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廉洁文化教育融入“大思政课”:价值意蕴、现实困境与实践进路

2024-04-09李宏刚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2期
关键词:大思政课政课大思

李宏刚,陈 悦

(1.江苏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镇江 212000;2.苏州城市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苏州 215104;3.江苏大学 教师教育学院,江苏 镇江 212000)

廉洁文化是教育引导人们廉洁自律、秉公办事、不徇私情、不谋私利、清白做人、服务人民的价值理念、行为规范以及道德风尚的总和。廉洁文化蕴含着深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是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经验的科学总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部分[1]57,是我国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意见》,充分阐释了新时代加强廉洁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随着我国反腐倡廉力度的进一步加强和廉政文化建设的深入推进,廉洁文化教育也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加强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正当其时。2022 年7 月,教育部等十部门印发了《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大思政课”是习近平对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和实践要求,为全面提升高校育人质量指明了方向。推动廉洁文化教育与“大思政课”有机融合,是培养知廉敬廉、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现实需要,也是进一步提升高校廉洁文化育人水平的题中之义。

一、廉洁文化教育融入高校“大思政课”的价值意蕴

习近平在2021 年“两会”期间强调,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要“善用大思政课”。“大思政课”建设是新时代赋予的大课题、新课题,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规律[2]。廉洁文化教育作为独特的教育内容,其特殊的使命性、深厚的文化性、时空的延展性都与“大思政课”的大使命、大资源、大场域高度契合[3],对“大思政课”教育价值的实现具有重要促进作用。两者的科学有机融合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客观需求,不仅能丰富廉洁育人的思政资源,也能够拓展廉洁育人的场域空间,更为高校“大思政课”建设提供重要动力。

(一)有助于主动回应“大思政课”建设中的重要时代课题

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4]。当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相互交织、相互激荡。面对国内外的复杂形势,对于立德树人党中央提出了“于变局中开新局”的破局之思——善用“大思政课”[5]。发挥廉洁文化教育所具有的丰富历史价值、深刻思想价值及真挚情感价值,重视廉洁文化育人,是实现思政课理念再更新、视野再开阔和格局再拓宽的重要举措,是“大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时代课题。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悠久历史孕育了丰厚的廉洁文化历史资源。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廉洁文化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习近平围绕加强廉洁文化建设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6]。不论是俭以养德、廉以立身、克己奉公、勤俭廉政等中国传统廉洁思想,还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依靠制度优势、法治优势取得的反腐倡廉和党风廉政建设成果,都为传承廉洁文化厚植了深厚的历史土壤。廉洁文化所折射出的伟大中国精神,有助于引领一代代青年牢固确立理想信念的根基,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自信,坚定不移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有助于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使命任务

“大思政课”之大在于其在新时代背景下肩负着攸关“国之大者”的历史使命。习近平指出:“办好思政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7]8高校办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出一批批理想信念远大、道德品质高尚、作风坚定正派、服务国家社会、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的优秀时代新人[8]。青年大学生正处于“拔节孕穗期”的关键阶段,大学时期是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塑造的关键期。将廉洁文化教育融入“大思政课”,从学生个人品德发展层面来看,以廉润德,有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廉洁意识,净化学生的心灵世界;从立德树人同党和国家发展大势的关系层面来看,大学生群体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接受廉洁文化教育,有助于其日后走上工作岗位面临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时,坚定“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决心,坚决抵制腐朽思想,弘扬崇清扬善的社会风气。

(三)有助于拓展丰富廉洁育人的思政资源

“大思政课”之大在于其丰富多样的思政教育大资源。多样的思政教育资源是提升高校廉洁育人成效并促进廉洁文化与“大思政课”融合的重要保障。一方面,廉洁文化教育融入“大思政课”建设是思想政治教育用好历史资源的客观要求。在大思政格局下讲好廉洁文化故事必须坚持以深厚的历史资源为支撑。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深挖中国传统优秀廉洁文化资源,贯彻落实“两个结合”,汲取不同历史阶段廉洁文化资源的精华,为“大思政课”所用,使其成为课堂上“最生动的教科书”。另一方面,廉洁文化教育融入“大思政课”建设也是时代的呼唤。习近平指出:“把思政课办得越来越好,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9]这从侧面充分证明了思政课改革创新已经有了很好的时代基础和条件。把廉洁文化教育融入新时代“大思政课”,是思想政治教育“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重要举措,有助于促进高校推进廉洁文化研究,从而丰富廉洁育人资源,引领新时代思政课守正创新。

