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理性思考

2024-04-08孙红杨松岭姜成忠

教育教学论坛 2024年6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目标职业院校

孙红 杨松岭 姜成忠

[摘 要] 在生物化工共同体视域下,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切入口,思考并构建新时代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新格局,通过文献研究法、调查问卷法和访谈法等,重构生物化工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使人才培养目标与生物化工领域人才需求更加吻合,这不仅能够为我国生物化工行业输送优质人才,还将推进高职院校其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为职业院校其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及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和完善提供新的思路,从而梳理出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人才培养目标范式。

[关键词] 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生物化工共同体

[基金项目] 2021年度第二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课题研究项目“共同体视域下生物化工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与探索”(ZI2021050102)

[作者简介] 孙红(1978—),女,吉林长春人,博士,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生物制药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一线教学与课程改革研究。

[中图分类号] G710[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4)06-0050-04[收稿日期] 2023-09-21

引言

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主体,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经济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标志。目前,我国正处于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蜕变的关键时期,需要大量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作为支撑,高职院校承担着为社会培养多层次、多类型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任。然而当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仍存在人才培养质量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等问题,需要对现有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进行研究和重构。因此,我们在共同体视域下重新定位生物化工类人才培养目标并细化人才培养规格,构建以“四合并重”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从而为我国建成制造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目标建设提供强而有力的人才支撑和保障。

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企业调查问卷法、访谈法等,对包括生物化工共同体在内的多所学校的生物制药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行研究,并对当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进行探讨。同时调研上百家校企合作企业,分析企业用人需求,了解人才培养质量并构建新时代人才培养目标,以期使我们的人才培养目标满足新时代的行业需求和教育需求,即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促进职业教育进入提质增效的快速轨道。

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再定位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经济结构不断调整,国家政策文件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不同的要求。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密切,随着经济发展全球化、信息技术智能化、人口结构老龄化、职业教育终身化、生源结构多样化的出现,职业教育面临比以往更多更大的现实挑战[1]。建立生物化工共同体、重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是培养生物化工产业现代化高层次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必由之路,是全面提升职业教育社会吸引力和服务贡献度、实现生化产业全面振兴的必然要求。

(一)顺应国家政策,增强国家实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我们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更是明确了“推进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点要求[3]。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實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肩负着为社会培养多样化人才的重要职责。

以上国家政策的出台,可以看出国家已经把职业教育摆在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加突出的位置,职业教育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凸显。因此,职业院校要顺应新时代国家发展要求,努力培养出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使我国经济建设切实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为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二)满足行业发展,服务地方经济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经济结构不断调整进而促使行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人才已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各个行业都把人才培养作为公司的重要经济战略,我国的生物化工行业亦是如此[4]。生物化工作为我国21世纪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它的发展水平已成为一个国家科技实力的象征,生物化工类专业涉及多个领域,如医药、食品、环境、农业、能源、材料等。其中,全球生物医药产业近年来呈现出跨越式发展态势,以30%左右的年均增幅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经济门类[5]。因此,在我国发展生物医药等生物产业意义重大,我国大力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且生物制药领域属于知识密集产业,对人才及其素质要求更高。

因此,我们必须更新教育理念,在专业人才的培养上做出根本性的变革,重构人才培养目标,进一步明确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紧密把握市场导向,使人才适应企业需求,从而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三)立足学生成长,实现人民满意

大学阶段是高职生一生中最关键的时期,是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高职院校要根据学生成长规律,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成长成才。

近年来,高职教育规模在不断扩大,其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也随之严峻,而解决这一难题的根本办法就是提高学生的竞争力,不断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使学生更具职业生涯发展后劲,从而具有持续发展的能力。同时,现在的家长对教育和学习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多类型特征,为适应这种变化,高职教育需要从追求“规模扩张”转向“提升质量”。因此,高职院校要了解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立足本校特色,不断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以能力为本,加大素质培养,重新定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因材施教,不断完善课程设置,做到课程内容与时俱进,以满足行业发展的需要,同时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期盼与需求,最终促使学生成长成才,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高校的教育事业发展必须紧紧围绕“让人民满意”这个核心,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使教育成为暖民生、近民生、亲民生的最大工程[6]。

