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写意画中笔墨语言的精神内涵
2024-04-07王宇诺
中国写意画,作为中国绘画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笔墨语言和深刻的精神内涵,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写意画强调的是画家的主观情感和意趣,通过简练的笔墨,表现出深邃的意境和生动的气韵。笔墨作为写意画的核心要素,不仅仅是绘画的工具和技巧,更是画家表达思想、传递情感的重要媒介。而其中蕴含的精神内涵,更是赋予了作品以灵魂和生命力。
中国写意画的历史源远流长,從最初的萌芽到逐渐成熟,再到现如今的不断创新与发展,经历了数千年的积淀和演变。在这个过程中,笔墨语言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完善,从最初的简单线条和墨色,逐渐发展出了各种复杂的技巧和表现手法。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写意画的精神内涵也在不断地深化和拓展,融入了更多的文化元素和社会思考。
一、中国写意画的特点
(一)笔墨表现
中国写意画强调笔墨的运用,通过笔墨的变化来表现对象的形态、质感、神态和意蕴。画家通过熟练地运用笔墨技巧,以简练、概括的笔墨表现出对象的内在精神面貌,从而达到形神兼备的效果。
(二)情感表达
中国写意画注重情感表达,强调画家的主观情感和意趣。画家通过笔墨的挥洒,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融入画中,使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哲理性。[1]
(三)意境营造
中国写意画追求意境的营造,通过笔墨的运用和画面的构图,营造出深邃的意境和诗意的氛围。这种意境的营造可以使观者产生共鸣,深入理解和感受作品所传达的内在精神。
(四)气韵生动
中国写意画注重表现对象的气韵,即生命力和动态感。画家通过笔墨的挥洒,表现出对象的生命力、动态和气势,使画面充满活力和动感。
(五)简约概括
中国写意画以简练、概括的表现手法为主,强调对对象的提炼和概括。画家通过删繁就简的手法,将复杂的对象简化为基本的线条和墨色,从而突出对象的本质特征。[2]二、中国写意画中笔墨语言的应用笔墨指用笔和用墨,是中国画语言体系中的关键,具体表现在造型、传情和体现等方面。就其大致功能来讲,笔指“勾、勒、皴、擦、点”等,墨为“烘、染、积、破、泼”等。
(一)在山水画中的应用
山水画中常用的笔墨技法包括清波、浓墨、淡墨淡彩等。通过墨色和笔触的变化,画家可以表现出山水的形态和变化,同时也能表现出山水的气韵和情感。描绘山川的线条要通过轻重、长短的变化,使山体的质感更为突出。如“断笔”“断续”等笔法能够形成层次感,突出山脉之间的距离感。通过一笔贯通的手法,将山川之间的关系表现得更为紧密,增强整体画面的统一感。在墨法的运用方面,可以采用淡墨渲染远处的山川,营造出悠远的空间感,墨色的深浅变化能够表现山体的远近、高低。利用点、线、面的结合,可表现出山水画中的各种细节,如山石的质感、水面的波澜等。[3] 而运用留白和淡墨手法,可以营造出山水画中的空灵意境,使人产生置身其中的感觉。笔墨语言应贴近自然,力求表现出真实的山川景色,而这需要对自然景物有着深刻、细致的观察,这样才能使画面更加生动和富有感染力。另外,在表现自然景物时,画家可以适度进行抽象,以突出景物的特点,使作品更具有艺术表现力。
(二)在花鸟画中的应用
花鸟画是国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类型,常用的笔墨技法包括点染、淡墨淡彩等。通过点的大小、形状和布局等方式,画家可以表现出花鸟的形态和特点。花鸟画创作中,可以采用流畅、曲线的笔法描绘花卉,以表现花瓣的柔美和生动感,或是运用断续、跳跃的笔触,展现花朵的轻盈与飘逸。墨法的运用方面,用淡墨渲染花瓣,可以使花瓣的轮廓更为清晰,表现花朵的层次感。可以选择富有变化的线条勾勒出鸟儿的姿态,也可以运用湿墨技法,以虚实相间的墨色勾勒出鸟儿羽毛的纹理,增强画面的立体感。除此之外,在传统花鸟画的基础上,通过抽象和夸张的手法运用,可以大大增强花鸟的生动性,让画面充满艺术张力。[4]
(三)在人物画中的应用
中国写意画注重用笔挥洒自如,人物画中最常用的笔墨技法是线描和点染,通过线条和点的运用,表现出人物的形态和特点。同时还可以运用墨色浓淡和笔触的变化,表现出人物的气质和情感。
笔法运用方面,采用简洁有力的笔触,自由、粗放的线条,可以打破形式限制,强调人物面部的表情和神态,塑造更加饱满的人物形象,突出人物个性和情感。墨法运用方面,借助淡墨的层次变化,表现人物面部和身体的光影效果,使画面更具立体感。而运用深浅不一、干湿相间的墨色,可以表达复杂的人物情感。与此同时,背景元素的合理表现,可以突出人物形象,同时为整体画面增加情境感,提升艺术表现力。[5] 如写意画中背景元素的线条粗细、曲直变化,可以更加形象生动地表现出场景的空间感和层次感。
三、中国写意画中笔墨语言的精神内涵
(一)天人合一的境界
在中国写意画中,往往体现画家对和谐、秩序的追求。儒家思想强调的“和”的理念,使画家在创作中注重画面的整体和谐与统一,追求各元素之间的协调与平衡,主要表现为人与自然不可分离,融为一体,人顺应自然而生活,即“天人合一”的思想。在自然景物描绘方面,中国写意画的描绘对象主要以花鸟、山水等自然景物为主,在关注自然景物色彩、形态和质感刻画的同时,也追求其内在精神的展现。通过笔墨语言的运用,能够赋予自然景物独特的生命与情感,让观者更深入感受其中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精神内涵。同时,在画面氛围营造方面,笔墨语言的运用并非是单一描绘物象,还要注重画面整体氛围营造,基于笔墨干湿、浓淡、疾徐等变化,营造出和谐的氛围。[6]
