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汇优秀传统文化?打造美术优质课堂

2024-04-02郭春霞

家长·中 2024年2期
关键词:美术传统课堂教学

郭春霞

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形式多样、内涵丰富、意蕴深刻,具有极高的育人价值。推进优秀传统文化融汇于小学美术课程教学中,不仅能够拓展课程的总体维度、丰富课程的教育内容,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美术素养、帮助教师提升教学质效,使美术“优质课堂”的样态真正实现。本文聚焦现阶段小学美术课堂融合传统文化的问题,为保证各类优秀传统文化有效融入美术课堂中,提出从构建文化情境、文化深度融合、文化学习实践三个角度入手,对现有的小学美术课程教学流程和环节进行全面优化的策略,旨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总体质量。

小学美术课程以及教材中的各类作品,以其丰富多样的视觉形态和物质表现形式,彰显出了“传播文化、促进交流、示范引导,培育创意”等多重教育功能;而传统美术和民间工艺等,则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内容。可以说,小学美术课程和中华传统文化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开展美术教育是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丰富文化内涵是推进美术课程改革的必然一步。但是,在现阶段的小学美术教学中,很多教师面临着难以有效挖掘、融合、应用传统文化,难以使优秀传统文化服务于教学工作,美术课程之中的传统文化特色不明显、学生对课堂中的传统文化感知不强,导致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无法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小学美术教师要积极地拓宽文化视野、更新教育理念,以课堂为开展文化融合教学的主阵地,从梳理、筛选与整合书本内外、课堂内外的丰富传统文化资源出发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以优秀传统文化的多角度、多方向渗透打造出“优质课堂”的新样态。

一、在美术课堂中融汇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

(一)推进美术课程改革

为了在美术课堂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美术教师需要将文化知识和理念与其现实表现结合起来、将课堂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挖掘文化知识背后的人文意蕴、思想精神,促进学生提高审美感知、增进文化理解,这响应了素质教育的总体方向、响应了艺术新课标的改革要求。此外,融汇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促进教师进一步丰富美术课程的教学资源,完善课堂教学的总体内容,营造出课堂学习的文化氛围,有效地推进“美育”和“文化素质教育”在美术课程的框架下实现有机融合,推进“五育并举”的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

(二)提高学生美术素养

在几千年历史长河的激荡与沉淀之中,我国各族人民创造了丰富的历史文化财富,留下了大量的文化艺术作品和民间工艺技艺,各种物质和非物质的文化遗存构成了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基础。将与美术课程教学主题相联系的各类优秀传统文化展示、呈现给学生,带领学生欣赏、体验和感受各类文化艺术作品、民间手工技艺,能够促进学生感受传统文化之美、提高审美素养。在学生掌握、理解了传统文化知识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带动学生以批判的眼光来总结、反思传统文化,通过实践学习来弘扬和发展传统文化,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实践素养。

(三)实现综合育人效果

《关于全面加强和改進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将学校美育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美术课程教学是学校美育的主要环节,在课堂教学中融汇传统文化,既可以帮助学生丰富文化知识积累、强化学生对教材内容的学习感知,也可以促进学生深化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拓宽学习视野、陶冶高尚情操、树立文化自信,实现综合性的育人效果。

二、当前小学美术课堂融合传统文化的现实问题

(一)传统文化内容不够丰富

在当前阶段的小学美术课程教学之中,很多教师只能够从教材里来搜索和提练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内容,这些内容要么是一些抽象的专有名词、文化概念,学生理解起来存在一定难度,要么是较为简单、不够深入,学生只能如“蜻蜓点水”一般进行粗略学习,这都不利于多种传统文化真正融入课堂中。此外,很多教师也不懂得将教材内外的传统文化元素通过特定的教学手段整合、凝练起来,以多元丰富的“主题、情境”等形式表现出来,导致课堂教学与传统文化的融入形式单一、不够丰富等问题。

