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竹笛循环换气演奏技巧分析

2024-04-07邢世刚

参花(上) 2024年3期
关键词:竹笛换气音符

竹笛作为中国传统乐器之一,以其悠扬清丽的音色在古今乐坛广受欢迎,其独特的演奏方式注重对音乐情感的表达,要求演奏者具备高超的演奏水平。而循环换气演奏技巧是竹笛演奏中的一项精髓,不仅为音乐增色添彩,更展示了演奏者深厚的艺术功底。循环换气演奏技巧是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通过巧妙地控制呼吸,使气流源源不断运送到乐器中,达到音乐绵延不断的音响效果而使用的竹笛演奏手段。这一技巧不仅要求演奏者熟悉竹笛的音域和音色,更需要在演奏过程中灵活运用呼吸技巧,以保持音乐的连贯性和表现力。正因其独特性和挑战性,循环换气演奏技巧常被视为竹笛演奏重难点所在,需要演奏者不断地进行练习和创新。

一、竹笛循环换气技巧演奏的原理和要点

(一)演奏原理

竹笛循环换气演奏技巧的原理在于通过控制呼吸,使演奏者能够实现连续、流畅的音乐表达,通常包含口腔活动原理和气息运用原理。具体而言,就是在循环换气法中,演奏者要通过精准的呼气产生音符,随后迅速而平稳地转换为吸气,使音符间隔最小,音乐节奏流畅。这个过程能让演奏者在不间断的状态下表达音乐情感,打破了传统演奏中呼吸间歇的限制,使音乐更加富有层次感和表现力。

(二)演奏要点

在使用循环换气技巧时,由于竹笛这一边棱乐器发声原理的特性,吹出的气流有一半不进入笛管,这大大增加了使用循环换气技巧的难度,因此想要把握好该技巧,做到气流源源不断进入笛管,就需要气息与口型密切配合。

1. 呼吸控制的精准性

循环换气演奏技巧要求演奏者在演奏每个音符时都能够准确地掌握呼吸的强度和时机。这要求演奏者能对呼吸进行精准控制,以确保每个音符都能在适当的呼吸力度下准确发声。技巧的演绎要点在于演奏者能够在不同的音高和音强情况下调整呼吸的力度,使音乐表达更加生动丰富。

2. 呼吸转换的流畅性

在演奏过程中,气息迅速而平稳的转换是循环换气技巧的关键。演奏者要在瞬息之间由呼气转变为吸气,而不影响音乐的连贯性。这种呼吸转换的流畅性要求演奏者做到气息转换敏捷迅速,以确保整个演奏过程的平稳进行。

3. 音符间的呼吸平衡

在使用循环换气技巧时,每个音符的持续时间和力度都要在呼吸过程中保持平衡。过长的音符可能导致气息不足,而过短的音符可能使演奏者在呼吸转换时感到吃力,影响演奏效果。因此,演奏者要精准地掌握每个音符的时长,以确保气息与音乐的融合,避免出现气息断裂或过长的现象。

二、竹笛循环换气技巧的训练方法

(一)深呼吸训练

正确的呼吸方法不仅能够增加肺活量,还有助于调整演奏者的气息流畅度。深呼吸训练的基本原理在于增加肺活量,使演奏者能够吸入更多的氧气,为长时间的演奏提供充足的气息。与浅表呼吸相比,深呼吸能够使腹部肌肉参与到呼吸过程中,使呼吸更加深沉、稳定。具体练习方法有以下几种。一是坐姿练习。在练习深呼吸时,演奏者应选择安静舒适的地方坐下,双脚自然平放在地上,挺直腰背,放松肩膀和颈部,通过鼻子缓慢吸气,使腹部逐渐膨胀,然后通过口部缓慢呼气,使腹部逐渐收缩。重复这一过程,保持呼吸的均匀。二是仰卧练习。仰卧位练习有助于演奏者更好地感受到腹部的运动。演奏者平躺,将手放在腹部,通过深呼吸感受手的位置在吸气时随身体升高,呼气时下降。这样的练习可以帮助演奏者建立对腹式呼吸的感觉,并逐渐养成深呼吸的习惯。三是利用计时器练习。在深呼吸练习中,使用计时器是非常有益的。设置一定的时间,如5分钟,让演奏者在这段时间内集中精力进行深呼吸。通过持续的训练,可以逐渐延长深呼吸的时间,提高演奏者的肺活量和呼吸控制能力。

