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图书馆文化服务路径探究
2024-04-03裴珑王建涛
裴珑?王建涛
摘 要: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文化服务是社会职责所系、乡村振兴所需、权益维护所至,但也面临着文化服务供给内容单一、结构失衡、主体缺失等现实问题。图书馆拥有丰富的图书信息资源、成熟的网络设施平台、多元的文化服务模式,作为文化服务的重要力量,在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提升居民文化素养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分析了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文化服务的意义、现状以及图书馆在文书服务方面的优势,提出了文化服务的具体路径,发挥图书馆文化服务功能,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多元文化需求,具有积极的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文化服务;图书馆;路径
概述
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价值追求,提振亿万农民推动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信心。乡村文化振兴作为“五大振兴”之一,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灵魂”[1]。2018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提出“国家建立覆盖城乡、便捷实用的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图书馆作为文化服务的重要载体,在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提升居民文化素养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注重增加乡村阅读资源供给,缩小城乡公共文化差异,促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衡、融合发展,在服务宜居宜业和美丽乡村建设中,成为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生力军。
安徽省图书馆始称安徽省立图书馆,1913年创建于安徽安庆,1954年正式更名为安徽省图书馆。历经百余年的发展,截至2022年底,安徽省图书馆设16个机构,员工174人,馆藏普通文献402万余册(件),电子图书164万余册,数字资源总量达909.72TB。安徽省图书馆始终坚持“服务第一,读者至上”的宗旨,通过不断创新服务方式,拓展服务内容,着力打造“新安百姓讲堂”“读者英语沙龙”等8个服务品牌,先后荣获“全国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行动”组织实施先进单位、全民阅读示范基地等。安徽省图书馆高度重视文化服务,大力实施文化精準扶贫,通过结对帮扶、捐赠图书、发放扶贫资料、建立图书阅览室等方式,助力贫困地区文化脱贫、乡村文化振兴。
1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文化服务应然
1.1 社会职责所系
公共图书馆是社会主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公众免费开放,并提供文献信息查询、借阅及相关服务,开展社会教育的公共文化设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开展文化服务,就是通过公共文化服务的相关措施和手段,满足广大乡村居民的物质文化需求,提升广大乡村居民的文化素养。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图书馆开展文化服务,就是利用其丰富馆藏图书信息资源,提供专业图书服务,从而满足乡村居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因此,乡村战略背景下开展文化服务与图书馆服务的目的一致。图书馆参与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是履行其自身的社会职责所在。长期以来,由于受二元城乡结构差异等因素影响,与城市居民相比,乡村居民获取图书阅读渠道、增长知识信息存在明显不对称。因此,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图书馆开展文化服务是履行社会职责、促进社会和谐的现实需要。
1.2 乡村振兴所需
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图书馆文化服务是文化振兴的重要途径。通过向广大乡村居民提供生产、生活所需的图书资源,让乡村居民掌握先进的生产技术、生产工艺,丰富日常的业余文化生活,成为新时代“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通过开展文化服务,开阔乡村居民视野,能够有效拓展乡村产业发展的途径和方式。通过党的理论知识宣讲和送书进基层活动,掌握先进的党的理论知识,促进乡村基层组织设置及治理更趋科学规范合理,实现乡村组织振兴。因此,文化服务与乡村振兴密切相连,在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实施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图书馆开展文化服务也是乡村振兴的迫切需要。
1.3 权益维护所至
