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2024-04-08李永燕

学苑教育 2024年5期
关键词:初中语文学科素养

李永燕

(安徽省蚌埠市第六中学,安徽 蚌埠 233000)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学的目标是发展学生的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学生适应社会发展和自身健康成长所需要的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四个方面。现在的初中语文课堂上在发展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上却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制约着初中语文学科的教学效果。问题包括:第一,重视语文知识点的讲授,造成语文教学的碎片化,不能形成语文能力;第二,忽视文化自信的培养;第三,填鸭式教学,不能在语文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第四,不能在语文课堂上进行审美教育,使得学生对语文产生不了兴趣。解决这些问题,成为当前最为急迫的任务。本文结合具体的教学活动来探究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一、通过初中语文教学发展学生们的文化自信

新课标指出文化自信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价值判断,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形成的基础,关乎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大计。

当代世界的竞争某种程度上讲也是文化竞争,因此初中语文教学应努力培养学生们的文化自信,以此提高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提高国家综合实力。文化自信的培养应该依托于中华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优秀经典:古代诗词、古代小说、古代散文、民间故事、寓言故事、格言警句、成语,传统节日习俗、汉字、书法各种传统民族艺术。现以具体的课例来说明如何通过初中语文教学来发展学生文化自信。

(一)通过古代诗词来引导初中生产生对中国古文化的自信

中华民族古代诗歌宝库中优秀诗词琳琅满目,尤其以唐诗宋词最为突出,诗以言志,词以传情,通过引导初中生学习古代诗词,赓续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血脉,体会汉字的韵律和意境美的同时,学习古圣先贤坚韧不拔、包容豁达的人生态度,培养学生们宠辱不惊的精神境界。例如七年级上语文教材中古代诗歌四首编入了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在引导学生学习诗仙李白这首名作时,通过朗读体会诗歌的节律之美,体会这首诗和歌一样的韵律之美,啼、溪、西的韵脚,成为诗家之范本,在诗歌完美的韵律中,学生们又通过诗歌的描述想象到一幅美伦美奂的图画,在婆娑柳绿和婉转的布谷鸟声中,王昌龄渡过美丽的五条溪流去湘西赴任,诗人在明月之夜遥寄愁心于挚友。学生们通过诗歌描绘出的意境之美,体会到美好而纯洁的友谊难能可贵,涵养了他们高尚的情操。

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阅读中选编了宋代豪放派伟大词人、中国文化元素象征的苏东坡的《水调歌头》,该词可以说是千古绝唱,千百年来因为其高雅的韵律和意境之美被人们在中秋节时反复吟诵,中央电视台的中秋晚会和春晚中曾多次演唱此词。在教学这首词的时候,首先引领学生明确这首词的创作背景,接着分析苏东坡词的特点,然后引导学生反复吟诵该词,体会词的意境和韵律之美,最重要的是引导学生体会词人的悲欢离合之情与明月圆缺的精神契合,体会词作的意境之高雅。涵养学生们的情操,培养他们珍惜人间真情,热爱中华文化,热爱生活的人生态度。通过学习中国美轮美奂的古诗词,培养学生们对祖国悠久文化的自信,增加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二)学习中国经典,传承中华民族的精气神

中华民族的经典凝聚了优秀人物的思想精华,学习这些经典仿佛受教于这些古今圣贤,为学生们提供营养丰富的精神大餐,使他们受益终生。在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的阅读中,教材选编了诸葛亮的《诫子书》,引领学生学习这篇经典,使得学生们端正了学习态度,整个班级的学风为之一振,全体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大大地提高了。