二、生物制药技术专业人才需求调研结果

本论文以第二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生物化工专业领域三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基础,面向生物化工类专业,重点调研并分析现有生物制药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不足,最后形成科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范式。

我们本次主要是在共同体视域下,对上百家校企合作企业进行生物制药技术专业人才需求调研,获得了大量一手资料。我们调研的企业大部分为生产企业,还包括少数药品销售流通企业,调研岗位主要是一线操作人员,同时还有药店营业员、医药代表、销售内勤等基层岗位。通过整个调研,我们对生物技术制药行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有了更清晰的了解。从企业调研来看,生产一线岗位和基层销售岗位普遍需要高职生,从而可以看出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是很受欢迎的。但从调研资料分析来看,目前高职生还存在知识积累有限、专业知识不扎实、专业技能不强、竞争力不足及不能较快适应岗位等问题。同时还能看出企业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越来越重视,要求不断提高,主要包括吃苦耐劳、责任担当、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因此,我们要不断完善当下人才培养模式,重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细化人才培养规格,以便更好地适应企业需求,服务于本区经济发展。

三、新时代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生物化工类专业多数为厚基础、宽口径、适应性强的通用型过程工程专业[7],它是对生物技术实验成果加以开发和工程化的一门学科,广泛服务于制药工业、食品工业、农业、环境生态保护、化学工业等领域,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潜藏着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8]。生物制药专业作为生物化工类专业中重要的一类专业,要求学生除具备扎实的本专业知识外,还须有广博的知识面、通晓自然知识和人文社会知识、掌握专业基本技能和专业核心技能、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等。

(一)新时代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基本思路

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一定要考虑行业发展态势,同时结合国家对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本文以第二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生物化工专业领域中的生物制药类企业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了共同体成员单位的生物制药技术人才培养方案,同时综合分析其他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大量企业调研,进行多层面的观察与反思。

(二)新时代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主要途径

1.精准定位人才培养总目标。总目标要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務发展为宗旨,以能力为本位,以促进就业为导向,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来制定[9]。通过行业企业人才需求调研分析、现有人才培养目标论证等研究过程,我们将新时代高职院校化工类生物制药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总目标定位为“四合并重”的面向基层、面向生产及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复合型人才。“四合并重”的基本内涵是:博通与专精结合、人文与技能契合、守正与创新融合、学校与企业联合。

博通与专精结合。在当今时代,企业间的联系越来越频繁,且生物制药企业正向集群化发展,这就要求企业的人才不能单纯只具备较高的本专业知识,还需要具有广博宽厚的知识面及多方面的能力[10],这就要求我们培养的人才要“博通”。同时有些生物技术越来越专业精巧,科技分化的趋势越来越依赖于人才的专精,因此在博通的基础上,我们还要努力培养精通专门技能、更善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专精人才,即做到一定程度上兼顾并结合的博通与专精培养。

人文与技能契合。人文素质教育有助于促进大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是大学教育的根本;技能培养是为了顺应社会发展需要,是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高职院校在完成技能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创新人文素质教育与职业技能协同发展模式,在掌握必备技能的基础上帮助大学生提升人文素质,提高其在未来社会竞争中的可持续发展能力[11],坚持做到德技并修。

守正与创新融合。我国有悠久的手工业传统,具有享誉世界的精湛技艺及独有的工匠文化[10]。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不忘传承,传承制药的精髓及老一辈制药人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而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灵魂,当今新药研发是医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教学过程中要潜移默化地融入创新思维教育,即坚持守正,同时不忘创新。