(四)有助于拓宽拓广廉洁育人的场域空间

“大思政课”之大在于其打破时空限制的大场域。从“大思政课”提出的现实背景可以看出,“大思政课”是一门立足大变局、应对大变局的时代大课、社会大课,与原有思政课相比,站位更高、格局更大[10]。“大思政课”的大场域是指其具有时间的长度与空间的广度,根本落实要点在于一定要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廉洁文化本身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以及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演进的,具有实践性、创新性、生成性、动态性等特性。鲜活的时代篇章中蕴藏着丰富多样的廉政文化资源,充分挖掘这些廉洁文化教育元素,并将其运用于思政课之中,就能够使之发挥强大的教育作用[11]。要将“社会大课堂”和“思政小课堂”结合起来,在破壁融圈的过程当中,扩充具有充裕教育资源、充盈内生动力、充分功能作用的廉洁育人空间场域[12],克服当前廉洁文化教育理论与实践“两张皮”的现象,让大学生在体验感受社会现实的过程中,激活并传承廉洁基因,“在做中学”,培育高尚品德。同时,将廉洁文化教育融入“大思政课”也便于进一步向社会宣传廉洁文化教育理念,促进高校与社会形成良性的对接和互动机制,动员社会多维力量,形成全社会各方有序参与的思政育人格局[13]。

二、廉洁文化教育融入高校“大思政课”的现实困境

从理论层面来看,当前学界关于廉洁文化教育现状以及对策的研究较为丰富,也有关于廉洁文化教育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研究,但主要侧重于育人路径的探讨,而关于廉洁文化教育与思政教育如何融合、融入困境的具体表现等则讨论不深。由于“大思政课”这一概念提出时间不长,当前学界对两者融合的研究还有许多探讨空间。从实践层面来看,当前廉洁文化教育融入“大思政课”仍处在探索阶段,在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存在着一些问题,导致廉洁文化教育融入“大思政课”的实效力不强、协同度偏低。

(一)理念意识模糊不清

党中央高度重视廉洁文化教育工作,积极推动在大中小学全面开展并落实廉洁文化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努力使其真正达到“入脑入心”的实效。然而,高校在将廉洁文化教育融入“大思政课”的过程中仍有所欠缺与脱节,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高校领导干部的顶层设计意识不够强。部分高校领导对“大思政”理念内涵认识不足,不能站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高度来认识廉洁文化教育融入“大思政课”的重要价值,导致廉洁文化教育落实不到位,仍然停留在口号倡导的形式主义层面[14]。二是部分高校教师对廉洁文化教育的价值重视不足。一些教师在思政课堂上传授廉洁理论知识时,仍旧采用满堂灌的讲授方式,不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没有切实考虑到学生在知识背景、专业领域、文化基础等方面的差异性,容易忽视学生的道德情感需求,廉洁文化教育过程仍旧是“没有生命,干巴巴的”。部分辅导员对廉洁文化教育的价值缺乏认识,对学生的廉洁意识培养流于形式,甚至存在不作为的现象。部分专业课教师认为只要将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就是完成了自己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仅仅关注自己的“一亩三分田”,没有关涉专业领域廉洁文化教育内容,由此造成廉洁文化教育、思政教育以及专业教育相互割裂分离的局面。三是大学生自觉接受廉洁文化教育的主体意识还不够强。当前多数大学生认为腐败与自己无关、离自己非常遥远,仅仅是被动接受廉洁文化教育,陷入廉洁心智不成熟、廉洁意志不坚定、廉洁行为习惯尚未养成等现实困境[15]。

