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恩格斯《步枪史》:军事装备、战略战术与人的关系

2024-04-07林惠琪

西部学刊 2024年5期
关键词:步枪恩格斯战术

林惠琪

(苏州科技大学,苏州 215009)

《步枪史》是恩格斯军事思想方面的重要著作之一。在考察军队发展的过程中,恩格斯密切关注军事装备技术的发展演变,于1860—1861年完成了《步枪史》一书。在这篇著作中,恩格斯不仅整理概述了当时欧洲步枪的发展状况,还穿插着他对于军事装备、战略战术与人的关系问题的思考。作为步兵的基本武器,由于技术所限,在十九世纪之前步枪难以在军队大规模普及使用,关于步枪的学术探讨亦受到忽略。十九世纪是步枪技术发展的关键时期,恩格斯察觉到了这种变化,从学术的角度对步枪发展历史进行梳理,并敏锐地指出人是使用武器的关键。

鉴于此,本文依托《步枪史》文本,通过解析《步枪史》的创作背景,展开分析性的讨论,阐明《步枪史》中所提到的军事装备、战略战术与人的关系问题,从而思考恩格斯军事思想的当代意义。

一、恩格斯军事思想的时代源泉

时代发展密切影响着当时的思想。从十九世纪开始,随着工业革命的发生及科技的发展,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对外扩张中内部矛盾加剧,军事活动频繁。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恩格斯的军事思想开始形成并逐步完善。

(一)科技发展引发了军事实践的变化

十九世纪生产方式的大变革促进了军事领域技术的发展,技术在军事装备中的运用改变了军事活动的方式,使得人类的军事实践有了新的时代特点。

首先,军事武器装备开始批量化制造。工业革命确立了机器制造的生产方式,为军事武器批量化生产提供了条件。枪械制作从原始作坊模式变成集中加工的工厂模式,常规武器开始在军队中大规模应用。

其次,科技发展提高了军事武器装备的制造水平。步枪技术的发展在十九世纪进入转折期。十九世纪下半叶,步枪出现了三个明显的发展动态:一是弹道性能显著提升,弹道学的发展推动了流线型尖头锥底弹头的普及采用,这种弹头所受空气阻力小,至二十世纪前后已经流行;二是军用枪弹弹头直径逐渐缩短,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现的新式弹药开始使用;三是闭锁机构得到改进[1],技术发展使得武器的威力大增。

上述发展带来了新的思考。武器的改进需要怎样的战术与之适应,人在武器的改进过程中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地位,人和武器的关系是什么?恩格斯在《步枪史》中对这些重要问题进行了思考和探讨。

(二)资本主义国家频繁的冲突带来的军事思想变革

首先,持续的军事冲突迫使人们提出与时代要求相吻合的军事思想。十九世纪的欧洲革命风云激荡,各国之间的战争此起彼伏。在十九世纪,欧洲国家总共爆发了154场军事冲突,其中24次发生在欧洲大陆上,每次持续不超过2—3年,欧洲国家间军事冲突一直持续了大约40年[2]。这其中包括国家间的碰撞(意大利—奥地利、丹麦—普鲁士、法国—普鲁士等),内战和起义(波兰、希腊、匈牙利等)。在世界其他地区则发生了数量更多的武装冲突,而且时间也更漫长。在这些军事冲突的背后,绝大部分都可以见到欧洲人的踪迹。在十九世纪的战争中,英国参与军事活动的占比为45%,法国为18%,俄罗斯为9%,奥地利为7%,普鲁士/德国为5%[2]。时代的发展促使西方开始全面和系统化地关注军事问题。

其次,西方的军事战略思想在拿破仑战争的锤炼下蓬勃发展,由此进入全盛时期。在这一过程中,出现了两位名家及承袭其思想的学派。一是以约米尼(Antoni Henri Jomini)为代表的启蒙学派(亦称法国学派)。该学派的观点与启蒙时代以来的治学精神一脉相承,认为战争和其他自然科学一样,不受时空因素的影响,具有恒等的定律。在《战争中的艺术》中,约米尼认为军事家应当致力于探索和采用这些规律和原则[3]192-218。二是以克劳塞维茨(Carl Von Clausewitz)为代表的反启蒙学派(亦称日耳曼学派或普德学派)。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指出,战争是复杂的,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关于战争的指导不能简单化为通用的原则,特别需要考虑到人与社会的复杂关系[3]219-342。军事思想的进步促使西方的军事理论体系渐趋成熟,在此基础之上恩格斯进一步考察人类的战争实践,阐发了军事装备、战略战术与人的关系思想。

