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TOD模式下地铁站与商业空间的耦合设计探究

2024-04-03李子璇刘婉婷孙奎利

美与时代·上 2024年2期
关键词:商业空间车站商业

李子璇 刘婉婷 孙奎利

摘  要:当代城市的发展使地铁不再是单纯的交通工具,而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依托地铁站衍生的商业空间,优化了城市的商业结构,使城市商圈焕发了新的活力。从TOD的视角探究地铁站与商业空间的耦合设计,以提高地铁站域的交通可达性、社会效益,满足用户需求。以天津地铁3、5号线为例,调研分析了不同类型的地铁站与商业空间的空间结构、交通流线、匹配度等特点,评价了天津地铁站与商业空间的匹配度,提出了基于整体性、步行可达性、多样性和特色性原则的设计策略,旨在构建完整有序、接驳过渡、可识别和多元化的地下商业空间,为我国地铁站空间开发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TOD模式;地铁站;地下商业空间;天津地铁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3年天津市高校教学改革一般项目“学科交叉背景下环境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B231007301)阶段性研究成果。

一、TOD模式与地铁站商业空间的关系

“TOD模式”是一种以公共交通为主导的城市发展模式[1],最早滥觞于彼得·卡尔索普。它通过在公共交通站點周围规划建设商业、办公、住宅、休闲等空间,提高交通可达性和整体城市活力。TOD模式的核心是公共交通站点,因此在规划和设计时需要着重考虑站点的位置、规模和服务范围等。除此之外,TOD模式还需要考虑周边环境和社区特色等因素,以确保开发出高品质的区域。

TOD模式的设计原则包括:整体性原则、步行可行性原则、特色性原则和多样性原则[2]。整体性原则要求规划和设计考虑整个城市的发展需要;步行可行性原则要求规划和设计要考虑步行者的需求;特色性原则要求规划和设计要考虑周边环境和社区特色;多样性原则要求规划和设计要考虑不同人群的需求。

综上所述,在城市发展的规划和设计中灵活运用TOD模式:考虑站点位置、规模和服务范围等要素,遵循整体性原则、步行可行性原则、特色性原则和多样性原则,可以提高交通可达性和城市活力,满足社会需求以及经济需求。

为什么在地铁站与商业空间的耦合设计中运用TOD模式?在TOD模式中,公共交通站点是核心,它对周边的商业、办公、住宅等空间的开发和发展有着关键作用。为了满足TOD模式的要求,公共交通站点需要与周边的快速公共交通系统相衔接,形成高效的立体交通网络。

当前,地铁站点内的地下商业空间,为追求规模数量而泛化,忽略实际需求与效益的地下商业空间建设大肆充斥于地铁站点之中,不仅造成地铁空间的风格分裂与审美的固化,更深深地影响着居民们的出行需求。主体性的缺席与遗失初心的建设侵蚀着城市的地下脉络,也在潜移默化中抹平人们的精神趣味与人文情愫,地下空间沦为城市失语建设中的“牺牲品”,亟需一个科学合理的理论模式纠偏,以回归城市地下空间建设的正轨。

在此背景下,TOD模式逐渐出现在大众眼前。TOD模式独有的优势可以最大程度地开发利用地下商业空间,优化城市的商业结构,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和土地价值,缓解地上资源的紧张,使人们对于地下商业空间的环境形成心理认同感,从空间、风格、功能各方面产生深刻的体验,从而取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使地下商业空间不仅是地铁空间的附庸,还是能够与地上商业空间媲美、抗衡的特色功能性场域。

二、TOD模式运用于地铁站商业空间的价值

(一)提升设计水平,满足人性化用户需求

商业业态是商业空间提供的不同类型和形式的商品和服务,它可以影响商业空间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地铁站与地铁商业空间的过渡区域是连接两者的重要空间,它需要考虑商业业态的分布和设计,以提高人们的空间体验和满意度。然而,目前很多地铁站与地铁商业空间的过渡区域存在缺乏人性化设计的问题,对地铁车站的客流特征缺乏专项研究,尤其是对地铁客流转化而来的商业客流特点缺乏有效合理的分析,客流动线、客流心理特征、客流行为特征以及客流交通行为组织均缺乏可行性分析[3]。主要表现在导向性、出入口设计两个方面:一方面,很多地下商业空间的过渡区域导向性不佳,缺少明确的指示标识和装饰元素,致使人们在通往地下商业空间的过程中感到迷茫和压抑;另一方面,过渡区域的出入口设计落入窠臼,视线封闭,缺乏足够照明,商店门头隐蔽不易被发现等问题,使人们在通往地下商业空间的过程中感到困惑,不仅精神需求未得到满足,同时还会对地下商业空间产生拒绝心理。