(二)教学内容零碎分散

廉洁文化教育作为我国德育体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其基本内容包括廉洁理论教育、廉洁法规法纪教育、廉洁价值观教育等。当前廉洁文化育人内容的针对性、生动性及融通性都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其一,廉洁文化教育教学内容呈现碎片化,缺乏针对性。传统思政课堂课程设置中关于廉洁文化教育的内容涉及较少,以零散的形式呈现于思政教材中,专门的廉洁文化教育内容板块有序整合与融入的力度还很薄弱,且教育内容与当前学生的多元化需求不能够实现精准匹配,导致廉洁文化教育的针对性不足。其二,廉洁文化教育内容的可读性与生动性有待增强。当前,思政课教学内容多为廉洁文化学理性知识,较为枯燥,且不能够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缺少具有示范性、警醒性、感染力、可读性与可操作性的教学内容,学生对此部分内容缺乏学习兴趣,学习成效堪忧。其三,廉洁文化内容资源的有效融通尚未实现。廉洁文化资源蕴含在马克思主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及人类文明优秀成果中,各具特色的教育内容之间既有共性又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如何充分融合并发挥不同廉洁内容资源的作用,以构建完整的、适应时代需求的廉洁文化内容体系[16],是我们仍要深思的问题。

(三)教学方式单一陈旧

大学生群体作为伴随信息化进程成长起来的“网络原住民”[17],在多元信息的冲击下,面对各种价值标准,分辨是非的能力还没有完全成熟,这对廉洁文化教育融入“大思政课”的载体及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教学形式来说,当前思政课第一课堂多采取教师线下理论灌输方式,探究性、演示性、合作性、交互式等多样化教学形式还比较欠缺,线上线下结合不够,导致教学过程欠缺感染力及说服力,缺乏生机与活力。从教学载体上来说,廉洁文化教育融入“大思政课”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廉洁文化传播载体创新性不足,高质量协同性廉洁文化资源共享载体尚不健全。从教材开发上来说,当前我国关于廉洁文化教育的专门教材十分匮乏,廉洁文化教育教学内容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杂糅,缺乏根据各门思政课程特点进行有机融入的科学合理规划与部署,表现出一定的分散性、随意性,缺少专业性、指向性的专门教材。此外,当前我国思政课教材中的廉洁教育内容多为“阳春白雪”的学理知识,缺乏具有浓厚亲和力、“下里巴人”式的廉洁文化教育内容,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是枯燥乏味的。

(四)体系机制运转不畅

健全的廉洁文化育人体系是廉洁文化教育融入“大思政课”的根本保障,但当前高校廉洁文化育人体系中仍存在一些僵化滞后、运转不畅的问题。一是廉洁文化教育运行机制不畅。部分高校在廉洁文化教育融入“大思政课”工作中,存在着个别部门“单兵独进”与全校上下“协作推进”的抵牾[1]59。高校党委、宣传部门、团委以及院系之间责任不清、分工不明,且与高校纪检监察部门缺少联动互促,开展的以廉洁为主题的专题性实践活动常常是“做样子”“走形式”“硬融入”,廉洁文化教育融入“大思政课”的育人长效性不足、系统组织性不够。二是廉洁文化教育的制度保障机制以及评价机制亟待完善。大部分高校对廉洁文化教育融入“大思政课”的效果缺乏评价机制,政府所制定的保障机制往往缺乏可操作性,导致部分高校对廉洁文化教育的评价常常是走过场、重形式,不能够切中问题要害,执行度堪忧。由于缺乏健全、有效机制的保证,致使高校廉洁文化教育进展缓慢[18]。三是“家校社”廉洁文化育人合力机制尚未形成。由于当前政府政策对高校没有强制性要求,各高校基本是基于自愿来开展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工作[19],因此廉洁文化教育一直以来都处于高校教育边缘化的位置。大部分家长以及社会人员普遍认为廉洁文化教育仅需在高校内部进行即可,造成廉洁文化教育融入高校“大思政课”过程中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参与度较低的现实困境。

三、廉洁文化教育融入高校“大思政课”的实践进路

从思政课到“大思政课”,表面上仅仅是一字之差,实际上是理念的革新、视野的开阔、格局的拓展[20]。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必须坚持系统观念”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4]。新时代促进廉洁文化教育与高校“大思政课”的有机融合,必须坚持系统观念,从育人理念、育人内容、育人媒介、育人模式等方面齐抓共管,形成多主体、全方位、全过程协同育人格局[21]。

