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机械类专业课课程思政研究

2024-04-04赵宏刘淑欣

华章 2024年2期
关键词:机械类思政教育

赵宏 刘淑欣

[摘 要]在当前的教育体制中,我国高等院校承担着培养新时代人才的核心使命。鉴于“大思政”理念的提出,高素质、高能力的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已经日益注重课程思政的融入,使之成为全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为此,将专业学科教学与课程思政的深度融合,构建涵盖全员参与、全过程管理及全方位考核的教育体系变得尤为重要。本研究以机械零件加工质量检测课程为案例,探讨了在高职机械专业中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并提出实施路径。

[关键词]机械类;思政教育;零部件加工

在高等职业教育领域,将专业课程内容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融合,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还有助于完成德育教育的重要使命,这种教育模式促进了以“中国制造”和“中国创新”为核心的技术人才培养,同时也符合我国教育“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

一、机械类专业课程渗透思政教育的可行性分析

首先,重审课程思政教育在高职教育中的实施,需从当代高职学生的背景和特质着手,这一群体,多数为2000年后出生,通常拥有较好的家庭经济条件和浓厚的学习热情,同时表现出鲜明的爱国情感和对国家的责任感。尽管他们在学术领域可能存在不足,但其丰富的思维发散能力、创新精神和形塑性,使得他们能迅速对社会新问题和现象做出反应,并热衷于表达个人观点,善于交流分享。由此可见,结合学生兴趣点的课程思政内容不仅能激发其学习热情,还有利于知识教育与德育教育的融合。

其次,充分利用当下快速发展的互联网技术来丰富课程思政的内容是非常必要的。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抖音、快手、B站、西瓜视频等平台深受学生喜爱,其中的高质量内容可用作课程思政教育的资源。特别是“学习强国”等应用程序,内含丰富的正面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内容,对高职学生形成积极的影响。教师可以从这些平台选取相关素材融入课堂教学,并鼓励学生结合专业知识,主动探索现实生活中的优秀案例[1]。

最后,针对机械类专业的教学特性,通过实践操作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显得尤为重要。理工类学科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将思政教育元素融入实际操作中可取得更佳效果。高职院校应充分利用实验基地、实习工厂和合作企业等资源,引导学生深入认知、学习和实践操作。采用学徒制等教育模式,使学生在学习中理解工程伦理,体验工匠精神和科技兴国的战略意义。例如,在模型工程设计与生产专业中,学生在进行模型顶针装配的修配过程中,需体验从失败到精准修配的全过程,这一过程强调“精益求精”的精神,可让学生对这一思想有更深刻的理解与体验。

二、机械类专业课开展课程思政教育途径的探讨和实施

(一) 专业学情分析

在检验检测技术类专业的教育领域中,机械零件加工质量检测课程扮演着枢纽的角色。作为一个综合性学科,它融合了机器产品的规格分析、几何造型评价、量具的工作原理、应用技术及数理分析工具等多方面内容,这门课程的基础知识涉猎广泛,实训设备类型众多,操作程序复杂,且对检验结果的处理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数学及逻辑思維基础。

然而,当前教育实践中遭遇的挑战是,不少学生对于该课程的核心价值与重要性缺乏深刻认识。他们普遍感到课程内容枯燥,感受到课程设计的局限性,且在复习阶段容易产生消极情绪。部分学生因基础知识薄弱和学习热情不足,缺乏必要的实际操作技能。另一部分学生则因长期依赖电子设备,沉溺于虚拟世界,其人际交往和团队协作能力受到显著影响。

(二) 思政教育队伍构建

针对思政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其首要使命是深化教育者的道德教育理念并强化其道德教育实践能力。为此,建议构建一个“三位一体”的思政教育团队架构,由专业课程教师、思政教育教师和企业工程师组成。其中,专业课程教师负责深入剖析课程内容、关联行业标准和职业道德规范;企业工程师为团队带来最新的行业资讯,传递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标准;思政教育教师则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制订实效性强的思政教育理论框架和教学策略。

