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德育的策略
2024-04-02王欢
王欢
在初中德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德育活动之中,不仅可以丰富德育的内容,增强德育的深度性与有效性,还能借此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让他们了解更多经典、有意义、有内涵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使学生在民族文化熏陶过程中,逐渐树立正确的观念意识,形成良好的个人道德品质和精神品质。对此,为了使初中德育达到上述教学效果,文章从传统文化渗透视角出发,阐述教师通过创建文化感悟、精神培养、文化宣传、家校共育、社会实践等活动,提高学生品德素养的策略。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概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指的是在我国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进程中所形成的,对当前人类社会和未来生活能够产生一定积极影响的优秀文化。当这类文化真正植根于国人的思想观念与情感意识之中时,其能够逐渐积淀为国民较为普遍的心理,指引并影响着人们日常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在我国不断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传承千百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也在逐步完善,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独有的、稳定的文化特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核,而这一文化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也促进了一个民族的进步与发展。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德育的意义
(一)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正确观念
教师在初中德育过程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让他们充分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能够自觉学习其中的高尚行为,领悟其中的高尚精神,从而逐渐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提高传统文化传承与发扬的意识。另外,学生还可以通过参与各种传统文化探究与体验活动,受到优秀思想的熏陶,在高尚品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形成优秀的个人品质。
(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精神品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包含了很多经典的历史故事和文学作品,展现了很多历史名人的光辉事迹,教师通过引导学生仔细阅读各种经典的文学作品,深入研究各类史实资料,深度感悟其中的人文内涵,能够让学生了解到更多优秀的、高尚的精神品质,如爱国主义精神、无私奉献精神、谦虚谨慎精神、尊老爱幼精神、助人为乐精神等,使其在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中,逐渐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积极的思想意识,从而提升个人的品德修养。
(三)有助于高效落实素质教育
教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于初中德育活动之中,不仅可以增强德育的深度性、内涵性、丰富性和有效性,还能进一步优化德育的形式和内容,消除传统德育的枯燥感,突破以往模式化教育的局限性,让学生在生动的德育氛围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熏陶,进而更加快速地形成良好的道德修养和高尚的精神品质。而教师也能借此提高德育的效率与质量,更加高效地落实素质教育要求。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德育的具体措施
(一)营造良好文化渗透氛围,开展德育熏陶活动
教师为了进一步增强初中德育的深度性与有效性,可以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巧妙渗透于各种德育活动之中,营造更加生动、更有内涵的德育环境,让学生通过参与节日文化感悟、高尚精神培养、传统文化演讲等活动,受到优秀思想的熏陶,在完成相应任务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良好的精神品质和品德修养。
1.创建感悟传统节日文化的活动。
节日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坚持传承的经典文化。在我国不同的传统节日中,蕴含着不同的富有深意的文化内涵,对此,教师可以围绕各种传统节日开展文化内涵感悟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各种传统节日的来历、寓意、习俗等,使其通过深入探究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感悟到更深层次的思想品质,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形成正确的观念意识。另外,教师也可以利用各种沉浸式节日体验活动,让学生感受到中华传统节日文化的魅力,进而提升他們传承我国节日文化、弘扬节日文化的意识。
