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读写结合教学法的应用
2024-04-09魏旭花
魏旭花
阅读和写作联系紧密,相辅相成,共同决定了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本文简析现阶段读写结合的现状和特点,并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核心素养培养下读写结合教学的具体应用措施。将读写结合教学法贯彻落实到语文教学中,可切实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使学生阅读能力、写作能力都能得到有效提升,并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
一、读写结合教学的问题
在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中,由于缺少正确的引导,学生未能掌握阅读和写作的有效方法,也未养成良好的读写习惯,会直接影响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并且大部分学生阅读时都囫囵吞枣,不能全面掌握阅读内容,也未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这主要是因为他们缺乏阅读兴趣,不能自主分析文章的内容和涵义,因此其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难以有效提升。
二、核心素养下读写结合的重要性
1.助力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小学生年纪较小,理解能力较弱,对语文课上的阅读和写作感到乏味。同时,由于语文学科的专业性较强,若是没有教师的正确引导,学生很难对语文学习产生好奇和兴趣。因此,教师要运用适合学生的教学策略,通过丰富有趣的课堂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读写习惯。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讲解课文时,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课文内容,可以通过小组讨论或利用相关教具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以及作者写作时的背景和情感状态,从而让学生独立自主地进行读写训练,学会透过表象了解深层内涵,进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3.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在阅读与写作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掌握课本内容,还要进行拓展训练,拓宽学生的眼界。教师可以提供优质的阅读和写作资源,充实学生的课余时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写作兴趣,并逐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对生活中事物的观察积累大量写作素材,并应用于写作中,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三、核心素养下读写结合教学的策略
教师需不断创新备课和授课方式,采用适宜的、与实际生活相关的教学形式进行读写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1.重视课前预习,提升学生的感知能力
阅读与写作密不可分,通过了解学生的阅读和写作内容就可以大致判断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学生若是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基础,自然写作时就会相对轻松。因此,教师要在读写结合教学中重点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课前要让学生进行预习,找出文章的关键词和主体内容,独立完成阅读任务,以此来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从而提升语文教学质量。例如,教学《夏天里的成长》,可以通过一些实景体验作业让学生切身感受文章内容。学生可在家长的陪伴下闭上眼睛或是戴上眼罩,这样就可以关闭视觉功能,通过听觉、触觉和嗅觉来感受夏天万物的活力,并记录当时的真实感受。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并获得全新的学习体验。
2.养成摘录习惯,积累生活素材
“摘录”是学习语文应做到的“五多”(多读、多摘、多思、多寫、多改)之一,这是培养主动、自觉学习精神的有效途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一直是难题。尤其在核心素养理念下开展文本鉴赏的阅读教学时,更要在培养学生良好审美能力的同时,兼顾到素材的积累。如培养学生日常摘录的习惯,引导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摘录好词佳句。摘录能加强学生对这些语句的记忆和理解,并在摘录之后常看、常用,以此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久而久之,就能提高学生思维的品质和评判的能力,而创新的萌芽也会破土而出。例如,在《精卫填海》一文的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文中描写精卫的语句,让学生能根据理解,选出文章中生动巧妙的描述性语句并进行摘录;还可以让学生改写这些语句,以提升学生对这些好词佳句的欣赏能力。而且,这也有助于学生丰富写作素材储备,以便在写作中应用,久而久之,必然能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3.加强读写结合的练习
语言的运用能力是核心素养背景下,学生在写作与阅读学习过程中必须具备的学习能力。对此,教师可以通过多样化的读写结合教学模式来实现这一目标。读写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和创造思维。学生在阅读课文时,头脑中会自觉加工文章内容,分析文章的结构和所表达的思想。因此,大量的阅读对提高学生的分析思维具有促进作用。在读写练习中,可以让学生在写作时适当运用好词好句,以展示生活的哲理。例如,教师可以依据文本内容中经常出现的词汇来拟定写作主题,让学生围绕这一主题,充分利用所学词汇,适当地展开联想,写出优质的作文。如在《夏天里的成长》一文中,作者对景物或物体前后变化的描写较为直观。如黄泥土变成了草坪、菜畦花的花苞变成了鲜花、白石头长满了苔藓、山是丰满的,这些词汇的应用使得每处景物都变得更加饱满。教师可以灵活抓住这一时机安排读写结合教学活动,让学生以“饱满”为主题写作,可以寻找同义词描写这个主题,这对于语言运用能力和语言技能的培养都具有促进作用。
4.适当仿写,规范写作习惯
学习的过程也是成长的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具备了辨别是非的能力及审美能力,并学会了观察、体验,从而逐渐成长。小学生大部分能力的形成来自对身边人、事的模仿,比如模仿其言行、动作、思维……在学习中也是如此,小学生善于通过模仿来学习新知识。因此教师要善于运用学生的这一特点,将仿写作为开展读写结合教学的方法和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渠道,通过对文章逻辑的模仿训练,让学生逐渐掌握写作的逻辑,通过写作模板了解写作练习的要求,从而写出有逻辑的文章。例如,在《蟋蟀的住宅》一文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对课文内容和对逻辑结构的理解,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并根据原有文章素材进行仿写,为蟋蟀的住宅赋予更多形态。可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进行多样化写作,让学生逐渐掌握写作逻辑,进而提升写作能力。
5.安排思维训练活动,提升读写综合能力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没有注重对学生思维的训练。然而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逐渐成了教师的重要教学任务。对此,教师要注意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掌握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教学方法。教师要有意识地发散学生的思维,使其能具备独立思考和主动观察的能力。例如,在《少年闰土》一文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现少年闰土月夜下叉猹的动态画面,通过动态阅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学生在课堂阅读中的专注力,使学生能聚精会神地把握课文情节,从而发散思维。同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观察动态图片中初见少年闰土和再见闰土时的场景,并对二者进行对比分析:闰土前后有哪些变化?为什么会产生巨大的反差?通过课文的阅读,你领悟到了什么?学生可根据这些问题自主思考,并从阅读中获得感悟,寻找答案。然后,教师再根据课文进行读写结合训练,让学生揣摩文中的“我”的感叹及其隐含的意义,并将“我”的心理活动和闰土的前后变化写出来。这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及独立思考能力,有助于学生发挥想象力,充分运用所学知识写作,从而发散思维,提高写作能力。
6.丰富读写方式,提升核心素养
小学生的生活感受比较贫乏,而且由于注意力不能长期集中,导致观察能力较弱,且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些都不利于提升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运用读写结合教学法,助力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写作习惯,如坚持每天读十页书、坚持每天写日记等。同时,教师也要重视增强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学生在积累生活知识的同时,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久而久之,自然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记忆惯性的形成,又能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因此,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阅读、理解素材内容,并将自身的感悟写下来,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进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在不断的阅读和写作过程中提升语文综合能力。以《草原》一文为例,每个学生的经历都不相同,每次经历都能带来不同的感悟和体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生活中的经历和体验写下来,并阅读同类型的素材,让学生逐渐养成将生活中的经历或发现记录下来的习惯,哪怕只是读了一本书或参加了一项活动,都可以成为写作素材,这样以后写作时就不愁没有素材了。而且在阅读和写作过程中,学生能加深对阅读素材及活动内容的理解,为核心素养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要经过长期训练。尤其是读写结合教学,教师要通过课堂教学的有机滲透与正确引导,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发散思维,从而形成学科核心素养。还要不断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有针对性、有计划地进行读写结合教学。在语文教学中运用读写结合教学法,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强化读写练习,加强思维能力训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潜移默化中逐渐提高语文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