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好本土资源 创新劳动教育

2024-04-08焦兴俊

名师在线·下旬刊 2024年1期
关键词:本土资源农村学校劳动教育

摘 要: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新课程改革将劳动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学校教育体系,构建劳动课程,符合现代教育发展的要求。文章简要阐述了农村学校劳动教育课程实施的意义,分析了农村学校劳动教育课程的特色,并探究了农村学校劳动教育中本土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实践策略。

关键词:农村学校;劳动教育;本土资源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1737(2024)03-0053-03

在农村学校教育中,学校要创新思路,深入研究劳动教育,挖掘农村本土资源,将农村本土资源与劳动教育相结合,构建特色劳动教育课程,通过劳动教育让学生掌握劳动技能,在劳动中学会为人处世的道理,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实现素质教育目标。

一、农村学校劳动教育课程实施的必要性和意义

(一)农村学校劳动教育课程实施的必要性

在当前农村学校教育中,许多学校没有设置劳动课程,劳动教育以日常班级劳动、学校综合实践活动为主。这些学校的教育者认为,学校、班级劳动就能够满足学生的劳动学习需求,对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劳动教育改革迫在眉睫[1]。调查发现,农村学校的很多学生对劳动教育缺乏正确的认识,认为劳动就是打扫卫生,对劳动存在抵触心理。农村学校受传统教育思想影响,将重心放在文化课程教学中,忽视对学生劳动素养的培养,导致劳动教育流于形式,教育效果不佳。

(二)农村学校劳动教育课程实施的意义

在农村学校教育中,开展劳动实践教育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农村学校具有天然的地理优势,更容易开展劳动实践教育。开展劳动教育课程,将本土资源应用到课程教学中,对学生的发展有不可忽视的作用[2]。农村地区蕴含着丰富的民间文化、农耕文化等,农村学生在进行乡土化劳动实践的过程中,既能够得到脑力的锻炼,有益于智力的开发,又能够学习劳动技能,增强身体素质,形成劳动意识,对劳动有更深刻的了解,学会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进而提升劳动素养。

二、劳动教育现状

(一)对劳动教育缺乏重视

在当前农村学校教育中,受地区环境和条件的限制,许多学校仍旧以文化学科教育为主,对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不高。虽然许多农村地区有丰富的劳动资源,但这些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教师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不重视劳动教育,导致劳动教育形式化严重,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二)劳动教育与现实脱节

当前学校劳动教育以师生互动的方式为主,虽然教师会教授劳动知识、技能,但教学停留在课堂上,与现实脱节,学生无法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再加上受劳动实践场地的限制,理论知识与实践不能有效结合,教学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影响了劳动教育的实施。

(三)劳动教育缺乏创造性

现阶段许多学校劳动形式单一,部分教师由于缺乏专业劳动技能与科学教学方法,不能指导学生进行复杂的劳动实践活动。虽然素质教育的发展让许多农村学校的教师意识到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劳动教育由理论向实践过渡,但劳动实践活动仍以“劳动周”“大扫除”为主,缺乏创造性,出现“有劳动无教育”的问题,学生对劳动教育的参与积极性较低。

三、农村学校劳动教育课程的实施路径

农村学校有独特的地域优势,能在构建劳动教育课程的过程中,挖掘农村本土资源,开发特色劳动教育资源,将办学特色、教育内容、培养目标融入学校特色课程框架中。

一方面,学校要基于办学理念设置劳动课程,并在每周设置一节课,保证劳动教育的实施,并开发校本资源,将劳动与技术教材与本土资源有机结合,丰富劳动教育内容,教授学生劳动知识,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3]。另一方面,学校要创建劳动实践基地,将课堂教学与劳动实践相结合,完善劳动课程设计,并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劳动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增强学生对劳动教育的认识。在设计劳动教育内容时,学校要根据本土的地域特色,设计独特的教育内容,使劳动教育贴近现实,贴近学生的生活。此外,学校要根据学生的发展特点,设计不同阶段的教育目标和教学内容,注重对学生劳动观念、劳动意识、劳动态度、劳动习惯的培养,让学生掌握基础的劳动技能,能够使用正确的方法进行劳动,并从中获得乐趣。下面,本文对农村学校劳动教育课程的实施路径展开分析。

