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书画里的中医药

2024-04-06侯丽娜曾薇薇郑伟

百科知识 2024年6期
关键词:石青制墨藤黄

侯丽娜 曾薇薇 郑伟

中国书画在狭义上指以中国独有的笔、墨等工具材料,按照长期形成的传统而创作的绘画形式。中药是在中国传统医药理论指导下采集、炮制及应用于中医临床的药物。二者同样历史悠久,且自成体系,其中都蕴含了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从古至今,包括墨在内的很多颜料不仅是中国书画的书写和绘制材料,而且以中药材的身份出现,它们与中医药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墨是中国书画的重要原材料,传统制墨技艺是我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在中国制墨史上,汉以前,主要使用天然墨(木炭、石墨);汉以后,人工制墨逐渐发展蓬勃,出现了松烟墨。东汉曹植的诗句“墨出青松烟”就道出了松烟墨的制作工艺,即将松树燃烧后冷凝的烟气作为制墨原料。以松烟制墨因需取用古松而导致取材受限,故而从宋代开始,桐油、麻子油等被广泛用于取烟制墨。

以药入墨和制墨史一样源远流长。人工制墨的重要工序之一“粘合”需要用到兽皮、兽骨、鱼骨等动物胶,但动物胶易引起墨锭被虫蛀、变质甚至有异味。因此,历代制墨者在制墨过程中会加入药材来改善这种情况。三国时期,魏书法家、制墨家韦诞将麝香、珍珠、冰片等掺入墨中,首开以贵重中药制墨的先河。珍珠粉可让墨粉颗粒更细腻,冰片可防虫蛀,麝香可增加墨在纸上的渗透力,用上述材料所制之墨可使书画作品色泽奇丽,还可使墨的胶力经久不败、墨色不退。

中药可以制墨,墨也可以入药,以墨入药在中国历代本草著作中都有记载。墨在医书中有乌金、玄香、乌玉块等别名,其止血、消肿、生肌等作用明显。以墨入药内服,最早见于《肘后方》。《本草纲目》中记载:“墨气味辛温无毒,主治止血、生肌肤、合金疮、治产后血晕崩中。”《本草衍义》记载:“以药入墨,墨随血走,内通五脏六腑,外透经络肌肤,无所不通。”药墨的功效与性能还和掺入的中药相关,随着药墨锭剂的发展,制墨时把不同中药组方加入墨中,即制成功效不同的墨块、墨锭、墨丸等。清代,甚至出现了专门用来治病的药墨复方制剂,其中,较为著名的包括“八宝五胆药墨”“八宝止血药墨”“麝月墨”等。药墨对带状疱疹、流行性腮腺炎、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无名肿毒等均有较好的疗效。

直至现代,含墨复方制剂仍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如著名的八宝五胆药墨、治红丸、济生万应锭、消肿片、清热丸等,功效显著,收载于原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中。此外,松烟药墨外敷亦是中医疗法之一。

颜料

传统中国画颜料主要分为矿物颜料和植物颜料两大类,矿物颜料多取自天然矿物,如朱砂、赭石、石青、石绿、白粉等,植物颜料有花青、藤黄、胭脂等。传统中国画颜料的一些原材料与中药材是同源的,《本草纲目》以及其他中医药典籍中就有不少关于中国画颜料的记述。下面,笔者试举几个典型例子进行说明。

石色颜料

中国画在古代谓之“丹青”,“丹”即朱砂,也叫辰砂,是传统国画中的红色来源。朱砂为硫化汞矿物颜料,是石色颜料之一,它还是《神农本草经》开篇的第一味药,对于治疗失眠以及焦虑症、抑郁症等精神类疾病疗效较好,是临床上一味常用的重镇安神药。关于朱砂,有这样一个传说。古时候,人们对癫狂病束手无策,被迫迷信方士。一位秀才通过细心观察,找到了方士治好此疾的“秘方”—朱砂,朱砂的安神作用由此被发现,朱砂自此入药。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朱砂能降低中枢神经兴奋性,具有镇静、催眠、抗心律失常、抗惊厥等作用。需要注意的是,朱砂有剧毒,必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且不宜大量服用,也不宜少量久服。朱砂外用时可发挥敛疮、生肌等功效,主要用于治療疮疡和肿毒。白降丹、朱红膏等外科常用药中均含有朱砂。

丹青中的青即石青,是另一种常用石色颜料,取自蓝铜矿。以石青、石绿等矿物质为主要颜料设色的山水画被称为“青绿山水”,我国宋代青绿山水画的代表作《千里江山图》可谓把丹青中的“青”用到了极致。南朝梁、陈时期道教学者、炼丹家、医药学家陶弘景在《名医别录》中记载了石青的生长环境:“空青生有铜处。”空青是石青的一种。石青性酸咸,平,有小毒,归肝经;有祛痰、催吐、破积、明目之功效;主治风痰癫痫、惊风、目痛、目翳、创伤、痈肿等。

水色颜料

花青是一种重要的植物性颜料,属于水色颜料。花青色彩丰润,是绘制传统国画中的一种重要颜色,常与水墨同用,以渲染出中国画特有的文雅氛围。花青由蓝类植物的茎、叶加工而成。《本草纲目》中记载“南人掘地作坑,以蓝浸水一宿,入石灰搅至千下,澄去水,则青黑色。亦可干收,用染青碧”,说的就是从蓝草中提取靛蓝染料。蓝草在古代分为五类,所谓“蓝凡五种,各有主治”。现代药典规定,三种蓝草的茎叶加工制品可以入药,分别是菘蓝、蓼蓝、马蓝。蓼蓝具有解毒、解热和杀菌等作用。马蓝的根、叶、茎均可入药,具有清热解毒、杀菌消炎的功效,可预防流感,治疗风热感冒、扁桃体炎等。菘蓝的名气最大,亦称板蓝,其根部是中成药板蓝根的原料。

藤黄,又名月黄,为藤黄科植物藤黄的树脂,是一种重要的水色颜料,在青绿山水和花鸟画中,藤黄有着融洽冷暖色调与映衬打底的作用。清代《本经逢原》中记载:“藤黄性毒,而能攻毒,故治虫牙蛀齿,点之即落。”藤黄有毒,我国国务院颁布的《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将生藤黄列入毒性药品管理品种,民间亦有“抬头吃藤黄,低头见阎王”的说法,可见藤黄毒性之大。藤黄性酸,涩,有毒;其主要功效为攻毒、消肿、祛腐敛疮、止血、杀虫;主治痈疽肿毒、溃疡、顽癣、跌打损伤、创伤出血和烫伤等,包括现代医学中的增生性疾病和肿瘤类疾病。中成药藤黄健骨丸取其能消除增生组织的作用治疗骨质增生。藤黄还有致泻的副作用,体虚者在服用藤黄时必须配合具有扶正作用的中药一起使用。

由上可知,中国书画颜料与中医药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二者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值得我们了解和传承。需要提醒的是,药墨是药亦是墨,须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此外,很多现代墨及国画颜料产品中都添加了化工原料,不可擅自药用。

(作者侯丽娜单位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责任编辑】赵 菲

猜你喜欢

石青制墨藤黄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徽墨”
藤黄中藤黄酸和新藤黄酸的提取分离及药理毒理研究
墨:我的历史黑不溜丢
雀舌
雀舌
雀舌
五里亭外墨烟张
李石青
赖氨藤黄酸对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藤黄药材中总藤黄酸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