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豆种植与病虫害防治技术探究
2024-04-08高菊霞
高菊霞
(天祝县哈溪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 甘肃武威 733206)
蚕豆又称罗汉豆,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在我国许多地区广泛种植。蚕豆不仅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可作为日常烹饪食材或加工成各种食品,还具有多种用途,如制作肥料、饲料等。随着人口的增长,人们对蚕豆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因此,提高蚕豆的产量和品质,对于保障粮食安全、提高农民收入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蚕豆种植产业面临着许多挑战,如气候变化、病虫害和土地资源的有限性等。这些问题会影响蚕豆的产量和品质,进而影响蚕豆种植的经济效益,不利于实现增产增收的目标。因此,有必要通过研究蚕豆种植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技术,优化蚕豆种植生产过程,提高其产量和品质。
1 种植技术
1.1 合理轮作
蚕豆在生长过程中需要丰富的营养和充足的水分,其生长状况受土壤质地和气候条件影响十分显著,若种植者在田间实行连作,会导致土壤养分的枯竭和病虫害的累积,影响蚕豆的品质和产量[1]。因此,合理轮作是提高蚕豆产量和品质的重要措施。理想的情况下,蚕豆应与禾本科作物进行轮作,如小麦、玉米等。禾本科作物生长过程中吸收的养分与蚕豆不完全相同,因此可以有效地避免土壤养分的单一消耗,保持土壤肥力。同时,禾本科作物的根系发达,有助于改善土壤结构,为蚕豆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
在进行轮作时,要注意作物的生长周期。不同的作物有不同的生长周期和生长阶段,通过合理轮作,可以充分利用土地和气候资源,确保各种作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此外,也须考虑作物的生长特点,例如蚕豆适合在较宽的行距上种植,而小麦则适合密植。因此,在制订轮作计划时,应根据作物的生长特性和生长周期进行合理安排。
1.2 精细化整地
精细化整地是蚕豆种植的重要环节之一,做好这一工作,可以改善土壤环境,提高蚕豆播种质量和出苗率,促进蚕豆的生长和发育。精细化整地一般宜在秋季进行,此时气温适宜,土壤水分适中,有利于整地工作的进行。整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清除杂草和残茬。在整地前,应先将田间的杂草和残茬清除干净,以免影响蚕豆的生长。(2)破碎土壤。整地时,应将土壤破碎成细小的颗粒状,便于播种,促进种子发芽。同时,还可以增加土壤的孔隙度,提高土壤的透气性和保水能力,有助于蚕豆根系的扩展和根瘤的形成[2]。(3)平整土地。破碎土壤后,应将土地整平,确保田面平整、松软、细碎,以利于播种和出苗。
1.3 选种和种子处理
选择优质、抗病、抗逆性强的蚕豆品种是提高产量的关键。在选种时,应选择粒大饱满、无病虫害的种子,这不仅可以提高出苗率和成活率,还能够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选好种子后,还需要对种子进行处理,为后期的生长和发育打下良好的基础。种子处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晒种。应选择晴朗天气,将蚕豆种子晾晒1 d~2 d,杀灭种子表面的病原微生物,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抗病性。(2)消毒。用一定浓度的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等,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3)浸泡。将消毒后的种子浸泡在清水中10 h~12 h,使其充分吸水膨胀。(4)催芽。将浸泡后的种子用湿布包裹,放在温暖处催芽2 d~3 d,直到大部分种子都发芽为止。