(三)恩格斯的个人经历和思想的转变

恩格斯两度从军。1841年中学结业后,恩格斯应召入伍,在柏林的近卫野战炮兵团当志愿兵,服役一年,军营生活引起了他对军事科学的兴趣。与此同时,他个人思想上经历了一场蜕变,从早期的基督教信仰转向青年黑格尔派,再转向费尔巴哈唯物主义,这为后来他的军事思想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相结合打下了基础。

恩格斯真正展露出在军事方面的才华是在1848—1849的欧洲革命时期。在普鲁士革命中,他参加了由威利希领导的志愿部队,并在军队中担任副官。欧洲革命的失败,促使恩格斯撰写了诸如《德国维护帝国宪法的运动》《德国的农民战争》等一系列文章,总结了丰富的军事斗争经验。随后,恩格斯于1851年开始系统地研究军事理论和实践,写出了著名的《1852年神圣同盟对法战争的可能性与展望》。

恩格斯的军事思想受到时代的影响。首先,他批判地继承了克劳塞维茨“战争就是政治以其他手段的延续”[4]的观点。恩格斯从各国的社会政治状况出发进行考察,指出战争是人类社会发展阶段的产物,根源在于经济利益的对抗性冲突。其次,恩格斯对拿破仑战争投以莫大的关注,因为拿破仑成功创造了军事各方面的变革。在战术上,拿破仑采用美国革命中运用过的散开队形和散兵进行速射的方法,提高了军队的灵活性,从而保证在人员数量占优时向敌人进攻从而获得战争优势。在制度上,他改募兵制为征兵制以扩充兵源。战争需要把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同时,农民为了保卫在革命中获得的土地,积极地参与战争。恩格斯对此评论到,革命的战争造就了拿破仑这样的人物,拿破仑从旧制度中吸取有用的成分,同时结合新的作战方法发展出一套正规的制度,因而使纵队战术达到完善的程度,法国军队因此远胜于他们的敌人,一直到他们的敌人学会同样的方法为止[5]。

恩格斯在《1852年神圣同盟对法战争的可能性与展望》中指出,法国革命催生了现代的作战方法。正是因为法国革命打破了资产阶级和农民阶级身上的枷锁,使得这两个阶级摆脱了封建与行会的束缚,才能产生现代化的庞大军队;而与社会发展阶段相联系的财富和文化水平,同样是保证现代军队获取必要的战略物资,培养有素养的军官,以及士兵本身获得必要智力所必需的条件[6]659。换言之,恩格斯并非仅仅从军事装备、军事教育等层面讨论战争,而是从阶级力量、军事制度改革的对比等更深层次研究战争。

对拿破仑解放农民的军事策略的思考促进了恩格斯关于人民战争思想的最终提出。革命的胜利需要依靠工农联盟的力量,无产阶级需要联合农民一起形成社会的大多数。恩格斯在《德国农民战争》中,就十分强调农民的问题。他提到,无产阶级在面对封建势力和资产阶级两大反革命阵营时,需要和农民形成稳固的同盟。因为巨大的革命能量蕴含在农民群众之中,必须走工农联盟的路线,才能脱离革命力量单薄的劣势局面[6]465-567。

从上述讨论可见,恩格斯军事思想的现实源泉既包括对十九世纪以来社会发展和各类战争的观察,也源自于参与战争的切身感受,其中拿破仑战争对他的影响特别重大。从中他不但认识到军事装备与战争的关系,而且开始思考人与武器、生产力与战争、阶级力量对比等深层次问题,为其军事思想的最终成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步枪史》与军事装备地位的思考

在考察军队的发展过程中,恩格斯对军事技术装备颇为关注。形势的发展和军事制度的变革迫使军事武器与时俱进地进行革新。在他看来,在各国军事机要日益公开化的情况下,需要在国家的军事制度和资源利用方面多下功夫,改进创新,发展出符合本国特性的军事素质,促使该国军队能在一段时间里获得竞争优势,跃居首位[7]。

(一)《步枪史》的主要内容

恩格斯对军事装备地位的关注在《步枪史》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步枪史》是1860年11月至1861年1月连载于英国《郎卡群和柴群志愿兵杂志》《志愿兵读物》上的一系列军事论文的合集。恩格斯通过这两本刊物介绍了步枪的发展历史,论述了武器改进同战术发展间的关系,同时开始思考人与武器关系的问题。

