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传统文化渗透的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探研

2024-04-08宋述引

学苑教育 2024年5期
关键词:古诗词内容传统

宋述引

(山东省成武县苟村集镇孔楼小学,山东 成武 274204)

道德与法治教材本身蕴含丰富的传统文化内容,教师在设计和组织教学时,要有意识的发掘这些传统文化要素,与思想品德教育相对接,让学生自然接受传统文化的洗礼。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需要每一个中国人继承与发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融入古典诗词、引入古代技艺、依托传统节日、分享历史故事,从不同角度渗透传统文化内容,学生喜闻乐见,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实现思想和灵魂的蜕变。

一、融入古典诗词,建立传统文化渗透基点

学生对古典诗词最为熟悉,从学习说话起,父母便会让孩子背诵古诗词,教师对学生认知特点有充分认识,其教学设计带有针对性,启动效果显著。教师巧妙植入古诗词内容,让学生有跨学科学习的机会,其助学作用更为突出,使课堂学习气氛和谐,教与学达成更多默契。

(一)设定渗透角度

古诗词寓意深刻、语言简练,其资源也特别丰富,是语文学科重要内容。道德与法治大多以生活实践为研究对象,选择的案例带有生活气息,教师在古诗词搭配设计时,要做到自然和谐,而不是生搬硬套,这样才能赢得预想的教育效果。

教师巧妙植入古诗词内容,其目的是让学生感受丰富多样的传统文化,在亲身感受中建立文化传承意识,在实践体验中掌握学习要领。如教学《美丽文字民族瑰宝》,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古老而优美的汉字”,对象形字的产生过程进行观察分析,感受汉字的构建特点,学生开始观察汉字,归结汉字的特点。学生对汉字特点有了更多了解之后,教师选择书法角度做渗透,让学生欣赏汉字书法作品。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影响深远的汉字”相关内容,了解汉字的发展历史,以及对周边国家文化的渗透和影响。学生逐渐了解汉字的发展历程,对汉字有了更深刻的认知。教师让学生自行展示、主动体验、认知感悟,将传统文化的学习与道德教育结合起来,为学生构建道德认知。

(二)形成教学机制

教师适时引入古诗词内容,让学生在寓意思考中接受教育,形成心灵启迪。道德与法治属于综合性学科,具有更高覆盖面,自然包含语文学科的很多内容,教师渗透古诗词内容是很自然的选择。为提升学科融合效果,教师要对教材和古诗词内容做深度探索,结合信息技术,用直观形象的方式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甚至要向语文教师请教,用语文的方式教授道德与法治,学生感觉亲切,其教育效果会更为突出。

教师利用传统文化作为引导启迪手段,为学生提供深入思考的机会,不仅能够丰富学科认知,还能够形成思想警醒,自觉建立健康的学习观、价值观。如教学《中华民族一家亲》,教师先介绍我国民族组成情况,利用歌曲导入,然后推出“少数民族传统节日”展示会活动,要求学生介绍自己了解的少数民族节日。学生很快就想到了傣族的“泼水节”、彝族的“火把节”、白族的“三月节”等。教师鼓励学生做形象展示,演绎这些节日的精彩。通过介绍展示这些节日特点,学生对中华民族一家亲主题有了深入感知。为调动学生情绪,教师有意识引入一些有代表性的民族故事,学生继续展开信息搜索,很快就找到一些故事线索。关于民族大团结方面的古诗词有很多,不妨做信息搜集,以便在班级中展示这些内容,看谁能够找到更多信息。如:文成公主和亲、王昭君出塞、汉乌和亲等。学生对相关内容比较熟悉,能够顺利进入故事讲述环节。教师组织学生介绍少数民族节日,讲述民族大融合相关故事,这些内容都属于传统文化的范畴,学生在讲述中了解传统文化,实现自我成长。

教师以古诗词为教学启动手段,成功调动学生生活认知思维。学生从学习说话时就背诵一些古诗词,其生活感知体验最为深刻。教师针对学生生活积累现实进入教学设计,其适合性更高,调动作用也会更为突出。特别是将古诗词与一些节庆活动相融合,对学生形成多重激励和触动,课堂启动作用更为突出,学生在主动参与过程中进入研学环节,在文化传承中建立学科认知基础。

二、引入古代技艺,筛选传统文化渗透角度

琴棋书画、戏曲歌赋、工艺制作等,这些文化属性更为突出的课程内容,其教育价值更为丰富。学生对这些内容的认识存在个体差异,教师针对性设计渗透方案,与教材内容做对接处理,能够激发学生文化感知情结。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呈现差异性,特别是一些古代技艺方面的内容,不同地域有不同呈现形式,学生认知积累呈现个性化。

