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创业教育视阈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之路

2024-04-02王筱宇

公关世界 2024年1期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建设

王筱宇

摘要:在当前教育改革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焦点。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鼓励创业带动就业。随着《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意见》发布,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被提升到了一个重要、不可缺少的层面,成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创新创业教育基本内涵进行科学识别,对制约其发展瓶颈问题进行综合剖析,对其学科定位进行归纳总结,并实行多样化教学模式,为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落实,培养高校学生创新心理和创业意识提供保证。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建设

引言

随着国家相关部委及各地政府大力倡导,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已逐渐得到了广大大学生关注。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民族复兴过程中,急需更多科技、更多科技、更多高素质人才,需要提供一个清晰、清晰的人才培养目标,也就是努力提升人才培养品质,打造一流人才方队。将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价值塑造与人格完善有机结合,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重要途径。在高校中,如何提高学生自主创新和创业素质,是当前高校面临的一项重大任务。为此,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目标,对普通高校专业进行教学改革。

一、创新创业教育在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中整合意义

美国哈佛率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将其列入了大学生培训系统,之后麻省理工学院,百森商学院、斯坦福等都做了一些探索与改进。随后,德国、日本、英国等一些先进国家也都将创新创业教育列入高校培训系统。在我国,随着十八大报告中关于“创新驱动”论述。《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意见》在全国范围内都有广泛应用,为进一步推动高校学生参与到“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实践中提供了强有力支持。在新一轮科学技术革命中,技术与知识更新换代日益加快,世界各国纷纷对未来发展策略进行重新审视,并将目光投向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1]。同时,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企业变革等都迫切要求有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要想让高校创新发展,就必须从各个方面让高校的创新能力得到更大提升。在经济发展新常态大背景下,不但对国家创新能力和水平提出了全方位发展需求,而且创新创业已经成为促进社会结构转型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动力。在教学与发展过程中,学校要将自己思想和行动与中央所部署决策相结合,制定与时俱进发展方案、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等方式,对创新创业教育进行改进,并以创新创业教育为人才培养工作提供支撑形式,提高人才培养工作创新驱动发展能力和水平,确保高校在人才培养中更好地担负起新时代使命。目前,大部分创新创业教学改革都只是针对极少数学生和一些比较出色的学生,学校管理人员、专业教师和学生三个层次上,对于创新创业教学认识仍然有一些偏差,这些都对创新创业教学改革发展造成了很大阻碍。

二、创新创业教育下人才培养现状

(一)教师职业化水平不高

我国创新创业教学才刚刚开始,没有相应专业和学科,这就造成了教师专业水平不高。高校实施创新创业教学的教师队伍包括:高校辅导员队伍、高校行政管理队伍、高校创新创业中心队伍和社会兼职教师队伍。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学中,存在教师队伍薄弱、专业水平较低,缺乏相关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等问题,导致高校学生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水平严重脱节。

(二)未建立起一支专门教师团队

在我国人才培养制度中,对创新创业教育管理不够健全,与“专业课”脱节,导致创新创业教育一直处在比较尴尬的状态。高校在专业建设和规划、人才培养内容优化以及对教师和学生激励和指导上都存在着较大不足。也有些学校缺乏适合于融合教育发展的师资力量,而且很多科技创新项目都是在临时性情况下进行,如果没有相应教师来进行高效引导和培训,很难将学生们学习潜能完全发挥出来,严重影响到对所有学生有效培养[2]。

三、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一)改进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形成有特色的多样化教育模式

在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时要不断深化、探索和改进教学模式,把学校类型、教育阶段和地区差异作为出发点,最后形成具有多样化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例如,综合性研究类高校教育侧重点应该放在对学生创新心理与创业意识培养上,从而造就出一批拥有较高质量创新创业型人才,并担负起国家高層次创新体系建设重任。一般教育类院校则侧重于培养与创业有关知识和能力,以服务于地区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具体来讲,如果大学学生有比较好的学习背景,那么就应当侧重于培养学生创业理念和发掘学生学习资源;而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经验积累,工作重点应当是如何最大限度地合理地分配与利用相关教学资源,重点推动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相关理论与实践研究。从大学所在地域来看,京津地区是一个科技发展较为先进,同时也是优秀教学资源较为集中地方,大学创新和创业教学侧重于提高学生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构建技术性教学模型;但是,在中国中西部地区,由于其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传统行业占有比重也相对较大,在进行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时要将重点进进到创新创业要素上,着重将现有社会资源进行整合,为大学生营造出一个相对积极创新创业社会环境[3]。

(二)构建完整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结构

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教育体系也在持续地进行着深入改革,要根据时代需要来推动双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大学要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建立健全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才能有效地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各大学应构建多元协作机制,以获得“双创”资源,为“双创”工作顺利进行创造条件。除此之外,还可以为学生们提供一个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到创业过程与发展实际情况,从而启发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从而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构建“创新创业”课程教学系统,是实现“创新创业”教学目标的关键。结合大学生创业需要和应用型大学具体情况,构建有特色的高质量创新型创业课程体系。在构建该专业同时,将其作为整体进行研究,提出了一种新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型大学在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时,应以公共课、必修课和选修课为主要内容,加强对大学生创业教育。为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学校将《大学生基础导论》作为一门必修课,以实现对创业知识普及、创新思维激发。通过设置“创业及孵化器”,旨在提高学生创新及解决问题能力。对于已经开始创业实习的大学生来说,提供高级创业培训,能够使学生的管理技能得到很好提升。因此,创新创业课程要将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对大学生展开全面、多样化教育,从而调动学生对创新创业兴趣与激情,加强学生对创新创业理论理解,培养出具有国际视野、创新思维的高等人才。