有效控制步行距离可以从根本上提升地下商业空间人性化水平,切实保障轨道交通的使用率与效率[4]。在地铁站与地下商业空间耦合的过程中,人性化设计能够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规划和设计出适合不同年龄、性别、职业、兴趣等人群的商业业态,提供多元化的商品和服务,满足用户在出行过程中的购物、娱乐、休闲等需求。并且可以根据用户的出行习惯,规划设计出符合人们行为和心理的交通流线,提供便捷高效、安全舒适的出行服务,减少用户在换乘过程中的时间成本,增加用户在地下商业空间的停留时间。另外,TOD视角下耦合设计中创造出的富有特色和创意的空间形式,比之从前能营造出舒适愉悦的空间氛围,提升用户的体验舒适度和满意度,激发用户在地下商业空间的消费欲望。

(二)提高交通效率,优化立体化交通系统

商业交通流线是指商业空间中人群的移动路径,它可以影响商业空间的功能性和舒适性,在地铁站域空间中也举足轻重。然而,当前地铁站域空间存在难以忽视的交通流线问题,主要表现在地铁站和商业空间流线不合理、与周边环境缺乏衔接两个方面:一方面,部分地铁站域空间,地铁站厅与商业空间一起设计规划,没有做预备道路,导致部分单纯出入站的人群需要穿越地下商业空间,在客流量较大时间段造成人流混乱和拥堵,影响人们的出行效率和安全性。另一方面,地铁站域地下商业空间与周边环境缺乏有效的衔接,导致人们在换乘过程中需要绕行很远或上下楼梯,增加了人们的出行时间和成本,降低了人们的出行便利性和舒适性。

立体交通系统是在城市中利用地上、地下、空中等不同的空间层次,建设和发展多种形式的公共交通工具,形成高效的交通网络。在地铁站域地下商业空间中,优化立体交通系统主要从周边公共交通系统、周边地上商业综合体、周边地上道路系统三方面入手:在周边公共交通系统方面,与其进行有效的衔接,如公交、车站、飞机场等,以便形成快速的换乘服务,缩短用户的出行时间和成本,提高用户的出行便利性和舒适性。在周边的地上商业综合体方面,与其进行有效的链接,如商场、酒店、公司等,形成便捷的进出服务,增加用户的出行选择和灵活性,提高用户的出行满意度和乘坐地铁的忠诚度。在周边的地上道路系统方面,与其进行有效协调,如人行道、自行车道、马路、过街天桥等,形成安全的通行服务,减少用户的出行风险和障碍,提高用户的出行安全性和信任度。

(三)实现社会价值,推动现代化城市发展

地铁系统的建立对商业环境布局起着导向作用。而地铁换乘枢纽站有效连接城市空间,使地上、地下空间延续一体化的特点,为地铁物业综合开发带来了商机。地铁站与周围地下空间相通,提高了地下空间的可达性和使用价值,促使周围土地开发多层地下空间[5]。目前,很多地铁站域地下商业空间存在着商业空间规划缺乏系统性设计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地铁站域地下商业空间缺乏与周边环境的关联性,导致地下商业空间与城市整体的风貌和氛围不协调,不利于城市整体的发展;另一方面,地铁站域地下商业空间缺乏特色性和前瞻性设计,导致地下商业空间与其他地下商业空间没有明显的差异化和竞争优势,不利于吸引和留住消费者。