例如,在初中德育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班会时间,开展中华传统节日文化感悟活动,让学生在沉浸式体验活动中感悟节日文化的深层内涵,进而提升他们的品德修养和思想品质。在班会中,教师可以以“重阳节”为主题,开展重阳文化深入探究活动。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全国各地庆祝重阳节的活动视频,如南京地区开展“赏菊大会”活动;绍兴地区举办“茶叶文化节”活动;苏州地区开展“登高祭拜”活动;上海地区吃“重阳糕”;黑龙江地区饮“菊花酒”等。教师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对视频内容进行交流讨论,结合各地区的节日习俗,探究重阳节的文化内涵。如“登高祭拜”活动是祭祀先人,同时祈求先祖保佑身边的人平安幸福,这一习俗既体现了人们对先人的尊重、对年长者的尊重,也表达了人们对当下平静生活的感恩之情。“登高”这一行为从古代延续到现在,在古代,人们认为“九九老阳,阳极必变”,所以每逢九月初九,人们便要举家登高望远,祭拜山神,祈求家人平安吉祥。虽然这只是古代人的一种祈祷行为,但却表现了人们对家人的关爱之情。“赏菊大会”、饮“菊花酒”、吃“重阳糕”等庆祝习俗都是围绕“菊花”展开,在《燕京岁时记》中记载清代北京在重阳节设立了“九花仙子”,而九花即为菊花,近些年,又将重阳节确立为老人节,全国各地通过举办各种赏菊、登高等活动,表示对老人的尊敬与尊重。综上所述,学生能够总结出重阳节蕴含着“尊老敬老”“感恩知足”的文化内涵,包含了“登高祭祖”“赏菊观景”“感恩敬老”“喝菊花酒”等节日习俗活动。另外,学生通过深入探究中华传统节日文化的内涵,还能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节日习俗的深层寓意,从而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增强文化传承的意识。
2.创建培养高尚精神品质的活动。
教师为了更加高效地培养学生的精神品质,使其形成较强的爱国主义精神、坚韧不拔精神、谦虚谨慎精神等,可以利用古诗词、文言文或历史故事等经典传统文化,创建德育渗透活动。古诗词文化和古文文化是我国特有的传统文化,是古代各个时期文人智慧的结晶。古诗词、古文不仅在语言组织、平仄韵律上富有独特的美感,其文字背后也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具有极大的教育价值。对此,在初中德育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经典古诗词、古文开展内涵探究活动,使学生在高尚思想熏陶中形成良好的精神品质。
例如,在早自习活动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背诵《爱莲说》《陋室铭》《望岳》《龟虽寿》《桃花源记》《卜算子·咏梅》等经典的古诗词和古文,鼓励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讲述诗词和古文背后的深层内涵,使其能够进一步感悟到古代文人身上的精神品质。在《卜算子·咏梅》一诗中,诗人陆游以梅花自况,用梅花不畏苦寒、无意争春的精神表达了自己高洁的人格。宋代周敦颐的《爱莲说》的浅层意思是讲莲花的生长环境,以及莲与其他花卉的不同之处,而深层含义则是赞美莲花的高洁形象,赞扬其出淤泥而不染的精神品质,同时,也以莲自况,抒发内心的慨叹。学生通过深入感悟古诗词和古文的内涵,既可以体会到我国传统古诗文文化的魅力,又能受到潜移默化的高尚思想熏陶,提高个人的精神品质。
教师还可以借助真实历史故事开展精神培养活动,让学生了解我国各个时期的名人事迹,引导他们探寻不同人物身上的高尚品质,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榜样,使其在自觉模仿和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和品德修养。
例如,在班会活动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讲述我国古代经典人物事迹的纪录片,如《苏东坡》《大儒朱熹》《王阳明》《风追司马》《千古风流人物》《玄奘之路》等,让学生结合史实对视频内容进行深入探究,探寻历史人物身上的精神品质。《王阳明》纪录片通过讲述王阳明的一生,揭示了一种正面的、积极的生活态度;《风追司马》讲述了太史令司马迁的一生,说明了一位撰写史书的太史令为何会被后人如此景仰;《玄奘之路》还原了一个真实的玄奘法师,展现了他不畏艰难、不忘初心的求大乘佛法之路;《千古风流人物》讲述了辛弃疾、杜甫、李白等历史名人的生平,展现了他们身上的爱国精神、忧国忧民情怀、潇洒不羁性格等。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对历史人物的了解,树立学习的榜样,领会榜样身上的高尚精神,在不断熏陶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思想意识。
3.创建优秀传统文化演讲活动。
针对初中德育,教师还可以利用第二课堂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演讲活动,让学生结合现实生活案例,积极分享自己对某种传统文化内涵的感悟,使其进一步理解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在深入分析和表达分享过程中,树立正确的观念意识,形成良好的个人品德修养。
例如,在第二课堂中,教师可以分别以“家国情怀”“科学精神”“文学精神”“服饰文化”“民族器乐文化”“饮食文化”“民间工艺文化”等为主题,开展传统文化演讲活动。在演讲过程中,学生需要结合古今真实案例讲述自身对某一文化内涵的感悟。在“科学精神”主题演讲活动中,有的学生提到,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讲述了很多关于飞天、登月的故事,如“嫦娥奔月”等,这说明早在千年前,人们便有了飞天的梦想,而这一梦想终于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被实现了,我国神舟五号航天飞船第一次实现了载人飞行,完成了古人的梦想,其中离不开各个时期科学家们坚持不懈、严谨求实的科学探索。学生通过讲述上述真实案例,能够进一步认识到严谨求实精神、坚持不懈精神在科学探索领域中的重要性,同时,能够在日常学习中更加严谨地探索知识,勇于面对各种挫折,通过坚持不懈地努力,真正理解学科知识。学生通过参与演讲活动,既可以加深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悟,又能提高自身的精神品质,端正日常学习的态度。