(三)培养方案与时俱进,不断强化师资队伍

高品质的创新创业教学教师是人才培养的关键因素,要想提高大学毕业生创新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就必须有一支稳固的创新创业教师队伍。对于应用类大学来说,高素质学生就业是关系到一所大学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关系到大学发展方向[4]。在人才培养方面,应当对学生就业形势、学科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目标进行调整,并对其进行严谨的教育管理与考核,打造出素质、技能与思维相统一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与社会紧密结合,通过制定长期和短期师资培训计划,使师资走出国门。通过学校与企业紧密结合,使学校与企业之间联系更加紧密,更好为社会输送更多人才。高等院校应加大对《创新创业》课程培养力度,对其进行改革,对其进行改进,对其进行完善,并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指导、服务于学生创新创业指导系统。

(四)以人才培训为基础,调整专业设置

高校教师要明确创新创业教学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支撑情况,以该课程具体教学目标为基础,对该课程支持什么样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及该如何实现对该课程支持,特别要注意该课程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各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目标支撑情况。要坚持不断改善教学理念,将创新思维与课程内容相结合,并将课程内容与学科前沿观点相结合,同时还可以引进一些新颖案例,让课程内容更加接近于学生现实生活,并利用专业理念来解决现实中问题。要对课堂教学状况有一个全面认识,并对其进行良好的教学设计。在教学正式展开之前,教师们一定要有一个清晰的教学目标,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深入研究,强化实践教育,对课程时间进行合理安排。要想成为一名具备创新思维应用型人才,就需要通过丰富实际操作来完成,不仅要在课堂上增加实际学习比例,而且要将课堂下进行各种创新创业活动进行充分地运用起来,从而提高实践教学比例。

(五)把创新创业教育培养目标融入到大学实践中

在制定人才培养制度时,学校既要统一思想,提高重视程度,又要做好与教育一体化发展相关顶层设计工作,让人才培养方案更加明确和完善。要坚持全员参与、全过程联合培训理念,注重对学生专业培训和对学生创新创业培训,可以将专业教学与创新创业教育心理、技能、知识有机结合,在加强学生理论认知同时,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在设置教学目标时,要将创新创业教育项目纳入到实践中去,用一系列扩展与实践,使其贯穿于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为学生学习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利用协同育人发展理念,逐步推进多元复合型人才培养工作。在平时课堂上,应把学生心理健康和挫折教育有机地融合起来。一是从日常培训中培养大学生心理品质,具体包括:智力培训、心理辅导、情感教育、人际关系辅导、个性培养等。通过“挫折”“失败”等教育,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面对挫折。二是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强化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方法。三是加强对创新创业的认识,面对困难时要有足够镇定,要以理智思考来作出合理判断,要认识到自身不足与问题。用正面眼光去看问题,认识到挫折与失败正面含义,把挫折看成是提升自我复原力的机遇。四是要重视和提供学生心理支援,指导学生面对低落和困难时接受和释放自己感情,从而减轻学生身体和心理上紧张,并努力提高学生正面感情经验。若学生存在有关心理问题,要及时给予适当介入与指导,如果病情较重要及时指导学生到医院就诊,并在需要时候,请有关专家给予指导与处理。

(六)强化教育督导和教育回馈

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要顺应时代的发展,进行恰当的调整与优化,使其能够有效地整合与创新,成为当前社会各界普遍关心的问题。创新创业的教育内容包括创业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等。以促进学生的长期发展为目标,能够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培养。实践和互动性强的创新创业教育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并且合理地纳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对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是十分必要的[5]。

对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实施情况进行监控和反馈,是检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目标是否达到一个关键环节,也是检验课程整合成效的一项重要措施。一是构建“双创”视野下教育评估标准,按照高校具体情况,制订新课程评估标准,专业建设标准,使督导有基础,考核有标准。二是要构建一个通畅的多方面反馈渠道,让教学质量监测机构能夠从教师监督中得到课堂上教学评估,从教师代表中得到教学资源信息,从学生信息管理员中得到学生学习情况信息,从而了解到双创与职业教育融合过程以及结果反馈。三是要构建一个不断完善的教学体系,不断发现和解决问题,并在不断监测和反馈中促进高职院校发展和变革。

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对创造型人才要求也越来越高。通过大力培养创新和创业型人才,可以有效地调动整个社会积极性,从而推动整个社会发展和国家整体实力。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今天,创新已经成为推动社会和经济发展重要力量,它是建立现代经济体制的核心,也是大学在新时代对创新人才必然要求。高校在创新创业教学中,对构建“以人为主”的一体化教学模式提出了一些新思路。要想进一步深入开展有关教育改革工作,就一定要对创新创业教育与各专业学科融合发展、人才培养工作协调发展机制进行健全,要把教学目标与创业教育融合起来,建立起一支由专职和兼职教师组成的师资队伍,从而提升学生育人水平。

本文系吉利学院 2022 年校级科研创新平台(团队)立项“‘思专创劳树人研究团队”(项目编号:2022xkctdo9)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费翔.地方高校多元协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以南京工业大学为例[J].创新与创业教育,2023,14(02):132-137.

[2]梁齐伟,王滨.新时代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的路径研究[J].成才与就业,2022(S1):88-91.

[3]董超群,魏昌详,任连城,龚银春,郭正伟.新工科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机械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实践[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2,5(20):100-102.

[4]张钱伟.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体育人才培养体系的路径探究——评《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政策评估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22(08):141.

[5]周春蕾.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思路——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构建》[J].中国高校科技,2022(07):98.

(作者单位:吉利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豆瑞超)

猜你喜欢

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建设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影响因素及路径探索
新常态下系列化、规范化、创新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