(一)精选技艺内容

中华文化浩如烟海,教师需要做好筛选设计,结合教材内容特点做匹配渗透,还要以学情为基础,这样才能发挥其教学效果。古代科技、手工制作、雕刻美术、音乐戏曲等,这些传统文化产品在学生生活中随处可见,学生对此有一些知识积累,教师做针对性设计,能够引发学生关注,也能够获得预想的教学效果。

学生都有生活经历,这些经验积累都与传统文化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教师抓住契机做对接设计,引导学生结合传统文化内容进行自主探究,进行传统文化传承教育和引导,学生反馈更为积极主动。《古代科技耀我中华》这部分内容集中展示我国古代科技伟大成就,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古代科技成果。如司母戊鼎、赵州桥、四大发明等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些图片,从技术、工艺、设计等角度展开专业解读,感受我国古代科技的先进和繁荣。学生主动进入到互动交流环节,教师引导他们对我国古代科技成果做介绍和总结,学生开始互动讨论,选择最喜欢的古代科技成果进行具体交流。如陈皮、薏米、枸杞等,这些东西可以入药,也可以煮水喝。教师引入话题:中华医药源远流长,你对中医了解吗?然后列出实例,说说中医的精妙之处。

(二)优化教学设计

传统文化与道德与法治学科高度契合,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有优化意识,精选渗透角度、优化教学程序,让更多学生顺利进入到情境学习环节。演绎、操作、游戏、竞赛、演讲、辩论等,都属于常见教学组织形式,教师在学生活动中主动渗透传统文化内容,以开阔教学视界,让学生延伸学习思维,在近距离接触和讨论中形成文化认知。

教师组织学生做探究活动,能够创造更多探索学习机会,学生结合平常生活中相关信息做自主探究活动,其多种感官的参与,体验会更为丰富。如教学《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这部分内容,教师先组织学生观察教材插图,对民间艺术形式做分类。学生逐渐达成共识:民间文学、民间舞蹈、民间美术、民间手工制作等,构成民间艺术系统。如陕西皮影戏、四川变脸、北京京韵大鼓、东北秧歌、苏州刺绣等,都属于传统文化范畴。教师要求学生选择一个艺术门类,重点介绍其突出特点。学生开始互动交流,对熟悉的民间艺术做重点介绍。教师推出系列探究性、讨论性学习活动,成功激发学生研学热情,因为有更多生活对接,给学生提供深度思考的机会,学生从中获得的感悟更为深刻。

教师有意识将传统文化技艺与课程内容相结合,成功调动学生参与热情,引导学生在生活对接中进入研究性学习环节。为课堂教学注入丰富动力,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建立学科认知,经历文化思想方面的历练。

三、依托传统节日,提升传统文化渗透品质

传统节日是我们民族特有的文化,学生对此比较熟悉,教师有意识将传统节庆活动与学科教学对接,能够为学生带来思想触动。

(一)组织节庆活动

传统节日庆祝活动丰富多彩,学生对当地流行的节庆活动比较熟悉,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有意识融入相关内容,通过媒体展示、教师讲解、学生展示、实地观察、现场参与等形式,组织学生结合生活经历展开学习研究,学生对生活节庆内容最为熟悉。传统节庆众多,包括春节、元宵节、清明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寒食节等,教师要做活动设计,让学生自然进入到活动之中。

学生有鲜活的生活体验经历,教师设计学习活动要提升对接度,推出一些实践性活动,能够对学生形成心灵触动。在教学《我们当地的风俗》时,教师讲述一个民间传说故事,重点介绍春节的习俗,学生对春节比较关注,更关心相关文化内容渗透。教师要求学生介绍当地春节习俗,学生对这个内容比较熟悉,都能够积极参与。教师组织学生阅读“尊老敬老风俗介绍会”相关内容,并鼓励学生讲述身边的真人真事,弘扬孝德文化。学生都能够讲述熟悉的案例,教师组织互动评价,渗透传统文化。

(二)落实教学目标

教师对教材内容做深度分析,找到适合的渗透角度,及时引入传统文化内容,让学生进入到对接性、交融性学习环节。如果有需要,也可以吸纳部分学生家长的参与,设计一些亲子活动方案,确保教学目标的顺利落实。传统节庆活动带有地方特色,不同地域有不同呈现形式,教师要做好具体指导。