1.4 播种
选择合适的播种期,可以充分利用自然环境资源,使蚕豆在适宜的气候条件下生长,提高其产量和品质。通常情况下,对播种期的确定,应考虑当地的气候条件和蚕豆的品种特性。一般来说,应选择在土壤温度适宜、湿度适中的时候进行播种。在以往的种植实践中,有很多地区是在秋分时节播种蚕豆,但随着气候的变化,这种早播方式往往会对蚕豆的品质造成不良影响。若当地存在冬暖春寒的情况,蚕豆遇高温会旺长,年前旺长的蚕豆本身抗寒能力差,在冬季易出现垮秆、冻死等情况,同时这一批蚕豆在春季也更易受蚜虫、黄沙天气影响,导致减产。鉴于此,建议将蚕豆播种时间调整到10 月10 日—10 月20 日,实行寒露后播种。若田间地块缺墒,可适当提早几天播种。冬至后,这一批播下的蚕豆会长出主茎叶6 枚~7 枚,单枝分枝4 个~5 个,越冬、抗病虫害能力强。
蚕豆的播种方式主要有直播、条播、撒播三种。其中,直播是在田间的土壤耕作层中按一定的行距和株距直接播种,操作简便,但播种质量难以保证[3]。条播与撒播需要种植户在前作收获后及时耙地,施加底肥,在田间开沟起垄,遵循一定的株距进行播种,随后盖土。撒播一般需要分2 次~3 次均匀进行。
在确定播种密度时,应考虑蚕豆的生长特点、土壤肥力、气候条件等因素。一般来说,蚕豆的适宜种植密度为10 000 株/亩~12 000 株/亩,行距为50 cm~60 cm,株距为20 cm~30 cm。另外,播种深度和覆土厚度对蚕豆的出苗和生长也有很大影响。播种深度应适宜,不宜过深或过浅。一般来说,播种深度应为5 cm~8 cm,并根据田间的具体情况适当调整。在播种后,应及时覆土,覆土厚度应为2 cm~3 cm。覆土时,要将土壤均匀覆盖在种子上,以利于种子的发芽和生长。
1.5 水肥管理
水肥管理也是蚕豆种植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之一,通过合理的灌溉和施肥,可以满足蚕豆在不同生长阶段对水分和养分的需求,提高其抗逆性和产量。
1.5.1 基肥施用
基肥是蚕豆生长的基础,可以为蚕豆整个生长期提供持久的养分。以条播、撒播为例,在完成整地,确保土块耙碎、地面耙平后即可施用基肥,施肥后再进行开沟起垄。基肥的种类和施用量应根据土壤肥力和蚕豆的品种特点来确定。一般来说,每亩应施用有机肥1 000 kg~1 500 kg、尿素10 kg~20 kg、过磷酸钙20 kg~30 kg、硫酸钾10 kg~20 kg。在施用基肥的同时,还可以在田中撒施一些草木灰或砻糠灰等,以增加土壤中的钾含量、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
1.5.2 水分管理
蚕豆生长过程中需要适量的水分,在不同的生长阶段,水分需求量也有所不同。在苗期,应保持土壤湿润,以利于出苗和幼苗生长;在开花结荚期,应增加浇水次数和浇水量,以促进花芽分化和荚果的发育;在成熟期,应减少浇水次数和浇水量,以利于蚕豆成熟和品质的提高。另外,在雨季时,要注意及时排水,以免田间积水影响根系生长、诱发病害;干旱时要注意灌溉保湿,以免缺水影响蚕豆的正常生长。
1.5.3 追肥管理
在蚕豆生长过程中,需要根据其生长情况和土壤养分状况进行合理的追肥。一般来说,在幼苗期应追施提苗肥,如每亩施尿素10 kg,以促进幼苗生长;在分枝期应追施促花肥,如每亩施尿素5 kg~10 kg 以及复合肥20 kg,以促进花芽分化;在开花结荚期应追施荚果肥,可每亩施用0.1%的钼酸铵溶液或0.2%的磷酸二氢钾溶液0.2 kg 或0.05%的硼砂溶液,以促进荚果发育和提高产量。同时,追肥要与浇水相结合,以更好地发挥肥效。
1.6 中耕除草
中耕除草是蚕豆种植过程中一项重要的农事活动,对于提高蚕豆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首先,通过中耕除草,可以减少杂草对土壤养分的消耗,避免蚕豆因竞争养分而影响生长。其次,通过中耕,可以改善土壤的通气性和排水性,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增加土壤肥力,为蚕豆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最后,通过除草,可以防止杂草的生长对蚕豆产生遮阴、病虫害等不良影响,保证蚕豆生长发育良好。在蚕豆种植过程中,应根据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和不同实际情况,适时采取合适的方法进行中耕除草,以保证蚕豆的高产优质。
