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2024-04-09王淦生

作文成功之路·中考冲刺 2024年1期
关键词:焰火年糕菩萨

王淦生

“逢年过节”,是中国人对节日笼统称呼,而其中的“年”又压倒其他任何一个节日。中国年,恰好是春夏秋冬上一轮回的终了和下一轮回的起始,人们特别看重“年”,恐怕正因为它如同人生上一单元与下一单元的间隔符——收获满满的,可以于此总结过去,期待来年层楼更上;业绩平平的,亦会从此弃旧图新,求得新年东山再起。同时,春节正处冬闲时节,也就成了家人团聚、亲友走访的最佳时光,人们在此时放下工作,祭奠神祇,拜望长辈,犒劳自己,约访友人……一年艰辛劳苦,酿成了這短短几日里的放松和温馨。

常听人们慨叹:现在年味越来越淡了。何为“年味”?“年味”是对传统的一份坚守,是对未来的一份期盼;是对重要时节的一种仪式感,是对天地先人的一颗感恩心;是在辛劳中寻求片刻的欢愉,是在平凡中打造瞬间的璀璨……有“年”,我们的岁月才不会黯淡沉寂。

过  年

丰子恺

我幼时不知道阳历,只知道阴历。到了十二月十五,过年的空气开始浓重起来了。我们染坊店里三个染匠司务全是绍兴人,十二月十六日要回乡。十五日,店里办一桌酒,替他们送行。这是提早举办的年酒。商店旧例,年酒席上的一只全鸡,摆法大有道理:鸡头向着谁谁要免职。所以上菜的时候,要特别当心。但我家的店规模很小,店里三个人,作场里三个人,一共只有六个人,这六个人极少有变动,所以这种顾虑极少。但母亲还是当心,上菜时关照仆人,必须把鸡头向着空位。(过年特色,规矩烦琐,年酒席上更如此。)

腊月二十三日晚上送灶,灶君菩萨每年上天约一星期,廿三夜上去,大年夜回来。这菩萨据说是天神派下来监视人家的,每家一个。就像政府委任官吏一般,不过人数更多。他们高踞在人家的灶山上,嗅取饭菜的香气。每逢初一、月半,必须点起香烛来拜他。廿三这一天,家家烧赤豆糯米饭,先盛一大碗供在灶君面前,然后全家吃。吃过之后,黄昏时分,父亲穿了礼服来灶前膜拜,跟着,大家跪拜。拜过之后,将灶君的神像从灶山上请下来,放进一顶灶轿里。这灶轿是白天从市上买来的,用红绿纸张糊成,两旁贴着一副对联,上写“上天奏善事,下界保平安”。我们拿些冬青柏子插在灶轿两旁,再拿一串纸做的金元宝挂在轿上;又拿一点糖塌饼来粘在灶君菩萨的嘴上。这样一来,他上去见天神,粘嘴粘舌的,说话不清楚,免得把人家恶事全盘说出。于是父亲恭恭敬敬地捧了灶轿,捧到大门外去烧化。烧化时必须抢出一只纸元宝,拿进来藏在橱里,预祝明年有真金元宝进门之意。送灶君上天之后,陈妈妈就烧菜给父亲下酒,说这酒菜味道一定很好,因为没有灶君先吸取其香气。父亲也笑着称赞酒菜好吃。我现在回想,他是假痴假呆、逢场作乐。因为他中了这末代举人,科举就废,不得伸展,蜗居在这穷乡僻壤的蓬门败屋中,无以自慰,唯有利用年中行事,聊资消遣,亦“四时佳兴与人同”之意耳。(年前“送灶”,程序冗杂,一幅乡村风俗画。)

二十三送灶后,家中就忙着打年糕。这糯米年糕又大又韧,自己不会打,必须请一个男工来帮忙。这男工大都是陆阿二,又名五阿二。因为他姓陆,而他的父亲行五。两枕“当家年糕”,约有三尺长;此外许多较小的年糕,有二尺长的,有一尺长的;还有红糖年糕,白糖年糕。此外是元宝、百合、橘子等种种小摆设,这些都由母亲和姐姐们去做。我也洗了手去参加,但总做不好,结果是自己吃了。姐姐们又做许多小年糕,形式仿照大年糕,是预备廿七夜过年时拜小年菩萨用的。(年前小吃,必备年糕,预示着“年年高升”。)

