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中的生态思想及其当代价值探究

2024-04-07陈曦

今古文创 2024年10期
关键词:自然辩证法人与自然恩格斯

陈曦

【摘要】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阐述了近代形而上学自然观被取代的必然性和人与自然之间复杂的相互关系,并对德国古典哲学自然观进行批判继承。预见了人类社会对自然界的无限索取必将引发生态危机的爆发,提出了应对生态问题的可行方案,强调人与自然是统一的整体。恩格斯的生态思想以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为指导,以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为基石,为生态理念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恩格斯在探究《自然辩证法》中的生态思想时,使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的理论框架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从而为当代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更为深刻的实践导向与智力支撑。

【关键词】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生态;人与自然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4)10-0060-05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4.10.018

基金项目:贵阳学院2023年硕士培养点研究生科研专项(项目编号:2023-YJS01)。

《自然辩证法》这一经典著作,为人们提供了珍贵的启迪和理论经验。恩格斯在自然科學领域深刻地批判了形而上学与唯心主义,揭示了其中的深层次问题。以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为基础,透过揭示自然界内在的法则,提升人类对自然界的认知水平。通过倡导人类对自然的敬畏和呵护,以避免生态危机等一系列生态问题的发生,从而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探究《自然辩证法》中的生态思想,对生态意识的树立、生态危机的化解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一、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中生态思想的历史逻辑

恩格斯毕生致力于探究生态环境的课题,尽管恩格斯尚未有一部系统阐述其生态思想的著作问世,但他的生态思想贯穿于他的全部研究之中,成为其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辩证法》深入剖析了当时自然科学的演进历程及现状,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核心,将其思想和方法应用于自然科学领域,对近代形而上学自然观和德国古典哲学自然观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辩证吸收。

(一)对形而上学机械自然观的超越

随着16至18世纪科学技术和机器化大生产的不断发展,人类的生存方式发生了转变,从自由生存向技术生存转变,同时自然观也从古代朴素辩证法转向形而上学,其中形而上学机械自然观主张以片面与静止的观点看待自然界,其核心理念是“自然界绝对不变” ①。恩格斯认为,形而上学机械自然观以科学研究为基础,区别于古希腊自然观的直观、猜测的方式,有其进步性。但受时代发展所限,形而上学机械自然观亦有其局限性,甚至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倒退现象。在古希腊的自然观中,自然界被视为一个不断演变和发展的整体,而形而上学的自然观却将其运动过程看作是纯粹的机械运动,将事物的所有变化运动视为同一的过程,否认自然界中的一切变化发展,当自然界的变化超出科学家的解释能力时,他们不得不仰仗神学的力量来解决,这就严重妨碍了自然科学的进展。恩格斯不仅指出形而上学自然观的机械性,还指出其对宗教神学自然观的革命实质上是唯物主义的,但它与宗教神学相对立的革命却带有不彻底性。

恩格斯认为机械的形而上学自然观与辩证唯物主义在本质上存在着明显的对立关系,只有遵循客观发展规律的自然观才是科学的。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处于发展变化的运动之中,并不是机械的、静止不动的。恩格斯主张从全局的视角出发,以辩证的思维方式审视事物的演化规律,而非片面地看待其局部。恩格斯在其著作《自然辩证法》中,以唯物史观的视角,对那些僵化地将自然界和自然科学视为形而上学机械自然观的观点进行了批判,并指出伴随着历史的演进,包括自然科学在内的科学是一定会进步的,自然观也会随着不断进步的自然科学而更新。由此恩格斯在论述有关生态思想的同时,阐明了形而上学机械自然观被取代的必然性。