(一)育人理念:形成廉洁文化教育价值认同,增强思政育人引领力

思想引领是“大思政课”最基本的功能之一,针对当前高校教育主体以及教育客体对于廉洁文化教育的育人理念存在认识模糊不清、理解出现偏差的情况,党中央、各级党委和政府、高校需要全力引导领导干部、教师以及学生形成对廉洁文化教育的价值认同,这是廉洁文化教育融入“大思政课”的首要前提。

1.高校领导干部廉洁行政,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防线。一直以来,党中央都高度重视在全党全社会推进廉洁文化建设。2022 年发布的《关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意见》,体现出党中央从更高站位、更宽视野,对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洁文化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22]。高校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体,要主动引导党员干部及公职人员认同廉洁文化的价值理念,增强道德分辨能力,构筑起预防腐败的道德防线[23]。高校党委、纪委的领导干部更应从自身出发,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树立廉洁用权观,自觉学习有关新时代党风廉政建设、高校廉洁文化建设的重要理论成果,带头做好廉洁行政示范,并教育引导广大师生党员增强廉洁文化育人的价值共识。

2.高校教师群体廉洁从教,增强育人化人积极意识。教师的思想观念与教育行为是关乎廉洁文化教育与“大思政课”能否共融共生的关键。2019 年3 月18 日,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24]。要增强廉洁文化教育对教师群体的思想引领力。广大教师要从思想上真正认同廉洁文化育人目标与育人逻辑,积极传授廉洁理论知识,引导并增进学生对廉洁文化教育的思想认同、理论认同以及情感认同。高校教师要把握好教学大纲,转变教育视角,主动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以了解其思想动态,并以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开展廉洁理论教育及实践教学活动,从而实现对学生道德上的引领、思想上的启迪以及情感上的涵育。同时,也要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形成互动共进、教学相长的良性师生关系。

3.高校学生个体廉洁受教,激发自觉能动学习意愿。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共产党人如果丧失理想信念,精神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必然导致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的严重后果[25]。因此,作为学习廉洁文化的主体,首先,大学生要从心底消除并摒弃廉洁与我无关的消极思想认识,从内心真正认可其对自身成长成才的重要作用。其次,大学生应激发自主学习意愿,带着使命感与信念感努力学习廉洁文化知识,并结合社会现实生活中的廉洁教育实践资源,积极主动思考,使自我在领悟、认知和验证已有的思想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中接受新的廉洁教育信息,进而形成稳固的廉洁行为取向[26]。

(二)育人内容:丰富廉洁文化教学内容体系,融入“大思政课”主阵地

“大思政课”作为高校进行廉洁文化教育的主阵地,必须发挥其课堂“主渠道”的关键作用。思政课教学始终注重内容为王的理念,廉洁文化教育融入“大思政课”,必须坚持“内容如何被有效接受”的实践向度,力求精准优化教学内容,进一步增强“大思政课”教学的吸引力、感召力和说服力[27],深入推进高校廉洁文化教育进程。

1.拓宽廉洁文化教育教学内容广度。要着眼“大思政课”之大视野,拓宽廉洁文化教育教学内容广度。首先,善于从我国历史底蕴深厚的传统廉洁文化资源、丰硕的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廉洁文化理论成果中,充分挖掘并凝练廉洁文化教育的优质教学内容,推动廉洁文化教育“活”起来,让大学生既能接受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克己奉公、清正廉洁等文化思想的熏陶,又能认识到新时代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等全面从严治党举措的关键作用。其次,善于运用立足整个世界的大局思维,积极借鉴国外优秀的廉洁文化教育资源以及教学案例,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思政课教师既能自觉吸收国外先进的廉洁理论知识成果,又能借鉴其优质的教学内容及高效的教学模式,大胆创新,探索廉洁文化教育与“大思政课”融合的新路径。

