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经筋刺法理论治疗周围性面瘫验案

2024-04-08梁伟魏丹李澎

中国民间疗法 2024年3期
关键词:颊车风池经筋

梁伟,魏丹,李澎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国家中医针灸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 300381)

周围性面瘫为现代临床的常见性、多发性疾病,国外报道发病率为(11.5~53.3)/10万[1]。周围性面瘫归属中医“口僻”“吊线风”范畴。中医认为,本病的主要病机为脉络气血亏虚(阳明、少阳等)、风寒侵袭、经脉失养等[2]。该病确切病因未明,可能与病毒感染或炎性反应有关[3]。临床主要有患侧面部嘴角偏斜、流涎、鼓腮时嘴角漏风、食物留存、迎风流泪等表现,查体可见患侧额纹变浅或消失、眼裂加大、鼻唇沟变浅或消失等,通常在48 h内达到高峰,部分患者可有耳道内或乳突后疼痛[4]。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时,早期应用激素仅能阻止面瘫继续发展,并不能起到较大的治疗作用,且早期应用激素治疗的患者治疗周期更长,不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5]。中医针灸治疗本病具有良好疗效。现介绍笔者应用经筋刺法理论治疗周围性面瘫验案2则。

1 病案举隅

1.1 病案1 患者,男,53 岁,2022 年3 月12 日因工作劳累受凉后出现右乳突后方痛,1 d后出现右脸部感觉异样,伴随右嘴角下垂、流涎,右眼睑闭合功能不全,流泪,右鼻唇沟过浅,右额纹消失。患者就诊于某中医院住院治疗,予西医对症治疗及针刺治疗。2周后患者部分情况改善,仍遗留右嘴角下垂,右鼻唇沟浅,右眼睑闭合功能不全等症状。后多次求诊于数名医师,经针刺、拔罐、中药等治疗后症状改善不明显。经人推荐于2022年5月20日就诊于本院针灸科门诊。刻下症:右额纹深度较浅,挑眉时两侧不对称,右眼睑闭合功能不全,右嘴角略微低垂,右鼻唇沟较浅,饮食、睡眠状况良好,二便正常,舌淡,苔薄白,脉弦而细。西医诊断:周围性面神经炎。中医诊断:面瘫,风寒上袭证。治法:祛风散寒通络。取穴:在面部右侧取阳白、印堂、攒竹、口禾髎、鱼腰、太阳、夹承浆、丝竹空、颧髎、四白、下关、颊车、迎香、地仓、经筋排刺穴,左手合谷、风池。

具体操作:嘱患者取仰卧位,针刺部位常规消毒。太阳透地仓:用0.3 mm×70 mm 针灸针从太阳入针,透刺至地仓下。地仓透颊车:用0.3 mm×70 mm 的针灸针从地仓入针,透刺至颊车下。其余穴位均选用0.25 mm×40 mm 针灸针。地仓和颊车之间阳明经筋排刺法:在二穴中间根据阳明经筋的循行方向,采用多针浅刺、排刺法,在二穴中间每隔0.5寸刺1针,进针约10 mm。阳白四透:以阳白为中心,分别向攒竹、丝竹空、上星、头维方向透刺约25 mm。丝竹空透鱼腰:从丝竹空进针至鱼腰下,进针约25 mm。鱼腰透阳白:从鱼腰进针刺向阳白,进针约12.5 mm。四白两针:从四白进针,一针斜刺向目内眦,进针约12.5 mm,另1针刺向相反方向,轻微提插以四白局部肌肉抽动为度。于迎香、口禾髎、夹承浆向外斜刺约12.5 mm,于颧髎、攒竹直刺约12.5 mm,于印堂平刺约12.5 mm,于合谷、风池直刺约25 mm。下关闭口取穴,直刺约25 mm。诸穴皆行平补平泻,得气后留针30 min。每日针刺1 次,持续治疗5 d 后休息2 d,1周为1 个疗程。