在八年级上册教材引入了中国儒家亚圣孟子的三篇经典文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富贵不能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通过引领学生学习这三篇经典,使得学生深深懂得在社会生活中如何与人相处才能获得别人的帮助,敬人者人恒敬之,助人者人恒助之。同时学生们也知道了只有接受住各种逆境和顺境的考验,才能修炼成为“大丈夫”,他们把这种精神品质迁移至自己的学习生活中,使其可以适应各种不同的环境。特别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使学生们明白一个道理,即我们要把各种艰难困苦,看成是培养我们优良品质的机会,要想取得成功必须经历生活中的各种磨炼,悦纳生活中的一切,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我们应该引导初中学生学习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那些格言警句,从而充盈他们的精神家园,使他们无惧生命中的各种挑战,胜不骄,败不馁。例如九年级语文上第二单元的综合性学习,引领学生学习作为中华文明源头活水的万经之源的《易经》中的乾卦的爻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引导学生们认识天道运行的规律,天道强劲,奋发向上,积极进取,让学生们学习自强不息的精神,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搜集古今中外自强不息的例子,使学生们深入理解这一名言警句的精神内涵,并融入自己的精神血脉,学做一个自强不息的君子。

二、通过初中语文学习发展学生们的语言运用能力

新课标指出语言运用能力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要素,是发展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可以通过各种语文课型,切实发展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一)发展学生写作能力

初中语文教材的编写思路往往是在输入的基础上,引领学生输出。比如说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先是通过学习了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刘谌秋的《雨的四季》以及古代诗歌四首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掌握所学文章语言的美以及各种修辞手法和文章的谋篇布局之后,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写作,发展学生的写作能力。第二单元则是在学习了史铁生《秋天的怀念》等几篇文章后,通过学习范文的记事手法,学习记事的写作能力。第三单元则通过学习儒家经典《论语》十二章后,逐渐练习自主诵读古典诗词这种语言运用能力。第四单元通过学习毛主席的《纪念白求恩》等几篇文章引导学生发展读书能力,第五单元是通过学习郑振铎的《猫》等文章发展学生学会在写作中如何突出中心,抓住重点来写。第六单元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等文章引导学生学会在写作时如何充分发挥想象。七年级上册主要侧重于发展学生们的初级写作能力。

(二)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语文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是发展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石,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在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通过引导学生学习新闻阅读和写作,发展学生们的口语交际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利用这种语言运用能力。而在第五单元学习了茅以升的《中国石拱桥》、叶圣陶的《苏州园林》等文章,进一步引导学生发展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复述和转述,这是一项重要的口语表达能力。另外在八年级上册还引领学生发展他们的传记写作能力、描写景物的能力、写作中锤炼语言使其连贯和流畅的能力,以及写作中如何抓住事务特征的能力。又如在九年级语文的学习中,在七年级和八年级语言能力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学生们的语言能力,比如第一单元在学习了毛主席的《沁园春·雪》等几首诗歌之后,引导学生发展如何去读诗歌,如何读出诗歌的韵律节奏美和意境之美,并领会诗歌的精神实质。同时九年级学生对事务的看法已经有很强的独立性,他们喜欢与别人讨论问题,所以第五单元在学习了几篇范文后,开始发展学生讨论问题的能力。另外,九年级学生在课外有着强烈的阅读欲望,通过引领学生课外自主阅读中华经典诗词,发展他们诵读古典诗词的能力,从中领悟中国古典诗词的美。同时在九年级还应引领学生们发展各种写作能力,比如:写作中要观点明确,在写议论文的时候要学会有理有据,自圆其说,具有严密的逻辑论证能力,学会缩写文章和改写文章,学会尽快抓住文章的基本结构。

三、通过初中语文学习发展学生们的思维能力

新课标指出思维能力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智力特征,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方面,我们必须在语文教学中加强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思维能力由低阶向高阶发展