地铁站域地下商业空间实现社会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保护和提升城市环境质量,通过减少私人汽车的使用,降低城市的能源消耗和排放量,缓解城市的污染和拥堵问题,促进城市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二是丰富和展示城市文化内涵,通过打造具有地方特色和创意的空间形式,反映城市的历史文化和风貌,增强城市的文化吸引力和影响力。不仅可以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也可以提升城市的競争力和形象。

综上所述,在TOD模式下,地铁站域地下商业空间与周边环境和社区相融合,形成一个有机的开发区域。这种区域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地铁站域的土地资源和人流资源,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也可以充分考虑地铁站域的社会功能和责任,实现社会效益的最优化。因此,TOD模式下的地铁站域地下商业空间是一种具有社会价值的开发模式,它能够推动现代化城市发展的多方面目标,为城市建设和发展做出贡献。

三、天津3、5号线地铁与城市商业空间调研

(一)天津地铁建设及地铁商业的发展

自第一条线路1970年4月7日开发以来,天津系统里目前已有19条线路和366个车站(含规划),横跨296.6公里,天津轨道交通的发展和运营缓解了城市交通压力,改变了城市客运模式,增强了重要商业区的功能状态,同时改善了重要地区的旅游景点的交通功能。在天津地铁中,站域范围内有商业项目的车站以3、5号线最多,以下就以3、5号线为例进行调研分析。

(二)天津3、5号线地铁与地铁商业空间的空间类型分析

1.交通枢纽型地铁与地铁商业空间、交通及匹配度调研——天津站

交通枢纽型地铁车站周边往往拥有许多商业开发项目,它们与车站通过地下通道相连,构成一个系统的开发区域。这种区域在建成后,利用地铁站的人流量和交通便利性,优化了城市的商业结构,焕发了城市商圈的新活力。

天津站是典型的城市交通枢纽型地铁站点,它集合了7条主干线、8个站点及其内外连通的200多个出入口,是天津市最大的综合交通枢纽。天津站以下沉广场为核心,周边环绕着商务、交通、商业、餐饮等不同类型的商业开发项目,如万达广场、东方商厦、百联、苏宁易购等城市商业综合体。这些商业项目与地铁站通过地下步行系统相互连接,形成了以轨道站点为中心,以站域步行系统为骨架,采取周边整合发展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地铁车站与商业空间形成了复杂的耦合作用,实现了站域空间一体化的空间格局。

交通枢纽型地铁车站周边往往拥有许多商业开发项目,它们与车站通过地下通道相连,构成一个系统的开发区域。这种区域在建成后,利用地铁站的人流量和交通便利性,优化了城市的商业结构,焕发了城市商圈的新活力。以天津站为例,分析了交通枢纽型地铁与地铁商业空间的耦合特点。

2.城市中心型地铁与地铁商业空间、交通及匹配度调研——下瓦房站

城市中心型的地铁车站位于城市的核心区域,它们通常采用立体式的商业开发模式,将地铁车站的交通功能与城市中的其他功能空间在竖直方向上进行叠加,在水平方向上进行扩展,形成集约紧凑、卓越高效、层次分明的功能组织模型。这种模型可以充分利用城市中心区域的土地资源和人流资源,提高城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下瓦房站是典型的城市中心型地铁站点,商业空间发展模式是从外向地铁车站内部延伸发展,不仅可以发挥轨道交通本身的优势,还可以集中精力发展当地强度最高的地区,有效利用城市土地资源。另外,为了满足城市空间发展的需求,相较于城市其他发展区域的空间而言,城市中心区的地铁站域开发需求量更大,而更大的空间开发量可以为站域商业的发展提供可能,通过立体式的商业开发模式,实现了与周边环境和外部环境的协调和关联,提高了城市中心区域的活力和魅力。

3.商业中心型地铁与地铁商业空间、交通及匹配度调研——营口道站

商业中心型的地铁车站周边有着成熟的商业环境,它们通常采用周边整合模式的商业开发模式,将地铁车站空间与周边的商业空间、步行空间、公共空间相互连接,形成一个有机的开发区域。这种区域在建成后,利用地铁车站的客流量和商业空间的吸引力,优化了城市的商业布局,提高了城市的消费水平和生活品质。以营口道站为例,分析了商业中心型地铁与地铁商业空间的耦合特点。