治疗3个疗程后,患者右鼻唇沟明显变深,两侧额纹差异基本消失,眼睑闭合完全,基本恢复正常。

按语:《灵枢·百病始生》曰:“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卒然逢疾风暴雨而不病者,盖无虚,故邪不能独伤人。此必因虚邪之风,与其身形,两虚相得,乃客其形。两实相逢,众人肉坚,其中于虚邪也,因于天时,与其身形,参以虚实,大病乃成。”患者工作劳累后正气不足,络脉空虚,适逢风寒邪气侵入头面,经气阻滞,经脉失养,肌肉纵缓不收,发为本病。《诸病源候论》记载:“风邪入于足阳明、手太阳之经,遇寒则筋急引颊,故使口僻,言语不正,而目不能平视。”可见,周围性面瘫的发病机制之一是风寒邪气袭扰阳经,故治疗也当以疏散阳经风寒为主,取穴也以足阳明、足少阳、手少阳经为主。阳白归属胆经,为足少阳经与阳维脉之会,阳维脉联络各阳经以归于督脉,可调节全身阳气。《类经》记载阳白主治“头痛,目昏多眵,背寒栗,重衣不得温”。故阳白主寒热表证,可调节阳气以疏散风寒。本案中阳白一穴四针,分别向攒竹、丝竹空、上星、头维4个方向透刺,加强了阳白同足太阳经、手少阳经、督脉和足阳明经之间的联系,振奋四经阳气。印堂归属督脉,督脉有统摄全身阳气、维系人身元气的作用,故该穴可调节阳气,治头面五官病证。攒竹主治目疾,《针灸大成》谓其“主目,视物不明,泪出目眩,瞳子痒,目瞢,眼中赤痛及睑瞤动不得卧”。周围性面瘫患者多有迎风流泪、眼睑闭合不全、瞬目不一致等表现,故取攒竹。鱼腰位于瞳孔直上,眉毛中,其下分布眶上神经外侧支及面神经的分支,主治面神经麻痹及眼睑下垂。太阳透地仓是治疗面瘫的经验效法。丝竹空归属手少阳三焦经,主治目赤肿痛、眼睑瞤动,可调节眼睑开阖失司。四白位于眶下孔处,下方布有面神经分支,《针灸大成》载:“主头痛,目眩,目赤痛,僻泪不明,目痒,目肤翳,口眼僻不能言。”针刺四白可疏调局部经筋气血、活血通络。口禾髎、夹承浆、颧髎、下关、颊车、迎香等均为局部取穴,可疏导被邪气阻滞的面部经脉气血,恢复面部肌肉功能。阳明经是多气多血之经,且在脸部循行范围广,所以针刺阳明经可以推动脸部气血运行,故选取合谷,既可疏散头面部风邪,又有“面口合谷收”之意。患者为单侧面部发病,针刺对侧合谷,亦含“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以右治左,以左治右”之理。风池为风邪侵袭入脑之要冲,又为治风之要穴。风池归属胆经,胆经循行“起于目锐眦”“其支者……至目锐眦后”,与眼部关系密切。《针灸甲乙经》载风池主治“目泣出”“目内眦赤痛,气厥,耳目不明”,《针灸聚英》记载风池治“气发耳塞,目不明”。风池又为“醒脑开窍针刺法”的主穴之一,可行散头面风邪。另风池交会于阳跷脉,《圣济总录》云:“两足跷脉……合于太阳,其气上行,气并相还,则为濡目。”故风池可司眼睑之开阖,主濡润眼目。取风池以疏风散邪,改善眼周症状,诸穴共用,取得良好疗效。

1.2 病案2 患者,女,35 岁,2022 年5 月15 日劳累后发生左口眼斜,左额纹颜色过浅,左眼睑闭合功能不全,左耳乳突部酸痛不适,无眩晕、头痛,无肢体活动不便等症状,患者未进行治疗,症状未见好转,2 d后患者左耳乳突部疼痛加重,遂就诊于本院门诊。现症:左口眼斜,左额纹颜色变浅,左眼睑闭合不全,左耳乳突部疼痛,肢体活动正常,纳可,夜寐欠安,二便调,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西医诊断:周围性面神经炎。中医诊断:面瘫,风寒上袭证。治法:祛风散邪,通络止痛。取穴:在面部左侧取阳白、印堂、攒竹、口禾髎、鱼腰、太阳、夹承浆、丝竹空、颧髎、四白、下关、颊车、迎香、地仓、经筋排刺穴,风池、右手合谷。

