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定格动画项目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

2024-04-08

学苑教育 2024年5期
关键词:定格动画信息技术

陈 梅

(贵州省习水县永安镇中心小学,贵州 习水 564612)

现阶段,信息技术的发展和革新速度较快,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极大影响了生产生活方式。面对这一实际情况,教育工作者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当重视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向学生渗透信息技术知识,帮助学生了解并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手段和操作方法。教师可以将定格动画项目引入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增强课程教学的趣味性和有效性,助力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一、定格动画基本情况

定格动画属于现代动漫影视艺术的创作形式之一,与电影相似,在表现方式上有着超过其他动画形式的优越性。随着影视艺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定格动画得到了较多关注。制作定格动画时,相关人员需要按照时间发展顺序逐帧拍摄,完成场景拍摄后将其快速播放,从而形成一种动态表达。定格动画以较为简单明了的方式展现了动画原理,是现代较为重要的动画形式之一。定格动画的真实性特征较为明显。最初,拍摄人员需要手动制作实物作品,在信息技术发展的背景下,则可以在CG 动画制作技术的帮助下进一步提升制作材料的丰富程度和真实性。定格动画的制作成本相对较低,以较低的成本投入获得了较好的动画效果。定格动画的制作具有多元化的特征,相关人员可以使用多种类型的材料完成动画制作,塑料、金属、棉花、木头等均可以作为定格动画拍摄的对象素材,这使得定格动画的制作门槛和难度较低。

二、利用定格动画项目开展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策略

(一)鉴赏定格动画作品

在使用定格动画项目开展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之前,教师应当在学生的心目中建立较为完整的认知,使学生对定格动画这一艺术表现形式有着最基本的认识和理解,从而为接下来的教学工作提供便利,方便学生寻找定格动画和信息技术的关联点,实现知识迁移。此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同鉴赏成熟的定格动画作品,体会定格动画的魅力。

例如,在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三年级起点)(以下简称“教材”)三年级上册(彩色版)第1 单元第1 课《推开智慧门》的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使用定格动画完成知识教学,向学生介绍信息以及信息技术的相关情况。这一课程以信息和信息技术为主要的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了信息和信息技术的定义、范围等基本情况。由于课程教学内容较为抽象,教师可以将定格动画作为载体,使抽象概念具象化,以学生较为熟悉的场景、行为等介绍信息和信息技术。需要注意的是,小学阶段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认知水平相对较低,教师在选择定格动画时需要立足于学生的能力水平,确保学生能够顺利接受并正确理解定格动画中传达的概念和信息,发挥定格动画的优势,完成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在学习定格动画表达的知识之后,教师可以将教学重点转移到定格动画本身,分析定格动画的整体色调、拍摄方式、场景灯光、所用工具、制作材料等,从中体会定格动画的魅力。

(二)分析定格动画原理

带领学生鉴赏定格动画作品的过程中,学生对定格动画有着一定的认识,产生了个人理解。然而,鉴赏行为对定格动画的研究和探讨较为表层。使用定格动画项目完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时,教师应当增加定格动画的应用深度,引导学生分析并理解定格动画的制作原理,寻找定格动画中使用的信息技术手段,将其作为教学内容,借助具体的艺术形式和作品以更加形象的方式向学生讲解信息技术手段及其操作方法。

以教材三年级上册第1 单元第2 课《认识新伙伴》的课程教学为例,该单元将计算机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了信息技术的应用载体之一,以计算工具的发展过程为切入点,介绍了多种计算工具及其发展演变过程,随后以现代计算机为主,分析了计算机的组成构件,帮助学生明确主机、耳麦、键盘、显示器等不同组成部分的用途。讲解计算机开启和关闭技巧的基础上,渗透了计算机操作系统、软件等相关知识。为了深化学生对计算机的认识,教师可以借助定格动画完成教学,使学生深刻认识到计算机的作用,并理解定格动画的原理。教师可以使用计算机播放《蜗牛爬树》这一定格动画,在多媒体平台上播放《蜗牛爬树》的电子手翻书视频,观看蜗牛爬树的全过程。随后,教师可以将手翻书视频的每一帧以幻灯片的形式展示,明确手翻书视频的基本构成,了解静态的图片在快速翻动的情况下可以呈现动态形式,初步掌握定格动画的制作原理。此时,教师可以调整显示器、音响、鼠标等,结合定格动画播放出现的变化讲解计算机。