(二)对德国古典哲学自然观的扬弃

黑格尔把自然界看成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且是由不同阶段所构成的系统,在他的视野里,人类的生存及发展离不开自然,因此必须通过实践来改变自然,以满足其基本需求和更高层次的需求。黑格尔对实践之于人类乃至自然的巨大作用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把人类与自然界巧妙地融为一体。但是黑格尔的思想却是归属于唯心主义的,“黑格尔自然观的特点在于突出自然界的本质在于精神,精神外化为自然界。” ②这样,一切事物就必将沦为“绝对精神”的衍生物,人类与自然及其之间的关系最终会趋于抽象化与神秘化。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黑格尔的辩证法中所有真实的联系都被颠倒了,他的体系中所有的分支都存在这样的问题,这种辩证法是本末倒置的,必须将其倒立过来,以便发现“神秘外壳中的合理内核”。以自然科学中所产生的唯物主义为出发点,以实证主义为方法对自然界进行研究,便产生了辩证唯物主义辩证法。

费尔巴哈以唯物主义的视角突破了黑格尔所倡导的“绝对精神”思想所带来的束缚,深刻领悟了自然界的本质,从而成为德国古典哲学唯心主义的终结者。他对黑格尔唯心主义进行批判后形成人本主义自然观,提出自然界乃是一种“客观实在”,其存在不受人类及其精神所左右,“人依于自然界而存在” ③人类的存在及发展建立在自然界的基础之上。恩格斯在吸收了费尔巴哈理论的合理内核的同时,揭示了费尔巴哈人本主义自然观的不足之处,“他从来没有完全摆脱唯心主义。在自然领域内他是唯物主义者;但是在人类……领域中……” ④恩格斯认为费尔巴哈在自然科学领域主张唯物主义,然而在人类历史领域,他并未完全摆脱唯心主义的桎梏。恩格斯在批判黑格尔辩证法思想和费尔巴哈旧唯物主义思想的同时,汲取了其中蕴含的合理成分,从而孕育出了一种内涵丰富、意义深远的生态思想。

(三)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以当时最新的科学发现和正确的理论认识为基础,构建了自然界辩证发展的唯物主义系统,并将自然观作为切入点对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进行科学解读,使神学体系的自然观得以突破,以辩证的方式推翻了机械自然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给人们提供了确凿的依据,“一切被当作永恒存在的特殊的东西变成了转瞬即逝的东西,整个自然界被证明是在永恒的流动和循环中运动着”。⑤人類和自然只有以辩证法为基础,两者及其之间的关系才不会僵化,人与自然才会实现辩证统一。

恩格斯认为,自然界的本质是客观存在的,其规律不受任何作用主体的影响而发生转移。这种客观规律性就是自然界自身不断发生着的一种内在的、必然的历史发展的趋势。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表达了他对自然科学的重视,关注的焦点在于社会实践以何种指导思想来利用和改造自然,我们需要进行深入的反思和探讨,这将为我们正确对待自然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随着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不断推进,自然辩证法也在不断演进,只有在充分肯定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基础上,汲取其精髓,才能深化人们对自然界的辩证认知。

在19世纪,自然科学研究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实证知识材料,这些实证知识不仅可以丰富人类认识世界的理论基础,而且也为人们进一步探索科学规律提供了依据。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理论和事实开始否定和推翻那些忽视事物之间联系和发展的观念,在运用辩证思维方法的推动下,自然科学实现了跨越式的进步。恩格斯以唯物史观的视角,深入探究自然的本质,将辩证法融入对自然界发展规律的探究中,他坚信一切事物的本原皆在于物质,人类的精神实质是由客观实在所承载的主观映像,这些映像通过现实世界的生产劳动而形成。恩格斯深入到劳动人民的生活之中,从劳动视角下深入探究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依据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内在规律,实现了对自然更深一步的科学认识。

二、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中生态思想的价值意蕴

恩格斯的生态理念大体是在对人和自然之间辩证关系进行考察的基础上形成的,唯有变革资本主义制度才能使人和自然走向和解。生态危机的实质在于人类与自然界之间的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对立冲突,恩格斯从剖析资本主义社会的角度探讨了生态危机的本质,以人类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以及人与自然界的辩证关系。《自然辩证法》中所蕴含的生态思想反映出了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深层价值意蕴。