通过初中语文的课文学习,引领学生发展各种思维能力,引领学生的思维由低阶思维向高阶思维发展,学生的概括、总结、分析、评价、想象、思辨、批判、发散、聚合等逻辑思维能力都得到很好的发展。下面以初中语文的相关课例做具体分析:朱自清的散文《春》的课堂教学,首先通过课件呈现春天的美景,以此激活学生的相关背景知识,发展学生的感知与注意能力,为课文的学习做好铺垫。接着引导学生通过文章的标题和插图,展开想象,猜测课文会写什么内容,借此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接着引导学生通过快速阅读把握文章的主旨大意验证猜想,以发展学生的梳理与概括能力。然后引导学生观察作者是如何进行具体的景物描写的,并对这些描写的手法进行评论,借此发展学生的评价与批判能力。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把学到的描写手法迁移至自己的习作中,以发展学生的迁移创新能力。通过这个课例可以看出,通过课堂教学,引领学生通过语文课堂的系列任务,在完成语言任务的活动中,学生在建立文化自信,发展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时,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得以发展,思维品质得以提高,具体来说,发展了他们的总结概括、想象、评价、批判,以及迁移创新能力。

(二)学以致用引领思维提升

以初中语文任务群为引领,创造真实的语言运用场景,引导学生通过语言的学以致用,引领学生思维提升,以发展学生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而这些素养则会推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基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高度发展的学生能更好地实现全面发展,使得他们德智体美劳得以全面全方位发展,最终培养学生具有很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成为既具有家国情怀,又能放眼天下的人。

可以拓宽学生学习语文的路径,丰富语文教学的形式,采用辩论、即兴演讲、模拟联合国、模拟法庭等多种学生们所喜欢的形式,让学生们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运用能力得以发展,思维能力得以强化。比如说在班级里举办一场辩论会,围绕“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展开辩论,正方认为: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是一致的,反方认为: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是互相矛盾的。通过激烈的辩论,学生们思维的严密性、逻辑性和敏捷性都得到了很好地训练和强化。

四、通过初中语文学习发展学生们的审美创造能力

审美创造能力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有所欠缺,因此我们要在语文教学中加大审美创造的能力培养。

(一)发展学生们的审美能力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要在初中阶段发展学生们的审美能力。可以通过初中语文教学,让学生学会欣赏文学之美。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欣赏散文飘逸之美,及散文所描写的各种美妙的场景,比如在朱自清的《春》这篇散文里,可以引导学生尽情领略朱自清笔下各种春天的美景,展开无尽的遐想,把春天之美尽收眼际。又如当学生们学习古代诗歌的时候,可以领略中国古典诗歌高雅的意境和美妙的韵律节奏,通过引导学生吟诵古典诗歌,尽情领略汉语言文化的美,比如当学习李白的《峨眉山月歌》,描绘了诗仙李白离开家乡外出闯荡的情景,这里峨眉山、月江水、三峡,给人带来了独特的美感,而通过几个地点的快速转换,即表现了作者对外面世界的憧憬,又传达了作者对远离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这种至真至美之景,给同学们带来了无尽的遐思,享受了一场美感大餐,审美水平得以发展,也为创造美做好了铺垫。

(二)发展学生们创造美的能力

学生们在通过语文学习发展了审美能力的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写作去创造美。比如当学生们经过了小学和初中的唐诗学习掌握了唐诗的韵律和节奏,就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去写自己的诗,在写作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同学之间的互相评价和欣赏,引导学生们互相帮助提高他们创造美的能力。在引导学生们学习了朱自清的散文《春》之后,就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对大自然四季的美的感受,创造自己的散文,并通过小组合作,互相评价和欣赏,有效地提高了学生们通过散文创造美的能力。可以结合我们处于人工智能时代的现实,引导学生利用科大讯飞的智慧课堂提供的资源,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通过制作美篇反映我们的学习生活,这样的美篇集文学性、艺术性的美感于一身,各个小组的美篇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五、结语

新课标提出的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是语文学科教学的目的,为初中语文学科的教学指明了方向,要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等智慧课堂技术,促使人工智能和初中语文教学充分融合,依托各种教学任务活动,有效发展初中学生们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此要以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题,基于主题的引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设置一系列任务活动,这些任务活动具有情境性、实践性和综合性,依托这些任务活动形成的逻辑严谨的任务活动链,发展初中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达成语文学科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学科育人目标。

猜你喜欢

初中语文学科素养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学科新书导览】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