(二)意趣的表现
意趣是中国画的灵魂,而笔墨就是传递作品意趣、神韵的媒介与手段。因此,一幅国画笔墨运用水平的高下会直接影响到作品的成败。意趣是中国写意画笔墨语言中的重要精神内涵之一,强调写意画的创作不应局限于呈现物象的表面特征,要注重展现画家思想、情感等精神内涵。在具体创作中,画家深入挖掘物象潜在精神内涵,同自身意趣结合,可以赋予画面别样的意境美感,这种意境美感除了展现物象本身的美感以外,也是画家思想、情感的高度凝练。此外,笔墨语言的运用中,关于意趣的表现尤为重要。笔墨干湿、浓淡等变化,可以用于表现不同物象的特征和质感,创设独特的画面氛围。笔墨的挥洒之间,是画家内心情感的宣泄,让观者获得感官审美体验的同时,激发情感共鸣,与画家建立起情感沟通的桥梁。
(三)技道合一
技道合一本质上是指绘画技巧和绘画意境、物质与精神等方面的和谐统一。技巧是意境营造的基础,熟练运用笔墨、色彩等技巧来描绘物象,将自身的情感思想和观念融入其中,可以实现技巧升华,带给观者丰富的审美感受。为了展现物象的特征、美感,需要画家灵活运用技法元素。而在展现物象的过程中,还要深层次体现内在情感。在中国写意画中,画家除了要具备高超的绘画技巧之外,也要拥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这样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实现技道合一。
(四)笔墨语言的个性化
1. 笔墨的节奏与韵律
节奏与韵律是中国画艺术中的重要元素,[7]笔墨的节奏主要体现在画面的整体构图和细节处理上,通过笔墨的浓淡、干湿、快慢等变化,创造出一种动态的视觉效果。而韵律则是通过笔墨的运用,使画面呈现出一种和谐、优美的旋律,使观者感受到一种美的享受。
2. 笔墨的情感表达
情感表达是艺术创作的核心,对于中国写意画来说更是如此。笔墨的运用不仅仅是技巧的展现,更是画家内心情感的表达。通过笔墨的挥洒,画家可以传达出自己的喜怒哀乐等情感,使观者产生共鸣和情感上的触动。情感表达需要画家具备深厚的艺术修养和人文素养,只有这样才能使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哲理性。《墨葡萄图》是徐渭传世的画作之一。图中以饱蘸水墨之笔,挥写一枝墨葡萄。只见串串果实倒挂枝头,鲜嫩欲滴,形象生动。该画风格疏放,不法形似,以酣畅淋漓的墨色,结合独特的构图和笔法,正是画家作画时将情感泻于笔锋的结果。其将写意法演变为大写意法,真正达到了“逸品”和文人画所追求的“逸笔草草,不求形似”的高度。王冕的《墨梅图》则以浓淡相间的墨色,表现出梅花的傲骨与气节。画面简洁而不做作,通过笔墨的挥洒,传达出画家对梅花高洁品质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8]
四、当代笔墨语言的传承发展与创新
(一)对传统笔墨语言的传承与发展
当代画家在继承传统笔墨语言的同时,通过对传统的重新思考和审视,不断进行创新和突破。一方面,他们继承了传统写意画的笔墨技法,保留了传统艺术的精华;另一方面,他们注重在作品中融入当代社会的元素,使传统笔墨语言与现代文化相结合。
1. 笔墨技法的传承
许多当代画家在绘画中保留了传统写意画的笔墨技法,如破墨、泼墨、点染等。通过对传统技法的继承,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珍视,同时展现了传统笔墨语言的独特魅力。
2. 笔墨语言的跨界融合
越来越多的画家在延续中国写意画笔墨语言传统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开始吸收西方绘画观念、技巧,并将其同中国写意画融合,此种跨界融合大大丰富了写意画的表现形式,打破了地域限制,促使中国写意画在世界舞台上展现其独特的魅力与特色。同时,写意画与其他艺术门类交流机会逐渐增加,在跨界合作的趋势下,可以实现各自优势资源整合,共同创作出更具时代气息的跨界作品。此种方式能够带给观众多元的艺术体验,并且在无形中进一步拓展了写意画的发展领域。
3. 时代特色的融入
写意是中国画的本质特征,弘扬中国画的写意精神,是中国写意画发展的必由之路,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写意画作品用传统笔墨表达时代精神, 用时代笔墨表达传统文化,体现了传统文化与时代特色的碰撞与融合。
(二)笔墨语言的创新
随着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当代写意画家在创作中融入了数字化的元素。数码绘画工具如平板电脑、绘图软件等为画家提供了更为灵活的创作方式,使笔墨语言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纸墨。数字技术的应用为写意画带来了新的表达手段,例如数字水墨等,为传统笔墨语言注入了现代的时尚气息。
五、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写意画的笔墨语言是长期实践中所形成的,是画家对自然环境和生命精神的总结凝练,展现出丰富的精神内涵。中国写意画创作中,要注重笔墨元素的灵活运用,在反映出画家个人情感思想的同時,带给观者更深层次的审美享受。虽然几千年来国画的笔墨表现在不断变革中得到完善与超越,但我们在继承前人精华的同时,还需要不断地去变通、去发展,体现“笔墨当随时代”的内涵。
(作者简介:王宇诺,女,硕士研究生在读,吉林艺术学院,研究方向:中国画<写意花鸟“笔墨结构”>)
(责任编辑 王瑞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