(二)传统文化融合不够深入

在课堂教学中融合传统文化的根本目的是提高课程质量、促进学生发展,因此教师要找准传统文化与美术教学之间的融合点,有选择性地引用一些特色传统文化内容来服务课堂教学。但是很多小学美术教师往往容易将传统文化的知识以“走马观花”的形式传授给学生,学生看似学到了很多,却没有真正理解和把握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的融合过于浅显、不够深入,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思想感悟,难以理解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与艺术美感,不利于学生提高审美感知与艺术、文化鉴赏的能力。

(三)传统文化脱离学习实践

认识从实践开始,只有在亲身实践和行动参与之中,学生才能够真正内化吸收传统文化的精髓,做到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但在课堂中介绍传统文化时,部分小学美术教师只是进行书面化、理论化的教学指导,没有根据教材内容来拓展和创新实践学习活动,带动学生基于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进行创新美术表达;传统文化与学生的实际生活、与现实社会的发展脱节,学生无法通过学习来进一步巩固、夯实所学的传统文化知识内容。这些问题不仅难以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还不利于美术优质课堂的建设。

三、融汇优秀传统文化打造美术优质课堂的实践方法

(一)融合丰富传统文化,创设沉浸文化情境

要融汇优秀传统文化打造优质课堂,教师必须做好前期的教学准备工作,根据单元、课时的教学主题来有选择性地整合教材内外的传统文化元素,将原本多种形式的传统文化按照“传统文化知识”和“传统工艺技能”两个方向,进行针对性教学指导,创设“初识传统文化”和“体验传统技艺”的沉浸情境,有效降低学生的学习理解难度,增强学生的文化学习兴趣。

首先,美术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的主体内容,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传统文化知识通过一定的主题、学习模块串联起来,帮助学生有效梳理文化内容,建立大致的知识框架。

例如,水墨画是中国画的一个重要分类,教师在教学三年级美术“水墨游戏”这一课时,可以先为学生介绍“水墨山水画、水墨人物画、水墨花鸟画”三种分类,并依次展示北宋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和清代沈铨的《荷花白鹭图》,要求学生仔细观看之后谈一谈不同主题水墨画的特点,如在用墨、画法上的相同之处;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己所观察到的、古代名家作品中的内容,教师同步展示拓展的文化知识点,如与《溪山行旅图》有关的“大写意”“墨分五彩”的含义,与《清明上河图》有关的北宋都城汴梁“商贸繁荣、民风淳朴”的历史故事,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使其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

又如,在六年级美术“雕与刻的乐趣”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有关“软木画”教学资源,以“亭台楼阁·古风雅韵”为主题展示《苏州园林》等建筑类软木画;以“生态之美·自然意趣”为主题展示《苍松寿古》等动植物类软木画;以“诗情画意·红色传承”为主题展示《党旗红船》等特定主题和特殊构件的软木画,带领学生感受传统美术技艺和现实世界、社会发展之间的有机结合,在美术作品内容中体会传统文化“注重传承、关照现实”的特点。

其次,教师要拓展讲解和介绍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各类工艺技艺,创设传统技艺情境,带领学生从简单了解走向深度把握。

例如,在五年级上册“陶泥的世界”教学时,为了促进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传统泥塑技巧,教师可以先按照“马家窑、商周、秦代、清康熙”等时代和年份顺序介绍古代陶器的经典作品,然后播放陶艺手工艺非遗传承人制作作品的视频,以专业的展示搭配自己的介绍分析,指导学生分步分类地学习“盘条法、泥板拼接法”等制作陶泥的方法,提升学生的技能。

(二)促进文化深度融合,提高学生体验感悟

为了有效地将优秀传统文化融汇到课堂中,教师还要在呈现丰富传统文化的同时促进文化深度融合,使用多种教学工具以及学习支架,促进学生深入地体验和认识到传统文化的形式美、外在美,感悟和领略到传统文化的精神美、意蕴美,使学生在“文化深度融合”的学习中提升审美鉴赏的水平。

