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地理融入时事热点教学策略刍议

2024-04-08尤雅殚

学苑教育 2024年5期
关键词:时事热点土壤

尤雅殚

(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呈贡校区,云南 昆明 650500)

教育教学要从现实出发,要往前看、与时俱进,否则教育就是僵化的、陈旧的、过时的。时事热点是地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的重要渠道,将地理知识点与学生的真实生活经验联系起来,以时事热点情境强化学生对相关地理知识点的记忆与理解,能够进一步发展学生地理核心素养。高中地理教师要懂得将时事热点与教学内容相结合,通过教学情境生动展示地理知识内容,强化学生对地理概念和教学内容的记忆,从而助推教学实效的大幅提升。

一、课前引用时事热点,突破地理重点知识内容

根据高中学生一般认知规律和记忆规律特点,课前预习和导入环节融入时事热点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预习学生可以提前了解和熟悉相关地理教材内容的大概情况和难以自学把握的内容,便于学生根据提前预习的情况在课上合理分配学习注意力和思考力。因为大部分高中生都难以长时间集中精力在知识学习层面上,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节奏点,课前预习和导入环节有利于学生尽快把握自身节奏点,将“劲”用在刀刃上,把注意力最集中、精力最旺盛的时间放在重难点内容上,尽量做到当天内容当天理解消化。

以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第一册《分析土壤形成的原因》课前预案和导入为例,该课重难点学习内容是影响土壤形成的主要因素,要求学生通过对某区域土壤的学习,了解土壤和人类农业生产之间的关系,明确该区域的自然环境与土壤形成之间的关系,分析不同地理环境要素对土壤形成的影响,认识土壤的作用,知道如何保护和改良土壤。地理教师可利用多媒体信息渠道,在微信群聊、QQ 群聊等新媒体平台里上传课前预学案、鼓励学生多开展自主学习课程。其中,预学案应先从认识土壤开始,主要介绍土壤概念、分层结构、土壤剖面的意义、土壤的物质组成、环境因素对土壤的影响标志等等,影响土壤形成的主要因素比较多,其涉及的作用和表现也各不相同,教师可让学生利用思维导图按“影响因素—影响作用—土壤表现”模式归纳和整理影响土壤形成的主要因素,由此帮助学生着重记忆和理解该课重难点内容。如“气候—是土壤形成的动力因素—为土壤的形成提供水分和热量,影响着矿物质分化、物质迁移和动植物、微生物活动”。课堂导入环节还可引用“保护五色土壤”时事热点,创设北京中山公园明代所建的社稷坛上层铺垫的五颜六色土壤情境,鼓励学生结合“五色土壤”热点和影响土壤形成的主要因素,谈谈东北黑色土壤、南方红色土壤、东部青色土壤、西部白色土壤、黄土高原黄色土壤的地域差异和土壤成因。

二、课堂巧用实时热点话题,生动情境调动学生思维

高中地理知识内容所涉及范围比较广泛,知识实践性强且应用性广,学生学习地理知识时要紧密结合、密切联系现实生活中常见的事物现象、当地和国家的经济发展、国内外的时事热点等,让地理学习更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使其更为鲜活有趣。课堂教学中,地理教师要巧妙结合时事热点,创设地理教学情境,在贴近现实生活的情境中强化学生对地理重难点知识的记忆与理解。时事热点源自真实的生活,相较于一个理想化、模拟化的虚拟教学情境,基于时事热点的地理情境更具真实性、开放性,学生也更容易从时事热点情境中去深思和记忆问题背后所蕴含的地理知识。