2.挖掘廉洁文化教育教学内容深度。深入挖掘廉洁文化教育教学内容深度,要求高校最大限度地利用并发挥自身所具有的理论研究和理论宣传优势,汇集并组织相关专家学者,广泛开展多层次、多角度的廉洁理论研究工作,进一步提升廉洁文化教育的理论水平。高校思政课教师还要根据廉洁文化教育的理念、特点、规律、开展方式等,以及与“大思政课”的契合程度进行深入探讨,科学论证两者深度融合的可行性,为高校廉洁文化教育融入“大思政课”建设提供理论支撑、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28]。高校还需加快开发廉洁教育教学资源,建立廉洁文化教育专题文献资源库,深入推动校际交流,提升思政课协同育人水平;同时深入推进生动有趣、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的廉洁文化教育专门教材开发,科学规划廉洁文化教育教学内容,协调各类廉洁文化教育资源有序融入高校“大思政课”。

3.完善一体化廉洁文化教育教学体系。根据时代发展特点以及社会发展需要,着眼“大思政课”之大格局,将国内与国外、校内与校外、线上与线下廉洁文化教育资源充分整合,按照教育内容重点突出、注重效果的指导思想,建立分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廉洁文化教育内容体系。高校要认识到廉洁文化教育内容开发离不开广阔的校外空间,需要依托广泛的社会资源,及时吸纳社会上具有典型性以及前沿性的教育教学内容。高校要运用“互联网+廉洁文化”模式,进一步丰富网络廉洁文化教育教学资源库,充分发挥线上廉洁文化教育平台的宣传教育作用,并与学生线下廉洁实践活动形成联动效应。与此同时,在“大思政”视域下,要积极推进大中小学一体化思政课建设,推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并行,树立廉洁文化教育从娃娃抓起的理念,既深刻认识不同基础、不同层次、不同阶段廉洁教育内容的差异性,又充分把握其整体层面的一致性、递进性、发展性[29]。

(三)育人媒介:创新廉洁文化教育载体方法,提升思政育人实效性

传统线下讲授的单一教学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已不能满足大学生的课堂学习期待。为了提升思政课育人的实效性,高校必须与时俱进,积极改进并创新廉洁文化教育载体及方法。

1.融廉于教,用好廉洁文化课堂教育法。习近平强调指出,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而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涵养学生品行、提高学生品味的“大先生”。大先生是指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做事、为人的示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30]。首先,“要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7]10,高校教师要坚定树立“廉洁从教”的理想信念,提升理论知识水平及专业教学能力,通过言传身教进行廉洁文化教育。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灵活运用典型案例分析法、情景教学法、话题讨论法、政论影视观摩法等教学方法,打破传统的廉洁文化教育在高校思政课堂中填鸭式的刻板印象,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其次,高校还应充分认识到“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吸引社会各界优秀人士、清廉人物以及各级先进模范人物走进课堂,发挥“大思政课”中大师资的典型示范作用,引导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恪守廉洁道德,形成积极健康的人格。

2.传廉于网,用活廉洁文化网络教育法。互联网时代,除了探索与革新线下课堂教学方式,还要充分运用新媒体资源,拓展线上廉洁文化资源平台以传播廉洁文化教育相关信息。高校要大力促进人工智能、“VR虚拟仿真技术”等高新技术的应用,提高相关网络技术水平,创新廉洁文化教育教学载体,以提升廉洁文化教育内容的感染力和吸引力[31]。新时代的大学生群体以“00 后”为主,他们深受信息化时代的影响,思维开阔,好奇心强,乐于接受新事物,敢于尝试,勇于实践。针对学生主体的这些特点,高校要加强宣传力度,让微博、微信群、朋友圈、短视频等各类网络平台成为学习、传播、讨论廉洁文化的阵地,增加大学生群体的多维认同,让其以喜闻乐见、快速便捷的方式自觉接受廉洁知识,使廉洁文化由外部灌输转化为内在文化自觉,进而促进学生积极自觉践行廉洁理念[32]。

