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德树人背景下高中物理课程思政教学探索

2024-04-08

学苑教育 2024年5期
关键词:高中物理育人物理

李 华

(福建省三明市沙县第一中学,福建 三明 365050)

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教育的根本任务,而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则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战略举措。所谓“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教书育人,一方面强调传授专业知识,发展认知能力,另一方面说明教师要以自身的道德行为和言传身教,引导学生追求更高的价值,完善自身人格。教师要认真履行自身职责,坚持德育为先、以人为本,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现如今,除了要注重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传授,还要将思政教育融入到高中物理教学当中,构建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的多位一体的课程思政育人模式,为学生的全面性、可持续性发展奠定基础。

一、课程思政阐述

课程思政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教育理念,指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从而产生协同效应。课程思政并非单纯地在专业课程上实施思政教育,而是将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进行深度融合,作为新时期背景下全新的育人模式,课程思政能够最大限度发挥各类课程育人作用,使得教学成效更突出,更显著。课程思政的根本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格局和思想认识,高中生正处于思想观念塑造和形成的关键时期,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他们的个体发展,在思想多元化的今天,更应该借助学校教育这个平台,全方位推进课程思政的建设,明确育人目标,以高中物理为重要载体,深度挖掘课程的思政功能,积极探索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的形成。

二、构建课程思政的现实意义

(一)有利于加快课程改革进度

课程思政的核心理念在于培养优秀的人,是指赋予各类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情感品质,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课程思政的构建,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育人模式,要想真正发挥1+1>2 的作用,就必须长期更新和跟进教学思路和育人模式,构建全新的教育体系。课程内容承载着培养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使命,开展思政课程,挖掘课程的思政教育元素,有利于进一步完善政治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

(二)有利于转变思维方式

课程思政视域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彰显独特的育人价值,例如通过设计和亲手做实验,学生会更加深入地领悟物理现象与理论知识之间的关系,同时积累更多学习经验,丰富情感体验,领悟物理的宝贵价值,形成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这种情况下,学习方式呈现更加多元化,课程的德育功能被充分调动出来,思维方式发生极大的转变。

(三)有利于学生个体发展

“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意思是理论再高,教育的形式再好,如若不能关注和正确引导人的品行,都会出现无根之木,无源之水的现象。思政教育是国家和民族精神文明建设的首要任务,对学生个体和社会发展都有强烈的意义,做好思政教育工作,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等多个方面的教育,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主要途径。

三、高中物理与课程思政的融合方式

(一)深度解读教材,挖掘思政要素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课程,《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 年版)》指出,物理课程帮助学生从物理学视角认识自然、解决相关实际问题,引领学生认识科学、技术、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形成科学态度和正确价值观,具有强烈的思想政治教育意义。在深入了解高中物理课程之后,发现实现物理课程思政的先天优势,高中物理教材一般通过列举案例来引出物理理论知识,某种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这些案例将物理与现实生活紧紧地联系起来,给物理教学提供了切入点,教师要把握这些有用的信息,深入分析和解读物理教材上的案例,从中挖掘思政教育的元素。

以鲁科版高一必修一物理教材为例,在开始讲课之前,为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可借助有趣的课外知识导入新课,带领学生一起走近物理,打开新世界的大门,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初步了解时间、时刻、位移以及路程等概念及彼此的关系,教师不妨将物理与实际建立起联系。例如,借助图片或视频资料介绍“长征五号遥三运载火箭和高分七号卫星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北斗三号全球系统核心星座完成部署”这一时事热点,展开互动,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为我国科学实验、资源勘探、卫星定位等领域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介绍这些新闻知识的同时,可以适当穿插一些物理知识,使学生认识到物理在人类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价值。为了进一步体会到物理对人们生活世界的影响,可以以实际生活为切入点,介绍导航系统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运用,包括使用GPS 快速定位某个区域或地点、精准病虫害防治和灌溉等科研成果等等,通过学习学生清晰地认识到物理技术美好的发展前景。

物理课程包含大量的思政素材,教师平时要深入分析物理教材,开发思政教育的资源,比如在学习某个物理概念或定理的时候,将研究背景及相关人物介绍给大家,在学习《光的偏振》时,便可以围绕着十七世纪光的微粒说与光的波动说进行探讨,通过讲述科学家们之间发生的各种有趣的故事,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同时,借助光的波粒二项性研究经历的漫长过程,使学生认识到对真理的探索并非是一帆风顺的,只有坚持不懈、不屈不挠、勇于挑战、怀有赤诚的心才能逐渐接近真理,才能收获满满。学生从科学家们的事迹中感受到他们身上所具有的科学精神和美好品质,由此产生深深的敬意。通过物理学习,学生惊讶于我国国防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对国家科研人员肃然起敬,并且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欲,激发爱国主义精神,使其树立热爱科学的态度。