二十七夜过年,是个盛典。白天忙着烧祭品:猪头、全鸡、大鱼、大肉,都是装大盘子的。吃过夜饭之后,把两张八仙桌接起来,上面供设“六神牌”,前面围着大红桌围,摆着巨大的锡制的香炉蜡台。桌上供着许多祭品,两旁围着年糕。我们这厅屋是三家公用的,我家居中,右边是五叔家,左边是嘉林哥家,三家同时祭起年菩萨来,屋子里灯火辉煌,香烟缭绕,气象好不繁华!三家比较起来,我家的供桌最为体面。何况我们还有小年菩萨,即在大桌旁边设两张茶几,也是接长的,也供一位小菩萨像,用小香炉蜡台,设小盆祭品,竟像是小人国里的过年。记得那时我所欣赏的,是“六神牌”和祭品盘上的红纸盖。这六神牌画得非常精美,一共六版,每版上画好几个菩萨,佛、观音、玉皇大帝、孔子、文昌帝君、魁星……都包括在内。平时折好了供在堂前,不许打开来看,这时候才展览了。祭品盘上的红纸盖,都是我的姑母剪的,“福禄寿喜”“一品当朝”“平升三级”等字,都剪出来,巧妙地嵌在里头。我那时只七八岁,就喜爱这些东西,这说明我对美术有缘。(年前祭祀,场面盛大,是感恩更是祈愿。)

大多数人家廿七夜过年。所以这晚上商店都开门,直到后半夜送神后才关门。我们约伴出门散步,买花炮。花炮种类繁多,我们所买的,不是两响头的炮仗和噼噼啪啪的鞭炮,而是雪炮、流星、金转银盘、水老鼠、万花筒等好看的花炮。其中万花筒最好看,然而价贵不易多得。买回去在天井里放,大可增加过年的喜气。我把一串鞭炮拆散,一个一个放。点着了火就立刻拿一个罐头瓶来罩住,“咚”的一声,连罐头瓶也跳起来。我起初不敢拿在手里放,后来经乐生哥哥教导,竟胆敢拿在手里放了。两指轻轻捏住鞭炮的末端,一点上火,立刻把头旋向后面。渐渐老练了,即行若无事。(过年之乐,首在儿童,鞭炮声中孩子欢乐。)

年底这一天,是准备通夜不眠的。店里早已摆出风灯,插上岁烛。吃年夜饭时,把所有的碗筷都拿出来,预祝来年人丁兴旺。吃饭碗数,不可成单,必须成双。如果吃三碗,必须再盛一次,哪怕盛一点点也好,总之要凑成双数。吃饭时母亲分送压岁钱,我得的记得是四角,用红纸包好。我全部用以买花炮。吃过年夜饭,还有一出滑稽戏呢。这叫作“毛糙纸揩洼”。“洼”就是屁股。一个人拿一张糙纸,把另一人的嘴揩一揩。意思是说:你这嘴巴是屁股,你过去一年中所说的不祥的话,例如“要死”之类,都等于放屁。但人都不愿被揩,尽量逃避。然而揩的人很调皮,出其不意,突如其来,哪怕你极小心的人,也总会被揩。有时其人出前门去了,大家就不提防他。岂知他绕个圈子,悄悄从后门进来,终于被揩了去。此时笑声、喊声充满了一堂。过年的欢乐空气更加浓重了。(过年风俗,千奇百怪,无不为避凶趋吉。)

正月十五,在古代是元宵佳节,然而赛灯之事,久已废止,只有市上卖些兔子灯,蝴蝶灯等,聊以应名而已。二十日,染匠司务下来,各店照常开门做生意,学堂也开学。过年的笔记也就全部结束。(浓浓年味,袅袅散去。又是一年重开篇。)

中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过年风俗各不相同。正是由于各地风俗迥异,使得中国的“年文化”丰富多彩,脍炙人口。不过尽管年俗不同,但都有着相同的特征——都热闹喜庆、老少参与,都寄寓着相同的愿望——来年兴旺、民生幸福。年俗,也正是民心的反映。