学校与企业联合。校企联合是当代职业技术院校人才培养的一种重要且必要的模式,通过整合院校和企业的优势资源,通过信息、资源、技术、人才共享机制,实现校企协同状态的人才培养目标[12]。产教融合的校企合作需要校企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确定课程标准、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和开发课程资源、教师到合作企业实践锻炼等。只有学校和企业进行有效联合,打造产教融合命运共同体[13],才能更好地提高学校教学水平,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细化人才培养目标规格。每所高职院校都有自身不同的办学历史和办学传统,以及特色的办学理念,因此职业院校要结合自身现状,根据社会需要、所在地区经济建设现状、企业调研结果及学校今后的发展方向,科学、合理、缜密地细化人才培养目标,使培养目标可视化、可控化,进而可综合评价学生,为更好地完成人才培养打下基础。

3.创新考核评价方式。在新时代背景下,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要能够适应复杂的社会变化,这就需要制定与之相对应的考核评价方式。首先可以邀请企业参与评价,综合考核评价学生的专业水平与实践能力,并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评价。其次,另一个有效的考核方式是互动式考核,即在竞赛和团体项目中,考查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另外,高职院校还需要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和自我反省能力,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强项和弱项,进而不断提高学生的个人能力[14]。

4.革新专业课程体系。课程是培养人才的最基本的单元,合理的课程体系与人才培养关系紧密。新时代高职院校要科学、合理地优化、重构课程体系。在生物制药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优化过程中,要考虑到生物化工行业的发展方向及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使学生在掌握该领域必备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掌握必备的实践技能,同时要深入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将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精神汇聚为学生的内在素质。学有常法,教无定式,每门专业课程都有其正向的引领和反向的问题与困惑,核心在于发掘好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开发和利用[8]。

結语

新时代,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高职院校要以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创新作为发展动力,更努力地肩负起高素质、高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重任,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的高素质人才,同时助力学生成就精彩人生,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从而促进我国经济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任占营.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路径探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10):5-11.

[2]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22-10-25)[2023-08-21].https://www.gov.cn/xinwen/2022-10/25/content_5721685.htm.

[3]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EB/OL].(2021-10-12)[2023-08-21].https://www.gov.cn/zhengce/2021-10/12/content_5642120.htm?eqid=d97008e20002491a0000000664880d18.

[4]陈瑶.我国生物化工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现代盐化工,2020,47(4):94-95.

[5]孙科,宋凯.药品生物技术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J].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8(1):23-26.

[6]于娜.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推动高校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C]//河北省公共政策评估研究中心.第十届公共政策智库论坛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燕山大学里仁学院,河北省公共政策评估研究中心,2022:3.

[7]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379.

[8]邹雷,李婷婷,那立艳,等.生物化工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设计与实践研究[J].大连民族大学学报,2020,22(3):281-284.

[9]李大权,黎梅,靳光辉.大健康背景下医药卫生类高职高专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建设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7,7(22):246-249.

[10]朱厚望,龚添妙.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历史演变与再定位[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7):66-70.

[11]郑文姬.高职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与职业技能协同创新发展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0(4):37-39.

[12]刘万裕,李立斌,汤才.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协同育人长效机制研究[J].学园,2018,11(35):174-175.

[13]杨永红,张冬梅.“双高计划”背景下,创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J].人力资源,2020(22):76-77.

[14]徐龙伟.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误区及模式重构[J].华东科技,2022(2):128-130.

The Rational Reflection on Objectives of Talents Training in Vocational Colleges: In the New Era Based on the Research of Biochemical Engineering Community

SUN Hong, YANG Song-ling, JIANG Cheng-zhong

(College of Biopharmaceutics, Heilongjiang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Vocational College, Harbin, Heilongjiang 150025, China)

Abstrac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biochemical engineering community, this study provides and constructs a new pattern for excellent talents training of Chinese vocational colleges in the new era through literature research,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interviews to meet the needs of talents in biochemical industry. This study will not only provide a helpful program of high-quality talents training for the development of biochemical industry, but also promote the education reform in other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Overall, the survey provides a new perspective for the excellent talents training program in other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which would be a useful paradigm in Chinese vocational education.

Key words: vocational school; the goal of talent training; biochemical engineering community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目标职业院校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分层教学改革研究
论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浅谈中职学校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有效融合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浅谈
艺术职业院校表演专业现状及人才培养创新模式探索
对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思考
支持水利职业院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