(一)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的思想透视

随着19世纪工业革命的推进,机器的广泛应用和社会生产力的迅猛发展,人类社会虽然为资本主义创造了大量物质财富,但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极其严重的破坏。资本主义制度是以私有制为基础,通过对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占有来获取剩余价值,其本质就是追求无限增值,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进行的生产与再生产是与自然规律相违背的,从这个角度来讲,生产实际上是对生态环境的一种另类的破坏行为。由于对剩余价值的狂热追求,生产者只关注经济利益,而忽视了自然环境的承受能力,这导致了环境污染、资源匮乏等问题。资本主义生产中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这就必然要损害到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长远利益。资本主义以一种破坏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方式,吞噬着其所创造的胜利,其狭隘性已无法容纳其自身创造的财富。

恩格斯被资本主义的发展现状所深深触动,引发了他对于资本主义制度下人类与自然之间相互作用的深刻思考。恩格斯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不可避免地导致了人与自然之间的不可调和的矛盾,每个人都在资本主义制度的领导下变得自私自利,为了实现经济利益不择手段地算计他人,损人利己则是获得成功的唯一途径。在这种利益的驱动下,人与自然的关系只剩下了改造和被改造、利用和被利用。随着资本对剩余价值的不断追求,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尖锐对立将永远无法消弭。由此可见,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失衡是资本主义制度所带来的不可避免的后果,是导致生态危机的主要根源。

《自然辩证法》鲜明指出资本主义制度是生态危机产生的一般根源,意味着要从根本上变革社会制度。当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并向共产主义过渡时,资本主义的私有制度将被彻底颠覆,生产资料也将不再独占于某一特定阶级,而是被全社会的成员所共同占有。随着时间的推移,以盈利为导向的生产方式将逐渐式微,物质生产已不再是资本逻辑所主导的产物,而是根据人类实际需求所驱动的。人类必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在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制度及其生产方式的指引下,人类不再寄望于对“征服自然”的幻想,而是努力做到同自然相协调,采取符合自然规律的手段来改造自然、利用自然。

(二)抛弃以人类为中心的价值取向

西方传统生态思想以“天人分立”为主要特征,坚持主张人和自然之间存在着对立。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认为自然万物以人为尺度,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主宰,认为自然万物为了人类利益而存在。以人类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强调了人的主体,却看不到自然界对人的反作用。从而导致人类为了自身的利益而对自然资源进行一味地开发与掠夺,造成了生态环境的破坏。恩格斯始终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在批判漠视自然界的前提下,汲取了人作为主体性的科学思想。

人类中心主义就是过多地肯定了人类对自然界的重要作用,这种中心主义的实质无疑是从人类利益出发,把一切自然存在物看作人类自身支配世界的工具和手段。人类中心主义的兴起和流行,实质上就是人类对自然界进行过度支配的思想延伸。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和人类对自然的改造能力的提升,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人类中心主义的盛行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恩格斯试图通过《自然辩证法》,为那些遭受压迫的劳动者和被破坏的自然界开辟一条出路,对资本主义社会将自然“异化”的错误行径进行深刻的批判。为了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解,必须摒弃以人类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变革以人类为统治地位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才是人类获得长久发展的真正出路。

恩格斯的生态思想强调,自然界的内在价值在于满足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需求,“价值只有从满足人们需要的外界物关系中才能得以产生与实现” ⑥,要理性地看待自然界的内在价值,合理的利用与改造自然界,以满足人类的基本需要与更高层次的需要。恩格斯在注重人的主体性价值诉求的同时,并没有忽视自然生态价值的重要地位。使之既能满足人类的生活,又有效避免了自然生态环境的恶化。在自然界里,人类要用正确的心态来审视自己的位置,从心灵深处建立一种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维护自然的信仰。人类的异化劳动是造成自然生态破坏的根本原因,因此要处理好人类所获得的经济效益和自然生态效益之间的关系,才能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谋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归宿