首先,教师要注重利用信息技术工具,帮助学生有效地吸收课堂学习内容之中的传统文化、艺术元素,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外在美。

例如,笔者在五年级“彩墨脸谱”课堂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感受“脸谱”的造型艺术、把握不同脸谱的外形特色,就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平台搜索并下载了有关“京剧、傣剧、格萨尔藏戏”等脸谱的图片资源,通过“图片编辑助手”软件的“图片取色”功能来展示不同地方戏曲脸谱中的常用色,要求学生根据脸谱颜色来猜角色性格。笔者还利用放大工具展示了“太极图案、戟形印堂纹、舍利额”等一些脸谱中的细节,讲解了这些图案的含义。与此同时,笔者还请学生自己上台,使用裁剪等功能來查一查“哪些脸谱是对称的、哪些是不对称的”,并将不同戏种、不同形态的脸谱进行拖拽分类,学生对于脸谱的“谱式和谱色”有了更深的理解。

其次,教师要利用好古诗词进行传统文化渗透。将古诗词文化与传统艺术文化紧密结合起来,促进学生更好地加深理解,体会到传统文化的内在美。在这里,美术教师应当强化与同年级语文教师之间的协助合作,将学生已经学到或即将学到的各类古诗词和美术内容搭配起来,以“古诗配画”的形式引导学生感悟“诗情画意”。

例如,在三年级美术水墨画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同年级语文课的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引入进来,请学生先朗读和体会古诗词的意象性和画面感,并根据读诗的所思所想来初步尝试水墨创作。然后,为学生展示南宋画家叶肖岩的《西湖十景图》组画,让学生对比思考,谈一谈“古画和古诗都表达了对西湖美景的一种什么情感?”学生以情赏画,再带着自己对于传统艺术的情感、“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传统思想进行创作,能够更好地提高学习兴趣,提升对传统文化的感悟与认知。

(三)聚焦美术学习实践,探索课堂内外教学

为保证学生在美术课堂中能够真正学懂、学到优秀传统文化,教师还需要立足生本理念,积极探索和创新各类课堂内外、校内校外的美术学习与实践活动,促进学生进一步提升学习水平、巩固美术技能、发挥艺术创意、提升文化素养。

例如,教师可以将节日、节气文化与美术课堂教学融合起来,在特定的时间节点根据不同的节日来组织课堂内的主题文化综合活动。比如,在元宵节前后,教师可以聚焦“猜灯谜”这一项传统节日习俗,预备好各类制作花灯的材料,并请学生提前做好学习准备,共同动手制作花灯,用纸条写好灯谜装入花灯之中。在集体展示成品环节,以“小小庙会”的形式让学生一起挑选花灯,开动脑筋猜出谜底。

又如,围绕六年级“废旧物的‘新生命”美术教学主题,教师可以组织“废物利用,动手制作民间玩具”的校外美术活动,为学生介绍“小木马、沙包、拨浪鼓”等简易民间玩具的外形和玩法,要求学生在课前询问家中的父母长辈,了解玩具的制作方法,并根据玩具的材料来收集可用的废弃物等。在课堂上,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民间玩具,并依次介绍玩具的玩法和“历史故事”,让大家感受到传统文化“接地气、有生命力”的特色。由此,教师组织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玩具,在课间活动或课后服务的时间共同游玩,增强体验,使学生在动手实践操作的过程中更好地掌握手工技能,领悟和传承包括“民间艺术”在内的优秀传统文化。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美术课程中持续、深入地融汇各类优秀的传统文化,对于提高学生学习质量、提升教师教学质效来说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美术教师要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价值,充分挖掘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有针对性地创新教育教学的方法,以此真正构建美术优质课堂,推进课程长效改革。

猜你喜欢

美术传统课堂教学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