农民的文化权益是农民发展权的一项重要体现[2]。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稳步实施和推进,农民文化权益的保护意识不断增强,政府在乡村文化服务供给的投入方面也会持续增加,这也是缩小城乡差异,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中农民权益保障的重要手段。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大力实施产业发展,助力生态文明建设,农民的文化素养越来越高,权益保护的意识更强,图书馆作为文化服务的生力军、主力军之一,承担着为公众包括乡村居民提供文化服务的职责使命。通过开展送书下乡、专题知识讲座,让广大乡村居民掌握更多的科普文化知识,激发农民政治参与意识,夯实农民政治参与的经济基础[3],从而提高其维护权益的能力和水平,也是成长为新时代农民的必然要求。
2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文化服务实然
2.1 供给内容单一[4]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国家把文化振兴上升至五大振兴之一,给予乡村公益社会文化服务,投入巨大资金用于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但与城市相比,乡村文化服务的供给资金来源、服务渠道和图书内容单一,从文书服务资金供给来看,乡村文化服务主要依靠省市级专项资金,区县以及乡镇的配套资金保障不足。从文化服务供给渠道来看,主要依靠乡镇文化站、村农家书屋等场所供农户读书,文化广场开展的文化活动较少,文化公园的内容较少,获取的文化服务渠道较少。从文化服务供给内容来看,供给的内容主要以书籍为主,书籍中又以农业种植、农业生产及经营类为主,内容不够丰富多样。
2.2 供给结构失衡
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下,乡村地区文化服务主要依赖财政资金支持,承担文化服务供给的主体多为行政机关,缺少专门的文化服务供给机构,最终导致的结构就是文化服务供给结构不平衡。突出表现在供给农户的文化服务产品和内容与农户的实际需要常常出现不匹配现象,如部分乡村地区建设有宽敞的农家书屋、先进的文化广场以及给乡村开通广播和有限电视,但经村民文化服务调查结果显示,相比于单一的送书下乡等传统文化服务,村民更喜欢戏曲、影视、健康教育、农民运动会等文化娱乐活动。供给端与需求端之间存在失衡、不一致。
2.3 供给主体缺失
目前,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乡村文化服务供给的主体主要是各级行政部门,重点是乡级政府及村组群众性自治组织,非政府组织或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专业文化机构在文化服务供给中的作用发挥不明显,常态化开展文化服务的机制尚未建立。文化服务供给主体的缺失,导致文化服务的顶层规划缺失文化服务的常态化体制机制,甚至影响制约了广大乡村地区享受的文化服务质量。
3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图书馆文化服务本然
图书馆助力并赋能乡村文化振兴,有其显著制度优势和政策优势,更有明确法定责任和义务[5]。《公共图书馆法》明确规定,公共图书馆是社会主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将推动、引导、服务全民阅读作为重要任务。
3.1 图书信息资源丰富
根据文化和旅游发展统计公报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我国共有公共图书馆3303个,较2021年增加了88个。全国公共图书馆总藏量为135959万册,较2021年增长了7.8%。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总量超过1.9万TB。由此可见,公共图书馆馆藏的图书文献资料和数据信息资料种类繁多、内容丰富,涵盖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各个领域。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公共图书馆可利用其自身图书资源和信息资源丰富的独特优势,助力文化服务产品供给以及乡村文化振兴,赋能乡村振兴战略。
3.2 网络设施平台成熟
近年来,公共图书馆自身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公共图书馆相继完成了数字图书馆建设,将图书馆开到了网上,开通了图书馆App,移动终端设备、电子图书及智能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图书馆文献阅读由场馆阅读走向虚拟阅读,从静态文献资源查阅走向微服务、云服务,图书馆纷纷开展数字阅读推广,使文化服务更加精准、更加多元,也更智能。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各级图书馆主动承担起文化服务的社会责任,统筹整合馆藏文献资源、网络开放资源,省级图书馆、市县级图书馆总分馆制设置,这些都进一步打破了城乡边界的壁垒,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图书馆,实现乡村图书馆资源共建共享目标[6],让广大乡村居民可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同等文化服务供给。
3.3 多元文化服务模式
近年来,国内一些图书馆纷纷探索文化服务新模式、新渠道,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多元文化服务模式,使乡村文化服务供给拥有更多路径和模式的选择。江西省图书馆与景区、民宿、酒店等空间服务融合[7],与文创产品开发、打造研学旅行、开展读者服务等,挖掘乡村文化资源,拓展乡村文化供给,助力乡村产业、文化振兴。广西南宁图书馆构建“城乡一体化联合图书馆项目”[8]、辽宁省公共图书馆“数字文化驿站”[9]、甘肃省图书馆建立图书馆流程站,等等,利用图书馆的自身优势,开展“菜单式”“互联网+”“订单式”“请进来+走出去”等多元服务模式,优化文化服务供给渠道,提供丰富文化服务内容。
