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近现代山水画中色彩的应用

2024-04-07马亮

参花(上) 2024年3期
关键词:张大千青绿山水画

中国山水画体系中极具感染力的美术语言非色彩莫属,山水画中色彩体系有着强烈的情感表达、画面渲染以及文化传递等多种功能。20 世纪初期,张大千、何海霞等画家成了中国山水画家的杰出代表。他们以“外师造化”作为创作宗旨,将目光投向自然山水之中,通过写生来发现自然之美,在色彩运用上形成独特的审美取向。在中国山水画艺术创作过程中,始终在吸收西方艺术创作技巧的基础上,巧妙地保留了独特的民族风貌。与传统的中式山水截然不同,他们将水墨和色彩融为一体,创造出一种全新的山水风格,并对山水画的色彩美重新进行了诠释,推动中国画色彩语言在漫长的历史中不断演变。

一、山水画色彩的演变

在美术创作中,色彩是一种重要的媒介,它不仅能使画面更加生动、丰富,还能传递情感,补充线条的不足,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色彩的情绪表达不仅受到画家本人艺术造诣与审美情趣的影响,而且还会直接或间接地左右观者对艺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如何巧妙地运用色彩于画家而言或许是其终生研究的课题,对于绘画作品,不仅能够配合构图、线条等绘画要素凸显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更能够唤起观者内心深处的共鸣和情感共振。色彩在中国山水画中的使用方式可简单地归纳为两种方式,一是画家对客观存在的高度还原。画家借此尽可能地将客观物象的色彩在绘画作品中还原。二是画家将自身主观意识借助色彩进行表达,常常在运用色彩时呈现出创作人员主观上的想法。

20 世纪初,山水画的创作开始重新重视色彩在画面中的运用。山水画色彩作为一种能够直接刺激观者视觉神经的呈现形式,具有很强的地域性、时代性及民族性等特点。近现代山水画在色彩上的运用与发展源于外来艺术思想和技法的渗透,它不仅继承了中国绘画艺术的精髓,其中更是蕴含着那个时代的画家对当下中国画如何发展及未来走向的思考与探索。

二、近现代山水画的色彩运用

(一)张大千的泼彩山水

张大千的泼彩山水自诞生以来便奠定了一种青绿山水画的新风格。通过对张大千泼彩山水画的分析,可以发现其后期作品呈现出一种冷色调的总体基调,其中主色为石青、石绿等,色彩鲜艳、纯净通透,形成了潑彩山水独特而又大气厚重的特征。在他早期的作品中,我们多能看到浓淡相宜、明丽清新之图景。画家以泼墨作底,再施以泼彩手法,将泼彩的技法与传统青绿山水的色彩差异融合,呈现出一幅浓重且亮丽的精美画卷。由于泼墨的厚度大,所以表现出了一种厚重感,与之相映的则是在厚重的墨层上具有流动感的青绿之色。张大千曾针对这种技法说道:“色为其底,方显厚重,且有旧气,此为古之作法。”可见他在创作中对墨色的定位有着极其精准且清晰的认识,同时也十分注重对墨色的运用。在如此之创作思路下,他的泼彩山水有着极高的观赏性与艺术性,视觉冲击力极强。张大千所创作的艺术作品不仅融合了古代元素,更融入了现代元素,从而开创了笔墨艺术的新境界。

张大千的山水作品在不以“精准的客观性”为基础的中国传统美学之上,通过传统山水勾、皴、点、染等基本技法强化山水画中的视觉美感。逐渐突破“随类赋彩”的藩篱,将山水画中对色彩的灵活使用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色彩与笔墨的交相辉映,为观者带来无尽的想象空间。他在《高岩古寺》中曾说:“自王冾创为破墨,米老承之以为云山。后有作者,墨守成规,不离矩步不知风气既移不容不变,似者未是,不似者乃是耳。”表示自唐代王洽与宋代米芾以来,使用泼墨点画者甚多,后人亦步亦趋,不能主动变化。而张大千认为“风气既移,不容不变”,应当顺应时势,主动求变。而“世以为创新,目之抽象,予何尝新?破墨法,固我国之传统,特人久不用耳,老子云:得其环中,超以像外。”他以老子之思想作为自己泼彩山水的思想源头,用“浓墨不破,便无层次;淡墨不破,便乏韵味,墨为形,水为气,气行,形乃活。”解释了墨、水、气、形之间的关系,则是张大千自我 “求变”之路径。张大千突破了传统青绿山水画以赭石、二青、二绿分染山体阴面和阳面的技法,而改为使用头青、头绿来分染山体,并在山体暗部进行多次分染来增加层次感,最后通过青绿与具有丰富深浅变化的大色块来体现物象造型,这相对于传统的山水画而言是一种前所未有的突破与创新。同时张大千的泼彩作品中还体现出了极高的抽象性,这种抽象性并不是空穴来风,他在其《画说》中说:“抽象是具象中抽离出来的,没有纯熟优美的具象基础就一跃成为抽象,不过是欺人之谈。”在解释抽象来自具象的同时也阐述了作品中不能只有“具象”的形,还要有“抽象”的实。