3.寓廉于行,用足廉洁文化实践教育法。高校要充分利用其丰富的校园文化资源、文化教育场所等优势,在校园公共文化服务中统筹规划廉洁文化阵地建设,积极构建特色廉洁文化校园,用情廉交融的校园文化实践让学生潜移默化接受廉洁文化教育。高校应通过校园文化实践活动将显性教育资源,如廉洁论坛、廉政讲座、廉洁知识竞赛等,同隐性教育资源,如廉洁文化标语、标识、提示牌、景观等有机结合,提升校园廉洁文化的渗透力、感染力、影响力。同时,高校还可成立廉政研究会等学生团体,充分利用校园网、校报、宣传栏、新媒体公众号等各类载体,组织学生参与其中,及时宣传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成果,将廉洁文化教育融入大学生日常教育以及培训过程中。总之,在校园文化实践中,切实融入纪律教育、警示教育、党规党纪学习教育等内容[33]。在课外实践活动中,通过组织大学生参观监狱、旁听法庭、到各地的廉政教育基地学习观摩等,增进廉洁文化“沉浸效应”,发挥对大学生群体的正向激励作用,引导其树立知廉敬廉的底线思维。

(四)育人模式:构建“家校社”育人体系,凝聚思政育人大合力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34]全面促进廉洁文化教育与高校“大思政课”的有机融合,必须将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放到思政育人全过程中来看待,需要高校党政领导干部、教职工、家长、社会各界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1.生成处:廉洁家风带动校风社风。家庭是“大思政课”必不可少的重要场所,家长是“大思政课”的重要支撑力量。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提到,要“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这充分体现出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亘古至今,家庭教育一直作为最基本朴素的教育形态,深植于百姓人伦日用之中,并与学校教育互相补充、彼此支撑,其实质在于通过家长的言传身教以及子女的耳濡目染润心化人[35]。廉洁文化教育要真正达到入脑入心的效果,离不开每个家庭无数个思政小课堂中家长的谆谆教导,在家庭环境浸润中讲好廉洁故事,引导学生不断增强反腐崇廉、勤俭节约、廉洁自律、为政以德等意识,推动廉洁教育融入家庭日常生活。同时,家长还应结合社会现实案例,对孩子进行价值观引导,让其真正了解社会反腐败斗争的现实状况,引导其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建设崇清扬善、清正廉洁的社会而努力奋斗。

2.发展地:专兼职教师同向而行。“大思政课”建设下的“大师资”具有多元化、高协同化的特点,高校专兼职教师要合力将廉洁文化教育落到实处。首先,专业课教师要在全面提升自身综合素养的基础之上,做到“以生为本”,从学生的多元化需求以及心理特点出发安排课程与制定教学计划,融入课程思政内容,以提高思政育人实效性。其次,思政课教师要注重教研相统一,努力做“六要”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以大局为重,与专业教师、辅导员进行有效沟通与交流,形成全体教师协同育人、共促共建的“大思政课”工作格局。最后,高校的党政管理干部、后勤服务人员等作为与学生成长成才联系紧密的主体,需强化自身的廉洁文化育人责任意识,提升廉洁文化知识水平,让全员廉洁文化教育在环环相扣、潜移默化中实现对学生的启智润心。

3.试炼场:弘扬崇廉拒腐社会风气。提高廉洁文化教育与高校“大思政课”的融合度,必须打通“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之间的壁垒,把思政课堂延伸至社会,将廉洁文化教育与火热的社会实践以及鲜活的时代篇章结合起来,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36]。大学生的成长发展会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及共同作用,要想更好地发挥铸魂育人效果,需要做好校外教育与校内教育的衔接和融合[37]。将廉洁文化教育融入“大思政课”建设是一个系统性、长期性的复杂工程,不仅要在党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中注重传播廉洁理念,在全党全社会营造和弘扬崇廉尚洁的优良风尚,还要整体构建起“家校社”三位一体的廉洁文化育人模式[38],并在实践中试炼检验,全面构筑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的良好社会生态。通过“大思政课”,高校要弘扬崇廉拒腐社会风气,汇集多元主体,凝聚全社会力量,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引导大学生群体将廉洁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切实做到真诚信仰廉洁文化,努力传播廉洁知识,积极养成廉洁行为。

猜你喜欢

大思政课政课大思
同心协力 共建共享 深入学习《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
走进社会大课堂,善用“大思政课”
文化自信视域下思政课意识形态教育研究
正确把握善用“大思政课”的精神实质
“大思政课”的理论要义与实践导向
高校“大思政课”格局下舞蹈课堂与思政内容融合的思考与探究
浅谈大思政视域下有机化学课程“金课”打造
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统一引领下思政课互动式教学探索
“大思政”视域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高校艺术生思政课教学的现状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