(一)农村本土资源的应用

1.自然资源的应用

农村与城市的环境大不相同,城市高楼林立,远离自然,而农村贴近自然,大多毗邻山川河流,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农村学校可以根据这一特点,挖掘自然资源,将自然资源融入劳动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勞动技能,让学生走进自然田野,感受乡土气息,观察自然中的昆虫植物,并参与到农村劳动中,在实践中获得良好的体验和成就感[4]。

例如,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季节的特征开展劳动实践活动,带领学生走进自然,参与劳动。春天时节,万物复苏,各种野菜蓬勃生长,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野外挖野菜,介绍这些野菜的特征、营养价值、食用方法等,让学生认识各种不同的野菜。教师还可以组织拓展活动,如带领学生将野菜烹饪成食物,共同分享劳动成果。教师将乡土资源融入劳动教育中,不但能够使劳动教育更加贴近生活,还能够使教育内容更丰富,让学生在劳动中亲近自然,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更热爱自然、热爱劳动。

2.农业资源的应用

农村是农业发展的主阵地,我们日常生活中食用的米饭、果蔬都是农民劳动的成果。在农村学校教育中,学校可引入本土农业资源,让学生初步体验农业劳动,树立劳动意识,感受农业劳动的不易,落实“以农为师”的理念,培养正确的劳动思想。如现代社会人民生活质量提高,许多学生存在挑食的不良习惯。对此,教师可以开展“热爱粮食”主题活动,向学生介绍粮食的种植、生长和收获的过程,让学生了解粮食的来之不易;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校外劳动,邀请经验丰富的农民带领学生体验播种,感受农务的艰辛。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同,教师可以根据学段和学生年龄调整教学项目。例如,在低年级劳动教育中,组织学生参与松土、除草等技术性低、劳作力不强的农事活动;在中年级劳动教育中,组织学生参与播种、收割粮食等有一定技术要求、劳作强度适中的农务;对于高年级学生,则可以邀请农业专业人员,向学生介绍无土栽培、大棚种植等知识,并带领学生进行劳动实践,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

3.非遗资源的应用

农村本土资源除自然资源、农业资源外,还拥有非遗资源,如民间艺术、民风民俗等非物质文化资源[5]。教师要挖掘本土非遗资源,如将窗花、对联、风筝等引入校园劳动教育中,以非遗资源为载体开展劳动实践活动,丰富劳动内容,让学生对劳动教育有正确的认识。

例如,学校可以开展非遗文化宣传活动,聘请非遗文化传承者,以主题活动、讲座等形式,向学生介绍本土非遗文化。以贴窗花为例,学校可邀请相关专业人員介绍窗花文化,让学生了解窗花的内容、制作方法、寓意等,并组织学生开展“剪窗花”的活动,将民风民俗、传统文化渗透到劳动教育中,让学生了解剪纸技巧,自主参与劳动实践,剪出漂亮、精美的窗花。通过实践,学生能够获得良好的劳动体验,感受劳动的价值,加深对本土民风民俗的了解,对传统文化产生认同感。

(二)构建劳动基地

1.学校劳动基地

在农村学校劳动教育中,要想提高劳动教育的有效性,学校就必须构建劳动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的平台,将劳动课程进行拓展延伸。为此,教师要从校园中挖掘乡土资源,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劳动氛围。例如,教师可以布置长期的劳动任务,让学生负责校园绿化,在课余时间清理杂草、修剪枝杈等,保证校园环境美观,让学生通过参与校内劳动来培养主人翁意识,主动维护校园绿化环境,并在长期的实践中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2.家庭劳动基地

