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网络思政育人体系创新研究

2024-04-03范慧敏唐昌维

成才之路 2024年7期
关键词:育人体系融媒体立德树人

范慧敏 唐昌维

摘要:高职院校从思政教育出发,以学生网络体验为抓手,结合职业院校特点,对职业院校网络思政育人体系创新进行研究,有利于提高育人质量,更好地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职院校要整合优化已有网络体验平台,拓展网络育人其他平台,将融媒体与意识形态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求职就业教育、劳动教育相融合,还要完善网络思政育人体系创新保障机制,以更好地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高职院校;网络思政育人;育人体系;人才培养;融媒体;立德树人

中图分类号:G641;C96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4)07-0001-04

基金项目:2023年度贵州省理论创新课题(联合课题)项目“以学生体验为中心的贵州高职院校网络思政育人体系研究”(编号:GZLCLH-2023-172)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网络思政育人是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向前推进的新形势、新背景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大学生思政教育方式,是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重要部分。在互联网占据信息传播主导地位的今天,网络思政育人可以实现教育载体的有效延伸,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既是时代发展所需,又是青年成长成才所需。为了提高育人质量,高职院校应从思政教育出发,以学生网络体验为抓手,结合职业院校特点,对职业院校网络思政育人体系创新进行研究。

一、研究高职院校网络思政育人体系创新的意义

网络思政育人是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向前推进的新形势、新背景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大学生教育方式[1]。这不仅丰富了教育内容,扩展了教育途径,而且创新了教育模式。在互联网时代,一些新事物因“网”而生,一些新问题因“网”而增,给育人工作带来了影响[2]。基于高职院校网络思政育人的实际情况,遵循大思政教育理念和大学生成长规律,对高职院校网络思政育人体系创新进行研究,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理論意义

首先,可以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领域进行进一步拓展。可以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大数据、新媒体等相结合,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道路。其次,利用网络思政育人的手段,对传统思政育人方式进行创新的同时,也可以将网络思政育人和传统思政育人方式的优势进行互补,丰富和发展网络育人理论。再次,开展高职院校网络思政育人研究,有助于丰富和创新高校思政育人的理论和方法。

2.现实意义

首先,有助于拓宽高职院校的思政育人方式,促进高职院校的思政育人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推动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取得更好的效果。其次,可以为高职院校教师在思政育人方面提供新的想法,让高职院校教师更加重视学生体验。再次,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在网络生活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以学生体验为中心,丰富网络思政育人形式,拓宽网络思政育人渠道,能使学生在此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高职院校学生网络体验平台的优缺点

1.高职院校学生网络体验平台的优点

在数字化社会背景下,为了探索符合青年实际的网络育人平台,一些高职院校研发了学生网络体验平台。通过该平台,学生可以咨询、建议、表扬、投诉等方式,反映学校的办学、教学、管理、服务等问题,表达自己的需求或者建议。该网络体验平台在运行过程中,呈现了如下优点。(1)培养学生的责任感。通过该平台,学生可以将亲身体验到的办学、教学、管理、服务等方面好的做法或者有待解决的问题反馈给学校相关部门,促使学校及时对问题进行解决,这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激发了学生参与学校建设的热情。(2)明确解决问题的合理途径。网络体验平台的设立,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合理、有效的建议及咨询平台,让学生明确遇到问题应该勇敢面对、及时解决,避免因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而导致一些逃避问题、责任等思想观念问题或者心理问题的产生。同时,学生可以广泛提出建议、诉求,或者通过浏览同学的建议、诉求及回复,很快找到解决同类问题的方法。(3)树立正确的三观。学生对学校建设及治理进行监督,能够影响同学积极参与学校建设及治理。教师通过在网络体验平台上给予学生回复,可以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意识,培养学生在与人交往中守时守信、言语诚恳、待人谦虚的品质,潜移默化地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2.高职院校学生网络体验平台的不足

一些高职院校学生网络体验平台在运行过程中虽优点突出,能给予学生更多的正向引导,但有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平台反馈机制不够完善。首先反馈机制存在指派不到位的问题。平台的运行模式目前为学生所有问题集中反映到一个部门,该部门根据问题的描述,经过分析及预判,再指派给相应的责任部门,如果不能全面了解学校各学院和行政部门的职能范围,就可能会造成在指派过程中指派错误的现象,重新指派又会浪费时间[3]。其次,反馈之后缺乏持续追踪与指导。学生反映的很多问题虽然最终得到了解决,并在平台上进行了反馈,但是有些问题可能涉及部门职责调整、规章制度修订等重大事项,需要进行后续的持续跟进和改进,目前这方面还存在一定的欠缺。(2)平台应急反应机制不够完善。目前平台的运行模式为当天收集相关问题,24小时之内分配反馈到相关部门,相关部门要在24小时之内予以回复及解决,应急反应很迅速,学生对此模式都比较认可。但整个处理过程缺乏轻重缓急之分,平台对大中小问题的处理方式及处理时间缺乏合理的安排,对大中小问题没有安排专门的反馈人员进行沟通与处理,导致平台应急反应机制的应对渠道不够通畅,应对预警不够灵敏。(3)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弱化。该平台虽然可以帮学生明确解决问题的合理途径,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但有时也产生了一些弊端,如有些学生一遇到问题,无论轻重大小,都想到平台咨询或者投诉,很少去思考这个问题是否可以自己解决,是否必须在平台上进行反映,此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他们自主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部分学生过度、频繁的低成效操作,也给平台带来了负担,导致平台功能被滥用。(4)学生沟通能力一定程度上弱化。虽然学生接受网络教育的覆盖面比较广,通过网络辐射也能获得很多解决问题的途径,但如果长期依赖网络进行交流、表达情感与想法,就会对网络平台形成一种过度的依赖,导致日常与人在现实中的沟通交流能力弱化,甚至会导致社交恐惧症,不愿意和人面对面沟通,这对于学生以后的就业也是一种阻碍。