(三)创设有效教学情境

小学阶段,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相对较短,容易分散注意力,导致课程教学效果较差。另外,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比较枯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理解困难等不利于知识吸收的现象。教学情境的设置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起到了较为重要的作用,通过具体情境的创设规定了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使学生在较为生动形象的情境中学习并理解信息技术,掌握技术手段和操作方法。

以教材三年级下册第3 单元第7 课《群鸭戏水》的课程教学为例,该课程向学生介绍了“绘画”工具栏,需要学生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能够利用自选图形完成几何图形的绘制,并完成图形颜色填充。基于这一教学需求,教师可以将郊游作为教学背景,设定全体同学集体郊游的情境,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和信息技术手段绘制郊游时的场景。教师需要带领学生分析“绘画”工具栏中多种多样的几何图形,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锻炼学生组合几何图形、完成图像绘制的能力。当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作品绘画时,教师可以进一步提高任务要求,引导学生以定格动画制作的方式绘制多幅绘画作品,使其能够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郊游事件。

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时,教师应当从学生和生活实践和兴趣爱好出发,在课堂中营造较为轻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获得知识和快乐,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学质量。

(四)设置探索驱动任务

任务驱动法是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在分析大量教学实践案例后总结并研究出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在实际教学工作中,任务驱动法以学习任务为基本教学手段,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学习任务的逐层深入和缓步推进逐渐提高学习难度,从而提升学生的能力水平。将定格动画项目应用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时,教师可以使用任务驱动法,为学生布置具有探索性的任务,刺激学生的学习动力。

以教材三年级上册第3 单元《练就五指功》的课程教学为例,这一单元主要锻炼了学生使用键盘打字的能力,希望学生可以使用计算机键盘完成英文以及中文的输入,并在输入词组的基础上完成整句输入。此时,教师可以结合定格动画设计学习任务,引导学生思维的深入和信息技术的学习过程。以定格动画为基础,教师可以提供简单的定格动画,要求学生从动画对象、内容、脚本、故事情节等基本情况出发,结合自身对定格动画的理解设置文字注释,阐述定格动画的情节。学生可以综合运用中文、英文、词组、整句等多种方式解读定格动画,丰富定格动画的内容。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提高任务难度,要求学生在文字解释的基础上增强文字部分的表现力,比如调整文字大小、字体、位置、颜色等,使文字部分更加适配定格动画的内容,增强整体定格动画的和谐感。

(五)开展课程实践活动

基础理论的知识教学工作属于信息技术教学的初级阶段,当学生已经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操作方法之后,教师应当组织相应的教学实践活动,在教学活动中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使其在实际操作中深度理解技术操作方法,更加熟悉不同信息技术的操作流程,提高信息技术的熟练程度,真正掌握信息技术技能。

以教材三年级下册第3 单元第8 课《古诗欣赏》这一章节的课程教学为例,这一部分课程主要讲解了文本框的插入方法,以Word 为基础,结合实际工作需要插入横排或竖排文本框,并学会在文本框中添加文字和图片。在此基础上,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掌握文本框格式的设置方法,使学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文本框的大小、边框颜色、粗细、填充效果、版式等。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可以选择学生较为熟悉的古诗,要求学生制作以古诗为主题的定格动画,设计定格动画的组成部分。此时,学生可以将古诗的题目、作者信息以及每一句古诗作为定格动画的一帧,以文本框形式增加文字。为了丰富定格动画的内容,使其具有更强的观赏性和趣味性,学生可以在文字介绍的基础上在文本框中插入图片,解读诗句,或是将诗句呈现的场景画面展示出来,充分利用已学的信息技术手段,以定格动画形式为载体,组织实践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理论运用场所和途径,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助力学生的长远发展。