为确保该团队的教学品质,建议成员定期进行沟通、交流和共同研究。以“立德树人”为核心价值观,该团队应不断探索课程中的思政教育元素,明确如何将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相互融合。同时,应共同构建一个综合性的课程思政教育素材库,以确保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思政教育的全方位和全程融入。

(三) 课程教学内容和思政元素

在当前教育领域,特别是在高等职业教育的背景下,将“品质至上”的思想政治教育原则确立为核心教育议题,对于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品质在商品和服务中的关键作用尤为重要。本文指出,质量检验不仅仅是一个技术性的操作,而是质量与成本之间协调和妥协的结果。在生产和运营成本的限制下,追求卓越的产品和服务品质是所有行业持续、高效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学生应通过辩证的思维方式来分析和评估问题,通过实践活动来理解误差管理的重要性,并且认识到达到市场认可标准的重

要性。

在高职院校,培养具备卓越技能的专业人才是其核心任务。为此,教师必须确保学生清晰理解他们所学习知识的目的和意义。课程设计应融入与理论学习相关的实时案例分析,包括新时代我国制造业的发展现状、面临的挑战、职业培训的作用、机械产品检测检验技术的专业知识及其在产业发展中的应用等,以此提升学生对专业学科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进而激发他们对相关课程的学习热情。接着,根据学科特点,课程中应包含理想信念、道德修养、工匠精神等教育内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学习专业课程的目标及其对个人未来发展规划的影响,并讨论如何利用其专业知识和技能为社会经济发展贡献力量,以实现职业梦想。此外,鉴于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课程设计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他们勇于尝试、善于思考,从而为我国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转型贡献力量[2]。

(四) 教学的实施和突破

1.多元化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活动

在当代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中,充分利用智能课堂、互联网、多媒体及移动终端等多种媒介,以实现线上与线下教学的有效协同,成为教育革新的重要方向。本研究强调,在思维认知、实践操作训练以及效果评估等关键环节中,积极融入思政教育内容是必要的,这样的整合不仅促进学生深入思考和研究,而且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培养创新能力及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具体来说,思政教师可在网络平台上发起主题讨论活动,例如,以“你对我国制造业了解多少?”为议题,通过互动手段激励学生积极关注并掌握相关信息,从而提高他们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在推进工匠精神教育方面,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优秀工匠的先进事迹,以此类典型案例提升学生对“爱岗敬业、精益求精、开拓创新”精神的认识和效仿。在管理学习目标的过程中,教师可通过各类应用程序布置情景化作业,辅助学生自主开展知识探索,培养他们在实际训练中的目标设定、划分及评估能力。在教授创新精神相关课程时,教师应向感兴趣的学生推荐智能职业教育应用程序上的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s),以此增强创新思维训练的课堂效果[3]。

2. 教学重难点的深度理解与解决策略

在当前的教育实践中,理解和掌握公差与配合标准,及设备操作技能的熟练度,成为教学的核心,这些要素不仅关乎于完成实训任务,也构成了教学成功的重要条件。在制订检验方法及处理检验结果时,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显得尤为重要,这也形成了教学过程中的主要挑战之一。为应对这些挑战,需要建立一个全方位的教学框架,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导地位。

在这种框架中,实行立体化评估和个性化测评变得更重要。立体化评估应基于企业的实际案例,不仅由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估,也应包括学生间对各自项目完成情况的互评,并根据项目的实际需求提供针对性建议。为保障产品的安全与质量,学生应被鼓励深入分析问题的根本原因。为解决这些挑战,应引导学生加强基本操作技能,提升使用各类工具的能力和信息搜集的技巧,持续探求创新方法,并努力克服发展过程中的障碍,从而增强创造力。

在个性化测评方面,应根据学生的特长和兴趣为他们分配适合的角色和任务。例如,具备较强组织能力的学生可以担任项目规划和人员协调,性格外向的学生可以负责沟通协作,而细致且认真的学生则可以专注于记录实训细节和实验数据,这样,学生能够发现并发挥自己的特长,培养对工作的尊重和真实性,营造一个重视品质的职业环境,并确保在实践中技能与思维的协同发展[4]。