三、高职院校网络思政育人体系创新的策略

1.整合优化已有网络体验平台

针对平台反馈机制、平台应急反应机制不够完善等问题,笔者结合问卷及访谈结果给出整合方案,将网络体验平台按照板块进行整合与优化。(1)对现有网络体验反映板块进行整合。按照学生反映的主要问题,将反映平台整合成五个板块:办学体验板块,主要接纳学生对学校办学理念的建议,通过建议—反馈渠道,使学生更加认可学校办学理念;教学体验板块,主要接纳学生对学校教学、教室、教研、竞赛等方面的建议,通过建议—反馈渠道,促进学校教学软硬件环境的不断改进和教师教学、科研、竞赛能力的不断提升;管理体验板块,主要接纳学生对学校行政部门管理方面的建议,通过建议—反馈渠道,促进学校管理方法与手段的创新和管理环境的不断改进;服务体验板块,主要接纳学生对寝室、食堂、商店等后勤服务管理方面的建议,通过建议—反馈渠道,促进学校后勤服务的不断改进,为学生学习生活做好保障;环境体验板块,主要接纳学生对校园环境的建议,通过建议—反馈渠道,促进学校环境卫生的不断改善。(2)对现有网络体验反馈板块进行优化。第一,完善反馈机制。改变原有的一人接收,分配给相应人员处理的模式,将反馈板块对应到不同的反映板块上,使不同的问题均有专门的辅导员进行反馈,并及时给出合理的解答。第二,完善应急反应机制。针对学生反映问题的重要、紧急程度,设置分层次的反应平台,让学生的问题在规定时间内得到合理的解决。

2.拓展网络育人平台

针对学生自主解决问题能力的弱化、学生沟通能力一定程度上减弱的问题,为了引导学生合理表达诉求,高职院校应探索将融媒体与其他网络育人板块相结合的模式,在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的同时,不断强化网络思政育人作用。(1)将融媒体与意识形态教育相融合。增加意识形态教育板块,并将该板块内容与教学平台衔接起来,通过日常教学平台相关的视频教学、文本教学等多种方式,积极正向引导学生以微视频、微讲堂的形式参与意识形态宣传引导。同时,在平台中设置奖励模块,对发现意识形态问题并予以纠正的行为,给予不同形式的积分奖励,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网络行为习惯。(2)将融媒體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增加思想政治教育板块,将思政教育教学平台与网络体验平台进行有效衔接,让学生能够及时了解思政教育信息,并鼓励学生以上传红色宣讲视频的形式广泛参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高职院校要认识到红色文化网络育人话语转型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深挖话语转型对红色文化网络育人的价值,推动红色文化在网络空间实现从历史文本话语向现实网络话语,从传统媒介话语向网络社交媒介话语的现代转型[4]。(3)将融媒体与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合。增加心理健康教育板块,在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同时,通过案例教学、情境模拟演练等方式,引导他们形成积极正向的心态,合理表达和发泄自己的情绪。通过线上人工服务功能,与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沟通交流,了解他们存在不当情绪表达、不当发泄、心理依赖等问题的原因,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心理引导和情绪疏导。(4)将融媒体与求职就业教育相融合。增设求职就业教育板块,增加职业竞争力训练的相关内容,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给予针对性的简历制作、面试技巧指导,同时增加创新创业教育内容,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并通过励志教育案例,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价值观。(5)将融媒体与劳动教育相融合。增加劳动教育板块,引导学生懂得勤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使学生认识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上,既需要科研人员等高级知识分子,又需要操作机床或焊接航母的高级技术工人,从而让学生做到崇尚勤劳、尊重劳动、珍惜劳动成果,树立积极的劳动价值观。