(二)挤气训练

挤气是竹笛循环换气演奏技巧中重要的训练方法,侧重于演奏者在音符过渡中通过挤压呼气,保证音乐流畅过渡。演奏者须不断练习以掌握挤气,这既包括挤气的轻重程度,也包括挤气的持续时间。练习的难点是如何通过收缩下颌肌、面部颊肌和舌骨肌等将口腔中的气体挤压出去,在这个过程中还要保证挤气有一定压力,通过一定力度将气流吐出。练习时,挤气的转换要迅速而平滑,具体可以选择一系列音符进行练习,如初期阶段选择C、D 调曲笛和筒音5 升4 音进行练习,这是竹笛最容易发音的音区,而在后期练习中逐步从中音区向高音区、低音区过渡练习,以便演奏者可以在不同音符间实现挤气的流畅过渡,确保演奏过程中气息的连贯性。此外,不同曲目和风格的竹笛作品有各自独特的挤气节奏要求,因此,训练时演奏者还要注重对挤气节奏的控制,不能一蹴而就,要通过科学训练,逐步适应各种竹笛音乐情境下的挤气需求,以此增强对音乐节奏的敏感性。

(三)挤气联合吸气训练

演奏者在熟练掌握挤气技巧后,就可以通过加强挤气联合吸气的训练方法来逐步提高自身的循环换气技巧。具体而言,演奏者要在挤气的同时灵活地运用鼻腔进行吸气,通常在挤气的最后一瞬间,迅速而轻柔地吸气,以补充因挤气而减少的气流,同时保证竹笛声音不断,吸气之后肺部慢慢打开,让气流出,直到完全工作。通过反复的练习,可以逐渐提高演奏者自身挤气和吸气的协调性。训练初期可以先练习较轻柔的挤气,然后逐步增加挤气的强度,增强肌肉的力量和灵活性,以便演奏节奏更快的乐句时仍能保持挤气联合吸气的准确性。此外,挤气联合吸气的技巧在不同调式和音域中的应用略有不同,因此练习中要注重选择不同的调式和音程,演奏者可以更全面地掌握挤氣联合吸气的技巧,以适应各种音乐作品的要求。总之,挤气联合吸气是循环换气演奏技巧的高级应用,要求演奏者对呼吸系统的控制有着更为精细的认知和灵活的运用。这一训练方法需要演奏者在长期的坚持和反复练习中逐步提高。通过挤气联合吸气的训练,演奏者能够在竹笛演奏中展现更为高超的技术水平和音乐表达能力。

(四)鼓腮和唇部控制训练

鼓腮和唇部控制是竹笛循环换气演奏技巧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旨在培养演奏者对口腔和唇部肌肉的灵活控制,以实现呼气和吸气的顺畅过渡。

首先,演奏者通过练习适度鼓腮,可以使呼气时气流稳定而持续,有助于在演奏中保持均匀的呼气流,避免因呼气不稳而产生声音断裂。通过反复的鼓腮练习,演奏者能够提高对口腔内气流的敏感度和控制能力。其次,演奏者还要在吸气时灵活地调整唇部的力度。竹笛演奏中微调唇部的张合程度,可以使吸气时的气流恰到好处。如果唇部收缩不足,可能会导致口腔中储藏的气体瞬间流失;收缩过紧,则会导致吹奏音过于尖细。即便口型出现轻微变动,也会导致气流进入风门角度发生偏差,导致吹奏出的音不够细腻,有杂音。因此,演奏者在训练中可以采用将吸管插入水瓶中吹气泡的方法,持续训练口腔和唇部肌肉的灵活性和敏感性,以确保演奏中呼吸的顺畅和精准控制。

(五)分段训练

分段训练的基本原理在于将复杂的乐曲分解为小节,有目的地安排呼吸的时间,以便在整个演奏中有充分的气息支持。这样的训练不仅有助于培养演奏者对换气时机的敏感性,还能够让他们更好地理解乐曲的结构,使音乐表达更为流畅。

首先,演奏者要将整个乐曲细分为多个小节,可以根据乐谱中的小节线、乐句和乐段进行划分,确保每个小节都有一个明确的结束点,以便更好地控制呼吸。其次,在每个小节内,特别是包含连续音符的部分,演奏者应重点练习如何在不同的音符之间进行呼吸。这要求演奏者在音符之间找到合适的空隙,以便顺利呼吸。再次,在乐谱上标记呼吸位置是分段训练中的一种有效方法。通过在乐谱上用符号或文字标记呼吸的时机,演奏者可以在练习过程中时刻关注这些标记,确保在合适的時机进行呼吸。最后,逐渐增加小节长度。训练初期可以选择较短的小节进行练习,逐渐增加小节的长度。这样可以使演奏者逐步适应在较长的音乐片段中进行合理的呼吸,提高循环换气的技巧。