学校和家庭是学生生活的主要场所。学校要加强与家庭的合作,既要构建校内劳动环境,也要建立家庭劳动基地。家校合作共同开展劳动教育,能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增强劳动教育效果。农村家庭中有丰富的劳动资源。如许多农村家庭中都会种植农作物或饲养家畜,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会接触到本土资源。教师可以根据当地农村家庭的实际情况设计劳动教育内容,向学生讲解相关劳动知识和技能,并与家长合作,在家庭中建设劳动基地,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践中,在家庭劳动中获得锻炼。如有的家长在家中种植了蔬菜,教师就可以收集蔬菜种植的相关资料,将这些资料与劳动技能相结合,为学生讲解蔬菜种植、施肥的方法,并让学生实践,记录蔬菜生长过程,在实践中积累种植经验,总结出科学的种植方法,掌握劳动技能,提高劳动效率。

3.社会劳动基地

学校和家庭劳动的内容较简单,学生容易感到枯燥乏味,对此,农村学校要挖掘本土的社会劳动资源,与社会机构合作,带领学生参观社会劳动基地,充分利用乡土资源,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可以利用乡土资源——本土特产开发劳动资源,与农业种植基地、畜牧饲养基地等建立合作关系,让学生走进当地特产的种植养殖基地,了解当地特产的生长环境,进行观察、记录。教师可通过实地调查问卷的方式,将本地特产的种植、生产与劳动教育结合,在宣传家乡特产的同时,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在收获知识的同时,丰富校园内外劳动生活,从而树立劳动意识,提升劳动积极性。

(三)完善劳动教育课程

在农村学校教育中,学校要结合校本内容开展劳动教育,根据学段和学生的发展水平设置劳动课程,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和教学计划,因地制宜,进行劳动教育,优化校本劳动实践课程,使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发展规律,让学生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除开设劳动课程外,教师还可以将劳动教育渗透到学科教育、班级活动中,教授学生基本的生活技能和简单的劳动技能。如将劳动教育与科学教育相整合,开展“美食酵子”的专题实践活动,带领学生探索酵子的制作过程,让学生参与到买材料、米水配比、蒸米等过程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制作酵子,并分享劳动成果。通过劳动实践活动,学生学会辨别大米和糯米,掌握劳动技能,懂得劳动最光荣,培养良好的劳动品格。教师还可以将劳动教育与语文学科融合,根据语文课程内容挖掘乡土文化,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例如陶渊明在《归园田居(其三)》中描绘了耕种的情境,教师就可以将这首古诗与劳动实践相结合,激发学生对田园的向往和对劳动的兴趣。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农村学校教育中,教师要因地制宜地开展劳动教育,挖掘本土资源,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农业资源、非遗资源等丰富的资源创建特色劳动课程,将劳动教育渗透到校内学习、校外活动中,增强学生的认知,丰富教育内容。当前,本土资源在劳动教育中的应用还处于摸索阶段,需要教师不断探索,充分利用农村地区的地域优势,创新劳动教育模式,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和劳动意识,让学生主动参与劳动,热爱劳动,提升劳动素养。

参考文献

龙翠闪.整合乡土资源,开发与实施劳动教育课程[J].基础教育论坛,2021(31):75-76.

顾文颖.农村小学依托乡土资源开展劳动教育的实践研究[J].甘肃教育,2022(1):22-25.

吴群.立足乡土资源做实劳动教育[J].湖北教育(政务宣传),2022(2):59.

楚庆好.乡土教育资源下学生劳动素养提升的探索与实践[J].安徽教育科研,2022(10):12-13.

魏小兵.利用乡土资源开展特色劳动教育的策略[J].当代家庭教育,2022(11):70-73.

作者简介:焦兴俊(1987.3-),男,甘肃天祝人,任教于天祝藏族自治县旦马乡初级中学,一级教师,本科学历。

猜你喜欢

本土资源农村学校劳动教育
依托本土资源 提升科学素养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有效借力本土资源 创设幼儿游戏环境
浅谈利用本土资源,创设幼儿园走廊环境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浅谈农村学校的班主任工作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小班额背景下学生作业批改方式的研究
浅谈农村学校管理艺术
本土资源在幼儿园教育中的运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