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策略

2024-04-08罗林飞

学苑教育 2024年5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作业家长

罗林飞

(广西壮族自治区马山县古零镇中心小学,广西 马山 530614)

随着物质条件的提升和独生子女的增多,一个学生受到多方长辈的关注和关爱,容易造成以自我为中心、不善于分享、容易放弃、注意力不集中等行为特点。教师深入学生群体了解当前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认知水平、理解能力等,为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做好铺垫。在具体教学方案设计时,教师针对性设计教学程序,创新教学活动组织,适时融入心理教育,帮助学生走出心理误区,纠正错误思想,引导学生在探索性学习中构建学科知识体系。

一、整合心理健康教学资源,增加学生学习信心

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是帮助学生成功脱困的重要思想条件。教师借助教辅资料、信息技术等渠道搜集、筛选、整合心理健康相关教学资源,适当融入数学教学,发掘学生的性格优点和个体学习优势,及时给予正面肯定和鼓励,帮助学生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一)开展学情调研

数学课堂教学在不了解学生基本学情的情况下,进行盲目调动学生学习热情的操作,只会事倍功半,达不到预期教学效果。教师应具备学情调研意识,深潜学生内部,了解不同学生的生活态度、学习态度、心理困扰等,及时发现学生被困扰的因素,对学生的心理进行正面疏导。多频次的谈话和持续的关注,能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并能为教学方案的设计提供更多有效参数。

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分数乘法》的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内容时,教师以列举案例的方式,要求学生分析例题中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由于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问题中有两个单位“1”的量,学生在分析问题时会把两个单位“1”混淆,从而导致错误百出。这时,学生逐渐出现烦躁情绪,想要放弃学习。针对这种现象,教师用激励性语言为学生打气,帮助学生分析出错的原因,学生能够很快调节好情绪,顺利发现是单位“1”的概念没有理解透彻造成的错误,从而重新找到努力的方向。教师在分析题意时,让学生反复回答每一个分数是谁跟谁的关系,把谁看作单位“1”,使学生在理清数量关系的前提下进行思考,从而达到掌握解题思路的教学目的,逐步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精选教学内容

为了不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畏难心理,而导致学习困难,教师结合学生基本学情,精选教学内容,针对性设计教学方案,以提升教学活动的契合度,为学生提供更多适合的学习契机,帮助学生产生学习动力,避免学生成为“学困生”。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程序组织时,适时融入趣味性元素,借助多种教学辅助手段,为学生搭建更多体验平台,丰富学生学习体验,促进学生产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内驱力。

教师在教学《位置与方向二》这部分内容时,借助多媒体展示一张游乐场的地图,要求学生以数对的形式标注不同游乐设施的位置。在班级巡视过程中,教师发现不同学生对位置与方向的敏感度不同,存在较大差距,为了不让学生因学习能力的差距而产生负面情绪,在小组划分时,将相同层次的学生划分为一组,便于分层教学管理。在划分依据宣称时,教师表示是以性格为依据,而不让学生察觉分层次的真实意图,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教师将对方向容易混淆、位置掌握不清的学生划分为低层次小组,进行基础教学;对方向和位置知识已经掌握,但对“量角”“画角”知识掌握不足的学生划分为中层次小组,进行适当的教学拓展;对于基础知识掌握较牢、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划分为高层次小组,以引导为主,鼓励其开展自主学习。随着教学的推进,教师根据学生实际表现,进行动态分层调整,能够有效提升教学效率。

二、创设心理健康趣味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对新鲜事物的探索欲较强,且直观思维较敏感,教师结合学生的学习基础,创设趣味性、直观化教学情境,营造轻松、生动的学习氛围,为启发学生数学学习思维提供助力,并适时传授心理健康相关知识,让学生获得更多学习启示。

(一)打造学习环境

在具体教学方案设计时,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的视听功能,创设立体化、开放性、实践性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魅力。动画展示、案例列举、实验操作、课堂辩论等学习情境的创设,能够改变学生对数学知识是晦涩难懂的传统认知,让学生在探索性学习中构建系统的数学知识体系。多元化教学方式为数学学科教学注入更多活力,能够有效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兴趣。