首先,恩格斯梳理了步枪的发展历史。虽然早在十五世纪末,步枪已由德国人发明出来,但它最初使用直线膛线,直到采用螺旋膛线,步枪的性能才得以精进,在射击精度上胜过了滑膛枪。但是,这种步枪在射程上却没有明显优势,装弹过程仍然十分麻烦,需要牺牲枪管的长度,难以安装刺刀,从而局限了步枪手的使用范围。长期以来,步枪的劣势没有得到改进。尤其是在十八世纪,当时一切战斗的胜负都是由展开横队的速射决定[8]210。因此,直到十九世纪初,步枪仍难以在军队中作为一种普及性的单兵武器大规模推广。

在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后,情况出现了变化,因为这两次战争改变了军队战术。从那个时候开始,军队在战斗中采用散开队形,散兵线和横队或纵队相结合,成了现代战斗的特点[8]210。战术发展推动了步枪的改良。这次改良使步枪既能保持原来射程和射击精度方面的优势,又能结合滑膛枪装弹便利和枪管长的优点。改良的结果使步枪适合每个步兵使用,在军中逐渐推广开来。由此可见,现代战术中散兵战促进了步枪技术的改进和步枪的逐步推广[8]211。

步枪从小范围使用到成为每一个步兵的必备武器经历了一个过程,技术的革新也非一蹴而就。后来步枪的改进大体上沿着两个方向发展:一是改进枪械构造本身,二是改进装填弹丸的方式。

英国最先发明并使用椭圆形枪膛的朗卡斯特式步枪。随后,不伦瑞克的贝尔奈上校改进了这种步枪,并首次用线膛步枪装备整支军队的全体步兵,但在装弹上仍沿袭旧式的塞入方法,只能供单兵独射时使用。塞入式装弹方法是阻碍步枪成为通用兵器的最大因素。为了使步枪成为步兵普遍适用的武器,法国军官德尔文设计了一种枪尾部带药室的步枪,同时对旧有的装弹方法进行了改进,发明了圆柱锥形的长弹丸,从而“使弹丸像滑膛枪弹丸一样或几乎一样顺畅地滑入枪管,然后改变形状,以便嵌入膛线”[8]213。

德尔文式步枪的制作体现了现代步枪改进的两个关键原理。第一,前装步枪的弹丸顺枪管下滑时,必须有一定的空隙,以便于装填。经过冲打以后则必须改变形状,以便嵌入膛线。第二,长弹丸是现代步枪唯一适用的弹丸[8]213-214。但长弹丸因压力挤入膛线时,会造成它的边缘抵在药室的圆形边缘上,从而扭曲弹丸的形状影响射击精度。法国图温南上校在此作了进一步的改进,改进的地方在于德尔文设计装填弹药的药室。图温南去掉了药室的边缘,使子弹在开火扩张时不但变得更加规则,而且能在膛壁间留有较大的空隙,从而便于装填。图温南的改进使得步枪更进一步符合了步兵军事作战的需要。因此,十九世纪四十年代末图温南式步枪被法国、普鲁士、巴伐利亚等国家迅速装备起来。但这种步枪需要花费很大力气才能使铅质弹丸扩张而嵌入膛线,使得士兵在卧射或跪射时装弹十分困难。

针对以上不足,法国米涅上尉对步枪实施了改进,使装备每个士兵的步枪和弹丸都应运而生。他取消了膛底的钢心杆,将步枪的构造恢复到最初的简单模样。对于弹丸掏空部分,只采用火药气体进行扩张。同时,他研制出圆柱尖头型的弹丸,其射击效果和射程都超过了旧式步枪。随后,经米涅上尉改进的步枪被各国军队广泛采用。在英法进行步枪改良的同时,普鲁士人也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步枪史》中提到了普鲁士针发枪,它的最大特点是可以进行快速连续齐射。

其次,恩格斯对各个类型步枪的优劣进行了总结。当时的步枪总体上可以分成塞入式、压扁式、扩张式、压缩式和后装式五类,扩张式步枪在当时使用范围最广。恩格斯认为,后装式步枪的装弹和发射方法要比其他步枪先进,必将逐步取代其他类型的步枪。从现实的发展来看,恩格斯的判断没有错,正是后膛枪的广泛使用催生了散兵战术的诞生。在恩格斯看来,长弹丸的发明是保证步枪射程和精度的最主要因素。同时,恩格斯谈到写作《步枪史》的目的。他认为,“每一个自觉的兵士都应当知道自己的武器的构造原理和性能。”[8]241对于关心军事的人来说,这种关于武器发展的梳理是有必要的。