(二)联系人文社会,培养正确情感态度

物理的发展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了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物理技术领域取得的显著科学成果早已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例如激光的应用对天文动力学空间计划的开展提供了有力支持;空间材料和流体物理对航空航天科技水平的提高作出了不小的贡献。物理与人文社会的发展始终联系密切,不可分割,二者呈现出一定的关联性,将具有人文性特征的思政教育与逻辑思维性较强的物理课程深度融合,能够在帮助学生在构建完整知识体系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三观。在进行高中物理教学的时候,教师完全可以以人文领域为切入点,带领高中生一起了解以物理理论知识为基础的人文社会的发展变化,在开阔视野、增长见识的同时,进一步完善课程思政的体系,探寻具体实施路径,推动物理教学改革的进程。课程思政视域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应从多个角度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助其塑造健康的人格,要想实现思政教育的全面渗透,就要把握思政教育的内涵,通过教材内容和相关资料引导学生形成包容、开放的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高中物理教材并未直接给出人文方面的内容,为此,教师平时要对教材进行全方位梳理,需要深度挖掘教材内容,与此同时,适当地进行课外知识拓展,开发、利用、整合多元化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在学习《磁场及其描述》的时候,便可以顺便讲述电磁场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例如强烈的电磁场辐射会造成胎儿的畸形甚至孕妇的流产、使人出现疲态、头痛等症状,这样慢慢的学生便会认识到物理技术的发展有利有弊,进而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此外,还可以融入传统文化,在高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挖掘思政教育元素,比如结合国学经典,将物理科学发展史作为突破口,彰显物理课程的人文底蕴,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激发爱国思想和民族情怀。以鲁科版高一必修三物理教材为例,在学习第一章第一节《静电的产生及其微观解释》的时候,当讲到“静电”这个现象的时候,便可以引出东汉时期王充在著作《论衡》中的一段记载:“顿牟撮芥,磁石引针。”再给学生解释这句话的意思,即经过摩擦之后的顿牟能够吸引微小的物体,进而明白其中蕴含的物理知识。

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物理与其他课程之间有着内在联系,教师要摒弃传统观念,打破原有教学思路的限制,从多个视角看待物理课程的性质和特点,促进人类科学事业的传承和社会的发展,帮助学生从物理学视角认识自然。古诗词、文言文等是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在高中物理课上,通过欣赏、解读和评价古诗词、古文或者古代艺术作品,能够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物理与人文社会的联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引起他们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消化物理知识;而将其它方面的知识与物理教学相结合,可以让学生发现物理知识的趣味性,主动参与到物理学习当中。学生通过课上学习,充分了解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形成实事求是、唯物辩证的思想。最重要的是,以此认识到古人的智慧所在,发现传统文化的价值和魅力,增强文化自信,形成包容和开放的态度,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了解更多文化方面的知识,深刻把握并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三)借助物理实验,培养探究意识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课程,尤其是高中物理知识,难度相较之前有所增加,不光体现在理论性和系统性的增强,实践特征也更为明显,想要学好物理,不能靠单纯地去记忆物理定理、公式等理论知识,而是要亲自设计并完成物理实验,在实验的过程中发现物理的独特魅力,感受学习物理的乐趣所在,更重要的是亲自经历探索科学奥秘的过程,通过观察、推理、归纳、对比等方法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进而形成理性认知,养成勤于思考、勇于探究的学习习惯,懂得尊重科学事实,学会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各种各样的现实问题。由于物理实验在高中物理学习中占有很大的篇幅,想要理解和消化物理知识,就要重视物理实验,掌握实验操作的具体方法。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绝大多数都会借助多媒体演示物理实验,通过观看视频完成教学任务,然而这种方式并不能使学生更加深入地学习物理,而且不利于他们思维的发展。

将物理实验作为学生交流和探究的平台,给学生更多动手实践的机会,在实验中既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在实验的过程中实现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与其他同学共同合作,相互配合,在形成探究意识的基础上认识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同时强化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以鲁科版高一必修一物理教材为例,在第三章第三节《摩擦力》这节课上,教师可以先创设一个生活情境,引发学生动脑思考,譬如指着桌子,让学生想一想怎样搬运桌子最省力?学生陷入深深的思索,并提出各种各样的想法。接着,教师试着引导:直接推动桌子和用带有滑轮的车子移动桌子,两种方法哪个更省力?为什么?学生通过交流和分析,一致认为后者更省力,原因是摩擦力小。教师:那么摩擦力的大小受什么影响?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实验验证,以小组的单位进行探讨,提出假设——拟定实验方案——准备实验道具——动手操作——对比得出结论,经过一系列的探究最终发现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重量和接触面的材料有关。在小组实验探究中,由于每个学生看待问题的角度不一样,因此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猜想,这就需要学生针对这些猜想反复进行实验设计,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并且变得更有耐心,充分认识到物理定理和定律是需要反复科学研究才能得到,只有带着精益求精、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才能取得成功,而只有不断质疑,大胆猜测才能激发出更多的潜能,学会更多知识和道理。

物理课程应始终坚持核心素养导向,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构建目标明确、方式多样的课程结构和评价体系,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自己。大多数学生并不能客观地看待自己,因而教师要不断创新高中物理教学策略,丰富教学手段,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小组合作学习现已广泛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每个人的主体地位都得到充分的显现,学生可以进一步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扮演好参与者,在教师和同学的帮助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巩固和强化基础知识,逐渐具备基本的探究技能。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逐渐认识到个体与集体之间的紧密关系,虚心求教、乐于助人、全面地、正确地、客观地认识自己,在树立探究精神和工匠精神的基础上提高思想品德,不断进步,成长为素质型人才。

四、结语

素质教育阶段,精神文明建设显得十分重要,高中阶段,应做好青少年的素质培育。现如今,不少学校已将思政教育融入到课程建设当中,然而并没有更好地发挥思政的育人价值,文章以高中物理为例,在详细分析课程思政的现实意义之后,从不同方面介绍了高中物理教学融合思政教育的策略,以促进学生思政素养的提升。广大教师必须站在学生发展的角度,打破传统思维的局限,不断探索课程思政的实践方式,发挥物理课程的育人价值,全方位地引导高中生先进思想、正确情感价值观的建立。

猜你喜欢

高中物理育人物理
只因是物理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学好高中物理必须做好的四件事
处处留心皆物理
高中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物理实验
三脚插头上的物理知识
新形势下高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构建
我不是教物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