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清乳酸脱氢酶、β 2-微球蛋白及铁蛋白水平与侵袭性B 细胞淋巴瘤患者预后的关系△

2024-04-07彭湃潘琼闫晓倩

癌症进展 2024年2期
关键词:霍奇金铁蛋白淋巴瘤

彭湃,潘琼,闫晓倩

郑州市中心医院肿瘤内科,郑州 450000

淋巴瘤是临床常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根据病理类型可分为霍奇金淋巴瘤与非霍奇金淋巴瘤,据统计,50%以上非霍奇金淋巴瘤具有一定侵袭性[1-2]。非霍奇金淋巴瘤根据细胞来源可再细分为B 细胞、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细胞、T细胞等类型,其中B 细胞型占大多数,约70%,为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主要类型。侵袭性B 细胞淋巴瘤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有研究指出,其发病可能与免疫、病毒、环境等因素相关,目前主要治疗方案包括放疗、化疗、生物治疗等[3]。随着现代综合治疗技术的发展,侵袭性B 细胞淋巴瘤患者的病死率已明显降低,但仍有部分患者经系统治疗后无法有效控制病情,甚至在短期内复发、死亡。如何有效预测患者的预后,以便采取干预措施,成为目前侵袭性B 细胞淋巴瘤研究的难点与热点。本研究探讨血清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β2-MG)及铁蛋白水平与侵袭性B 细胞淋巴瘤患者预后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 年1 月至2014 年1 月郑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侵袭性B 细胞淋巴瘤患者。纳入标准:①符合《现代肿瘤学(第三版)》[4]中关于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的诊断标准,经病理学检查证实;②均接受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表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R-CHOP)方案化疗;③年龄18~75岁。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恶性肿瘤;②肝肾功能不全;③继发性侵袭性B 细胞淋巴瘤。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本研究共纳入60 例侵袭性B 细胞淋巴瘤患者,其中男37 例,女23 例;年龄25~69 岁,平均(47.13±8.48)岁;Ann Arbor 分期:Ⅰ期4 例,Ⅱ期15 例,Ⅲ期21 例,Ⅳ期20 例。本研究经过郑州市中心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822863)。

1.2 化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R-CHOP 方案化疗:第1 天,注射用环磷酰胺750 mg/m2静脉滴注;第1~2 天,注射用盐酸表柔比星75 mg/m2静脉滴注;第1 天,注射用长春新碱1.4 mg/m2静脉推注;第1~5 天,醋酸泼尼松片100 mg 口服。21 天为1 个疗程,连续治疗4 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①治疗4 个疗程后,依据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指南[5]评估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完全缓解,目标病灶完全消失,至少持续1 个月;部分缓解,目标病灶最大径与最大垂直径的乘积与基线相比减少50%~75%,至少持续1 个月;疾病稳定,目标病灶最大径与最大垂直径的乘积与基线相比减少﹤50%或增加﹤50%;疾病进展,目标病灶最大径与最大垂直径的乘积与基线相比增加≥50%或出现新病灶。疾病控制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疾病稳定)例数/总例数×100%。②治疗前后,采用深圳迈瑞公司BS-180 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LDH 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β2-MG 水平,试剂盒购自上海恒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采用美国雅培全自动化学发光仪检测血清铁蛋白水平,试剂盒由美国贝克曼公司提供。③治疗后,采用回院复查的方式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3年的随访,每月回院复查1 次,并根据患者情况予以相应针对性护理,记录患者的预后情况,比较不同预后患者治疗4 个疗程后血清LDH、β2-MG、铁蛋白水平,分析上述指标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 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 秩相关分析;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60 例侵袭性B 细胞淋巴瘤患者化疗4 个疗程后,完全缓解38 例,部分缓解7 例,疾病稳定4 例,疾病进展11 例,疾病控制率为81.67%(49/60)。

2.2 治疗前后血清LDH、β 2-MG、铁蛋白水平的比较

治疗4 个疗程后,侵袭性B 细胞淋巴瘤患者血清LDH、β2-MG、铁蛋白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1)

表1 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患者治疗前后血清LDH、β2-MG、铁蛋白水平的比较(±s)

表1 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患者治疗前后血清LDH、β2-MG、铁蛋白水平的比较(±s)

时间治疗前(n=60)治疗后(n=60)t值P值LDH(U/L)238.35±42.88 182.91±32.90 11.334 0.000 β2-MG(mg/L)3.04±0.53 2.42±0.44 9.902 0.000铁蛋白(ng/ml)532.15±87.12 123.65±16.55 35.682 0.000