以高中地理鲁教版选择性必修3《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教学为例,该课结合数据图表,向学生解释中国耕地资源的分布和利用现状,综合分析区域耕地资源的分布、开发条件、方式及潜力以及对国家安全的影响,鼓励学生从国家粮食安全的角度,尝试性提出解决粮食安全问题的建议,发展学生人地协调观念。高中地理教师可多结合数据图表进行教学,如世界人均耕地面积柱状图、中国人均耕地面积折线图、2023 年我国各质量等级耕地占总面积的比例扇形分布图、我国水田与旱地耕地分布图、中国可利用土地与难以利用土地统计图等等,从耕地数量、耕地质量、耕地空间分布、耕地后备资源等方面多层次阐述我国耕地资源的特点,引导学生自主分析,发现我国耕地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教师还可结合“全球粮食价格一路攀升”的世经热点,设计全球粮食安全危机情境,点明当下全球粮食安全危机的造成原因。如乌克兰危机持续升级;被称为“全球粮食安全的生命线”的俄罗斯黑海港口农产品外运协议效力中止,影响多国粮食进口;持续高温干旱等极端气候等因素正在增加粮食生产的不确定性,2022 年全球粮食总体略有减产,供求错配导致阶段性偏紧,全球正面临现代最严重的粮食安全危机。基于全球粮食安全危机情境,鼓励学生结合黑海运粮协议搁浅和极端天气事件影响、中国农业农村部发布的《国际农产品市场与贸易形势2023年春季报告》,针对粮食分配不均、世界战乱、国家贫穷等问题提出相关解决措施,如针对高度依赖粮食进口的国家提出粮食体系转型建议,同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农业合作,推广学习已经成熟的农业技术和项目成果,努力培训农业专业技术人才等等。高中地理教学课堂可以大量应用各种图表数据、新闻报道、景观图片等时事素材,结合时事热点素材开展地理情境教学,深层次体现情景性概念教学,使高中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得以充分体现。

三、尝试使用线上学习软件,创新地理课后作业形式

作业作为高中地理课程与学科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在地理课堂教学时间之外完成的一种自主性、探究性、有意义的智力或技能活动,对于学生发展自身地理核心素养、增进地理核心思维、提升地理学习效能都具有积极作用。课后作业是高中地理课程的重要育人路径,作业设计是地理教师掌握学生实际学情的逻辑起点和前提保障。高质量的作业设计还是有效发挥作业育人实效的关键所在。从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的育人要求,高中地理作业设计要想创设出高质量、高品质、高育人的效能,也需要融入时事热点,联系课程教学内容,基于热点事件创设作业情境,以情境作为地理作业的主要载体,设置真实而有意义的情境,促使学生在特定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强化学生的综合思维素养和地理实践能力素养。

以鲁教版选择性必修3《碳排放与环境安全》作业设计为例,该课首先对自然界的碳循环与温室效应进行分析,简单介绍了碳、碳循环的概念,分析了碳循环的过程,并对碳减排中的国际合作进行了分析,剖析相关国际合作的原因以及各国应负的责任。高中地理教师其课后作业形式可以线上学习软件为载体,利用“每日作业小程序”“钉钉”等工具布置作业,如结合“到2025年北京碳减排碳达峰科技创新体系初现”“全球碳排放问题”等时事热点,如“碳排放是指在生产、运输、使用及回收该产品时所产生的平均温室气体排放量。温室气体中最主要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因此用碳一词作为代表。”结合21 世纪初某年世界部分国家碳排放状况分布示意图和2020 年中国各部门二氧化碳排放量示意图,创设作业的问题情境,“有人说:‘中国工业碳排放严重超标,对世界气候已构成严重威胁,应对全球气候变暖中国应负主要责任。’你怎样评价这种说法?概括中国碳排放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并说出你的理由。”“结合所学知识和自身经验,为我国实现低碳减排提出建议。”线上作业设计最大的优势就是反馈及时性,优化掉纸面作业的当天处理、延后反馈缺点,只需要学生在网络终端点击提交作业,地理教师就可及时批改并附上相关建议,如针对学生无事实论据反驳中国应对全球气候变暖负主责该问题,地理教师可在学生作业下方做点评,附上2022 年全世界碳排放统计链接、近几年中国为碳减排所做的共享链接、北京碳减排碳达峰科技创新体系链接等,鼓励学生引用相关时事热点作事实论据,借课后作业强化学生逻辑思维和地理素养。

四、汇总整合时事热点内容,继续开发线上课程资源

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学科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科教师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多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多挖掘互联网上可利用的地理教学资源和时事热点信息,继续开发高中地理线上教学课程。现代社会是一个高度信息化的社会,生活中到处都蕴含着各种信息,电视新闻播报着地理信息、报刊刊登着多种地理资讯、媒体网络讨论着不同的地理话题,身处于媒体社会的学生一直都在海量接触信息,而这些信息中仅有一部分是学生需要学习理解的地理知识和敏感具体的地理问题。高中地理教师要善于汇总收集和挑选处理各种时事热点信息来丰富地理教学课程内容,利用好时事热点这一课程资源,继续优化和开发地理线上教学课程资源。

