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心理保健委员胜任力与自我效能感的关系探究
——以对佛山某高校的调查为例

2024-04-07国琳琳

西部学刊 2024年5期
关键词:胜任委员保健

吴 燕 国琳琳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佛山 528000)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要遵循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学生心理发展规律,还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做好心理咨询工作,提高大学生心理调节能力,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促进其心理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的协调发展。近年来,众多高校积极构建层级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以佛山某高校为例,该高校贯彻“学校—二级学院—班级—宿舍”四级心理危机预警防控体系,力争做到提前预防、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和疏导,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然而,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单单依靠专业的心理教师力量显然是较为薄弱且供不应求的,在这一背景下,中国本土化的心理保健委员制度(Class Psychological Commissioners)便应运而生了[1]。

心理保健委员是指在班级内设立的专门负责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班干部,受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指导。作为班级成员之一,心理保健委员能够及时掌握班级同学的心理健康动态,做到第一时间了解危机事件与人员信息,起到应有的“桥梁”沟通作用。为了进一步加强班级心理保健委员的管理,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制度,心理保健委员的胜任力(self-competence)和自我效能感是预测其工作绩效的重要指标[2]。胜任力作为外在测评,是指作为班委其在岗位工作过程中表现出的可测量、具有预测性、潜在持久的个人特征,如组织能力、工作动机、助人能力特质、心理健康及辅导技能、工作态度等[3]。自我效能感则重在内部测评,较高的自我效能感能够促进心理保健委员保持对心理工作的热情和拥有积极的态度,提升“助人自助”的朋辈辅导工作自信心。综上,基于探讨心理保健委员胜任力和自我效能感的关系,以期为高校心理保健委员的选拔及培养提供参考。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对佛山某高校的在校大学生心理保健委员进行线上问卷调查研究,共发放问卷344份,共收回问卷344份,其中有效问卷331份,有效率为96.2%(剔除答卷时间在180秒以内、题项连续10道及以上选择一致的数据)。受访对象中,男生148人,女生183人;大一年级104人,大二年级90人,大三年级116人,大四年级21人;担任心理保健委员的时间不足1年或满一年的213人,1~2年的81人,2~3年的27人,3~4年的10人。

(二)研究工具

1.心理保健委员胜任力量表

采用2014年易思佳编制的《高校心理委员胜任力问卷》,该问卷包含42个条目7个因子。采用李克特五级评分(1表示完全不符合,2表示比较符合,3表示中等,4表示比较符合,5表示完全符合),问卷总分越高,表示被试者的胜任力越强。调研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8。

2.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

采用德国学者Ralf Schwarzer等人编制,国内学者王才康[4]等人翻译并修订的中文版量表。该问卷共10个条目单个因子,采用四级评分,分数由高到低依次代表“完全正确、多数正确、有点正确和完全不正确”。问卷总分越高,表明心理保健委员自我效能感越强。该问卷在本调研中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3。

3.自编的半结构式访谈问卷

访谈提纲A:根据胜任力问卷的数据分析结果得知,胜任力7因子中工作态度、专业知识的得分较其他因子低,故设计访谈题项(1)“您是如何看待心理保健委员这份工作的,您认为工作态度在岗位工作职责中的占比为多少?”;(2)“您认为心理保健委员要掌握哪些专业知识,您的专业知识能够支撑您的岗位需求吗?”。根据胜任力和自我效能感的相关分析可得两者呈现正相关关系,故设计访谈题项(3)“您认为自己有能力帮助班级里出现心理困惑的同学吗?(可举例说明)”。

访谈提纲B:(1)“您认为怎样做才能最大发挥心理保健委员的岗位作用?”;(2)“您在岗位工作中会以什么样的方式帮助那些出现心理困惑问题的同学?”;(3)“请您回溯一下在担任心理保健委员期间令你感到印象深刻的两件事”。

(三)研究方法

在佛山某高校本科心理保健委员微信群中,规定同一时间内以问卷星链接形式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人口统计学情况、胜任力量表和自我效能感量表三部分,并在问卷发布前进行相应的指导语说明。

另外,为了弥补问卷调查法的不足,详细地了解心理保健委员胜任力和自我效能感间的关系,在进行问卷调查后,基于数据分析的结果并结合胜任力的7个因子,设计了两份半结构式的访谈提纲(A、B),分别对胜任力水平处于两端的两组心理保健委员进行了深度访谈。访谈开始前,向受访者说明了访谈目的,并事先征得了所有受访者的同意,对访谈过程进行全程录音,访谈通过微信电话进行,计划每个访谈时间为15分钟。

(四)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对回收的有效问卷进行相关数据处理。

二、研究结果

被调查的331名大学生心理保健委员的胜任力平均分为3.88,总分为162.87±24.15,专业知识为18.66±3.30,工作态度为19.41±3.21,组织能力为26.16±4.45,自我认知为31.84±4.74,工作动机为26.83±4.32,团队合作为20.36±3.02,性格特质为19.61±3.01。由此可知,该高校心理保健委员的胜任力水平较好,处于中等偏上程度。胜任力各因子平均得分的排序为:自我认知>工作动机>组织能力>团队合作>性格特征>工作态度>专业知识。自我效能感总分为27.10±5.61,高于量表总得分平均值,表明心理保健委员的自我效能感较强。