在教学《倒数的认识》时,教师推出“说反话”游戏活动,要求学生将教师说的词语颠倒过来。如,教师说“蝴蝶”,学生说“蝶蝴”,教师说“好吃”,学生说“吃好”。这种兴趣导入课题的方式,能够快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随后,教师邀请几位学生上台,给每位学生两个不同的数字,要求其尽可能摆出更多不同的分数,并反馈摆的过程,让学生亲自感受分子、分母互换的过程。学生经历一番努力后,发现只能摆出两个不同的分数。教师适时列举一些互为倒数的分数,要求学生计算这些分数相乘的结果,总结计算规律,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验证等操作,体验倒数的含义,引导学生会用数学眼光观察问题。学生经历一番操作后,发现互为倒数的两个分数相乘的结果都为1,从而掌握求一个分数的倒数的方法。教师利用游戏活动,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让学生感受数学的挑战性和趣味性,从而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二)传授健康知识

数学教师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知识时不能生搬硬套,也不能每节课都对学生“说教”,这会让学生产生厌烦心理。针对学生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教师可借助案例分析的方式,为其普及健康知识,传授针对性解决问题的策略,让学生在讨论、分析、思考等操作中解除心理障碍,对自己的心理把控有更清晰的认知。在案例的选择时,教师应搜集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事例,这样才能对学生的心理形成触动。

学生的压力大多来自学习,由于家长、教师、同伴对其学习成绩的比较,因此会对学生造成不同程序的困扰。在教学《比的意义》时,教师出示例题:一辆火车的速度是每小时80 千米,一辆小轿车的速度是每小时60 千米,问火车与汽车的速度之比是多少?学生即便不理解“比”的含义也能够轻松回答问题,因为题目中只有两个数字,自然能过渡到主动学习环节。教师鼓励学生举例生活中还有哪些“比”的现象。学生自然说出比成绩,表示家长总拿自己的弱项与别家孩子的强项相比,对自己造成了一定困扰。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剖析,解读自己的性格特点和学习优势,让学生通过纵向对比分析,找准自己的定位,从而形成良好的思想认知基础,帮助学生走出妄自菲薄误区。

三、组织心理健康实践活动,提升学生学习效率

小学数学具有实践性强、应用性强的学科特点,为了强化学生的学习体验,教师创新活动形式,组织多样化、多元化实践学习活动,推出多重师生、生生互动,引导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内化学科知识,提升学科学习效率。

(一)创新活动形式

实践学习活动的组织,能够让学生获得更多实践操作机会,让学生通过多种感官冲击形成数学感悟,由此建立起的数学认知基础更为牢固和深刻。教师具备创新意识,组织社会调查、生活观察、实地测量、信息搜集、数据分析等实践类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或团队协作完成活动任务,记录操作过程,参与集体成果展示。实践门槛较低的活动任务,能够成功调动学生操作信心,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自觉性。

教师在教学《圆的认识》时,布设相应的学习任务,要求学生绘制或裁剪一个圆形,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体验圆的基本特征,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学生能够积极响应,有的借助瓶盖的外沿绘制,有的利用水杯的外框,有的利用圆规,有的用笔筒等,将身边能用的圆形都搜罗一遍。教师肯定学生主动探索的行为,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画圆的工具中,哪些是能变换圆的大小的,并要求学生利用圆规自主创造组合图形,寻找自己创造图形的对称轴。学生将这些工具逐一排除后,发现只有圆规能够随意变换圆的大小,并结合教材图案,尝试绘制个性化图案。教师进行班级巡视,对于有操作困难的学生,及时给予技术支持,避免学生产生畏难心理。