此外,水是联结笔、墨、纸等国画元素的重要介质,只有在水的作用之下,色彩、笔墨才能变得多姿多彩、微妙丰富。张大千通过水将色、墨以极强的丰富表现效果结合在一起,如此,画面当中的山水被画家营造出绮丽神秘、光怪陆离的神秘景象,如同人间仙境一般夺人心神。与对技法的交错运用相比较,张大千更倾向于对水的熟练掌握,前者比较容易习得,至于水的用法,是没有具体的规定方式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只能在不断地训练中,心领神会。他的作品《幽谷图》《阿里山晓望》等泼彩山水画尽显画家的“用水之道”,画中展现的绘画技法极为丰富多样,水破色、色破水、铺水等无所不用其极,画面不再像传统绘画一样以单一、呆板的形象出现,色彩清新透亮,与丰富的墨色之间相呼应,色调统一而又变化丰富微妙,可见张大千的泼彩画依然达到心手合一的境界,其用水的技巧在他画中所起到的关键性作用已无须多言,在水与色的调和、渗化等方法上,张大千都突破了前人。

通过上述的技法革新,泼彩与泼墨技法的综合使用,张大千将传统绘画中“色不碍墨,墨不碍色”的绘画观念转变为色与墨之间互相交融、互相依存的关系,改变了一直以来中国画以墨为主、色为辅的定式美术思维,打破了墨主色次的材料使用关系。他的这种创新将山水画带入一个新的绘画体系与呈现形式,由原来“薄施淡彩”向墨色融合的丰富且厚重的呈现形式扭转,并且用色设计大胆,逐渐摆脱自“二李”与王维以降的文人画创作思路,摆脱其中“笔墨至上”的美学思想禁锢,同时以大块面色彩呈现结合简化皴法后的山水画技法,努力尝试改变传统山水画中的程式化构图方式,展现出新的山水画面貌。这对中国传统山水画向前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张大千曾漫游于国内知名的山川河流,深切地感受到了黄山、华山、雁荡山等山川之秀丽,以“三远”的构图形式表达和独特的笔墨手法,创造出一种富有创新精神的山水画艺术风格。他以独特的艺术眼光看待世界,把自己的生活融入对大自然的感受之中,形成了独特的画风,并将这种风格传播至海外。张大千在其整体创作中强调了“神似而形似,形神相融”的理念,他强调了画家要通过广泛阅读和游历,深入观察自然、人情和物理,从而进行生动的“写生”工作,以达到传神山水的目的。同时还提出“以画会友”的理念,并将自己的画稿赠给友人,以加深彼此之间的了解与友谊。在进行绘画创作时,要从两个角度入手:一是深入山水,通过大量观察,领略山川之特色,潜心创作,二则是要以汲取古人之艺术精髓为基础,贯通古今,方能自我内化,结合实景写生,假以时日便能自成一派;他认为,山水是由不同地域和时代的自然景观构成的,因此,山水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自然的巧夺天工铸就了天地间山川河流的独特韵味,众多山峦各具特色,令人叹为观止。画家应置身其中,感受其特有的魅力。在旅途中拓宽视野,积累艺术灵感。只有通过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才能将自己带入一个广阔的天地当中去。只有在深入探索山水之间,才能拓宽自己的视野,内心自然会产生向往之情。在学习过程当中,我们可以通过欣赏不同风景、人物、动植物等,去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情感。

