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就业的价值探析

2024-04-04于兴红

华章 2024年2期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摘 要]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愈加严峻,就业问题愈加复杂,这不仅关系到大学生个人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高校的持续良性发展,更关系到国家的后备人才及社会和谐稳定。文章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为切入点,探究其对大学生就业的有效性影响,先从理论方面论述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就业的联系,其次重点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就业的价值意蕴,基于当前大学生就业的困境提出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大学生就业的路径。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就业;高校

大学生就业问题在人才需求日益高涨的当代社会越来越受到关注,但大学生自身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没有解决,如就业观念不合理、职业意义认识不当、就业期望过高、职业选择过于功利化、没有明确就业目标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就是针对当前大学生存在的这些问题给予正确的指导,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地提高大学生对就业的理性认识,帮助大学生顺利就业。

一、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就业的联系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指导新时代大学生形成正确思想行为规范的重要途径,与大学生就业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发挥本身的育人属性,培养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念,有助于促进大学生就业;另一方面,日益复杂的就业环境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要求。

(一)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促进大学生就业

随着社会对高水平、高素质人才的必然需求,对即将迈入社会的大学生也有了更高要求,在具备扎实专业能力的基础上还要有较强的综合素质,为实现这一培养目标就需要高校积极开展关于就业的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学生了解基本国情,择业时“不歧视”基层单位、偏远地区,摒弃“只有在大城市才能创造价值”的想法;通过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提高诚信意识,在就业过程中不隐瞒自己的真实情况,不随意“跳槽”、解约,更不能伪造证书、证明材料等;通过理想信念教育帮助学生坚定职业理想和人生目标,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和良好的职业价值取向,以正确的心态面对就业中的挫折与坎坷;通过集体主义教育引导学生在就业中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树立集体主义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将集体利益放在第一位。经过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大学生进行客观精准的择业与就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

(二)大学生就业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新要求

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就业有着不可取代的积极作用,同时,随着社会形势的不断变化,产生的诸多就业问题也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其不断挖掘新的教育内容来解决学生就业矛盾。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大学生容易被大众媒体传播的错误思潮所影响,部分学生对就业问题缺乏客观的认識,在选择工作时自然会出现迷茫、犹豫、痛苦的状态。最普遍的现象就是当下的“网红热”,在收入高、来钱快、工作轻松的“网红效应”下,很多学生都想通过互联网“一夜走红”,这些学生对自我没有清晰的职业定位,更缺乏切实可行的职业规划。因此,不仅要培养大学生的就业能力,还要对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就业心态的调整、就业诚信的维护等各个方面进行合理的引导,让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大学生就业的始终。

二、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就业的价值意蕴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开展好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已成为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有效举措[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未来就业发展具有不容小觑的价值作用,主要体现在引导价值和培养价值。

(一)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就业的引导价值

大学生要想实现充分就业,不仅要对自己有清晰的定位,还要对即将步入的现实社会有所了解,思想政治教育通过专门的课程引导帮助大学生全面地认识自我,客观地认识社会。

1.引导大学生全面地认识自我

所谓认识自我,包含个体自身的个性发展、具体实际的需求、就业与创业的水平以及职业道德素养等多个方面[2]。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教育工作者通过课堂教学、社会实践等不同形式引导学生去认识自己。从“我是什么样的人”“我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我的优势和劣势分别是什么”,到“我想要从事职业的性质”“我是否有胜任这份职业的能力”“我能否在这份职业中创造价值”……学生在教育者一步步的引导中,对自己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能力优势、对未来职业的期望以及自身的就业水平等情况都有清晰的掌握后,才能在就业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取长补短,最大限度展现核心竞争力。经过不断的教育强化,大学生在求职择业的过程中能够客观地认识和评价自己,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迅速找准自己的位置,紧跟时代的步伐,将自身掌握的专业理论知识转化为工作能力,最终在社会上立足。

2.引导大学生客观地认识社会

大学生在学校完成专业培养后要到社会中接受检验,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使大学生更容易转化为“社会人”。随着社会高速发展,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高校毕业生的数量每年呈上升趋势,造成毕业生数量与社会所提供的就业岗位不匹配,一些毕业生无法在毕业后找到合适的工作。在此情况下,高校开展关于就业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帮助大学生充分了解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总体趋势与发展走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通过解读社会最新的就业形势与政策以及就业形式变化原因和政策落实情况,引导大学生对就业制度改革中的新情况与新问题形成正确的价值认识,从而帮助大学生根据个人特性及时制订和调整相应的职业规划,实现精准就业[3]。学校环境与社会环境相比而言更简单,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的合理引导与客观分析能够帮助学生全方位认识社会,在就业时较快地转换身份适应社会,以更为积极的心态面对社会并处理就业中的难题。

(二)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就业的培养价值

思想政治教育在就业中的培养价值主要体现于对大学生道德品质和责任意识的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强烈的责任意识是当代大学生就业要具备的基本素质,也是用人单位选择员工的关键要素。

1.培养大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人无德不立,一个人如果没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就不能在社会上立足。高校对大学生的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把学生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和道德品质向社会发展所要求的方向贴近,进而为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根据高校培养方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作为大学生进入学校学习的一门最基本的公共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准则,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然而,道德培养是一门长期课程,仅仅一个学期或者一段时期的培养并不能让学生形成优良的道德品质,这就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生成长过程中不断强化。因此,高校通过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对大学生进行全过程、全方位、多角度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出诚实守信、求真务实、注重集体利益、团结协作等优秀道德品质。这些良好品质具体表现在就业中就是能够以饱满的热情、务实的精神投身于各行各业的建设,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优秀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培养大学生强烈的责任意识