2.3 不同预后侵袭性B 细胞淋巴瘤患者治疗后血清LDH、β2-MG、铁蛋白水平的比较

随访3 年,所有患者均未失访,生存43 例,死亡17 例。生存患者治疗4 个疗程后血清LDH、β2-MG、铁蛋白水平均明显低于死亡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2)

表2 不同预后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患者治疗后血清LDH、β2-MG、铁蛋白水平的比较(±s)

表2 不同预后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患者治疗后血清LDH、β2-MG、铁蛋白水平的比较(±s)

预后生存(n=43)死亡(n=17)t值P值LDH(U/L)170.87±20.86 213.36±25.79 3.430 0.001 β2-MG(mg/L)2.32±0.25 2.67±0.28 3.335 0.002铁蛋白(ng/ml)113.26±16.48 149.93±21.37 23.337 0.000

2.4 血清LDH、β2-MG、铁蛋白水平与侵袭性B 细胞淋巴瘤患者预后的相关性

Spearman 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LDH、β2-MG、铁蛋白水平与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预后生存均呈负相关(r=-0.718、-0.823、-0.753,P﹤0.05)。

3 讨论

机体免疫状态与肿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近年来研究证实,免疫稳态破坏是侵袭性B 细胞淋巴瘤发生的重要机制,正常情况下,肿瘤细胞被人体免疫机制监视排斥,当侵袭性B 细胞淋巴瘤因某些原因启动时,肿瘤细胞会发生免疫逃逸,在淋巴器官中异常增殖,破坏正常的淋巴结组织结构,导致机体免疫功能损伤,而机体免疫系统的紊乱又会加剧肿瘤恶化,促进侵袭性B 细胞淋巴瘤的进一步发展[6-8]。

血清肿瘤标志物在恶性肿瘤的诊断中具有创伤小、操作方便及灵敏度高等独特优势,一些新型标志物如β2-MG,在B 细胞淋巴瘤的诊断、治疗、预后评估中有重要作用,越来越受到临床重视。LDH、β2-MG、铁蛋白与恶性淋巴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其中LDH 是一种糖酵解酶,在人体内广泛分布于各种组织中,肾脏中含量最高。机体发生肿瘤时,糖酵解酶作用增强,LDH 合成及释放增多,血清中LDH 水平相应增高。LDH 是非霍奇金淋巴瘤国际预后指标之一,可反映肿瘤细胞增殖情况,当血清LDH 水平升高时,提示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肿瘤负荷大、恶性程度高、预后差[9-10]。β2-MG 是一种小分子球蛋白,由99 个氨基酸组成,存在于有核细胞表面,而淋巴系统是其主要合成场所。健康者血清β2-MG 水平保持稳定,发生非霍奇金淋巴瘤时,淋巴细胞增殖率升高,细胞周期加快,导致血清β2-MG 水平持续升高。部分学者指出,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血清β2-MG 升高提示肿瘤恶性程度增加,患者的预后较差,而经治疗后血清β2-MG 水平回落至正常的患者具有较高的临床缓解率[11-12]。铁蛋白与多种肝脏疾病如病毒性肝炎、脂肪肝、肝癌密切相关,有学者认为其可作为反映恶性肿瘤铁代谢的敏感指标[13]。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4个疗程后,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患者血清LDH、β2-MG、铁蛋白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提示侵袭性B 细胞淋巴瘤患者在接受R-CHOP 方案化疗后病情逐渐趋于稳定;生存患者治疗4个疗程后血清LDH、β2-MG、铁蛋白水平均明显低于死亡患者;血清LDH、β2-MG、铁蛋白水平与侵袭性B 细胞淋巴瘤患者的预后生存均呈负相关。表明血清LDH、β2-MG、铁蛋白水平可作为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患者预后的客观评估指标。

综上所述,血清LDH、β2-MG、铁蛋白水平与侵袭性B 细胞淋巴瘤患者的预后生存均呈负相关,有助于临床对患者的预后进行客观评价。

猜你喜欢

霍奇金铁蛋白淋巴瘤
铁蛋白:疫苗设计新平台
HIV相关淋巴瘤诊治进展
HBsAg阳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抗HBV治疗期间HBV再激活的危险因素分析
不一致性淋巴瘤1例及病理分析
CCL22、IL-10和FOXP3在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鼻咽部淋巴瘤的MRI表现
血清LDH、TPS、CEA和β2-MG在非霍奇金淋巴瘤诊断中的价值
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1例报道
新型天然纳米载体——豆科植物铁蛋白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羊乳中的乳铁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