(二)何海霞的青绿山水

何海霞晚年时期创作的青绿山水作品继承了其师张大千的艺术特点,同时又化为己用,为我国山水画的多元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路径。其代表作《看山还看祖国山》全图意境高妙、气势磅礴。何海霞在其艺术生涯晚期,以大胆创新的姿态冲破传统山水画藩篱,创作出极具个人风格的金碧青绿山水作品,不仅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效地继承了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笔墨意趣,在“師造化”的同时又合理地将西方绘画中的色彩表现技法融入自己的山水画创作中。何海霞曾说:“古人留给我们的经验,是经过漫长岁月、多少代人的劳动换来的。”这也是他在继承传统之后又能打破桎梏,在自己的作品中不断发展、创造的动因。因此,他的艺术创作最终呈现出了独特的风格。他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继承使他的作品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封建时期,中国青绿山水画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然而,何海霞晚年一直将色彩在山水画中的使用作为自己的艺术研究目标,他的作品中金碧与青绿互相呼应,二者结合后产生一种新的山水画语言。他的作品不仅继承了传统,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有意区别于大众所熟知的传统青绿山水画。何海霞在创作过程中为了强化笔墨的晕染效果以及中国画色彩的视觉效果,他有意且大胆地将写意笔墨和重彩设色相结合,探索出了个性化的绘画风格。这种以传统笔墨语言为基础、色彩表现为主要呈现形式并与时代紧密联系的青绿山水画成为他的代名词。另外,金色在传统的青绿山水画中能够增强画面的形式美感,给人一种富丽堂皇的感觉,何海霞的金碧山水中也借用这种形式将画中山川以金线复勾的形式突出其特点,为画中山川增强气势。

色彩在山水画中有着丰富画面、情感传递、氛围渲染等多重功能,是一种具有极强感染力的美术语言和呈现形式,画家如何巧妙地在画面中布置色彩,至少在绘画技法、呈现形式、情感表达等方面决定了其山水画作品的品质。画家为更好地深化山水画的主题,有效地传达作品内涵,提升作品的表现力和山水画的绘画质量与艺术效果,往往都会极其重视色彩在画面中的运用。如何选择合适的色彩为画面营造画面意境、丰富画面可读性、增强画面艺术感染力等问题,是中国山水画家始终注重色彩在山水画中运用的一个重要表现。此外,山水画家应让自身的想象力遨游于天地、山河间,将自我与山河物象相连接,从中找到适合自己且丰富的创作素材,通过合适的形式表达创作理念、艺术理念和审美情感。

三、结语

随着新思潮与新技术的不断出现以及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形写形,以色貌色”的传统山水画作品形态与表现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大众的审美需要。如何使中国画中色彩的表现既区别于传统形态又能以不失传统精神的面貌,重新寻找蕴含深刻文化内涵的色彩元素,成为画家的研究课题。宗白华曾指出:“艺术本当与文化生命同向前进,中国画此后的道路,不但须恢复我国传统运笔线纹之美及其伟大表现力,尤当倾心注目于彩色流韵的真景,创造浓丽清新的色相世界。”这也与张大千的革新精神不谋而合。张大千的“以心赋彩,随情运色”区别于传统的“随类赋彩”,将色彩提升到比传统中国画中笔墨、线条、造型更为重要的地位,勾勒出了新型的青绿山水画风貌,个人风格十分强烈,为中国画色彩传统的开启和当代中国画色彩体系的重新建构提供了极有价值的研究样本。从李家父子开创青绿着色山水、“二赵”以水墨皴法融入用色,明仇英、张宏以实景青绿而开新境,最终到以张大千、刘海粟等以泼彩为代表的艺术家,近现代的山水画家通过写生实践,逐步形成五色交融、诗意盎然的山水风格。他们通过色相的层层对比,油然生成色彩的节律和诗韵。观看他们的作品,观者会先因其灿烂的色彩之美而直入心魄,逐渐被画中层峦叠嶂、云霭缈缈所营造的仙山琼阁吸引其中。

(作者简介:马亮,男,硕士研究生在读,青岛黄海学院,研究方向:中国山水画)

(责任编辑 王瑞锋)

猜你喜欢

张大千青绿山水画
我来打开山水画
青绿人家
山河间的一抹青绿
传奇大师张大千
中国山水画的成熟
曾熙&张大千:得弟,吾门当大
一幅山水画怎么题字?
“吃货”张大千
凡设青绿 体要严重 气要轻清 青绿山水画法探源
仿古脱古 清代青绿山水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