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甲胎蛋白 甲胎蛋白异质体-L3 异常凝血酶原及糖类抗原199联合检测对肝细胞癌的诊断价值分析
2024-04-02张晓琼戴林林
张晓琼 戴林林
【摘要】 目的 探讨血清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甲胎蛋白异质体-L3(Alpha-fetoprotein lens culinaris
agglutinin3,AFP-L3)、异常凝血酶原(protein induced by vitamin k absence or antagonist-ii,PIVKA-Ⅱ)、糖类抗原199
(carbohydrate antigen,CA199)联合检测在肝细胞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9月—2022年9月吉安县中医院收治的60例肝细胞癌作为观察组,同期60例良性肝脏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及不同TNM分期肝癌患者AFP、AFP-L3、PIVKA-Ⅱ及CA199水平;绘制ROC曲线,分析AFP、AFP-L3、PIVKA-Ⅱ、CA199及联合检测诊断肝细胞癌的临床价值。结果 观察组AFP、AFP-L3、PIVKA-Ⅱ、CA199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期—Ⅳ期患者AFP、AFP-L3、PIVKA-Ⅱ、CA199水平高于Ⅰ期—Ⅱ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義(P<0.05);绘制ROC曲线,分析显示,AFP、AFP-L3、PIVKA-Ⅱ、CA199及联合检测诊断肝细胞癌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7、0.770、0.806、0.763、0.968,联合检测价值更高。结论 血清AFP、AFP-L3、PIVKA-Ⅱ、CA199在肝细胞癌中存在较高表达,能够辅助疾病的早期诊断。联合检测可进一步提高诊断灵敏度、特异度,有助于临床后续治疗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 肝细胞癌;甲胎蛋白;甲胎蛋白异质体;异常凝血酶原;糖类抗原199;诊断价值
文章编号:1672-1721(2024)07-0129-03 文献标志码:A 中国图书分类号:R735.7
肝癌是一种发生于肝脏的恶性肿瘤,其发病与病毒性肝炎、饮酒、遗传等关系密切。肝癌早期无明显症状,在肿瘤不断增大过程中可引起食欲减退、上腹疼痛、乏力等症状。若治疗不及时,肿瘤发生扩散或转移,可诱发相应器官功能障碍,威胁患者生命[1-2]。肝细胞癌为肝癌的常见类型,占原发性肝癌的85%~90%,及时诊疗能够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手术为早期肝细胞癌首选治疗方案,可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高远期生存率。及时开展治疗的前提在于尽早明确疾病诊断,故寻找一种诊断价值高的检查方式尤为重要。血清学检测在临床多种疾病诊断及治疗中应用广泛,通过检测在疾病发生及发展中存在显著变化的相关指标,能够辅助早期诊疗,具有操作简单、取材便捷、可重复性强特点[3-4]。甲胎蛋白(AFP)、甲胎蛋白异质体-L3(AFP-L3)、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糖类抗原199(CA199)均是在肝细胞癌发生及发展中出现异常变化的指标,对于疾病的诊断及病情评估存在一定价值[5-6]。单一指标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难以达到临床满意状态,联合检测能否进一步提高疾病诊断效能值得深入研究。鉴于此,本研究分析联合检测AFP、AFP-L3、PIVKA-Ⅱ及CA199在肝细胞癌中的诊断价值,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9月—2022年9月吉安县中医院收治的60例肝细胞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60例良性肝脏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男性34例,女性26例;年龄45~71岁,平均年龄(56.85±4.35)岁;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19~27 kg/m2,平均BMI(24.26±1.42)kg/m2;TNM分期,Ⅰ期—Ⅱ期36例,Ⅲ期—Ⅳ期24例。对照组男性31例,女性29例;年龄40~70岁,平均年龄(56.79±4.32)岁;BMI 18~28 kg/m2,平均BMI(24.35±1.46)kg/m2。2组年龄、性别比例、BMI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纳入标准:肝细胞癌经病理检查明确诊断;良性肝脏疾病均为肝硬化;健康体检者机体各项指标正常;精神状态良好;研究对象及家属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伴有严重感染;存在急性心脑血管疾病;免疫障碍。