(一)高校心理保健委员胜任力的差异分析

1.性别差异检验

统计结果显示:心理保健委员胜任力的7个因子和胜任力总分都不存在性别差异性。

2.年级差异检验

统计结果显示:心理保健委员胜任力总分上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p<0.05);自我认知(p=0.008<0.01)、团队合作(p=0.007<0.01)两个因子存在年级差异外,其他5个因子及年级间都不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

3.担任心理保健委员的年限差异检验

从样本分析来看,担任心理保健委员的时间不足1年或刚满1年的学生干部占据总体的三分之二,进行差异分析得胜任力总分与其担任年限并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其自我认知(p<0.05)和团队合作(p<0.01)两个因子存在显著差异。

(二)高校心理保健委员自我效能感的差异分析

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心理保健委员的自我效能感在性别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男性(27.22±5.30),女性(27.01±5.86);在不同年级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大二、大三年级的自我效能感低于大一、大四年级;在不同年限上不存在明显差异。

(三)高校心理保健委员胜任力与自我效能感的相关分析

对心理保健委员胜任力、自我效能感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和pearson相关分析,自我效能感和胜任力总分及其各因子两两间均存在显著相关,p值均小于0.01。

(四)高校心理保健委员胜任力与自我效能感的回归分析

为了进一步探索自我效能感对胜任力的影响,以自我效能感为预测变量,胜任力为因变量,进行一元回归分析。两变量之间的皮尔逊相关系数为0.69,呈中度正相关。德宾-沃森检验,一般检验值分布在0~4之间,越接近2,观测值相互独立的可能性越大。本例子中D-W=2.32,可以认为符合线性回归独立性的条件。预测变量自我效能感进入回归方程,可显著预测心理保健委员胜任力,其中B=0.69,t=12.66,p<0.001,自我效能感可解释胜任力47.6%的方差。即自我效能感与胜任力有线性回归关系,表明自变量“自我效能感”是一个显著的预测源。

(五)高校心理保健委员的访谈结果

根据上述问卷数据分析结果,选取两组心理保健委员进行访谈。受访谈者的标准,一组为胜任力量表题项平均值低于3分的心理保健委员(采用访谈提纲A),共计17例,占有效被试人数的5%。其中男生8人,女生9人;大一4人,大二3人,大三10人;担任1年及1年以下的心理保健委员13人,2~3年2人,3年以上2人。另一组选取胜任力量表题项平均值高于4.8分的心理保健委员(采用访谈提纲B),共计12例(3.6%),其中男女分别6人;大一3人,大二3人,大三4人,大四2人;担任1年及1年以下的心理保健委员7人,2~3年2人,3年以上3人。

在整理访谈内容资料的过程中,对受访者进行编号处理,同时为了论文的撰写以及读者能够清楚理解受访者的叙述,在逐字稿转录的基础上,对受访者的口头叙述进行了“标准化”的文本转化处理,即删除了访谈叙述过程中的语气词、口头语和无实质意义的重复语句[5]。

三、讨论

(一)高校心理保健委员胜任力现状

从数据分析结果来看,高校心理保健委员胜任力水平较好,处于中上水平。这一结果与陈文毅[6]、梁圆圆等人[7]、丁瑾靓等人[8]的研究结果一致。这主要是得益于各高校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高度重视及很好地贯彻落实了心理保健委员制度。但详细展开可得,胜任力各因子平均得分而有差异,其中自我认知和工作动机得分较为靠前,工作态度和专业知识相比较靠后。通过半结构化心理访谈可知,心理保健委员普遍认为工作态度在其岗位工作职责中占比是较高的,但有时由于缺乏专业的知识又碰巧遇到棘手、难以帮助同学的情况,会出现内疚、无力感,甚至陷入茫然。

心理保健委员的胜任力总分在性别上不存在差异,这与廖友国等人[9]的研究结果一致。但还有部分学者的研究结果各有不同,一部分认为女生心理保健委员的胜任力得分高于男生[10],另一部分则认为男生心理保健委员胜任力得分高于女生[3,7]。结果显示,大一、大三心理保健委员的胜任力优于大二、大四心理保健委员;除自我认知、团队合作两个因子存在年级差异外,胜任力的其他5个因子及各年级间都不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廖友国等人[9]证明大一、大四心理保健委员胜任力优于大二、大三年级,且年级差异主要体现在除工作态度外的其他六个因子上。也有学者认为大一年级的胜任力最高[3]。担任心理保健委员的时间不足1年或刚满1年的学生干部占据总体的三分之二,进行差异分析得胜任力总分与其担任年限并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其自我认知(p<0.05)和团队合作(p<0.01)两个因子存在显著差异。刚被选拔上心理保健委员时,会经过各种培训以及自我的要求也比较高,此时充满了工作动力和热情,由于一开始缺乏专业能力,会更加迫切地汲取知识。但随着担任年限的增加,由于心理工作的特殊性,有些心理保健委员不能够很好地消除某些个案带来的消极、无力感,这样的情绪慢慢堆积,便会产生职业倦怠感和迷茫期。此时的自我认知程度可能渐渐地就变得不那么清晰,甚至由于其他学业上的各种原因,多数的心理保健委员会在这个时间段内选择放弃该岗位的工作。团队合作的能力是随着朋辈成员逐渐产生了解、互动,形成工作共识和默契,或在例如“5·25”心理健康教育周、“10·10”世界精神卫生日等活动中共同完成某些心理健康宣传工作的过程当中,密切了人际关系,产生了工作情感。