4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图书馆文化服务路径
公共图书馆是信息、知识的中心,具有公益属性,在赋能乡村振兴,尤其是文化振兴,推动文化服务提档升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既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也要综合运用各种路径和方法,使图书馆在赋能乡村振兴方面发挥应有价值。
4.1 丰富供给内容
图书馆参与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不断丰富文化服务供给内容。首先,创新文化活动形式。除了传统的送书下乡外,图书馆还可以举办农家读书会、图书专题报告会、乡村工艺品设计赛,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形式,切实增强乡村文化服务的参与性。其次,要挖掘本地文化内容。图书馆要围绕地域文化特点,将馆藏的体现乡村地域文化的书籍积极送到群众身边,让文化内容更加接地气。还要有计划、有组织地发掘、整理优秀民俗文化、民间艺术,鼓励村民整理挖掘,并结集出版,让身边的文化留在身边,增强文化内容的感召力。再次,丰富文化内容载体。改变传统的“送文化下乡”理念,积极开通智能图书网络,搭建智慧图书云平台,主动“牵手”总馆或国家馆以及院校之间的联络,发挥平台聚合效应,为乡村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文化服务内容。
4.2 平衡供给结构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通过平衡供给结构,弥合城乡文化二元结构。首先,做好乡村文化振兴规划。针对边远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人力、物力、财力资源配置薄弱的现实问题,图书馆要协助当地做好文化服务供给的规划设计,利用自身专业优势协助建立长远可行机制,盘活农家书屋、打造民俗文化,发展乡村文化旅游等。其次,拓展文化服务智能。把公共图书馆建设纳入乡村文化振兴战略规划,从国家顶层设计推动乡村文化服务供给体系建设,为图书馆服务乡村文化振兴提供前置条件,实现有法有据可依,将文化服务软任务变为乡村文化振兴硬指标。再次,图书馆要把服务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的战略要求纳入其自身发展规划,从管理机制、服务体系、文化活动及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持续推动。最后,与时俱进地改革文化服务供给模式。按照乡村文化振兴缺什么、农民关注什么,就精准提供相关的文化产品和内容,要切实改革文化服务供给的模式和方法,坚持与时俱进,实现城乡文化一体化,打破城乡文化二元结构。
4.3 承担供给责任
图书馆在乡村振兴文化服务方面承担着应有的社会责任,要主动参与乡村文化振兴,加强图书馆服务体系及能力建设,为乡村文化振兴助力文化服务质效。首先,提高服务能力。图书馆要注重纵向与横向联合相结合,不断提高文化服务产品供給,增强服务能力。例如,纵向联合,可利用数字图书馆或互联网平台,积极联合省市县三级图书馆以及乡镇文化站、农家书屋,积极开展图书资源共享工程,实现国家、省市县乡村图书资源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畅通协作渠道,利用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搭建智慧服务平台。此外,还要与科研院所、高校之间横向联系,为乡村提供丰富的文化服务内容。其次,加强队伍素质建设。大力发展人才兴馆战略,探索建立符合图书馆人才队伍培养新模式,着力打造满足乡村振兴文化服务供给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队伍。再次,积极推进总分馆模式。重构基层文化治理体系,围绕省级、市级、县级、社区乡镇村四级图书馆服务网络,设立科学考评机制,聚合各级图书馆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文化服务资源,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
参考文献
[1]申淑征.马克思主义理论视域下乡村文化振兴实践路径探析[J]农业经济,2023(11):75-77.
[2]陈曦.农民文化权益保护问题的几点思考[J]市场周刊,2014(1):5-6,23.
[3]李全喜,许萍丽. 乡村图书馆在农民政治参与中的功能价值探究[J]图书馆建设,2012(1):87-89.
[4]曾妍.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J]环渤海经济望,2023(2):132-134,164.
[5]李艳春.公共图书馆赋能乡村文化振兴的路径优化策略[J]甘肃高师学报,2023(3):133-137.
[6]罗玲.试析公共图书馆参与乡村文化服务体系构建路径[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1(6):106-107,110.
[7]黄俊,余凯璇.文旅融合背景下图书馆文化旅游服务模式探究 [J]山东图书馆学刊,2023(2):59-63.
[8]周明.南宁市城乡一体化联合图书馆建设项目风险管理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2016.
[9]杨丹丹.公共图书馆数字阅读推广创新研究:以辽宁省图书馆“数字文化驿站”为例[J].图书馆学刊,2016,38(6) :97-99.
作者简介:裴珑(1988.6—)男,安徽省图书馆馆员;王建涛(1969.9—),男,安徽省图书馆研究馆员。主要从事公共文化服务、图书馆事业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