1.2 方法
所有研究对象均清晨采集空腹血5 mL,以3 500 r/min速度离心10 min,离心半径16 cm,获得血清后开展检测。AFP和CA199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AFP-L3和PIVKA-Ⅱ使用磁微粒化学发光法测定。所有操作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及实验室要求进行,确保每个步骤均准确无误,以最大限度降低实验误差。
1.3 观察指标
(1)血清AFP、AFP-L3、PIVKA-Ⅱ及CA199水平。比较2组AFP、AFP-L3、PIVKA-Ⅱ及CA199水平差异。(2)不同TNM分期肝癌患者血清各指标变化。比较Ⅰ期—Ⅱ期、Ⅲ期—Ⅳ期肝癌患者血清AFP、AFP-L3、PIVKA-Ⅱ及CA199水平差异。(3)诊断价值。绘制ROC曲线,分析AFP、AFP-L3、PIVKA-Ⅱ、CA199及联合检测诊断肝细胞癌的临床价值。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包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 检验;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值,AUC值>0.9表示诊断效能极高,AUC值为0.71~0.90表示诊断效能良好,AUC值为0.5~0.7表示诊断效能较差;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清AFP、AFP-L3、PIVKA-Ⅱ及CA199水平
观察组AFP、AFP-L3、PIVKA-Ⅱ、CA199水平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不同TNM分期肝癌患者血清各指标水平
Ⅲ期—Ⅳ期患者AFP、AFP-L3、PIVKA-Ⅱ、CA199水平均较Ⅰ期—Ⅱ期患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诊断价值
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AFP、AFP-L3、PIVKA-Ⅱ、CA199及联合检测诊断肝细胞癌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7、0.770、0.806、0.763、0.968,联合检测价值更高,见表3、图1。
3 讨论
临床认为,病毒性肝炎、肝硬化为肝细胞癌主要病因,在肝细胞受到持续损伤过程中,可影响肝细胞的DNA,使细胞出现异常生长,机体未能够及时修复该类异常变化,则最终形成肿瘤组织[7-8]。肝脏作为人体最大的代谢器官,承担着去氧化、合成分泌性蛋白质、储存肝糖等多种作用。肝脏出现癌性变化会对机体的日常代谢造成严重影响。肝脏血供丰富,肝脏恶性肿瘤增殖迅速,若治疗不及时,易进展至中晚期,并伴有远处转移等,增加临床治疗难度。当前对肝细胞癌的治疗倾向于手术为主的综合方案,但中晚期患者机体大多难以耐受手术或出现肿瘤广泛扩散,导致整体预后偏差。寻找一种简便、准确性高、安全的诊断方式,有助于临床筛查工作开展,提高肝细胞癌的早期检出率,改善患者预后。
肝穿刺活检为当前肝细胞癌诊断的金标准,通过活检采集病灶标本开展病理检測,可准确鉴别肝癌,但具有创伤性,患者接受度低,不适用于早期疾病诊断。血清学检测相对简单。肝细胞癌发生后,体内与肝脏相关的多项指标均可出现异常变化,通过检测该类指标数值的高低,可辅助疾病的早期诊断。AFP属于白蛋白家族的糖蛋白,主要由胎儿肝细胞及卵黄囊合成,在胎儿血液循环内水平偏高,但出生后会显著下降,逐渐降低至极低水平,甚至难以检出。肝细胞发生癌性变化后,可刺激AFP大量合成并释放入血,故AFP可作为肝癌早期诊断的重要指标之一[9-10]。AFP-L3是AFP的一个分支。在肿瘤细胞的侵袭过程中,AFP糖链结构会出现异质性变化,促使AFP-L3生成,且AFP-L3表达水平越高提示肿瘤血管侵犯及转移风险高,可准确诊断肝细胞癌。PIVKA-Ⅱ是一种异常凝血酶原。正常情况下肝细胞在维生素K的辅助下可生成凝血酶原,维持机体凝血系统的稳定。一旦肝细胞出现异常变化或缺乏维生素K时,凝血酶原合成过程也会出现障碍,导致异常凝血酶原的大量生成,且良性肝脏疾病通常不会引起PIVKA-Ⅱ大幅度升高,故PIVKA-Ⅱ水平过度升高也可辅助肝细胞癌的诊断[11-12]。CA199为广谱肿瘤标志物,最早用于结肠癌、胃癌、胰腺癌等恶性肿瘤的诊断。随着临床深入研究发现,CA199在肝癌等多种恶性肿瘤中均存在较高表达,可用于恶性肿瘤早期诊断。上述指标单一检测受限于检测、饮食、良性疾病影响等多种因素干扰,灵敏度、特异度均难以满足临床需求,需联合检测以进一步提高诊断价值。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AFP、AFP-L3、