中耕除草一般应在蚕豆生长期间多次进行。第一次中耕除草通常在幼苗期,这时蚕豆根系较浅,对土壤湿度和通气性要求较高,因此要及时进行中耕除草,以保持土壤疏松、排水良好。第二次中耕除草一般是在分枝期,此时蚕豆植株已经长出一定的分枝,需要更多的养分和水分供应,因此及时进行中耕除草十分重要。第三次中耕除草通常在开花期,此时蚕豆植株已经达到一定的高度,需要更多的光照和通风,同时需要防止杂草的生长对花蕾产生不良影响。
2 病虫害防治技术
2.1 锈病
锈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病害,主要危害蚕豆的叶片和茎部,严重时会对蚕豆的生长和产量产生严重影响。蚕豆锈病主要表现在叶片上,最初会出现黄绿色或黄色的斑点,随着病情发展,斑点逐渐扩大并隆起,形成夏孢子堆。夏孢子堆破裂后散发出夏孢子,这些孢子会传播到其他植株上,使病害范围进一步扩大。锈病严重时,会使叶片枯黄脱落,甚至导致整株植物死亡。蚕豆锈病的防治技术包括:(1)农业防治:不同品种的蚕豆对锈病的抗性有一定的差异,应选用抗病性强、耐病性好的品种进行种植;种植时应合理轮作,加强田间管理,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同时,应做好清沟排水工作,降低田间湿度,以减少锈病的发生。(2)化学防治:在发病初期,及时喷药防治,可选用三唑酮、烯唑醇等药剂进行喷雾防治,每隔7 d~10 d 喷1 次,连续喷2次~3 次,注意交替使用不同的药剂,以免病菌产生抗药性。(3)加强监测:在锈病发生期,应加强对病害的监测和观察,及时发现和控制病情的发展,如发现中心病株,应立即拔除并集中销毁。
2.2 赤斑病
赤斑病是蚕豆生长中后期常见的病害之一,可导致叶片枯死、植株早衰和籽粒减产。赤斑病的症状表现为叶片上出现赤色的斑点,随后逐渐扩大成圆形或不规则形的病斑,病斑中央呈灰白色,边缘呈深褐色。严重时,整个叶片会布满病斑,导致叶片枯黄脱落,影响植株光合作用和产量[4]。赤斑病的防治技术主要包括:(1)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及时清除残株败叶,减少越冬菌源。(2)化学防治:在发病初期喷洒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或50%苯莱特可湿性粉剂1 500 倍液,每隔7 d~10 d 喷1 次,连续喷2 次~3 次。
2.3 蚜虫
蚜虫是蚕豆生产中常见的害虫之一,主要危害蚕豆的叶、花和豆荚。蚜虫会吸食蚕豆植株的汁液,导致植株生长缓慢、叶片卷曲、花朵脱落,影响其产量和品质。蚜虫的防治技术主要包括:(1)生物防治。利用天敌来控制蚜虫的数量,是一种有效的生物防治方法。农户应保护和利用瓢虫、食蚜蝇等天敌捕食蚜虫,也可在田间设置人工鸟巢,吸引鸟类栖息和捕食蚜虫。(2)农业防治。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杂草和枯枝落叶,减少蚜虫的滋生场所。同时,合理施肥和灌溉,促进植株健壮生长,提高抗蚜能力。(3)化学防治。在蚜虫危害较严重时,可采用化学药剂进行喷雾防治,如吡虫啉、啶虫脒等,期间注意控制用药量和药剂浓度,避免对蚕豆植株和天敌造成药害和环境污染。应选择在清晨或傍晚施用药剂喷雾,以提高防治效果[5]。(4)物理防治。在田间设置黄板,利用蚜虫对黄色的趋性来诱杀蚜虫。黄板的设置位置应尽可能靠近植株顶部,以提高诱杀效果。(5)加强监测。加强对蚜虫的监测和观察,及时发现和控制虫情的发展,如发现中心虫株,应立即拔除并集中销毁。
3 结语
蚕豆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应用,对于提高蚕豆的产量和品质至关重要。在蚕豆种植过程中,应注意科学运用合理轮作、精细化整地、选种和种子处理、播种、水肥管理和中耕除草等方面的措施。同时,对于不同类型的病虫害,应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在防治过程中,注意保护天敌,采用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以减少对环境和蚕豆农产品的污染,促进蚕豆产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