(六)消除换气痕迹训练

在竹笛演奏中,循环换气主要考验的是演奏者的气息运用,如果呼吸过重或者换气较为明显,则会影响演奏的效果。因此,消除换气痕迹训练也十分关键。具体训练要点如下。

一是采用颤音循环换气方法,因为颤音是由两个音反复交替发出的,因此可以使循环换气更加流畅,通常不会出现换气痕迹。二是用手指振音,产生的音波振动和弦乐器揉弦效果相同,能够起到掩盖换气痕迹的作用。三是演奏过程中,两拍以上长音的最后半拍是换气的最佳位置,此种方式不仅可以保证竹笛吹奏气息充足、平稳,还可以避免暴露换气痕迹。

竹笛循环换气技巧的科学合理运用可以提升听众的听觉体验。但演奏者要注意,循环换气训练时可能因憋气出现生理缺氧、肌肉紧张的现象,因此每次训练时间不宜过长,而应根据自身对循环换气技巧的掌握程度合理安排练习时长。

三、竹笛循环换气演奏技巧的应用——以《早晨》《鹧鸪飞》为例

(一)在《早晨》中的应用

《早晨》是一首充满抒情氛围的竹笛独奏曲,它描绘了清晨的美景和宁静氛围。这首曲子是赵松庭先生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竹笛音乐的经典之作,开篇以轻柔的音符为主,演奏者利用循环换气技巧将气息逐渐积蓄,使乐曲的情感在悠扬的音调中渐次升腾。《早晨》中有一段持续的长音,运用循环换气技巧可以使这部分音色更加稳定和持久。演奏者通过控制气息流量和口风松紧度,使气息均匀地输送到笛管,从而演奏出持续而有力的音色。在曲子的某些部分,要运用快速连奏来表现清晨忙碌的景象。循环换气技巧可以帮助演奏者在快速连奏中保持音色稳定连贯。通过控制嘴唇和手指的动作,演奏者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多个音符的演奏,展现出早晨的繁忙景象。同时,在演奏作品《早晨》的过程中,力度变化非常明显,要运用循环换气技巧来完美呈现这些变化,演奏者可以利用循环换气技巧来调整气息流量和口风松紧度,从而表现出音乐的强弱变化和情感色彩。除此之外,在演奏过程中,演奏者要保持身体放松和自然,避免因紧张而影响气息的控制,并掌握好循环换气的节奏和时机,这样才能确保演奏效果。可见,循环换气技巧为《早晨》这首曲子增添了色彩和情感,让听众沉浸在这种氛围中,感受竹笛音乐的艺术魅力。

(二)在《鹧鸪飞》中的应用

《鹧鸪飞》是一首描绘鹧鸪飞翔场景,且轻盈、自由和充满活力的竹笛独奏曲。这首曲子是江南地区非常流行的民间乐曲,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江南丝竹代表性传承人陆春龄的代表作。在《鹧鸪飞》的演奏中,循环换气技巧主要应用于引子、快板和慢板几个部分。在演奏引子第一个音时,选择颤音和循环换气组合方式,并交替使用超长虚指、实指;演奏中要注重控制气息强弱变化,弱音的气流较为集中,同时换气时要充分吸气,逐渐引出后续的渐强音部分。在慢板演奏部分,主要借助竹笛模仿箫音弱奏的方式,将循环换气与多指颤音相结合,展现出更加高亢、激昂的音色效果,无形中传递了作品的主题思想。而在快板演奏部分,循环换气技巧使用频繁,使演奏情绪更加激昂。快板部分通过循环换气演奏技巧的应用,展现出天空中鹧鸪盘旋的意象,无形中表达了创作者对美好事物的喜爱和向往。所以,在这部分乐曲练习中,要循序渐进,从慢速渐强,把握各个小节换气点,在气息相对充足时换气,否则可能出现生理缺氧、肌肉紧张的现象,影响演奏连贯性。另外,演奏时要保证弹奏手指放松、灵活,确保十六分音符演奏时音质清晰、力度均匀。实际上,这部分是整部作品中演奏难度最大的内容,因此需要演奏者熟练地掌握循环换气演奏技巧,这样才能保证最终的演奏效果,带给听众更好的听觉体验。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竹笛演奏中,循环换气演奏技巧应用较为普遍,有助于保证演奏的连贯性,但此种技巧对演奏者的专业要求是极高的。因此,竹笛演奏者要夯实基本功,加强日常训练,丰富演奏经验,以此保证演奏连贯、完整,提高竹笛演奏效果。

(作者简介:邢世刚,男,本科,甘肃省歌舞剧院,三级演奏员,研究方向:竹笛、箫、埙的演奏及教学)

(责任编辑 葛星星)

猜你喜欢

竹笛换气音符
My Mother
一串快乐的音符
浅谈流行音乐演唱中如何注意换气点的掌握
我的坚守
春天的音符
竹笛
基于CD4060 的室内换气系统延时关机电路设计
清晨别急着开窗
音符(两首)
竹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