PIVKA-Ⅱ、CA199水平高于对照组;Ⅲ期—Ⅳ期患者AFP、AFP-L3、PIVKA-Ⅱ、CA199水平高于Ⅰ期—Ⅱ期患者;绘制ROC曲线分析显示,AFP、AFP-L3、PIVKA-Ⅱ、CA199及联合检测诊断肝细胞癌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7、0.770、0.806、0.763、0.968,联合检测价值更高。由此提示血清AFP、AFP-L3、PIVKA-Ⅱ、CA199在肝细胞癌的诊断中具有一定价值,且联合检测可诊断价值更高,有助于开展后续治疗工作。分析原因为多项指标联合检测能够协同增效,避免单一检测易受影响的局限性,优势互补,全面提高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鉴别肝细胞癌[13]。
综上所述,血清AFP、AFP-L3、PIVKA-Ⅱ及CA199联合检测可提高肝细胞癌诊断灵敏度、特异度,且操作简单、可重复性强,能够评估疾病严重程度,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KIM J,SINN D,CHOI M S,et al.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with extrahepatic metastasis:are there still candidates for 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as an initial treatment?[J].PLoS One,2019,14(3):e0213547.
[2] 张恺,赵庆华,杨静,等.扶正化瘀方联合TACE治疗肝细胞癌疗效及对患者血清PIV-KA-Ⅱ、ENO1及AFP-L3水平的影响[J].中国药师,2021,24(12):2212-2216.
[3] 胡迪,马梦亭,李明远,等.PIVKA-Ⅱ、AFP和AFP-L3联合检测在肝细胞癌中的临床应用研究[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9,50(4):405-409.
[4] 罗铎,欧志涛,黄韫,等.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AFP、AFP-L3、PIVKA-Ⅱ水平及与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分析[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22,27(2):140-143.
[5] 王金波,李海英,田华,等.血清CA199、AFP-L3和PIVKA-Ⅱ联合对肝细胞癌患者TACE疗效的预测分析[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22,32(10):924-928.
[6] 陈家豪,叶彩玲,孙恒昌,等.血清AFP和AFP-L3及PIVKA-Ⅱ在肝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热带医学杂志,2022,22(5):677-680.
[7] ISHIKAWA T,SASAKI R,MATSUDA T,et al.Successful management with dual therapy of lenvatinib and macitentan fo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with portopulmonary hypertension[J].Hepatology,2021,74(4):2300-2303.
(下转第148页)
(上接第131页)
[8] DONG W,WU P,QIN M,et al.Multipotent miRNA sponge-loaded magnetic nanodroplets with ultrasound/magnet-assisted delivery fo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therapy[J].Molecular Pharmaceutics,2020,17(8):2891-2910.
[9] 吕春燕,裴豪,戴亚萍,等.血清AFP、AFP-L3及PIVKA-Ⅱ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价值[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9,26(7):1159-1162.
[10] 谈艳芳,刘利洪,袁成良.AFP、AFP-L3/AFP、PIVKA-Ⅱ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J].检验医学与临床,2021,18(20):2970-2972.
[11] 冯家立,徐鲁,宁勇.血清甲胎蛋白和异常凝血酶原联合检测对肝细胞癌的诊断价值[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21,31(6):512-515.
[12] 方茜,李韦杰,郭晶晶,等.血清AFP和PIVKA-Ⅱ的检测对肝炎病毒相关肝细胞癌的诊断价值[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22,29(9):1441-1445.
[13] 王金波,李海英,田华,等.血清CA199,AFP-L3和PIVKA-Ⅱ联合对肝细胞癌患者TACE疗效的预测分析[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22,32(10):924-928.
(编辑:张兴亚)