最后,恩格斯开始思考武器装备、科技发展与人的关系问题。总的来说,现代散兵战术的出现要求步枪进一步改良,科技发展为步枪改进提供了技术条件。在恩格斯看来,是人发明了技术、决定着武器装备的使用方式,三者相互影响。

(二)战略战术、武器装备与人的相互关系

贝尔纳说:“通过改革技术而生产出来的新式的或更精良的武器可以决定胜负。”[9]十九世纪,技术革新使步枪发生了革命性变革——新式的来复枪代替了旧式的滑膛枪,后装药取代了前装药,单发射击换作连发射击。步枪的威力一时大增,超过了火炮,二者杀伤力之间的比较发生了逆转。“在美国内战中,轻武器(大多数是步枪)造成的伤亡占86%,火炮只占9%,带刀武器占5%。在普法战争中,步枪造成的伤亡大约为火炮的10倍。以前步兵射击是从距敌50米到100米开始,现在则从400米就开始。”[10]81-82武器装备的升级要求传统的作战方式和战术做出改变。

在十七、十八世纪,线式编队的作战方式通行于西方陆军界。“线式队形”即士兵受限于燧发枪,排成线式横队作战。线式阵型下的军队移动速度慢,难以灵活机动,两翼容易受到敌方骑兵的攻击,因此只适合在平坦地形作战,从而存在很大的局限性[10]81。步枪的改进促使这一情况发生了变化。与旧式步枪相比,新式步枪的射速、射程、精度都得到了提升,如果固守传统的线式队形,便会在战场上遭致失败。

实践表明,在克里木战争时期,俄军不仅武器装备落后于英法军队,还使用落伍的纵队突击战术。英法联军全部或大部装备了后装式线膛枪,采取了新式散兵战术,充分施展了自己手中速射武器的战斗力,从而取得了胜利[10]82。军事实践的发展淘汰了传统的纵队突击战术,代之以新式散兵战术。

《步枪史》中亦提到,在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后,由于军队采用了散兵战术,从而产生了进一步改良步枪的需要。在恩格斯看来,武器同时具有战略和战术两种意义。在某种情况下,它有可能会决定一场战争的成败,并会促使整个军事系统和作战方式进行革新。因为在军事上试图使用旧有的手段去达到新的战争目的只可能是一种妄想。由此可见,现实中装备的改进影响了战术的发展,而战术的改变又带来进一步改良装备的需求,两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在梳理步枪发展的过程中,恩格斯进一步思考军事装备、战略战术与人的关系问题。在讨论所有步枪的优势之后,他认识到,消极地防御,即使有良好的武器,也必败无疑,赢得战斗胜利的是人而不是枪[8]232。这意味着在武器装备、战略战术与人的关系问题中,人始终是最关键的一环。因为发动战争的是人而不是武器,人的主观能动性影响战争的发展。人通过掌握武器装备进而改变战略战术,战略战术又会对武器装备效能进行反馈。

概言之,恩格斯的《步枪史》以时间为脉络,梳理了步枪的改良进程,并阐明了战术发展和武器改进间的相互关系,同时指出人才是战争的核心所在。恩格斯认识到武器装备改进是社会生产发展和现实中战争需求的结果,武器技术的发展会改变战术,战术反过来又会牵引技术革新的需求。而人在这两者当中发挥统筹作用,军事活动中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关键所在。人们需要不断适应军事新形势的发展,以找到适合新实际的战斗形式和战术布局。

三、《步枪史》与恩格斯的军事思想

恩格斯军事思想的完善经历了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步枪史》是恩格斯军事思想逐渐成熟时期的作品。《步枪史》中初步体现了恩格斯军事思想最核心的两个方面,即人民战争思想和对科学技术的重视。