忆湘西过年

沈从文

我的家乡是湘西边上一个居民不到一万户口的小县城,但是狮子龙灯焰火,半个世纪前在湘西各县却极著名。逢年过节,各街坊多有自己的灯。由初一到十二叫“送灯”,只是全城敲锣打鼓各处玩去。白天多大锣大鼓在桥头上表演戏水,或在八九张方桌上盘旋上下。晚上则在灯火下玩蚌壳精,用细乐伴奏。十三到十五叫“烧灯”,主要比赛转到另一方面,看谁家焰火出众超群。(突出“送灯”“烧灯”,亮出乡土新年特色。)

我照例凭顽童资格,和百十个大小顽童追随队伍城厢内外各处走去,和大伙在炮仗焰火中消磨。玩灯的不仅要凭气力,还得要勇敢,为表示英雄无畏,每当场坪中焰火上升时,白光直泻数丈,有的还大吼如雷,这些人却不管是“震天雷”还是“猛虎下山”,照例得赤膊上阵,迎面奋勇而前。我们年纪小,还无资格参与这种剧烈活动,只能趁热闹在一旁呐喊助威。有时自告奋勇帮忙,许可拿个松明火炬或者背背鼓,已算是运气不坏。(视觉听觉结合,描写焰火盛况。)

因为始终都能跟随队伍走,马不离群,直到天快发白,大家都烧得个焦头烂额,精疲力尽。队伍中附随着老渔翁和蚌壳精的——蚌壳精向例多选十二三岁面目俊秀姣好的男孩子充当,老渔翁白须白发也做得俨然——这时节都现了原形,狼狈可笑。乐队鼓笛也常有气无力板眼散乱的随意敲打着。有时为振作大伙精神,乐队中忽又悠悠扬扬吹起“踹八板”来,狮子耳朵只那么摇动几下,老渔翁和蚌壳精即或得应着鼓笛节奏,当街随意兜两个圈子,不到终曲照例就瘫下来,惹得大家好笑!(描写事后疲态,表现活动卖力。)

最后集中到个会馆前点验家伙散场时,正街上江西人开的南货店、布店,福建人开的烟铺,已经放鞭炮烧开门纸迎财神,家住对河的年轻苗族女人,也挑着豆豉萝卜丝担子上街叫卖了。有了这个玩灯烧灯经验底子,长大后读宋代咏灯节事的诗词,便觉得相当面熟,体会也比较深刻。(与书中事映衬,凸显民俗渊源。)

赏  析

丰子恺先生以精致而朴实的文笔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过年风俗画。文章布局简洁,以时间为序,从过年气氛开始浓重的阴历十二月十五一直写到正月十五元宵节。但并非面面俱到,而是浓墨重彩地描写了腊月二十三送灶君菩萨和二十七夜过年这两个日子,将过年风俗和世态人情细腻生动地展现于读者面前。我们几乎看不出有什么写作技巧,但其真挚深厚的思想感情却深深感染了读者。丰子恺的文章正如他的画,虽朴素恬淡,但意境高远,尤其是蕴蓄在素淡文字中的浓酽的情感和对童年生活的追思跃然纸上,读之令人感同身受。

赏  析

作者描写湘西小城过年时节的庆祝活动,重点描写了“狮子龙灯焰火”活动中的“送灯”和“烧灯”,其中,略写“送灯”,详写“烧灯”中的焰火表演,表现了新年的喜慶和民众的英雄无畏;描写焰火表演时,采用视觉描写与听觉描写、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表演的欢快场面和观众的热烈反应相映衬,凸显了活动的精彩;这些场景都是通过一个孩子的视角展示的,更增添了新年活动神奇欢快的气氛和无限魅力。

猜你喜欢

焰火年糕菩萨
年糕
打年糕
年糕
菩萨蛮·花明月黯笼轻雾
焰火为什么会有各种各样的颜色
焰火
《白日焰火》中英片名从虚到实的顺应
辽代八大菩萨造像研究
为我代“盐”
佛像面前的菩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