恩格斯通过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阶级的悲惨处境,认识到资产阶级的真面目,资本家为了不断谋取高额利润而肆意开采破坏自然资源,造成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生态平衡被打破,导致人与自然间的关系岌岌可危。在古代文明和农业文明时期,由于人类对自然界的认知不足,导致了对自然界的理解和认知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对于自然界仍然处于崇拜状态,人与自然仍然处于比较协调的关系。人类与自然的互相对抗,实际上是从工业革命开始的。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围绕着人类和自然之间的相互关系,阐发了自己的生态思想。要解决好生态问题,保护好生态环境,必须建立在正确认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础之上。人类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必须尊重并顺应自然规律。人作为自然界在特定历史时期内的产物,是一个具有相对独立性、自主性和主动性的生命体,他以自我创造和自我完善的方式参与了整个社会生活过程。人类依赖自然界的同时,自然在人的主观能动性作用与影响下,渐渐地被赋予人的活动烙印与特点。恩格斯坚持以人类实践为基础的唯物主义观点,认为人类是一个具有生命力的自然实体。恩格斯认为,人必须按照自然规律同自然进行合理的物质交换,以理性的态度对待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对于自然规律的了解也在逐步深入,并开始懂得如何正确地处理人类和自然界之间的关系。

恩格斯认为,人类之所以能够比动物更有效地利用和掌控自然,是因为他们具备了对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和准确运用的能力,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 ⑦。恩格斯主张在人类与自然之间要建立起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一旦人类的行为违背自然发展规律中的生态平衡原则,自然就会对其进行惩罚。“人们愈会重新地不仅感觉到,而且也认识到自身和自然界的一致” ⑧,绝不能将人类与自然相对立。党的二十大报告在生态文明专章中以“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⑨为主题,表明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也是我国所强调的一项至关重要的议题。

三、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中生态思想的当代价值

《自然辩证法》在理论上为生态思想提供了思想源泉,树立了人类尊重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提倡人类在改造社会制度的前提下破解生态危机。在资本主义国家和中国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人类和生态之间的矛盾问题是一种不可避免的挑战。在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中,其生态思想不仅为我们揭示了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也在理论与实践方面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一)为树立生态意识提供理论基础

恩格斯的生態思想以发展的观点为“将来”提供了一种科学的存在方式,在价值观与思想认识方面改变了过去人们的意识,强调人们为了继续存活于自然界,必须重视自然并正确地利用自然界的内在规律。在拥有正确生态意识的同时践行环保行动,就是人们正确认识、处理人类与自然环境系统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观念与态度,就是对于人类本身文化价值的一种反思、对于发展战略的一种再选择,更是对于人类本身生产行为的一种调适,而在这种观念与行动之中,恩格斯的生态思想毫无疑问是它的理论来源,它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道路,也显示出恩格斯生态哲学思想在我们如今社会的自觉应用与发展。

恩格斯认为,只有当人类对自然规律有着深刻的认识,并且能够娴熟地运用它时,才能够达成他们所期望的最终目标,“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变自然界” ⑩。只有使自然规律全面地引导着人们的思想,才能将其转化为一种强大的规范力量。《自然辩证法》所倡导的生态理念为后世树立了深刻的生态意识,且为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在2023年7月18日,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发言强调“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也体现出了我国在当今社会对生态的关注,在正确的理论认识及生态意识的引导下,我们才能以更好的实践去保护生态环境,更好地进行生态文明建设。

(二)从根本上改造社会制度,解决生态危机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为了达到人与自然之间的协调,需要从根本上改变不合理的生产方式以及反生态的资本主义制度。仅仅依靠改变人类活动并利用这种方式直接和间接地影响社会生活还不够,恩格斯认为要达到人与自然的真正协调,对其所处时代的生产方式,以及在这种生产方式下的社会制度进行变革,是至关重要的。在当时,由于资产阶级统治下劳动的异化,自然界成了资本家的工具,资本家为了追求高额利润,不断从自然界中索取,而忽略了其所带来的后果。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全球范围内所导致的生态环境问题,现已成为各国共同面对的一项严峻挑战,生态危机就是其中之一。