3.完善网络思政育人体系创新保障机制

(1)多部门联动,完善网络育人工作机制。第一,成立网络思政育人工作小组,形成多部门联动负责机制。由学校党委统一领导,党委办公室、马克思主义学院具体牵头负责,联合各个部门成立网络育人工作小组,工作小组下设网络维护组、素材提供组、平台审核组、业务转接组、业务拓展组、文化宣传组、后勤保障组。网络维护组主要负责校园网络安全管理,对一些非法网页进行处理,保障师生网页浏览健康安全。素材提供组,主要收集学习教育类、网络违法防范类等网络育人的素材,满足教师和学生的网页浏览及学习需求。平台审核组,主要审核平台上的视频、评论等素材是否违法、违纪或者有意识形态错误倾向,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业务转接组,主要将关联平台的业务及时分配给对应部门,形成联动机制。业务拓展组,主要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教师、学生的网络平台浏览倾向,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拓展新的网络平台。文化宣传组,主要组织网络育人类活动,营造健康积极的校园网络育人环境。后勤保障组,主要负责整个网络的载体及后勤服务。第二,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形成多方位保障机制。高职院校要强化对网站、各类新媒体的规范化管理,深入开展“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增强师生网络安全意识,提高建网用网管网能力,引导师生养成文明网络生活方式。规范自媒体管理,加强校园网不良信息排查,净化校园网络环境,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同时建立“网络育人工作制度”“网站建设备案制度”“信息发布审核制度”“信息监管引导制度”“网络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制度”等保障制度,确保网络育人工作顺利开展。(2)多方关联,改革网络思政育人运行机制。第一,完善网络思政育人队伍机制。高职院校要善于对大学生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加强网络育人队伍的选培,加大力度宣传党的理论方针政策,让教育内容看得见、摸得着、有成效[5]。组建以思政教师为指导,以辅导员为主导,以学生团队为主体的育人队伍。支持思政课教师、师德标兵、教学名师参与网络文化建设,鼓励教师和辅导员通过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支持鼓励学生正面发声,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与教师育人工作形成整体,互相补充。同时,聘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完善育人队伍结构,与校内专家有效互补、相互联动,共同提升育人成效。第二,建立网络思政平台联动机制。近年来,高校在持续推进网络育人工作方面进行了富有成效的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逐步将网络育人体系建设由“大而全”推进到“细且精”的发展阶段[6]。高职院校要将分散的五个板块进行联动管理,做到统一指导、统一部署、统一协调。在现有五个板块基础上,使线上线下各个育人内容紧密结合,主动深挖每个板块的功能,充分发挥各板块的思政育人作用,主动发掘其他高职院校相对典型的思政育人平台,主动联络交流,并建立起联动机制。第三,建立O2O线上育人线下实践机制。建立O2O线上育人线下实践机制,形成线上“吸收”、线下“消化”的运转态势。线上积极开展网络育人宣传与教育,线下丰富各项活动内容,积极组织“大学生网络文化节”“大学生优秀网络文化作品评选”等师生网络文化建设活动,为线上育人提供更多的素材。

四、結语

要实现网络思政育人工作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关键就是要以大学生体验为基础,通过搭建“融媒体+”形式的网络思政育人平台,不断丰富网络思政育人形式,将新思想、新理论、新成果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与体验中潜移默化地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高校还应将意识形态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求职就业教育、劳动教育有效融入到学生的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和第三课堂,从而实现育人目标,更好地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英才。

参考文献:

[1]李焦明.网络文化育人是互联网时代高校新使命[N].中国科学报, 2019-10-23(004).

[2]鲁良.强化“互联网+思政”充分发挥网络育人功能[N].湖南日报, 2018-11-20(012).

[3]廖允成.提升“四种能力”积极推进新时代网络育人工作[N].山西日报,2019-03-29(011).

[4]邓鹏.红色文化网络育人的话语转型探赜[J].思想教育研究,2020(11):148-152.

[5]丰硕.提升高校网络育人成效的路径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02):73-74.

[6]杨晓玲.高校网络育人中“院系节点”建设的探索与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0(05):150-154.

Research on Innovation of Network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ystem in Vocational Colleges

Fan Huimin, Tang Changwei

(Guizhou Vocational College of Commerce, Guizhou Province, Guiyang 551400, China)

Abstract: Starting fro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vocational colleges focus on the online experience of students, combin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vocational colleges, to study the innovation of the onlin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ystem in vocational colleges, which is conducive to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and better completing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moral education.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integrate and optimize existing online experience platforms, expand other platforms for online education, integrate integrated media with ideological educa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job seeking and employment education, and labor education. They should also improve the innovative guarantee mechanism of the onlin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ystem, in order to better cultivate high-quality technical and skilled talents with both morality and talent.

Key words: vocational colleges; network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ducation system; talent cultivation; convergencemedia;fostercharacter and civicvirtue

猜你喜欢

育人体系融媒体立德树人
深化实习育人体系培育产业后备人才
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四全”育人体系
构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育人体系的实践与探索
高职校园文化活动育人体系构建初探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浅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践立德树人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融媒体时代领导者媒介形象重构与认同
融媒体背景下健康类纸媒的转型
试论全媒体时代儿童灾难新闻的审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