(六)建立课程评价体系

课程评价体系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全面展现了课程教学的基本情况,有利于教师发现实际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漏洞,及时调整并改进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因此,教师应当重视课程评价体系的建立健全,立足新的教育背景和课程标准,优化课程评价体系,提升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趣味性、科技性和有效性。

传统的课程评价体系注重结果导向,将学生的学习成果作为主要的评判标准。面对新的教学需求,教师可以开展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使课程评价结果更加科学。在过程性评价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中的参与度,掌握学生的探究过程,重视学生的感受,鼓励学生积极探索研究,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理念,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升。

以往的课程评价指标较为单一,现阶段,学生的日常生活较为丰富,接触到了多种多样的信息,并在学习中不断开发天分和潜力,由此形成了不同的兴趣爱好和能力特长。教师在课程评价过程中应当将学生群体存在的差异纳入课程评价范围中,建立多元化的课程评价体系,从多个角度和层次分析学生的信息技术素质,结合学生的思维偏好整合多种评价机制。

除此之外,教师需要收集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看法,询问学生在定格动画项目中学习信息技术的感受,从学生的视角出发,根据学生的评价反馈意见调整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细节,提升定格动画项目与课程教学的契合度,达到更加良好的教学效果。

(七)完善课后作业练习

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教师需要关注课后作业在教学活动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完善作业练习,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完成教学目标。课后作业应当与课程教学内容具有较强的关联性,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夯实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检验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同时加深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印象。

以教材三年级上册第4 单元《诗情添画意》的课程教学为例,该单元共分为四个小节,从文字、图片、图形组合多个角度展示了信息技术。此时,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计算机的基本使用方法,能够使用多种画图工具,并完成文字和图片的输入与处理。教师可以从全局角度布置课后作业,结合定格动画项目,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完成一段较为完整的定格动画。受学生基础能力的限制,教师需要适当降低动画作品的要求,学生仅需要以信息技术手段为基础,完整表达一小段故事即可,降低画面艺术性、美感等方面的要求。定格动画有木偶、水墨、皮影、布艺、剪纸等多种形式,学生可以从个人意愿和实际情况出发确定动画形式,并设计故事和脚本。学生完成动画制作后,教师可以选择某一节课集中展示,分析定格动画中的信息技术,并从学生的作品切入,讲解信息技术的应用方法,纠正学生在技术运用中存在的错误,强调正确的流程、方法等,锻炼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

三、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质量和水平的现实意义

信息技术课程与语文、数学等传统学科不同,在理论掌握的基础上,更加突出课程的实用性和综合性,强调所学内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小学阶段,学生处于奠定学习基础的重要时期,此时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将会渗透在学生的终身发展过程中,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中产生深远影响。另外,小学阶段学习的技能有着较深的影响,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提升为后续学习奠定了基础。

以往的教育工作忽视了信息技术的教学工作,并未投入过多的时间、精力和资源,使得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较差。重视信息技术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最直观的效果便是极大提升了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加深了学生对信息以及信息技术的理解,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学习以及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另外,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较为广泛,学习信息技术的行为客观上帮助学生与现代社会接轨。

四、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使用定格动画项目时可以带领学生鉴赏定格动画作品,体会定格动画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随后,教师需要引领学生分析定格动画的制作原理,寻找其中的信息技术知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创设教学情境,营造学习氛围,通过任务驱动的方式开展课程教学,结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和作业练习等方式完善教学活动。

猜你喜欢

定格动画信息技术
定格美好瞬间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做个动画给你看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动画发展史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我的动画梦
定格生死瞬间
幸福定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