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后发现,高校心理保健委员的胜任力之所以会在性别、年级、担任年限上出现多种研究结果,可能是由于不同高校、不同地域的差异导致。例如高校有民办、公办之分,有理工类、师范类院校等,不同地域的教学和心理保健委员的制度管理有所不同。另外,不同的心理保健委员的人格特质也是影响其胜任力很重要的一部分因素。

(二)高校心理保健委员胜任力和自我效能感的关系

心理保健委员的自我效能感和胜任力总分及其各因子两两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这与范崇菲、丁瑾靓[2]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自我效能感与胜任力有线性回归关系,“自我效能感”是一个显著的预测源。这与李奎良[10]等人的研究结果相似。这说明自我效能感较高的心理保健委员胜任力也越高。从深度访谈的结果看来,当心理保健委员具备基本的岗位能力,有相关的实践经验,并且有过曾经帮助朋辈同学的成功案例时,便会产生“我认为我有能力帮助班级同学解决心理困惑”“我认为我的专业知识能够支撑我的岗位需求”这样的自信感。这属于一种结果期望,还有一种效能期望是指对自身从事岗位工作所具备的感知与自信程度[8]。胜任力重在外在测评,自我效能感则重在内部测评,较高的自我效能感能够促进心理保健委员保持对心理工作的热情和拥有积极的态度,提升“助人自助”的朋辈辅导工作自信心。因此,在心理保健委员的培训过程中,可以适当进行团体心理辅导来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从而提升其岗位胜任力。

四、提升高校心理保健委员胜任力的建议

(一)公开进行选拔,营造良好氛围

在选拔高校心理保健委员时,首先可通过校园招募方式让各班级学生自主报名,以此来确保学生具有良好的工作态度与正确的工作动机。其次需要结合班级推选和辅导员举荐完成选拔的初步阶段(此时可不考虑人数限制)。在此基础上,集中对这部分学生进行有关学校心理中心朋辈机构制度的学习以及心理保健委员岗位职责的培训,并进行统一考核,内容包括人格特质的识别、朋辈机构制度的了解、心理保健委员岗位职责的知识和心理健康方面的专业知识等。最后筛选出每班两名心理保健委员(男女各一名),其余较为优秀但未能进入此次心理健康委员选拔人员名单者,可作为后续替补人员。采用科学、规范的选拔方式,有利于构建高素质、强能力的优秀心理保健委员共同体,营造其团队的良好氛围。

(二)完善培训体系,提升专业素养

培训形式各式各样,但核心是围绕本校的特色办学、教学体系,而不能照搬其他高校优秀的培训方案。根据研究数据可知,不同年级心理保健委员胜任力存在差异,故可针对年级需求确定不同的培训主题,使培训内容更具有针对性和实践性。培训方式可采用具有心理学特色的教学模式,例如心理讲座、团体辅导、情景剧扮演、模拟心理咨询等,提高学员的参与度与课堂的知识接受率。通过培训,使得心理保健委员拥有专业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策略,团队整体专业素养明显提高。

(三)完善考评机制,增强自我效能

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具备一套完整且严谨的管理体系,对心理保健委员的管理同样如此。心理咨询师需要持证上岗,那么原则上心理保健委员也应如此,故在学生通过招募及岗前培训考核后,可为其颁发“心理保健委员聘书”。在每一学年的岗位工作中,从实际工作成效、考核成绩以及班级同学反馈等方面对其进行中期考核以及年度考评。对于工作能力强、成效优异的心理保健委员,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应给予相应的奖励,校级层面可开展班级心理教育工作先进个人的专项评优,积极宣传先进个人典型,增强其自我效能感以及成就感。

五、结语

以佛山某高校331名心理保健委员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心理保健委员的胜任力和自我效能感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心理保健委员的胜任力水平较好,不同年级的胜任力有显著差异,担任岗位的时间长短对其自我认知、团队合作有显著影响;心理保健委员的胜任力和自我效能感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自我效能感能预测其岗位胜任力。本研究可为高校心理保健委员的选拔培养以及提升其胜任力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胜任委员保健
图片报道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2(一)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三)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二)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一)
软件工程胜任力培养及实现途径
省政协委员抗“疫”书法选
新形势下如何增强会计从业人员职业胜任性
基于胜任力的人力资源管理
代表委员履职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