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数字化背景下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提升策略研究

2024-04-07章亭

参花(上) 2024年3期
关键词:馆藏师生数字化

高职院校图书馆是师生获取知识的重要场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图书馆的服务内容、服务方式和发展方向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还存在馆藏结构不合理、资源利用率低、服务模式较单一、服务创新意识弱、队伍建设不完善、专业素养有待提升等问题。如何解决上述问题,提升高职院校图书馆的服务质量,满足师生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成为当务之急。本文以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为例,在教育数字化背景下对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提升策略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我国高职院校图书馆发展提供参考。

一、研究设计与调查分析

(一)研究设计

为了解高职院校图书馆的服务现状和读者对图书馆服务满意程度,本研究分两部分进行。第一部分从用户实际需求出发,依据相关要求,结合高职院校图书馆实际情况,确定要调研的图书馆服务内容;第二部分进行案例分析,以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为例,对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各方面服务进行分析。

(二)调查分析

本研究通过指标测评了解高职院校图书馆的读者服务现状,为促进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提高服务质量提供思路。调查分析采用专题讨论会的形式,参会人员为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所有在职馆员、相关领域专家以及相关教师。调查内容包括该校图书馆的体制与机构,工作人员,经费、馆舍、设备,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服务,管理,学术成果与交流,特色与创新八项内容,涉及圖书馆工作的各个方面,具有较强的代表性(见表1)。

在体制与机构方面,管理体制、组织机构、图书馆分馆制分值占比均在九成以上,这说明该校图书馆的体制与机构健全(见表2);在管理方面,办馆理念、业务规章制度、服务规章制度等分值占比均在九成以上(分值占比≥ 90%),这说明该校图书馆的规章制度、管理体制较为完善(见表2)。

在工作人员方面,队伍建设与落实、人员数量与年龄结构、专业人员配置等方面分值较低(分值占比≤ 60%),这说明该校图书馆队伍建设不完善,人员素质有待提高(见表3);在服务方面,读者到馆率、文献资源利用率、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科研服务及信息素质课程教育等方面的分值较低(分值占比≤ 60%),这说明该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利用率较低,服务模式较单一,教学科研服务不完善(见表3)。

二、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存在的问题——以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为例

教育数字化背景下,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存在馆藏结构不合理、资源利用率低,服务模式较单一、服务质量有待提升,队伍建设不够完善、专业素养有待提升等问题,这些都影响了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一)馆藏结构不合理,资源利用率低

第一,馆藏文献功能结构不合理。职业教育注重“教、学、做”一体,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因此在高职院校图书馆中最受欢迎的是实用性强的文献,但部分高职院校图书馆存在理论学术性文献多、实操性文献少的现象。此外,部分高职院校图书馆为了学校的高质量发展,重点采购大量非专业类图书,从而导致其馆藏文献功能结构失衡。

第二,馆藏文献类型结构不合理。许多高职院校图书馆为加强网络平台的建设,大规模引进数字化资源,导致其在经费的分配,数据库的选择,各类型文献的收藏、划分和管理方面缺乏科学考量,造成馆藏文献类型结构不合理。

(二)服务模式较单一,服务创新意识弱

第一,教育数字化背景下,读者对信息资源的需求日益多元化,但高职院校图书馆的服务模式较为单一,主要还停留在传统的服务模式,未借助网站、微信等平台提供服务,这使图书馆的服务效率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

第二,高职院校图书馆的服务创新意识弱。目前,图书馆的基本服务工作仍然围绕着实体图书、报刊的借阅、咨询等方面进行,缺乏有针对性的个性化、多样化服务,服务创新意识仍较为薄弱,服务质量难以得到有效提升。

(三)队伍建设不完善,专业素养有待提升

教育数字化的发展对高职院校图书馆工作人员有了新的要求,其不仅要掌握图书管理、图书编目的知识技能,还要具备数字资源建设等方面的能力。然而,部分高职院校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数量和年龄结构不合理,专业素养也有待提升。虽然其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和工作经验,但对新技术、新知识的接受能力较差,同时也缺少创新能力,进而导致自身业务能力难以提升,致使高职院校图书馆发展缓慢。