(一)人民战争思想

恩格斯在《步枪史》中提出,人是赢得战斗胜利的关键,这反映了恩格斯的人民战争理论。战争胜负取决于人和武器,而人的作用更为关键。恩格斯在人民战争理论中指出,人和武器是现代军事体系的枢纽,构成了战争中不可或缺的两个部分[6]659,战争需要在这一基础上才能顺利进行。军队的全部组织和作战方式以及与之有关的胜负,都取决于物质的条件[11]179。换言之,“人和武器”指的是“军民的质与量”和“技术”。战争的胜负是人和武器一起作用的结果。而人的作用,尤其是人在战争中的主观能动性和勇敢精神,更为重要[12]。这当中的“人”不单单指军士,同时包含了广大的人民群众。要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紧紧依靠人民,依托人民的力量战胜现实中的风险和问题,使人民战争思想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13]。

(二)重视科学技术

恩格斯认为,武器技术的进步促使战术变化,战术变革又推动技术进一步发展[11]180。这体现了恩格斯对科学技术的重视。科技对军事活动的成败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军事实践反过来推动了科技的进步,两者相互作用。科技进步会带来新式的作战工具,从而又影响战术的沿革。如热兵器取代冷兵器,促使西方中世纪以骑士决斗为主的战术向线式战术的更替。当滑膛枪向线膛枪过渡时,又推动了线式战术向散兵加纵队战术的嬗递。从总体上看,在战争时期,战术发展基本上与武器改进是同步的。在和平时期,两者之间容易产生差距。因为和平时期更容易直接观察武器技术的进步,难以在实践中检验战术。因此,在和平时期,随着武器技术的不断发展,军事艺术需要相应提升,以保证军队适应新的形势。

在恩格斯所处的年代,关于世界大战的可能性曾引发过激烈的讨论,这个问题同样引起了他的关注。恩格斯担心如果他的欧洲裁军计划没有实施,一场世界大战可能会发生,并导致沙文主义的狂欢。他敏锐地意识到,一场世界大战会释放出暴力和非理性的情绪,将对整个人类世界带来巨大的伤害。这体现了一位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历史担当,他对世界大战的可能性提出了许多问题,并尽最大努力作出了自己的解答[14]。

四、结语

作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军事家,恩格斯一生撰写了大量军事时评和论文。这些文章大体可分为三类:一是评述和分析世界范围内发生的重大战事;二是分析和评价欧洲各国的国防体制、军事制度和军队组织;三是研究和介绍武器装备发展史,以及由此引起的军队组织结构和作战方式的变化,如《论线膛炮》《步枪史》等,揭示了物质技术条件变化对军队组织结构和作战方式演变的决定性作用,并论及人和武器对战争胜负的作用[15]。

恩格斯的军事思想牢牢扎根于对历史和当下时局的分析,展现了作为无产阶级军事理论家的深厚学术修养。他没有试图将军事事务简化成一些所谓的“客观”因素,而是深入地钻研与战争有关的一系列要素,试图在这当中排列组合出最佳解答,这体现了一位敬业的社会主义者的社会责任感。即根源实际,从实际出发去深切看待当下社会所直面的重要问题,为处理这些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进行严肃且经常具有启发性的尝试。

恩格斯研究军事战争不是因其本身,而是为了探索人类的前途和命运。这同样引起了我们的思考,在当今的时代,需要如何去看待军事战争?军事思想应当如何根据时代的发展进行与时俱进的革新?这些变化会对世界造成什么影响,最终将为人类带来什么?在一个军事战争愈发因为科技发展带来愈大致命性影响的时代,身处毁灭地球上生命的手段被广泛传播的时代,这些问题已不再仅是学术主题。恩格斯的著作可为回答这些问题带来许多启发性的思考。这也是我们今天需要重读包括《步枪史》在内的革命导师们的经典军事著作的原因所在。

回顾《步枪史》,并不是简单地了解当时欧洲步枪发展的历史,而是通过《步枪史》来探索恩格斯关于军事装备、战略战术与人的关系的思考。通过恩格斯对上述问题的思考,汲取适用于当代军事发展的见解和方法。在现代战争中,同样需要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毕竟赢得战争的关键在于人。与此同时,更应当注重科技发展对战略战术和人类战争思维产生的影响。在军事实践中,把武器装备对于军事实践的基础性作用和人在军事实践中的最终决定性作用统一起来,才能有助于构建现代化军事力量体系。

猜你喜欢

步枪恩格斯战术
马克思恩格斯青年时代诗歌创作再评价
步枪口径之争(下)
色彩的堆积——迈克尔·托恩格斯作品欣赏
中间战术
马克思、恩格斯对中国的观察与预见
如何对抗毛球!全方位战术考察
AR—7救生步枪现代版
步枪成长相册等
恩格斯服兵役
巧用翻边战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