具体操作:穴位、经筋刺法同病案1,左侧阳白、颧髎局部刺络放血拔罐,出血量为2 m L。

首次治疗后,患者眼睑闭合程度较治疗前好转,乳突部疼痛减轻,左侧额纹较前1 d变深。治疗1个疗程后,患者乳突部疼痛进一步减轻,左鼻唇沟变深,两侧口角高度差异减小。连续治疗3个疗程后,患者眼睑可以完全闭合,乳突部疼痛消失,两侧口角基本平齐,两侧额纹对称,基本恢复正常。

按语:《素问·评热病论》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诸病源候论》云:“体虚受风,风入于夹口之筋也。足阳明之筋上夹于口,其筋偏虚,风因乘之,使其筋偏急不调,故令口僻也。”可见体虚受风是面瘫的重要病因。此案患者同样为劳累后发病,症状也表现为典型的周围性面瘫症状。患者发病时间短,且脉象浮紧,可判断证型为风寒在表,治疗当以疏风解表止痛为主。对于面瘫早期患者,笔者常用经筋刺法和刺络拔罐两种方法配合治疗。刺络放血疗法可应用于周围性面瘫的各个时期,且现代临床研究表明该法可改善微循环瘀滞状态,增加血氧含量,减轻甚至消除局部瘀血、水肿,促进面神经的修复和再生[6-7]。研究表明,拔罐疗法可调节免疫,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患者新陈代谢和体内毒素的排出,并且可以改变肌肉组织的张力,从而降低肌肉僵硬程度,最终减轻肌肉疼痛[8]。石学敏院士认为,刺络拔罐的优点是可控制出血量,且可避免余邪未尽、邪寇伏留[9]。本案患者发病急骤,时间较短,风邪阻滞经络,故加刺络放血拔罐以祛局部邪气,面部经络风邪立时得散,局部气血得以运行,经脉得以濡养,故治疗效果显著。

2 讨论

张介宾在《类经》中提出:“十二经脉之外,而复有所谓经筋者何也? 盖经脉营行表里,故出入脏腑,以次相传,经筋联缀百骸,故维络周身,各有定位。”经筋是十二经脉之气结、聚、散、络于筋肉、关节,联络四肢百骸,维系周身的重要通道。经筋刺法是石学敏院士依据《灵枢·经筋》“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腧”提出的经筋治病学说,采用围刺、透刺、排刺、一针多向透刺等针刺方法,可治疗卒中后手功能障碍、中风后言语謇涩、格林-巴利综合征、腰痛等多种疾病[10]。经筋刺法对周围性面瘫的治疗,也有良好的效果。在上述2则案例中透刺法与排刺法均有应用,且透刺法运用较多,如丝竹空透鱼腰、太阳透地仓、地仓透颊车、阳白四透等。经筋透刺法与传统针刺相比,进一步强化了针感,加强了疏通经气与经络传导感应的作用,且针刺作用面积更广,对于周围性面瘫这种功能受损影响范围较大的疾病有更好的效果。研究表明,相较于传统针刺法,经筋透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有效率更高[11]。经筋排刺法是将经筋理论与排刺法结合起来,在患处局部或经络附近进行较为密集且排列成行的针刺之法[12]。本文中排刺部位为地仓与颊车之间阳明经循行部位。由此2则案例可见,经筋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确有良好效果,值得在临床中实践应用。

需要注意的是,面神经在严重水肿或水肿持续时间较长时可能因分支缺血缺氧而坏死,从而遗留永久性的后遗症,故需尽早治疗,以免贻误病情,错过最佳治疗时机[13]。早期针刺可改善周围性面瘫患者面部血液循环,为受损的分支神经提供营养物质[2],因此对于周围性面瘫针刺介入越早,治疗痊愈率越高,病程越短,后遗症越少。目前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方法多样,可配合中药、推拿、灸法等多种手段[14]。经筋刺法也可与之结合,“杂合以治”,以解除患者病痛,缩短病程,取得更好的疗效。

猜你喜欢

颊车风池经筋
经筋排刺法结合体外冲击波治疗中老年肩周炎的临床观察
常按5穴护牙齿
常按7穴不掉牙
火针经筋点刺配合针刺治疗Megie综合征验案1则
感冒露苗头 速按迎香、风池和大椎穴
三种经典题型带你玩转勾股定理
基于数据挖掘对郑启仲小儿风池气池诊法经验的规律研究❋
小穴位 大健康
壮医针刀经筋解结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研究
冷针冷灸治疗胃火牙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