(二)推出多重互动

小学生对各式游戏活动认可度较高,教师对此应有理性判断,围绕学生兴趣取向,推出多重互动学习游戏活动,搭建广泛的交流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多展示机会,让多样化的学习活动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载体,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提升其综合素养。多频次的师生、生生互动,便于教师了解每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深入挖掘不同学生的个性优势,并加以引导,使其重振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学生对“曹冲称象”的故事比较熟悉,教师以此为切入点,在教学《圆的面积》这部分内容时,引导学生思考曹冲是用什么方法称出大象的重量的,并回顾以往的新图形面积学习时用过哪些好的方法。学生能够自然回答转化法,表示曹冲是将大象的重量转化为石头的重量,但对图形面积推导法有些说不上来。教师适时提醒:当我们还不会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时,是利用的什么方法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呢?学生观看课件中的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图片,能够温习割补法,理解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方便求面积的转化思想。教师适时将学生划分为若干小组,要求小组成员推导自己准备的圆形纸片面积。在小组划分时,教师以“同组异质”的原则,将不同学力层次的学生划分为一组,让学力较强的学生带动其他学生,为其他学生指引探索方向,确保互动活动的顺利推进,避免学生卡在原地产生不适感。

四、拓宽心理健康训练广度,塑造学生学习能力

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有诸多关联,教师对接学生生活,布设智慧学习作业,引导学生将生活认知与数学思维相对接,建立更加全面的数学认知,并加强家校联动建设,邀请家长更多关注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时矫正学生成长方向,为学生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一)布设智慧作业

传统以“题海战术”为主的数学作业具有单一、枯燥特点,无法激起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索欲。对此,教师应有理性分析,在具体作业布设时,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兴趣爱好,利用直观的生活场景,布设数学信息搜集、数学软件应用、数学数据分析等电子作业和实地考察、社会调查、数学实验等小组作业,以增加作业形式的趣味性。新颖的作业形式,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摆脱厌学心理,为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提供动力支持。

不同层次的学生对自主学习的把控度不同,部分学生容易出现迷失学习方向的问题,面对学习任务无从下手。针对这种问题,教师在教学《百分数的认识》时,以逐步递进难度的方式,设计相关智慧作业内容,以引导性问题为学生指引思考方向。如例题:三个运动员投篮,小王投了20 个球,进了18 个,小齐投了10 个球,进了9 个,小马投了25 个球,进了21 个,问选谁去参加比赛更适合。教师投放相应问题“这三个人谁进球最多?”、“我们做比较时,只看进球数吗?”、“进球率是什么?”,引导学生思考“进球数多”是否能够作为判断一名运动员进球率的依据,从而引发思维冲突,进一步思考“如何评判一名运动员的进球率”的问题。在作业投放时,教师创新布设问题型作业,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探索机会,帮助学生指明学习方向,有效引导学生启动数学思维。

(二)加强家校联动

家长忙于工作,而忽略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关注,是导致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重要诱因之一。教师在信息交互平台组建家长交流群,便于就学生在校表现情况和在家表现情况进行信息交互,及时发现学生的异常表现,并给予干预。教师与家长达到教育共识是加强家校联动的重要意义之一。当发现学生有意识做出改变时,教师邀请家长给予其正面鼓励,为学生提供坚强的后盾支持。

社会调查、实地测量等实践性家庭作业的布设,对于性格外向的学生来说,不具备操作难度,但对于性格腼腆、不善于与陌生人沟通的学生来说,难以完成学习任务。教师与学生家长达成有效沟通,让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作业完成需求,邀请家长协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逐步提升学生的社交能力。在教学《扇形统计图》时,教师布设社会调查作业,要求学生随机采访路人,记录喜欢不同运动、音乐、书籍等的人数,根据这些数据绘制一个扇形统计图。这个作业的难度在于主动与陌生人沟通,教师与家长取得联系,让家长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传授家长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邀请家长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任务中。有了家长的参与,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将得到进一步提升。教师以多种形式为家长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与家长达成教育共识,共同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

五、结语

不良的学习习惯、消极的生活态度皆不利于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数学教师应具备心理健康教育意识,从数学教学角度展开针对性教学方案设计,对接学生实际生活、学习需求,创新组织实践性强、趣味性重的实践学习活动,适时融入心理健康知识,布设灵动性学习任务,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教学程序的创新、实践活动的组织、智慧作业的布设、家校联动的运作,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健康成长夯实基础。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作业家长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快来写作业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作业
家长请吃药Ⅱ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