3. 构建线上思政教育资源库

在对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进行的深入研究中,本研究发现,尽管近半数教师已尝试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融入其所授专业课程之中,但全面而连续的教育覆盖仍面临诸多挑战,这些挑战主要源于非思政专业的教师在将专业教学与思政教育相结合时,受到其专业知识背景及教学负担等多重因素的限制。

鉴于教育信息化日益加强的现状,本研究提出通过MOOC平台构建思政教学资源库并积累相关教学材料的方案。此策略旨在更全面地满足现代教育的发展需求,有效解决当前思政教育面临的限制。网络平台不仅促进了思政教育师资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而且更有利于教育资源的快速更新与普及。此外,本研究还强调建立完善的教育评价体系,并保障师生在线上进行有效互动,作为支持和拓展思政教育资源库的重要措施。

4.课程教育教学的质量和创新能力

在学术领域,教育和教学的质量被广泛认为是评价教育人员能力的核心。明确教学目标对于学生掌握关键技能如公差、配套规范、操作监测设备及建立与完善檢验方法至关重要。数据处理技术的应用,使得学生能够优化学习策略,从而有效提升自主学习、探索及创新能力,这不仅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均衡发展,也强调了思想政治教育(思政教育)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造能力,组织专业技能竞赛成为一种有效途径。通过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鼓励学生参与数控车床、钳工、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技术、互联网+创业、机器人竞赛等各类活动,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创新思维的发展。同时,引导学生关注国内外重大事件和产业动态,对他们未来职业生涯规划构筑坚实基础。

为提升思政教育的创新性和有效性,以下几点建议值得考虑:(1)课程设计创新。将思政内容融入以实验教学为主的专业课程,确保课程内容的多元性和跨学科性,这种设计策略不仅能使思政教育更自然地融入专业学习过程,而且根据学科知识的逻辑发展,还能提升学生的学科交叉能力,特别是对高职学校的机械专业人才培养产生显著影响。(2)智能化和平台化的教育流程。鼓励多元化的教育资源整合,促进线上线下教学的融合与互动,以保障教育教学各环节的连贯性和有效性。(3)完善教育评价与反馈机制。建议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状况实施多维度评估,以准确评价他们的学习成果,并提供有针对性的反馈。

结束语

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高等职业学校的机械类专业被赋予了培养具有高度实践技能的优秀人才的重要责任。为满足这一使命,高职院校应依据其教育职能的需求,持续关注行业的发展动态,并深入探寻该专业教学的核心特质。值得注意的是,长期存在于我国教育体系中的一大问题是,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往往是相互独立的,这种情况不仅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也与现代教育的理念存在偏差。因此,有必要重新审视教育的方式,强调道德培养与专业知识教育的有机结合。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目标,我们应积极寻找将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结合的有效策略,确保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能够在思想道德层面得到均衡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张丹丹,张治国.课程思政在高职工科类专业课中的开展与探索:以机械制造基础课程实施为例[J].现代农机,2022(4):106-108.

[2]李双青.高职机械类专业课融入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以金属切削加工方法与设备课程为例[J].新型工业化,2021,11(11):236-237+241.

[3]何科英,陈朵云.高职机械类专业课开展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以机械零件加工质量检测课程为例[J].农机使用与维修,2021(10):116-118.

[4]王谦.高职理工类专业课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的探索与实践:以机械制造工艺与装备课程为例[J].职业技术,2019,18(7):65-68.

作者简介:赵宏(1973— ),男,汉族,河北唐山人,秦皇岛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一级实习指导教师,本科。

研究方向:机械加工专业教学研究。

刘淑欣(1981— ),女,汉族,河北保定人,秦皇岛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高级讲师,硕士。

研究方向:机械加工专业教学研究。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3年河北省职业教育科学研究“十四五”规划“新职业教育体系下工学结合、产教融合在职业院校中的实践探究”(项目编号:JZY23139)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机械类思政教育
基于OBE理念的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机械类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报告定量分析计算若干问题探讨
机械类“先进制造技术”课程教学研究
网络发展对大学生思政教育带来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我国机械类专业教育现状研究
基于“零距离就业”的机械类“CAD/CAM”技能培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