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语境下中国书法跨文化传播的路径探析
2024-04-04舒易团
舒易团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文化交流和跨文化传播成为当今世界的重要议题之一。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国家,其传统艺术形式之一的书法在全球范围内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赞赏。由朱佳妮所著的《跨文化视角下中国书法文化传播效果研究》一书,正是对中国书法文化在跨文化背景下的传播效果進行深入探讨的力作。本书不仅从理论层面对中国书法文化的传播进行了全面分析,同时也通过实证研究,深入探讨了影响传播效果的各种因素,对于从事跨文化研究和书法文化传播的工作者来说,无疑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启示。
全球化语境下中国书法跨文化传播的使命与愿景。本书的研究起点是加强中国书法文化的传播效果,这一主题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重要性。在全球化的今天,跨文化传播显得尤为重要,而中国书法作为一种具有深厚历史底蕴和独特艺术魅力的文化现象,其在跨文化传播中的地位和作用自然不容忽视。作者认为,中国书法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文化符号和思想表达。书中详细介绍了中国书法可担此重任的原因。中国书法不仅是汉字的书写艺术,更是一种记录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中国书法史宛如中华文化史的精致缩影,深刻揭示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强大生命力。从更宏大的视角来看,中国书法的适应性特质使其具备承担文化桥梁的使命与潜力。对于众多知识分子而言,中国书法不仅是精神寄托、情感依托,其审美经验的普遍性更使其具备成为全人类共享的宝贵资源的可能,为全球人类提供了一种独特且富有差异性的文化认同,有助于深化跨文化理解,推动全球文化多样性发展。
全球化语境下中国书法走出去的基本前提。本书以在华外国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外国人在中国书法文化传播过程中的体验和认知进行研究,揭示了跨文化传播中的一些重要现象和问题,对于读者理解跨文化交流和认知具有很大的启示意义。作者指出,对书法的当代诠释面临纵横两方面的语言转换,这既是书法发展的需要,也是全球化语境下文化交流的必然要求。从历史纵深的角度来看,对书法的重新诠释要求学者实现从古代到现代的语言转变,即以当代性的视野来解读书法。当代学者需要运用现代语言和观点对传统文化进行转换,以更好地阐释和解读传统艺术。这并不意味着要完全抛弃传统,相反,需要在深入理解传统的基础上,将传统理论与现代语境相结合,以实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从横向角度来看,为了使书法更容易被国外民众所接受,进行书法解读时需要考虑到从中文到外文的双向语言转换。这种转换不仅涉及文字的翻译,更包括对新的艺术样式及其背后整个文化系统的诠释,同时也涉及研究问题的方法、思路和视角的转换。
全球化语境下中国书法走向世界的途径探索。本书对全球化语境下中国书法走向世界的途径探索进行了总结。作者认为,在全球化语境下,中国书法走向世界的途径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探索。首先,加强书法教育及传承,让书法艺术走进学校课堂,培养青少年群体对书法的兴趣与基本技能,同时为社会上的成年人提供学习机会,让书法的魅力在不同年龄层中散发。其次,利用多种媒介继续推动中国书法文化走向更加宽广的国际舞台。在新形势下,可以采用对方易于接受的语言和传播方式进行国际化的推广活动,以更有效地传递中国书法文化的精髓和价值。例如,打造具有影响力的书法专题片,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书法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价值。最后,为了推动中国书法的国际传播并与他国建立长效机制,应积极打造国际交流平台。通过创设或参与国际书法展览、研讨会等活动,汇聚世界各地的书法爱好者和专家,打破国界限制,共同研究和探讨书法的艺术魅力,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与融合。
作者单位 成都文理学院教育学院
【编辑:李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