生态危机的根源是资本主义制度,为了从根本上解决生态危机这一问题,就要从根本上变革社会制度。因此恩格斯主张要在颠覆资本主义社会的同时建立起新的社会制度,以确保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共产主义社会所拥有的制度优越性在于其能够有效地维护自然生态系统。在当代中国,我们要“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只有全面深化改革,开展生态文明顶层设计与制度体系建设,总结历史经验,以实现可持续发展。通过深入探索实践规律和方法,根据科学的理论正确的践行生态环境的保护,才能实现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处的臻美之境,这也是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中生态思想应有的重要意义。

(三)为科技生态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不仅推动了劳动工具的革新,同时也提升了劳动效率,因其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飞速发展,进而促进了人类生态文明的不断进步。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不断拓展,生态环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与破坏,严重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新的历史时期,加速推进科学技术的引领,对于促进生态文明的建设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恩格斯一方面肯定科技为人类带来了巨大变化,另一方面又看到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态环境所造成的负面消极影响。科技是把“双刃剑”,科技生态系统的发展需要以理性的态度看待,从而在促进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互动后,再反过来推动科技的不断进步,使整个自然界形成良性生态循环系统。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科技的革新,近代科技革命的创新发展为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的理论构建打下坚实的技术基础。人类社会的进步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巨大推动,它们为人类社会的发展灌注着持续的力量。目前我国正面临着严峻的资源环境问题,迫切需要加强以技术创新为主的绿色低碳发展方式。我国并不是能源强国,反而是能源使用大国。唯有在不断增加生态技术核心领域中的科研投入,选择与中国生态文明建设需求相适应的科技创新路线,同时在政府起主导作用的前提下,持续完善法律保障体系与技术政策支持体系,才能实现我国生态文明的建设体系不断完善,也是使我国迈向世界化的生态文明发展道路、占领核心技术“制高点”的必由之路。全球环境问题已经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唯有更好地促进科技的进步,才能使人类获得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自然辩证法》中恩格斯所阐述的生态理念,对过去的生态哲学思想进行了批判继承,在完善了理论框架的基础上树立起人们的生态意识,为人类保护生态环境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指导方案,也为当代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深刻的启示。近年来人类正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生态危机,要化解生态危机就必须对恩格斯生态思想中最核心的问题——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进行重新审视与认识,避免改造自然过程中自然异化现象的发生,并确立正确的生态价值理念来指导人类实践活动。

注释:

①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第12页。

②邵光学、王锡森:《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形成的理论渊源及当代价值》,《经济学家》2018年第12期,第23页。

③路德维希·费尔巴哈:《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下卷)》,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579页。

④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第68页。

⑤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第18页。

⑥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406页。

⑦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第519页。

⑧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520页。

⑨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22-10-1(2)。

⑩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第574页。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208页。

参考文献:

[1]恩格斯.自然辩证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2]邵光学,王锡森.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形成的理论渊源及当代价值[J].经济学家,2018,(12).

[3]路德维希·费尔巴哈.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下卷)[M].荣振华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

[6]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7]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22-10-17(2).

[8]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9]刘希刚.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及其在中国实践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

[10]梁燕亮.从自然追问到生态反思——基于文本的恩格斯自然观念研究[D].兰州大学,2011.

[11]占伟,陈跃.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思想及其价值意蕴[J].重庆社会科学,2012,(11).

[12]董振,华谷耀宝.《自然辩证法》中的生态文明思想及其新时代意蕴[J].马克思主义哲学,2022,(02).

[13]江丽.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及对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启示[J].理论观察,2013,(05).

猜你喜欢

自然辩证法人与自然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青年时代诗歌创作再评价
色彩的堆积——迈克尔·托恩格斯作品欣赏
马克思、恩格斯对中国的观察与预见
切实做好防沙治沙 努力建设生态文明
罗伯特?弗罗斯特田园诗中人与自然的对话
自然辨证方法应用于机关公共事物系统的探讨
人在篮球运动中是否能自由地支配自己的行为
文化哲学中人类基本的文化关系的论丛
于光远论自然
科学技术与田径的辩证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