营口道站是典型的商业中心型地铁站点,它位于天津市的老城区,周边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商业资源,如天津古文化街、天津鼓楼、天津大悦城等。这些历史文化和商业资源与地铁站通过地下步行系统或者商业步行街相连,形成了一个以地铁站为核心向外延伸发展的开发区域。在这个区域中,旅客可以从地铁站出入口直接进入周边的商业空间或文化空间,进行购物、观光、体验等活动,也可以从周边的商业空间或文化设施乘坐地铁离开。营口道站通过周边整合模式的商业开发模式,实现了与周边环境和外部环境的协调和关联,提高了城市老城区域的活力和魅力。

四、天津地铁站与地铁商业空间耦合设计策略

(一)遵循整体性原则:空间规划协调,重视整体布局

在TOD模式的整体性原则中,地铁车站和地下商业空间被视为一个整体,需要从空间形态、功能、组织等方面进行统筹规划和设计,以实现空间的协调和统一。这样可以发挥地铁车站和地下商业空间的互补优势,提高交通效率和商业效益,同时也可以增强空间的品质和形象。

大阪梅田车站是典型的成功案例,它是一个大型的交通枢纽站,被称为大阪的地下迷宫,连接有阪神电铁、阪急电铁、大阪地铁和西日本铁道多条线路,并且连接了多个地下、地上商城,像Diamor大阪、阪急三番街、Whity梅田以及荷贝城、大丸百货、阪神百货等知名商业设施以及大阪第一饭店,每日人流量可以达到240万人。1994年10月12日开发使用的大阪DIOMOR地下街,由JR大阪站以及阪神梅田站进入,经过西北部的圆形广场,呈放射状引伸出四条长条形商业街。连点成线,线结块面,构建成关系紧密的整体性地下商业格局。内部四条长条形商业街,各有其主要功能,互不干扰,分为服务配套商业街、艺术商业街、服饰商业街、餐饮商街。大阪梅田车站通过立体化的步行系统、垂直的流线设计、有效的指引导视,将它们串联成为有序的整体,使人们可以便捷、高效地通行,在地下也能获得良好的服务,也让大阪梅田车站成为西日本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交通要道。

(二)基于步行可达性原则:串联周边环境,强化资源整合

在TOD模式的步行可达性原则中,要求在设计中将地铁车站与周边的商业空间、步行空间、公共空间有效地连接和协调,形成适宜步行的街道网络,使交通与购物交融,让地下商业空间成为一项基本生活内容。这样可以利用地铁车站的客流量和周边的商业资源,提高地下商业空间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同时也可以增加用户的出行选择和灵活性,提高用户出行的便利性和舒适性。

杭州龙翔桥站是杭州重要的轨道交通枢纽,位于杭州最繁华的商业及旅游休闲区、西湖湖滨唯一的多功能复合型城市综合体之下。通过龙翔桥站可达湖滨银泰in77等城市商业综合体,以及西湖、飞来峰景区,所承载人流量巨大,因此龙翔桥站的交通流线必须充分考虑内部人流动线,站点与重点商业邻近,接驳空间设置连续不断的商店引导客流前行。同时考虑时效性,满足不同时段的消费需求。

另外,地下商业在考虑如何吸引客流的同时,还需要保证人流动线足够简单快捷,方便人们快速找到方向,否则不仅会让人迷失方向,也大大降低了顾客的游览兴趣。通过可达性原则的规划、设计,龙翔桥站“简单”的人流动线,不仅吸引更多客流,还充分发挥出地下商业空间的可利用经济效益。

(三)基于多样性原则:丰富商业业态,助力空间破圈

在TOD模式的多样性原则中,要求在设计中将地铁车站与地下商业空间的功能、形态、组织等方面进行多样化的设计,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提供多元化的商品和服务,满足用户在出行过程中的购物、娱乐、休闲等需求。利用地铁车站和地下商业空间的互动优势,提高地下商业空间的消费水平和用户满意度,同时也可以增加地下商业空间的差异化和竞争优势,提高地下商业空间的市场份额和品牌影响力。