地理教材中许多的知识内容都能与现实社会生活相关联,结合近几年的时事热点事件,不难发现,地理教材中图文、案例内容都暗藏着各种信息,能加强地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但介于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对时事热点事件的运用上,高中地理教师可将相关内容放置到线上学习平台上,供学生闲余时间浏览学习。以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大气圈与大气运动》为例,该课要求学生了解大气的垂直分层结构、各层的主要特征及与人类活动的关系,通过示意图了解大气受热过程,理解大气保温作用的基本原理,结合示意图熟悉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理解大气水平运动的成因。解释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的微课视频可引用热门电影《流浪地球》中的引爆行动,创设人们通过引爆混合气体拯救地球情境,结合大气圈知识,点明混合气体本质是由木星的氢气和地球大气中的氧气混合在一起。大气受热过程微课视频可融入“夏季平均气温达历史次高”热点事件,京津冀地区、山东地区,都出现了超过40 摄氏度的极端高温天气,2023 年6 月全国一共有183 个国家气象站日最高气温突破了月极限值,46个站点突破了历史极值。地理教师联系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各种作用知识点,结合热点事件创设全球变暖情境,要求学生联系生活想象,在微课评论区写上对相关自然现象的分析、对全球变暖现象的解决措施,鼓励学生多在评论区发表自身想法或对他人评论作补充建议等。地理教师要注意的是,作为课程资源运用于地理教学中的时事热点时效性要求不高,相关地理课程素材挑选并不局限于“当时”或“最近期间”。

五、热门考点关注时事变化,试题讲解强化学生素养

地理学科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纵观历年高考试题分析,不难发现,地理高考中经常用近几年的时事热点事件和话题为背景来创设试题。高考地理主要考查学生区域认知素养、综合思维素养、地理实践力素养等;要求学生着眼于地理事物和现象背后的空间因素,根据具体空间位置、空间格局、空间演变等从分解和综合两维度分析问题,遵循地理思维的基本方式提出问题解决方案。地理高考的所有命题素材与时事热点情境有着密切联系,高中地理教师讲解高考试题时,可从相关时事热点情境入手,解读高考地理试题相关信息,论证和探讨相关地理问题,由此强化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和综合思维。

以高中鲁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二《产业结构转型地区的发展—以珠三角地区为例》,该课以某地区为例,结合相关资料分析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分析相关产业结构转型的有利条件以及带来的影响,归纳总结产业结构转型地区其产业结构转型的一般规律。其中,产业辐射作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特点等都是重点内容,也是热门考点。如2023 年高考山东卷“M 乡位于我国西南山区,其集镇区由上下两片区组成。上片区主要为居住区,居民多从事农业活动;下片区为乡政府所在地,居民主要从事联系松散的非农业活动,并展示下片区居民主要收入来源。历史上的茶马古道从下片区内的河流一级阶地经过。有人建议将现有汽修厂升级为公路驿站。从服务业发展角度、对升级的方向进行概括,并提出相应的具体措施。”高速公路服务区建设一直以来都是新闻热点,而公路驿站实际上就是简化版的高速公路服务区,让学生联系服务区建设新闻,从服务群众出行、宣传公路文化、展示地方特色等方向,提出相关措施,如完善公路驿站交通网络,包括停车、休憩、餐饮、购物、充电等基础设施建设,缩短群众与外界交流的时空距离;展示特产文化,加大宣传,提高区域知名度,积极吸引驿站周边人才流入,扩大驿站服务辐射范围。

六、结语

总而言之,时事热点的融合为高中地理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地理知识,还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地理核心素养。传统高中地理教学模式长期以来都是围绕固定的教材内容和教学知识点进行的,很少有与当下社会发生的事件直接相关联的教学内容。高中地理教师要合理选择和应用时事热点,创设相关地理教学情境,提高地理教学的实效性和开放性,有助于高中教师培养出更具地理素养和综合素质的学生。

猜你喜欢

时事热点土壤
热点
时事半月谈
土壤
灵感的土壤
热点
识破那些优美“摆拍”——铲除“四风”的土壤
时事政策
结合热点做演讲
灵感的土壤
漫画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