力,找到了“自我革命这一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1]14,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根本保证。

综上所述,党的二十大深刻总结的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及历史意义,既是对新时代党团结带领人民锐意进取进行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辉煌历程的高度凝练与精准概括,也是党以中国式现代化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智慧凝结与理论升华,具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意蕴,具有多维学理特征。同时,既秉持了唯物史观基本原则,也诠释了唯物史观逻辑前提,又拓展了唯物史观全新境界,站在新时代的时空场域,深刻回答了中国共产党是什么、新时代十年干了什么、未来要干什么以及如何干等人民之问,深刻回应了在新时代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科学社会主义何以彰显新的强大生机等时代之问。

猜你喜欢

唯物史观二十大变革
二十大颂
喜迎党的二十大
喜迎二十大
喜迎二十大
变革开始了
整体性视域下的功能解释唯物史观批判
新媒体将带来六大变革
变革中的户籍制度
创新IT 赋能变革
唯物史观下关于“礼”的起源的理论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