(四)数字资源建设不完善,师生数字素养有待加强

教育数字化背景下,高职院校图书馆应加强数字资源建设,为师生提供便捷的服务,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数字资源质量参差不齐,很多高职院校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建设不完善,无法有效满足师生需求。同时,数字资源的更新速度相对较慢,使高职院校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库难以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此外,当前部分高职院校的师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不强,其数字素养有待提升。

三、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提升策略

(一)优化馆藏结构,提高资源利用率

根据学校高质量发展的需求,高职院校图书馆应以读者为中心,以实践为导向,优化馆藏结构,形成具有专业特色的高职教育资源体系。高职院校图书馆应根据学院的教学、科研和学生的需求,结合“双高计划”的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学徒制、1+X证书人才培养模式,制订合理的资源建设策略;了解学院的教学计划、科研需求以及师生的信息需求,选购合适的纸质图书、电子图书等,丰富馆藏资源。此外,图书馆可以通过与其他高校图书馆及校企合作,通过共享信息资源、联合采购等方式,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高职院校图书馆的服务水平。

(二)创新服务模式,提高服务质量

服务能力是高职院校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高职院校图书馆必须不断创新服务模式,以“双高计划”为抓手,提升专业信息服务能力、阅读推广能力、知识服务能力等;要开展数字化服务,利用网络、数据库等,为师生提供在线阅读、在线查询、在线预约等服务;要提供更加多元化的服务模式,如开设专业咨询、文献检索、信息咨询等服务,为读者提供更加精准、个性化的服务。另外,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存在阅读积极性不高、阅读水平相对较低的问题,图书馆要从这些实际情况出发,并根据专业特点开展个性化的阅读服务。

(三)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工作人员素质

教育数字化背景下,各高职院校图书馆应重视人才队伍建设,打造一支专业化、高素质的团队。加强人才招聘和选拔工作,优先招聘具有相关专业学历和专业知识的人才;加强培训工作,提高高职院校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意识;加强高职院校图书馆与师生之间的沟通,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建立完善的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提高高职院校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和积极性。

(四)加强数字资源建设,提高师生数字素养

教育数字化背景下,数字资源已成为高职院校图书馆资源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图书馆应加大数字资源的建设力度,通过采购、自主开发等方式,提升数字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加强对数字资源的保存和保护工作,确保数字资源的可持续性和安全性。此外,高职院校图书馆还应注重师生数字素养的提高,可以与学校教务部门合作,根据教育数字化发展情况,结合本校实际,培养教师数字化教育实践创新意识,开设数据分析方法、数据可视化、数据科学等课程,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和应用能力。

四、结语

教育数字化背景下,高职院校图书馆面临着转型与发展,其为高职院校提供服务的方式和内容也面临着变革,特别是在“双高计划”和“1+X 证书”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建设应该顺势而为,从而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然而,如何做到这一点,尤其是在保证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实现信息资源的高效利用,是高职院校图书馆要面对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研究发现,教育数字化背景下高职院校图书馆存在馆藏结构不合理、资源利用率低,服务模式单一、服务创新意识弱,队伍建设不完善、专业素养有待提升,数字资源建设不完善、数字素养有待加强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优化馆藏结构、提高资源利用率,创新服务模式、提高服务质量,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工作人员素质,加强数字资源建设、提高师生数字素养等策略,以期为我国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的提升提供参考。

(作者简介:章亭,女,硕士研究生,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助理馆员,研究方向:信息资源建设与管理)

(责任编辑 刘月娇)

猜你喜欢

馆藏师生数字化
馆藏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博物馆的生存之道:馆藏能否变卖?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知还印馆藏印选——古印篇
数字化制胜
麻辣师生
介绍两件馆藏青铜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