如端午节,学生对节日来历比较了解,对吃粽子、划龙舟习俗也比较熟悉。教师设计赛龙舟游戏活动,让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以凳子为“舟”,在操场上画出“赛道”,小组中的每一个成员的凳子都用细绳连接。学生在教师指挥下进入比赛环节,因为对抗性很高,其场面异常热烈。在这个教学活动组织中,学生对传统节日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因为是比赛活动,学生都能够全身心投入其中,从比赛中获得的学习体验更为深刻。教师在活动组织前后都引入思想教育,让学生自然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教师对学生生活认知有客观把握,针对学生学习心理展开活动设计,成功激发其参与活动主动性,其教育效果显著。

教师对学生生活实践有更深入的了解,以提升教学设计的适合性。学生参与传统节庆活动比较普遍,对传统节庆活动内容最为熟悉,教师从文化传承角度展开教学引导和设计,组织学生在传统节庆活动中接受文化教育,其感知体验更为鲜活而多元。

四、分享历史故事,巩固传统文化渗透成果

学生对传统文化有选择倾向,对历史故事情有独钟,教师结合教材内容做对接设计,利用历史故事打开教程,能够成功激发学生学习思维。历史故事本身具有文化属性,教师针对学生文化知识积累情况展开对应设计,组织学生演绎历史故事,能够形成更多鲜活的教育契机,确保文化传承效果。

(一)讲述演绎故事

教师精选教学内容,对学生占有信息有理性判断,以提升教学适合性,寻找适合的教学切入点,如寻求历史故事渗透渠道,利用课堂演绎、讲述、交流等活动形式,对学生展开传统文化教育。学生掌握不少历史故事,这是难得教学资源,教师引导学生主动讲解故事、编辑故事、演绎故事、评价故事,都能够从中获得一些启示,促进文化素养的养成。在故事资源整合时,教师不妨借助网络,或者引导学生参与素材整合行动,都能够创造一些教育契机。

学生阅读教材内容时,教师需要有针对性引导,提出具体的学习目标,这样才能提升教学适配性。如教学《传统美德源远流长》,教师在导学环节,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故事“朱冲还牛”,让学生归结其中的哲理。学生从“宽厚、仁爱、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等角度展开归结和点评,顺利进入到学习核心。在学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相关内容时,教师选择一个爱国英雄故事讲述给大家听。学生喜欢听故事,教师利用故事做启示,其适合性更高。教材中的故事、课外的故事,都是学生比较有感觉的内容,教师科学运用传统故事打开教程,给学生带来思想触动,形成道德认知。

(二)延伸教学训练

学科训练设计时,教师有意识融入一些历史故事,无疑能够对学生多种感官带来触动,学生学习关注力一旦启动,势必能够产生丰富学习动机。生活中有太多传统文化内容,学生拥有传统文化素材众多,教师要对教学现实有清醒认知,正确运用这些教育素材,让学生主动接受传统文化教育。

传统文化包含内容众多,教师需要做好筛选,与教材内容做好对接处理,以提升教学适配性。在教学《我们神圣的国土》时,教材内容都是从地理角度展开构建的,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观看相关素材时,推出知识竞赛活动。我国幅员辽阔,地形特点鲜明,深入阅读相关内容,梳理一些基本知识信息,准备参与知识竞答活动。学生对地理知识有主动探索的意识,课堂学习渐入佳境。特别是竞赛活动,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抢答,教与学达成更多互动,教学效果更为突出。教师利用一些古代保家卫国的杰出英雄事迹引导,让学生课后借助网络搜集这方面的信息,并将搜集到的信息推送到学科微信群,让大家共享这些信息。学生对民族英雄充满敬意,教师利用这些素材引导学生认知,产生共鸣,其感知体验更为丰富。

在学科训练中渗透传统文化内容,教师需要做好必要的学情调查,根据学生生活认知积累情况投放教学设计,让更多学生进入传统文化学习活动之中,在实践体验中建立文化情结。教师从学生学习实际出发展开教学设计,以提升训练的针对性。

五、结语

教师做好学情调查,针对学生知识储备情况,推出一些文化学习任务和活动,能够对学生形成心灵冲击。教材本身也蕴含一些传统文化内容,教师要做深度发掘,利用更多辅助手段,创设适合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主动进入到文化交流性学习之中,由此建立起来的学习体验更为丰实。

猜你喜欢

古诗词内容传统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踏青古诗词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主要内容
古诗词中的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