“站城一体”开发,是将作为交通结点的车站空间与城市开发建设合为一体的开发形式。通过车站空间与城市空间的融合,构建全新的城市空间。这个模式根据现有成功案例总结提炼,总结为“轨道交通与城市相符相成,实现共同发展结构的开发模式”[6],内蒙古呼和浩特新华广场站是借助TOD模式发展的典型案例。基于多样性原则,建造与5G技术相结合的TOD内蒙古特色文化商街,打造现代化多功能区。如还原古时商街面貌、增加特效天幕以及各色LED灯光,模拟草原、雪山、花林自然场景、建设海底世界等,让游客在逛街的同时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也展现了地方优秀民族文化,增加地下商业空间的差异化和竞争优势,建设新型养老社区等集群,充分发挥公共交通优势,连通周边商业空间,提供丰富的商业业态,由地上引导流量至地下,真正实现了站城一体。

(四)基于特色性原则:强化差异性设计,提高客流吸引力

在TOD模式的特色性原则中,要求在设计中将地铁车站与地下商业空间的形象、风格、氛围等方面进行特色化的设计,展示城市的历史和风貌,增加城市的文化内涵和魅力,提高用户的体验舒适度和满意度,激发用户在地下商业空间的消费欲望。可以利用地铁车站和地下商业空间的创意优势,提高地下商业空间的品牌价值和用户忠诚度,同时也可以增加地下商业空间的识别度和影响力,提高地下商业空间的市场竞争力。

新加坡乌节湾站是目前新加坡新一代地下TOD商业的代表之一,站点连接了十多个商业综合体,形成一个大型立体的商业网。在其中,游客可以进行各种日常活动,享受站点内部美轮美奂的设计和充足的照明,行走其中仿佛置身于华丽宫殿,与地上商业无异。和大部分阴暗、逼仄的地铁站域空间产生鲜明的对比,乌节湾站地下空间富有特色和创意,在吊顶设计中大量运用圆弧元素和各色灯光,与商业空间风格吻合,展示了城市文化和气质,提高了城市的生活品质。

五、结语

笔者从TOD模式的视角,探究地铁站与商业空间的耦合设计,以提高地铁站域的交通可达性、社会效益,满足用户需求。以天津地铁3、5号线为例,调研分析了三种不同类型的地铁站与商业空间的空间结构、交通流线、匹配度等特点,评价了天津地铁站与商业空间的匹配度,提出了基于整体性、步行可达性、多样性和特色性原则的设计策略,旨在构建完整有序、接驳过渡、可识别和多元化的地下商业空间,望能为我国地铁站空间开发提供有益参考。

参考文献:

[1]卡尔索普,杨保军,张泉.TOD在中国:面向低碳城市的土地使用与交通规划设计指南[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

[2]梁家豪.基于TOD模式的地铁车站周边商业空间规划与设计办法[J].中国高新科技,2020(22):54-55.

[3]廖元靖.北京地铁车站商业现状调研及策划研究[D].北京:清华大学,2019.

[4]吕雄鹰,潘海啸.基于E-TOD的大都市区外围轨道站点规划管控研究——以上海市松江区为例[J].上海城市规划,2021(1):127-135.

[5]蒋蓉,陈乃志.地铁地下空间的功能与可开发商业空间研究——以成都地铁1号线南段地下空间开发规划为例[J].四川建筑,2006(6):11-12,16.

[6]卢泰宇,陈先龙,刘明敏.站城一體理念下综合轨道枢纽预测实践[C]//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交通规划学术委员会.绿色·智慧·融合——2021/2022年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年会论文集.2022:12.

作者简介:

李子璇,天津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传统园林与环境空间艺术设计。

刘婉婷,天津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建筑景观与壁画艺术研究。

通讯作者:孙奎利,博士,天津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环境设计及其理论研究。

猜你喜欢

商业空间车站商业
商业前沿
车站一角
商业前沿
商业前沿
在北京,一个车站的治理有多难
商业遥感已到瓜熟蒂落时?
基于光环境下的新商业空间光氛围研究——概念书店照明设计
硅基互联时代文化在商业空间景观设计中的构建
中国古代商业空间中对于风水学的应用
热闹的车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