(二)借助各种德育资源,开展实践感悟活动
教师若想增强初中德育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可以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联合家长,结合各种社会资源,创建多种实践感悟活动,让学生在亲身参与、实践体验过程中形成良好的道德修养和精神品质。
1.创建家校德育合作活动。
家庭教育是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类教育,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这意味着家长不仅要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帮助学生巩固学科知识,提高他们的综合学习能力,还要对其进行思想、性格、品德、观念等方面的培养,要真正履行德育责任。对此,在初中德育过程中,教师可以联合家长开展有意义的家校共育德育活动。另外,为了让家校德育发挥出更大的作用,教师可以组织家长进行教育培训,让家长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使其能够将各种经典的传统文化融入家庭教育活动之中,根据教师的反馈情况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德育。
例如,家长通过与教师进行德育成果方面的沟通,能够进一步了解学生当前的道德修養、性格品质等,同时,知道他们在优秀品德形成过程中存在的缺陷,家长再针对学生的不足之处开展有效的家庭德育活动。有的学生由于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养成了大手大脚的不良生活习惯。对此,家长可以带领学生参与社区贫困人员救助活动,或者参与社会公益活动,让他们深入真实生活之中,感受普通人生活的不易,通过捐赠物品、帮助他人,形成较强的勤俭节约意识和帮助他人意识,同时,让学生认识到传承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性。家长还可以带领学生参与社区敬老活动,让他们关注敬老院老人的生活情况,与老人进行沟通交流,感受老人对年轻人的关爱之情,使其逐渐形成尊老敬老的美好品德。教师通过开展家校共育德育活动,既可以拓展德育的范围,又能让学生在民族传统美德的熏陶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个人的道德品质。
2.创建社会德育实践活动。
教师为了提高学生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提升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使其产生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可以结合社会资源,创建德育实践活动。教师要让学生真正明白优秀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的意义,提高他们承担个人社会责任的意识。然后再开展传统文化与高尚品德网络宣传活动,让学生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宣传优秀的传统文化,通过文化内涵解说,展现更深层次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高尚品格等,让更多的人通过网络受到优秀思想的熏陶,同时,也借此提高学生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营造绿色网络环境的意识和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把班级学生分成多个合作小组,利用计算机教室开展德育实践活动。首先,各组学生需要自行选择一个传统文化宣传主题,如敬老爱幼主题、家国情怀主题、乐观精神主题、无私奉献主题等。其次,教师再让各组学生运用计算机技能,结合互联网资源,合作设计传统文化主题宣传海报,有能力的学生也可以制作传统文化弘扬网站,用更加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现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各种美德元素。最后,各组学生还需要利用课余时间维护本组的宣传信息,正视网友的留言,耐心解答网友提出的问题,将正确的思想观念融入语言表达之中,用自己的力量在小范围中创造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学生通过参与传统文化网络宣传活动,既可以提高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能力,又能形成较强的社会责任意识,还能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和道德品质。
四、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若想更加高效地落实素质教育,增强初中德育的深度性与有效性,需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灵活渗透其中,结合各方面资源,利用各种方法,开展更有深度、更有意义的德育活动,让学生通过参与各种活动,受到优秀思想的熏陶,提高个人的品德修养,形成良好的观念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