人的多重身份规定了人要承担多种责任,包括对自己的责任、对他人的责任、对集体的责任、对社会的责任。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正向的情感强化和积极的思想启发,培养大学生始终能保持强烈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就对自己的责任而言,学生们在就业过程中要勇敢地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并积极承担产生的相应后果,个体只有对自身负责,才能树立对他人、对社会负责的意识;就对他人的责任而言,随着社会大分工,人与人之间都是处于相互合作、相互依存的状态,无论从事何种职业,只有个体承担起对他人的责任,才能开展正常的交往交流活动;就对集体的责任而言,个人的生存离不开集体,个人是集体的一部分,要正确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就业过程中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冲突时要始终把集体利益放在第一位;就对社会的责任而言,青年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大学生们要积极主动承担起时代和人民赋予的责任,主动响应国家的政策号召,到国家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

三、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就业的促进路径

对大学生开展就业方面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更要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针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内容不完善和形式单一化的问题,探索出相应路径,以期能更好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就业中的价值作用。

(一)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提高大学生就业素养

通过加强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就业心理教育来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缓解学生就业择业压力,以适当促进大学生道德素养和心理素养的提高,助力大学生良好就业。

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包括以“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内容的个人层面价值观念,可见,敬业和诚信不仅是一个人最基本的道德素质,也是当代社会在就业方面弘扬的主旋律。职业道德是人们在职业活动中要遵循的基本道德,职业道德的养成可以提升大学生的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职业发展的实效性和长效性[4]。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带领学生学习与职业相关的基本规范、道德准则,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有了正确的职业道德意识才能在日后的实践中转化为自己的行为习惯。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引导大学生自觉地进行自我修养,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诚实守信、艰苦奋斗、爱岗敬业的品质,主动向身边的榜样学习,让学生明白即使在平凡的岗位上也能发光发热,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2.以“学生为本”为宗旨加强就业心理教育

对于大学生就业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宗旨,著眼于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从学生的特性和需求出发,找到并抓住教育的契机,辅以思想上的引导、就业上的指导和心理上的开导,三者缺一不可[5]。“学生为本”要求教育工作者要明白个体在成长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品德等各方面的差异,并且能够根据这种差异制订不同的教育方法。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也愈加突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结合个体的身心发展特点调动学生的身心潜能,帮助学生以客观、辩证的角度剖析自我,引导他们以正确的眼光看待人生中一个小阶段所遇到的困难,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与就业心态。通过组织开展各项心理实践活动,如讲座、座谈会、情景剧等,引导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调控、自我激励,及时消除就业压力带来的负面情绪影响,学会正向的心理调适,以此增强心理素质。

(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增强大学生就业信心

信息化时代的迅速变革,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只有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1.基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构建锻炼平台

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要与就业指导工作相结合,高校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就业实践帮助大学生在娱乐放松的同时形成科学的就业观念并使个人的就业技能得以提升。例如,举办模拟招聘会活动,通过模拟招聘学生对招聘流程有所了解,经过反复练习掌握面试技巧,到正规面试时不至于太过紧张而发挥失常;举行简历制作大赛,通过此种大赛提高学生制作简历的水平,并经过筛选对优秀作品予以公开展示,其他学生也学有所获;举办求职分享会,学生自愿报名参加,以一种简单的会谈形式展开,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成功经验,也可以分享自己失败体验,学生在轻松愉快的交谈氛围中得到就业启发。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利用假期开展各种类型的志愿服务活动,大学生在实践中更深层次地了解国情,强化社会责任感,获得更广阔的发展平台。

2.基于“互联网+就业”搭建思政育人阵地

在当前全面化的“互联网+”环境中,思政教育工作开展也可以利用各类网络媒体工具,来促进教育手段的现代化,满足学生就业的需要,构建高质量的思政育人阵地[6]。互联网大数据的广泛使用让学生的思想观念容易被非主流价值观带偏,“互联网+就业”要用正确的观念去引导学生的思想走向,及时纠正在就业中的不良思想观念和行为。通过利用当代大学生喜闻乐见的网络平台,如小红书、哔哩哔哩、学习强国等,进行国家就业政策解读、就业岗位信息发布、求职技巧及经验分享等,给学生提供合理渠道解决就业问题。大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和规划对感兴趣的职业进行前景分析,了解该行业所需要的人才特点,不被区域差和信息差所影响,及时做好准备。

结束语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学生就业都是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的工作,都是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两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为高校人才培养服务。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大学生就业始终,不仅能够解决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存在的思想、观念、心理等层面的问题,也能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本身的协调发展,体现出其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景鸿.思政教育对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促进作用[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3(2):9.

[2]岳同辉.高校思政教育对大学生就业创业的价值作用探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1,20(24):84-85.

[3]刘鹏.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研究: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创新培养与就业质量研究[J].领导科学,2021(3):126-127.

[4]王中元.思政教育对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研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23,44(10):16.

[5]谢耿,王燕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引导作用[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22,44(S1):3.

[6]高佳佳.思政教育在高校大学生就业中的应用策略[J].就业与保障,2023(4):151-153.

作者简介:于兴红(1996— ),女,汉族,甘肃武威人,新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硕士。

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高校校园招聘模式创新探究
高校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完善策略研究
“精细化”职业指导大学生就业的分析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